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31 20:33:31| 人氣5,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而-第四章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孔子曾經提倡「自省」,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些話。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把孔子的「自省」精神具體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他的這些話後來也被整理進《論語》。這就是《論語.學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參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強制的做法。吾是指曾子本人,也可解為每一個修道人本身,日是二十四小時,日常之間,「三」泛指多次 不斷之意,不間斷之意。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曾參這段話,理解有幾個難點。一個是「三省」的「三」。

錢穆《論語新解》認為「三省有兩解。一、三次省察。一、省察三事。」

程石泉《論語讀訓》則說:「據《荀子.勸學》『君子參省乎己』,『三』、『參』同字。所謂『三省吾身』者即以下列三事:『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自省之事。

朱熹《四書集注》云『每日三次自省也』。」

後學認為他們的說法都值得推敲。這個「三」,不能看成數詞,並不實指三次或某三件事,而是泛指多 的意思,就是多次,進而言之不可間斷,不可須臾離也。但也指向以下三件事去做三省。

宦懋庸《論語稽》說過:「古人於屢與多且久之數,皆以三言,如顏子三月不違,南容三復,季文子三思,太伯三讓,柳下三黜,子文三仕三已,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嗅而作,三年學,三月不知肉味,此 皆意同也。如一一而求之,若者一,若者二,若者三,則失之矣。」後學贊成這種看法。

「省」者反省、省察,在佛家曰「觀」意,如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反省、省察,必須建立在明.明德之上。若不明心見性,以見性(明德性)為前提,何能反省、省察呢?如你有一個大圓鏡前,才能真實的看見你的缺點、污點,而後反省、懺侮、改過、修整。六祖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吾身「身」是指行為代表,含做事,言語、說話及存心。所以,以下曾子才說:『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三個範圍。

韓愈 師說一文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皆是學道修道的我們,反省的範圍。所謂無師不說性。為人弟子要時習之。

前人常言:「身者心之器,心者身之主」。故曾子此章專言「忠、信」

「傳」有多種解釋

另一個難點是「傳不習乎」的「傳」。 傳分師傳及己之傳於人。你講得到是否有做到,沒有則反省之。

依上文為人謀與朋友交推之,當謂己之傳於人。素不講習而傳之,此亦不忠不信,然亦惟反己省察始知。

道本於人心,人心之盡與實以否,有他人所不能知,亦非他人所能強使之者,故必貴於有反己省察之功。」

今天無妨釋作:自己所講的道理,你認真思索過、研究過或實踐過嗎? 這是很好的自警語,今日之『謬種流傳,誤人子弟』,特別是言行不一,品學分離者,蓋亦多矣。」

教之道。貴以專。其核心是「忠」「信」

 曾參的「吾日三省吾身」,是個人自身修養的需要,決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僅僅做給別人看,自己就勢必會慢慢變成一個偽君子。余英時《儒家「君子」的理想》說得好:「『君子』在培養個人的道德品質這一點上完全是對自己負責,而不在求得他人的稱譽,甚至瞭解。故《論語》開章明義便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現在某些「 修道君子」所以時有為人不齒的醜聞,原因固然很多,基本的一條,恐怕正在於他們早已忘記了這一點。



「忠」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一心一意,矢志不移,這就是忠。即使是別人交付的使命,也要竭盡赤忱之心去完成。盡我忠誠的本心,便可問心無愧,「盡己為忠,無貳心」,忠,是盡己;忠,是無貳心。

中心為忠。忠者,盡其中正之心也。喜怒哀樂之未發時之心也。

忠者盡心也,再觀草本之類,忠於四時。禽獸之屬,忠於卵育。天地之大,忠於氣候。日月之明,忠於晝夜。為人盡其本份該做的,修道在於盡性。

忠之一字。乃天地之剛氣。無堅不破。無物可當。以之治心而心正。以之治家而家齊。以之治國而國固。

 

「信」天地之道不外一信,日以出落有信,循環不息,故人皆以為則。月以信朔望有常,故人皆以為準。列星有信,運行無差。時序有信,代謝不亂。故聖人取之以為政,人能法天地之信以為信,則無愧於天地人三才矣。

孔子曰。民無信不立。又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仔細精讀,才發現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進一步闡述了「信」的意義:在「勿欺」,在「慎獨」。


易經上說:「誠信存存,道義之門。」意思是說存在著真實的「信」,就可進入「道義」的大門了。我們要想修行大道,必須從「信」字上著手,因為能立信與義,道就在其中了。

修道有賴平時的「涵養省察」。《明心哲學精華〉〈省察篇〉:「未發之前,只須涵養,纔發處,便須用省察功夫,至於涵養愈熟,則省察愈精矣。」涵養什麼?涵養天賦的善性使其充實圓滿。省察什麼?省察幽微隱藏的私欲惡念。

心得結論

「為人謀。」這是講做事,為人謀依修辦來說,就是服務於道親大眾,「為人謀」就是在教我的做人才、壇主、講師的有沒有負責盡職?這都是「為人謀」,有忠乎,盡責乎。

第二句是在講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同修們,眾生與我皆有佛性(明德性),你自覺了,有沒有去覺他,親民渡眾呢?若自覺而人人皆不覺,那就失信了。因人性物性一處來,來時有約,去時守信。

信為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這是言而有信。忠、信就是聖人(明師)所教所「傳」。我們是否都做到了?做到之後,要己達達人,再教給別人?所以這個「傳不習乎」是雙關語。自己檢點老師教給我的,我做到沒有?我教給別人的,我自己做到了沒有,我傳給他,我有沒有完全做到?我沒有做到,我怎麼能教他?

這三事,只是己躬之下的一大事耳。倘有「人我二執」可得的執著分別,便是不忠信。這一切若不遇明師指點。便不能習。這是,唯一以貫之之後,方有此真實切近功夫。《金剛經》所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孔門以忠信為傳習之本,親切平實,孔老夫子所教的、所講的、所傳的,一個是忠,一個是信。這裡面絕沒有談玄說妙,句句話都踏實、都親切,不論是乾坤老少、富貴貧賤,人人都可以學得到,人人都能做得到。

「三省」是修行最好的方便法,三者一也,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要曉得這個正法,一以貫之!是一,不是二法,亦稱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以貫之」的一貫聖道。也就是三省不離自性,不離成仁成物,在明明德,在親民。一貫道的早、午、晚献香,也是修行、懺悔、反省的法門。(吾日三省吾身)

習就是精進,是菩薩道、解脫道的動力。老師、仙佛、五教聖人的教化,是否有勤習之,是否有去悟証,知行合一,解行合一。

我們修辦,服務的對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以「忠、信」去施行之,忠信是行仁之本。 

台長: 福哥
人氣(5,193)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儒學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學而-第五章
此分類上一篇:-學而-第四章 前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