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魚雁千里共今緣>◎顏秀緞_002
▼給阿文‥002 (86)1997.10.23.四 11:20:45
△給秀緞-002 (86)1997.10.31.五 09:00:17
▼給阿文‥002
阿文‥
看完你的書之後,獲益良多!
內在的修行,與生活的體悟,全憑自己。
「人性本善」,但若不善於運用「善」的話,反被「善」給誤倒了。
記得高中時期,被一些朋友引進「道場」,因此,開始學習‥如何修行。
起初,以為踏進「道場」的人,都是善良的,然而,我抱著一顆非常單純的心,去接觸一段時間之後,身心疲憊,完全沒有自我,把我整個一切,奉獻於道務上……當然,這裡頭,是有些典故的存在,包括‥「當時太單純、沒有社會經驗、不了解人際關係、不懂得如何判斷人事物的明與暗」,更重要的一點‥沒有認識自己!
還好‥「人公疼戇人!」在一次的道場事件發生後,我終於「脫隱而出」,改變了我,另一個人生旅程……
我的朋友當中,全都是「一貫道」,沒有一個「佛教徒」,所以對「佛教」的認識,就比較淺。
有一天,我的一位患有「精神官能症」的朋友,拿了一本《弘一大師傳》,給我看——看完之後,非常的感動,觸動了我對「佛法」的興趣——
《心經》是跟我最貼切的一部經,時常在我內心深處響起,但我不太懂裡頭的涵義;你的書裡,有些提到,我有些懂了。
你這麼年輕,就對人生體悟,能這麼的透徹與細膩呢!
我今年三十三歲,跟你年紀差不多,但我的觀察、體悟,卻是那麼的粗淺,想想自己,真是太不用心了!
紅塵的誘惑力太大了,沒有相當的功力,修行的人,非常容易絆倒,真想出世去專修,但不知何去何從,哪裡是定點?
你的外表,跟你的聲音的組合,跟我想像中的一樣,那麼的吻合,只能用一個字代替‥柔。
我的表達能力很差勁,就寫這麼些了。
在此,祝‥
平安快樂!
顏秀緞 筆
(86)1997.10.23.四 11:20:45
※阿文校註
「脫隱而出」,當為「脫穎而出」才對,想是秀緞寫錯字了。
△給秀緞-002
秀緞‥
要說阿文這個人嘛!這個「柔」字,實在是擔當不起……不敢當呀!
或許,對於「外人」是很「柔」吧!? 尤其是「小孩」,阿文可說是‥讓他們爬到「肩膀上」、踩在頭上,也不會生氣的。
只是‥對於家人,也會如同許多人家的小孩一樣,小時候「挨罵、挨打」,長大就要「頂嘴、爭理」;以後,就有很強的「判逆性、自主性」,即使父母說的是「好話」,也「不想聽話」——
被母親叫吃飯,一連叫三次,阿文也會很反彈,因而應道‥
「母啊!腹肚是我的啦!我若枵,我家己會食啦!叫一擺著好啊啦!
直直叫,創啥麼!?要食呣食,是我家己的載誌啦!」
就算是她一直叫弟妹吃飯,阿文都會叫道‥
「要食呣食,是伊的載誌啦! 叫一擺著好,呣免直直叫啦!」
(就算是阿文的朋友來,她也會一直叫人家吃飯。
人家說吃過了,她也要叫幾次才甘心——
好像人家非得「聽她的話」,去吃飯不可。)
阿文的母親,聲音響亮,叫人像是在「打火」似的,實在是挺「刺耳」;要是沒膽的,突然聽到她的叫聲,包準會嚇一跳的。
阿文每次都提醒母親說‥
「妳著講‥『飯菜煮好啊!腹肚若枵,著出來食!』按爾著好啊!
要食呣食,予伊家己去決定嘛!」 (呣食‥不食。)
(這是「關心」的說法,也是在「尊重」子女的「自由」與「自主權」啊!
這麼說,子女也就不會覺得「厭煩」了,要是一直叫,就是「嘮叼」——
嘮叼,其實是起於「瞋恨」的,因為‥別人老是「不服權威、不聽指揮」,
所以‥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於是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下命令,想使子女服從——
而子女會想‥〔連吃不吃飯,妳都要管!? 真是很煩!〕
於是就‥「為反抗而反抗」也!)
而母親,每每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叫——愈叫就愈偏不出去吃。
母親就會叫道‥「為恁煮歸半晡,早若知影恁呣食,我也無愛煮!」(這是在「抱怨」。)
阿文就笑道‥
「煮飯著愛為妳家己煮,呣𢓶為別人煮!
別人,要食呣食,是別人的載誌。
妳煮飯請人食,別人呣予妳請,敢講𣍐使嗎?
別人呣食,是別人無口福,妳卻為別人呣食咧生氣,何必呢?」
身為父母的,總覺得子女是自己生的,所以子女就「一定要聽話」——
好像什麼事情,都要接受「父母安排」似的——
這是「不尊重」子女的作法,結果是在剝奪子女的「自由、自主權」。
阿文有話說‥
「一個人,之所以會自殺,大概是因為‥那是他唯一,還能夠『自主』的事。」
簡單的說‥
「你們一直,都在管我這個、管我那個,不讓我自己管自己,
以後,我就不讓你們管了——以後,你們就管不到我了!」
阿文又扯遠啦!
看看這樣的阿文,在家裡頭,實在也「柔」不到哪去呀!
人嘛!對於「別人」,總是會「客氣」一點,所謂‥「見面三分情」嘛!
而且,為了「維護形象」,也會「做作」一下的嘛!
而對於「親人」,也就「現出原形、露出本性」,大多都是「不客氣」的——或許是因為‥在小時候,父母對自己也「不客氣、不尊重」,所以‥也就沒學到,長大之後,也對父母不客氣、不尊重了。
對於這些「習性」,若無「自覺」,然後「自律」,也就會讓彼此,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過去,母親在外摔跤,回來在訴說。
阿文在「傳統」的教導之下,竟然是說‥
「也呣較細膩咧!平平路,也行𠇺跋跋倒!」
(也不小心一點,平平的路,也走得摔倒。)
這麼一說,後果就是‥彼此有得「鬥嘴」了。
阿文現在會說‥
「啊摔一下,有安怎無? 無啥要緊著好……
啊路是在誠壞,害妳摔摔倒!」
這麼一說,母親也就不會再「抱怨」了。
但願‥有一天,阿文可以真的‥「內外一致」啦!
* * * *
妳還真是厲害,想是學會了很多樂器,是不是呢?
上次用「鋼琴」編曲、這次用「琵琶」編曲……下次,要用什麼樂器呢?
不知妳是不是一個「音樂」老師? 還是只是自己的興趣而已呢?
妳有這麼好的才華,真當「自惜」(自我珍惜),更當「發揮」才是呀!
阿文
(86)1997.10.31.五 09:00:17
■附錄:顏秀緞譜的曲
============================================================
※舊文整修,首舖於「新聞台」。2024.10.01.二 00:00:01
◎潘文良《魚雁千里共今緣》顏秀緞_002。1997.10.31.五 09:00:17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842425
※佈告於臉書。
※內存於:我的網站/01/B/B8/B85/5b07.htm
■標籤:#修行 #體悟 #道場 #佛教 #心經 #誘惑 #客氣 #習性 #鬥嘴 #鋼琴 #琵琶 #樂器 #興趣 #珍惜 #發揮標籤:#修行 #體悟 #道場 #佛教 #心經 #誘惑 #客氣 #習性 #鬥嘴 #鋼琴 #琵琶 #樂器 #興趣 #珍惜 #發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