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學佛札記
◎色即是空
⊕潘文良 撰
˙離色則無空,見色應知空。世間一切法,亦復即是空。
˙圖上好景致,見圖即見紙,世人多迷執,見圖卻忘紙;
色受想行識,五陰即是空,趣空入寂滅,涅槃在現前。
《般若波羅蜜心經》所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是‥
˙五陰即是空、空即是五陰。五陰不異空,空不異五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異空、空不異想。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異空、空不異行。
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識不異空、空不異識。
˙四大即是空、空即是四大。四大不異空,空不異四大。
地即是空、空即是地。地不異空、空不異地。
水即是空、空即是水。水不異空、空不異水。
火即是空、空即是火。火不異空、空不異火。
風即是空、空即是風。風不異空、空不異風。
˙六根即是空、空即是六根。六根不異空,空不異六根。
眼即是空、空即是眼。眼不異空、空不異眼。
耳即是空、空即是耳。耳不異空、空不異耳。
鼻即是空、空即是鼻。鼻不異空、空不異鼻。
舌即是空、空即是舌。舌不異空、空不異舌。
身即是空、空即是身。身不異空、空不異身。
意即是空、空即是意。意不異空、空不異意。
˙六塵即是空、空即是六塵。六塵不異空,空不異六塵。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聲即是空、空即是聲。聲不異空、空不異聲。
香即是空、空即是香。香不異空、空不異香。
味即是空、空即是味。味不異空、空不異味。
觸即是空、空即是觸。觸不異空、空不異觸。
法即是空、空即是法。法不異空、空不異法。
˙六識即是空、空即是六識。六識不異空,空不異六識。
眼識即是空、空即是眼識。眼識不異空、空不異眼識。
耳識即是空、空即是耳識。耳識不異空、空不異耳識。
鼻識即是空、空即是鼻識。鼻識不異空、空不異鼻識。
舌識即是空、空即是舌識。舌識不異空、空不異舌識。
身識即是空、空即是身識。身識不異空、空不異身識。
意識即是空、空即是意識。意識不異空、空不異意識。
・故知‥
萬法即是空、空即是萬法。萬法不異空、空不異萬法。
見到色的同時,也見到了空。
見鏡中像的同時,也見到鏡之本身。
見浪濤的同時,也見到海水。
見到冰的同時,也見到水。
見到結的同時,也見到繩。
見到衣的同時,也見到布。
見到圖畫的同時,也見到紙。
見到文字的同時,也見到紙。
見到日月星雲的同時,也見到虛空。
…………
只是‥
人見鏡中像,迷於鏡中像,卻忘了鏡子。
見到浪濤,迷於浪濤,卻忘了海水。
見到了冰,迷於冰,卻忘了水。
見到了結,迷於結,卻忘了繩。
見到了衣,迷於衣服,卻忘了布。
見到圖畫,迷於圖畫,卻忘了紙。
見到文字,迷於文子,卻忘了紙。
見到日月星雲,迷於日日星雲,卻忘了虛空。
…………
眼見色生眼識,卻忘了空,而迷於色法上,分別美醜,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耳聞聲生耳識,卻忘了空,而迷於聲法上,分別悅噪,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鼻見香生鼻識,卻忘了空,而迷於香法上,分別香臭,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舌嘗聲生舌識,卻忘了空,而迷於味法上,分別甘苦,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身覺觸生身識,卻忘了空,而迷於觸法上,分別滑澀,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意思法生意識,卻忘了空,而迷於法法上,分別順逆,
心起喜厭貪瞋,進而取捨,造作諸業,受諸果報——流轉生死,沉淪苦海。
如是,當知‥
「空」,不是「離色」而空,不是「色滅」而空——
有色即有空、無色即無空;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不異空。
「空」,不是「離聲」而空,不是「聲滅」而空——
有聲即有空、無聲即無空;聲不離空、空不離聲——聲不異空。
「空」,不是「離香」而空,不是「香滅」而空——
有香即有空、無香即無空;香不離空、空不離香——香不異空。
「空」,不是「離味」而空,不是「味滅」而空——
有味即有空、無味即無空;味不離空、空不離味——味不異空。
「空」,不是「離觸」而空,不是「觸滅」而空——
有觸即有空、無觸即無空;觸不離空、空不離觸——觸不異空。
「空」,不是「離法」而空,不是「法滅」而空——
有法即有空、無法即無空;法不離空、空不離法——法不異空。
是故行者,當於‥
眼見色生眼識時,趣空‥
喜色不貪著、厭色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耳聞聲生耳識時,趣空‥
喜聲不貪著、厭聲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鼻見香生鼻識時,趣空‥
喜香不貪著、厭香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舌嘗聲生舌識時,趣空‥
喜味不貪著、厭味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身覺觸生身識時,趣空‥
喜觸不貪著、厭觸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意思法生意識時,趣空‥
喜法不貪著、厭法不瞋恚,不取不捨,不作諸業,不受諸報——
不住生死、不溺苦海——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清解脫、安樂自在。
行者要當‥念念趣空、時時趣空、物物趣空、事事趣空、法法趣空……
則無所縛——趣空,現入(現住)涅槃,清淨解脫、安樂自在。
============================================================
※舊文整修首舖「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11.24.四 00:00:37
◎潘文良《學佛札記。色即是空》。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289523
※FB佈:佈告於臉書。
■標籤:#心經 #即是 #不異 #五陰 #四大 #六根 #六塵 #六識 #萬法 #分別 #美醜 #悅噪 #香臭 #甘苦 #滑澀 #順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