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2 13:38:28| 人氣1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組織變革必經的陣痛與因應之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企業的組織實施轉型時(如上圖),發生衝突是必然的過程。特別是「組織變革」一事,更是直接衝擊到現場的管理層。這是「績效理論」結合「績效實務」的專業報告中所提出的經驗談,也正是公司組織變革中所必經的「陣痛」。

此時越是在意一些「芝麻小事」,其結果只會模糊焦點,突顯成 「人」的紛爭,而非「事」的改變。處於變革中的人,則將會「順藤摸瓜」地錯把手段當目標,致使目標與手段不分後,組織變革中的當事人雙方只會在乎「你輸我贏」。

因此針對「組織變革」中的企業,筆者的建議如下:

一是要用「目標」來處理事務,而不用「手段」來處理事務。
至於如何用「目標」來處理事務,而不用「手段」來處理事務?不妨從工廠管理的角度來探討:
工廠管理的「目標」:品質、成本、交期。
工廠管理的「手段」:達成「品質、成本、交期」的方法與技巧。

「目標」是主人,「手段」是僕人。用「目標」來處理事務,不會出差錯,用「手段」來處理事務,常常出差錯。因此千萬不要在「手段」的迷陣裡打滾,錯把「手段」當「目標」來看,致使「師老無功」。

以「庫存管理」來作比喻:

庫存目標:在正確的時間與地點,有足夠數量的「庫存」原材料與商品。
庫存手段:達成足夠數量的「庫存」原材料與商品,所採用的方法與技巧。

因此庫存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的目標天生就存在者衝突與矛盾,但為了實現最佳的庫存管理「目標」,需要各級幹部「協調」各部門的活動,使每個部門不僅是以有效實現各部門的功能為「目標」,更要以實現企業的整體效益為目標。

所以庫存管理部門不能用「庫存手段」來協調處理各部門的功能目標,更不能把「庫存手段」錯當「庫存目標」來看,而導致與其他部門「衝突不斷」。此舉輕則人際關係破裂,重則致使公司的營運與形象受損。

同樣地,公司的業務、採購、品管、會計、行政總務等部門間亦存在上述的矛盾與衝突,所以用「目標」來處理事務,不會出差錯,用「手段」來處理事務,常常出差錯。

千萬不要在手段的迷陣裡打滾,錯把手段當「目標」來看,致使「師老無功」。

二是要「弱化責任觀和是非觀」。
此話怎講?藉用「江蘇利錫拉練公司」總經理「王憲平」先生的理念來與大家分享。

組織需要一種氛圍 , 一種做事的氛圍。 問題是 , 大家一起呆久了,必然出現人與人之間的磕磕碰碰、是是非非。在日常業務工作中,明明一件小事,偏偏釀成了一件你我不相讓的大事;明明是很簡單的事,非要演變成一串複雜的人際問題等等,即本來容易的,變得不容易了;本來簡單的,變得不簡單了;本來大家是積極的,結果變得消極了。其實質就是面對問題,相互之間逃避、推托責任而已。

組織只要一旦染上這個毛病,凡事就複雜,凡事效率就低。治這個毛病,有個良方,那就是就事論事法則。

企業的事情,大凡逃不了質量問題、效率問題、利益問題、事故糾紛問題等等。遇到這些錯綜複雜的問題,不能強化責任觀和是非觀,而相反地卻要弱化。因為, 碰到問題就像碰到燙的東西一樣,手一定會本能地縮回來,也就是說,碰到問題人們也會本能地逃避、推托。

既然這樣,就把這個燙的東西放在一邊,不去論是非、查責任,而是引導大家分析問題的原因,討論解決問題方法,明確解決問題的責任人和完成的時間。

這樣,透過避開問題責任這個燙的東西,導向問題解決的本身,從而激發大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避開了問題「晾」在那裡的僵局。

其實,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清晰了問題責任的過程。只不過換一種方法,透過淡化「是非」、「責任」,既及時解決了問題本身,又讓各自意識問題的責任,結果豈不兩全其美 ?

2005年
大陸台商廠管理實務暨旅遊經驗談

台長: 台幹
人氣(1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徵) 人力規劃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大陸勞動合同法通過 不再是勞力密集產業的天堂
此分類上一篇:掌握全局、抓住重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