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15 01:15:04| 人氣1,8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利用國企資源做民營企業? 物美 中國式躍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北京,行話說侃爺多,折騰的事也多,這是典型的北派皇城根風格,熱鬧、起哄、轟轟烈烈玩點新感覺。當然,他們有主義和高度,這一點,南派的商人遠遠不及。

但,真正會在中國制度轉型、企業變革、改制、行業開放、社會資源重組中利用資源做一個自己的企業,還是這些皇城根下的人最有竅門。問得更直接一些,如何在變革中國有企業資源中尋寶?如何利用衰落的國企資源做民營企業?如何用境外上市公司獲得企業加速發展?如何在很多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這些只有真正的中國從紅頂變成藍頂的商人才會玩得遊刃有餘。

我們來看這一群人,背景複雜,要做一個中國的沃爾瑪,要在商業上顛覆理論家、行家說的傳統模式,要改變很多規矩,這個嘗試從1994年開始,2003年做到了足夠大,然後去香港創業板上市,然後2004年開始,不斷融資收購,一度,介入2家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年營業額做到40多億元,把生意做到了10多個城市。他們的夢想:到2010年,做一個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中國零售連鎖業的“航空母艦”。他們把自己的公司起了個名字:物美,英文:wumart。

2006年11月中旬,這艘未來航母的艦長張文中突然被有關調查部門“帶走調查”,一直未再露面,傳聞涉及“第一桶金”的來源,與國家前物質部國有資產流失有關。

2006年11月13日,在香港上市的這家商業企業“物美商業(8277HK)”發佈公告:原董事長張文中辭去集團一切職務,副總經理吳堅忠被任命為代理董事長。股價在香港創業板停牌,報6.88元。

物美商業(8277HK)11月7日曾宣佈,以每股6.6元配售1.013億新H股,集資6.6億港元,配售代理為美資花旗銀行,配股價較當日價折讓4.9%。配股代理人花旗11月14日也宣佈被迫暫停配售活動,直至助查事件搞清楚為止。

這一系列事件把一個2006年營業額可能超過50億元的零售業新貴打趴下了,這家在北京及周邊地區擁有零售網路達567間店鋪, 其中大型超市80間, 便利超市487間。2006年前9個月營業額達到40.75億人民幣, 按年增長47.2%,純利為1.12億人民幣, 按年增長47.1%。被海外投資基金視為“具增長潛力”。其10年勇往無阻之勢遇到隱形人快手釜底抽薪。

隨後,物美商業(8277HK)發佈通告指出,終止配售協議符合投資者及公司最佳利益,並預計不會對公司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但,該公司H股將繼續停牌。



在此之前的物美商業(8277HK)在行業被被譽為是一頭好鬥的雄獅,它在2003年11月21日上市後,一直保持了極強的進取心,3年內,操作了10次大型收購,尤其在2006年,我們在10個月內,耳聞目睹了3次大規模商業股權收購,目標都是同類型的超市和百貨公司,動用資金超過16億元,拿下了寧夏最好的A股上市公司新華百貨、江蘇時代超市有限公司、北京排名第四的美廉美超市。

同步,他在資本市場也翻雲覆雨,開動馬達不斷吸納資本,補充好鬥的彈藥,2003年11月,以每股6.22港元,發行及配售8795萬股H股上市,集資5.47億港元。2004年5月,以每股14.55港元,配售1760萬股H股。集資2.56億港元。2005年11月,股本1拆4 。2006年2月,以每股21.4港元,配售2110萬股H股,集資4.51億元。2006年9月,以每股23元港幣,配售2482萬股H股,集資5.71億港元;2006年11月,計畫以每股6.6元港元配售1.01億股H股,集資6.67億港元。從資本市場拿到的資金超過了18億,如果11月的6.67億融資再成功,那它就是一個市值35億港幣,短短3年融資超過25億元的“抽水大王”新豪客,足以媲美香江資本市場浸潤數十年的老前輩。

這麼兇猛的動作,扶助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短短6個月時間﹐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業(8277HK)股票價格上漲了72%。截至11月13日停牌前﹐物美商業(8277HK)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經累計上漲85%。

大行分析師稱許多投資者是被物美商業(8277HK)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所吸引,張文中還從歐洲大型零售商挖來有經驗的外籍經理人協助管理。他們強勁的進攻能力帶來極強的業績表現:截至2005年底﹐物美商業(8277HK)共有12家出售服裝、電氣和日用百貨的大賣場以及49家超市和436家便利店。2005年銷售收入4.875億美元﹐增幅50%,淨利潤2050萬美元﹐增幅52%。

2006年前9個月營業額達到40.75億人民幣, 按年增長47.2%,純利為1.12億人民幣, 按年增長47.1%。

外資機構投資者很喜歡這個非國有的零售商,他們看到物美商業(8277HK)儘管已經做得很大,但物美在整個北京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僅僅略高於5%,增長空間大得驚人。

分析報告寫到:擁有13億消費者的中國零售市場無疑是又一個“世界第一”﹐但在這個市場上﹐大型零售商的銷售額還不到市場總額的0.5%。而在歐洲﹐大型零售商的市場佔有率能達到10%-15%。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駐香港分析師Bo Tan對《華爾街日報》說﹐該股有望升至37.60港元(合4.84美元)。他預計﹐2005-2008年﹐物美每年的利潤增幅能達到41%。

因為好鬥,商業價值似乎也更醒目,美國沃爾瑪在中國78億元收購好又多超市也在激勵投資者關注物美商業(8277HK)的前景,他被外資收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創始人張文中並不反感外資的收購,雖然他一直打著振興民族商業的大旗面對媒體記者呼籲保護中國商業流通命脈。

這是個什麼樣的企業?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在操作?他們都做了什麼?他們的目的在哪里?他們的過程又是怎樣的?他們似乎是一個整體,又似乎很游離?或者說我們看到的是一群什麼樣的商人?

一個下海的做學問的政府官員

張文中,男,44歲,他有很多身份,或者準確說有很多種身份表述,在很多領域都出現了他的身影,也閃現他不同凡響的能力。

1983年他從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1983至1985年,在大慶石油管理局工作。後重返學校獲得南開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之後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從事宏觀經濟研究。他的研究涉及價格改革、石油戰略和宏觀經濟調控等若干熱門課題。1988年到1990年他擔任由世界銀行和國家863高科技發展基金支援的“中國宏觀經濟決策支援系統”研究的課題組長,其研究開發工作通過了國家級鑒定,獲得世界銀行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好評,在這期間,他獲得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學位。1992年到1993年,更得到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到美國三藩市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他在美國受到自己導師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會主席,斯坦福大學著名教授,拉爾森博士的影響,興趣從學術研究轉向實業投資,拉爾森博士自己創辦系統控制公司,公司又被英國石油公司收購,早早地成了百萬富翁,之後做學問又做風險投資商,人生過半,極為瀟灑。

1993年初回國,身在政府部門的張文中,試水商業活動,創立卡斯特科技產業集團,這是一家身份很特別的企業,卡斯特科技的最初業務是系統集成,利用政府資源,拿下過幾個上千萬元的大項目,包括中國石化總公司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寶鋼的決策支援系統、齊魯石化集團的價格決策支援系統、中國農業銀行國際業務系統等。

卡斯特科技產業集團如何經營,對外界是個迷,此時,張文中身在何方?也很少涉及,而這個商業機構一直在擴張自己的高科技生意,但真正出名,國內外皆曉,是創立卡斯特經濟評價中心,對外而言,這是個半官半民的機構,經常代言國家統計局、國家智囊機構的經濟分析報告,發佈年度經濟分析,甚至分析美國、歐洲經濟現狀,儼然一個中國的“蘭德”公司。每次發佈報告都是每年新聞媒體聚焦的大熱門事件。據傳卡斯特經濟評價中心和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也有淵源,同時,也經常被外界認為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旗下機構。

其實,張文中一直到2002年都有卡斯特經濟評價中心主任的職務,而他手下多名研究員,日後都出現在他的香港上市公司物美商業(8277HK)董事名單內。這個大名鼎鼎的研究機構就窩身在卡斯特科技產業集團總部玉泉大廈10層。

半官半商的特色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並不罕見,而政商資源的商業運營,也往往出奇制勝。
在張文中初創卡斯特科技產業集團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必須提到:田源。

他們同為政府派去美國學習的“專業海龜”,之後多次商業投資都有合作,2006年11月也同時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截止發稿時尚未露面。

田源,1954年生,河南鄭州人,1981年武漢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1986年,田源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考察團成員訪問美國,深入考察了美國期貨市場,回國即組建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體改委聯合成立的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任組長。1990年6月到1991年12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選派再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學習,並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訪問研究。1991年底田源回國,立即找來五位朋友,兩位原來在中南海工作,三位在商業部和物資部工作,組建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1992年12月7日,中期公司領取了國家工商局頒發的第一張國內期貨公司營業執照,1992年12月28日,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期成為國內首家大型股份制期貨經紀公司。

1992年底開始,田源擔任中期董事長至今;1997年至2002年,曾任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中國誠通集團是1992年由原物資部直屬物資流通企業合併組建的。在計劃經濟時期,這些企業擔負著國家重要生產資料指令性計劃的收購、調撥、倉儲、配送任務。擁有大量商業資源。據傳,張文中物美的很多商業資源來自於這個管道,有傳聞張的第一桶金不清不楚,似乎在暗示這裏的很多故事。

原國內貿易部屬下的北美物產集團也是一個節點,不能不提,這個公司又據稱是卡斯特物資公司變更而成,其複雜背景不得而知,但這並不重要,關鍵是,張文中是北美物產集團總裁,而且很多商業投資和商業活動,這個集團都是堅定的投資者。

田源和張文中的關係,不用囉嗦,在很多商業活動中,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1993年,北京市華夏典當行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它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典當行之一,由國家商務部主管,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的專門從事典當貸款的企業。拿到這類牌照絕非普通人,我們看看股東是誰?在註冊名單上赫然寫著:中國最大的期貨經紀公司―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北美物產集團及卡斯特業集團等法人企業等市主要出資股東。

北美物產集團一直是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的股東之一,在2003年4月中期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至6億元人民幣後,北美物產集團等11家中小股東還持有中期公司7.073%。

張文中的轉捩點在1993年,卡斯特集團曾經涉足超級市場資訊管理系統軟體研發,但市場尚未啟動,張文中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一次商業連鎖企業的研討會,他突然發現自己的方向:為何自己不去做中國連鎖商業?為何只賣軟體?為何不把自己的資源變成商業資本?。這個在商海裏游泳的博士很快開始籌備自己的商業機構:物美商城。

1994年10月6日物美商城成立,註冊資本7500萬元人民幣,北美物產集團、卡斯特科技產業集團、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都是股東。股東級別不同,當然公司很牛氣。

這家北京市註冊登記的集批零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超市連鎖商業企業,是中國首批大型綜合超市之一。

物美宣傳手冊上曾寫道:物美以“創建民族零售產業,提升國人生活品質”為經營理念,以“低價格、高品質、高服務”為經營原則,為廣大消費者的家庭生活所需提供“物美價廉、方便齊全”的服務,讓廣大顧客長期享受到“購物到物美,工資漲一級”的實惠。

1994年底,首家物美商城1號店--翠微路店開業,,成為北京第一家明確定位於為工薪居民服務的大型綜合超市,特色明顯:價廉物美,物品繁多,每天有特價。

不要小看張文中的商業能力,他有相當豐富的政府資源和對政府事務的理解,他知道衰落的國有企業的利用價值,也知道做什麼政府部門會很感興趣,甚至歡迎你。

第一個物美商城1號店---翠微路店就是租用北京市新華印刷二廠的閒置舊廠進行簡單改造而成,同時還接收安置該廠和另一家歇業的商業企業職工150多人,投入成本低,企業運營的初期費用也少很多。但他們有模仿國外超市、自己焊接的粗燥貨架和擺放貨品新的方式,這在中國40年的商場裏很少見到,雖然環境簡陋,但物美商城翠微路店還是北京當時最早的一家規範的現代超市。

物美也是中國北方地區當時最早採用了電腦資訊零售管理系統(POS),物美超市比其他商場管理更有效率,成本更低,1995年,第一家店的銷售額一步登上1.8億元,進入了北京商業前40名。物美超市有了名氣。

1995年物美商城2號店在方莊開業,1996年4月物美商城3號店在馬甸開業,物美商城開始有了連鎖經營的網路。三家店都是承租國有企業的舊廠房,將其改造為店鋪,接納部分下崗職工加入物美的模式開始經營。

據說張文中還是北京現代商業的前輩,因為1995年後,外資商業開始進入中國,1996年7月,在美國零售業排名第一的沃瑪特(Wal-Mart)在深圳投資開設了山姆俱樂部(SAM CLUB);1996年9月荷蘭實力雄厚的零售企業萬客隆(Marko)在廣州投資的正大萬客隆倉儲商店開業;1996年10月德國麥德龍上海店開業;1997年11月,萬客隆又落戶北京;在北京開店的還有會員制購物的美國普爾斯瑪特(Price-Mart),法國家樂福,及日資的伊藤洋華堂。

在某種意義上說,張文中的物美商城都比他們早進入北京市場。

1997年,很多零售業人才加盟物美,開始更直接的擴張。1997年10月,物美“託管”了連年虧損的石景山古城菜市場,投入了1000多萬元資金,把不足2000平方米的古城菜市場擴建為4500平方米的現代超市。初期,老國企的員工極力反抗去私營企業,甚至有100多人爬上商場的房頂,打出“堅決不去物美”的條幅。初期進入很難,張文中曾經親自上陣,給員工講解一個美好的未來。3月個內,進行員工培訓、店堂改造,1998年1月重張開業,物美只派了一名店長進駐石景山古城菜市場,日銷售額從託管前的不到萬元,提高到10多萬元,比過去增長了10倍。古城店不再虧損了。

物美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式,大規模與國有商店合資合作,改造舊式副食店和菜市場變成超市或便利店,迅速擴張。這一方式曾為“託管”經營。張文中要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員工不下崗,他還要盤活很多沉澱的資產,讓國有資產增值,在雙方獲利的前提下壯大自己,張文中比喻說:要讓物美的四輪同時驅動,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是企業快車的前輪,託管合作是企業快車的後輪。

1998年1月以來,通州西門店、通州金鼎店、石景山區古城店、順義店、門頭溝區門城店、石景山區科大店相繼開業,很快擁有9家店、40000平方米賣場。幾年來,物美連續與20多家國有企業合作,涉足300多家國有店鋪網點,安置了8000多國有企業職工。

多年後,他很有心得的表述:國企改造、員工吸納,我們採取的是“吃中藥”的方法。何謂“吃中藥”?慢慢調理、不急不躁、調精固本、舒筋活絡、強身健體。

託管小額投入,可以迅速回本也是張的生意奧妙之處,不需要太大的資本金,也回避了租賃、擔保等等複雜的手續,更可利用政府商業流通領域現成的資源,只是,旁人找不到這些現成的好東西,而,張文中似乎隨手可得。

1999年,物美商業與北京豐台區博蘭特食品工貿集團合作時,雙方改變了以往物美使用的託管方式,合資成立了物美博蘭特超市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更規範;2001年4月,物美與北京崇文副食品菜蔬總公司整建制合作,其下屬普金達連鎖系統34家店鋪全部納入物美集團,物美不斷在嘗試在國有商業機構改制中的各種可能。

2000年,張文中獲得聯合國第7屆“青年企業家傑出成就獎”,他的商業天賦獲得了肯定。

2001年10月,張文中把北京卡斯特開放系統控制設備有限公司賣給了ST恒泰(600097,現已更名為華立科技),物美專注於零售業務。



重組物美 複雜的遊戲

物美股份2000年8月9日註冊成立,翻開新一頁。註冊資本人民幣1億元,物美投資持有75%,餘下25%由卡斯特科技投資擁有。注入資產包括了連鎖店鋪和現金。

同步,北京物美開始進軍大賣場,由北京物美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北美物產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商業企業北京物美大賣場2000年4月北京成立,管理總部設在上海,專業從事大型連鎖超市的開發和管理。

第一家店開在杭州,面積超過5000平米的文一店開業,2001年9月,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物美大賣場北京惠新店也開業,位於朝陽區北三環與北四環之間,東鄰中日友好醫院,西鄰安惠橋,周邊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準較高。這類只有洋鬼子才有經驗的大型賣場在張文中手中,玩得也很溜,他避開北京、上海、深圳等高熱地帶,專攻消費力強的杭州、蘇州、天津等地,一個店2萬多種商品,滿足區域“一站式購物”。

從早年“租賃改造”到後來“託管國企”,再到後來加盟特許經營,再發展到“大賣場”,這些策略把物美推倒商業前沿,快速增長也帶來豐厚的收益,2001年物美集團營業額達到6.93億元,毛利達到9955萬元,毛利率達到14.43%,純利1560萬元。純利率維持在2.26%。 2002年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10.975億元,增長約59.1%,超過同行10個百分點。

在2001年,早先的物美商城變身物美投資,2001年1月1日註冊資本增加到7500萬元,
卡斯特科技投資持股48%,北美物產集團持股24%,卡斯特新技術持股20%,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持有8%。到2001年12月10日,一家名為康平創業投資公司出現在股東名單中,持有物美投資26%。康平創業投資分別由卡斯特科技投資擁有約24.06%,通碼網路擁有約75.94%。再往前追,通碼網路由張令先生擁有55%,蘆建平先生擁有45%。這兩個人是誰?不知道。

2002年6月24日,物美投資的註冊資本從人民幣7500萬元元增至人民幣1.5億元。卡斯特科技投資增資持股32%,康平創業投資也增加投資持股達到30%,卡斯特新技術持股達到22%,北美物產持有12%,中國國際期貨經紀保留了4%股權。

直到2003年4月,物美投資股權厘清,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北美物產集團出局,卡斯特科技投資持有70%,康平創業投資30%。

2002年8月16日,卡斯特科技投資將其當時持有的物美股份註冊資本中的25%權益,以人民幣3050萬元轉讓予康平創業投資,2002年9月16日,康平創業投資將其持有的物美股份註冊資本中的25%權益轉讓給物美投資15%;轉讓給和康友聯4.51%;轉讓給君合投資4.2%;轉讓給雙臣快運1.29%。在經過一些列增資擴股,物美股份的股權結構變成:物美投資擁有約69.76%;和康友聯擁有約3.50%;君合投資擁有約3.26%;網商世界電子商務擁有約22.48%;雙臣快運擁有約1.00%。物美股份的股東一下子變成了5個。

一旦跟蹤張文中的資本路徑,我們即刻進入好看的商業投資故事以外的枯燥胡同裏,所有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陌生的人交替出現了,也有很多無關的人在股權行列,他們交叉參股多家公司,似乎在玩遊戲,查不到他們的職務,也不清楚他們的能力,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物美在商業上大躍進的另外一面,隱性的資本市場,隱性的人和他們的預謀,他們人為得把股權關係搞得極為複雜。

但我們還是想知道這些人是誰?他們在忙活什麼?他們的目標在哪里?

物美投資是整個投資結構的重要一環,也是未來的上市公司物美股份的最終控股者,它不僅是張文中家族的商業運營旗艦,資本市場投資主要機構,也是多年來逐步梳理和北美物產集團、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等國有色彩濃厚的股東關係的“過渡之橋”,在外人看來,那些模模糊糊的關係最終都走到了物美投資的身後,毫無疑問,他是總舵主。

北京卡斯特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前稱北京石景山區興達計算器技術公司,1992年9月16日在中國註冊成立,於2000年9月18日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卡斯特科技投資擁有物美投資70%權益,而卡斯特科技投資的股東是京西矽谷及中勝華特分別擁有80%及20%。京西矽谷的股權分別由張文中擁有85%、張文中的弟弟張斌先生擁有5%、王堅平先生擁有5%、張偉春先生擁有5%;中勝華特的股權分別由張文中擁有60%、吳堅忠博士擁有25%、張勝華先生擁有15%。毫無疑問,卡斯特投資是張文中兄弟控制,也是張氏兄弟的投資杠杆,他間接控制了物美投資,也間接控制了未來的上市公司。

從2001年開始的物美重組很有意思,我們很容易在複雜的結構中迷失方向,也很難一下子看清楚張文中要做什麼?為何要這麼複雜?

我們來看看其他4個股東。康平創業投資2000年9月4日在中國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2469億元。法人代表是張斌,張文中的弟弟,早期物美投資及卡斯特科技投資分別擁有康平創業投資的75.94%及24.06%權益。2001年11月8日,物美投資把康平創業投資註冊資本中的75.94%權益轉讓予通碼網路,價格9469萬元。

和康友聯技術有限公司1997年11月28日在中國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萬元,物美投資和卡斯特科技投資旗下卡斯特新技術分別持有80%和20%。2002年6月5日,物美投資把在和康友聯註冊資本中持有的80%權益轉讓給君合投資,卡斯特新技術持有的20%權益則轉讓給敬業和康,2002年6月5日,通過現金增資,和康友聯的股權由敬業和康及君合投資各占50%。但在2003年4月2日,敬業和康把持有的和康友聯50%權益轉讓給卡斯特科技投資,卡斯特科技投資及君合投資在和康友聯中各持有50%權益。

玩了一通,還沒結束呢。我們再看君合投資,2002年4月16日在中國註冊成立,君合投資共有三名股東,蒙進暹持有40%,張文中弟弟張斌持股30%,王堅平持有30%。

網商世界電子商務2001年2月22日在中國註冊成立,張文中和戴江鴻先生分別在網商世界電子商務中持有70%及30%權益。2002年2月8日,戴江鴻先生在網商世界電子商務註冊資本中的30%權益,15%轉讓予王功權先生;餘下的15%轉讓予李亞先生。股東就變成張文中、王功權、李亞。2002年6月26日,張文中把在網商世界電子商務持有的70%權益轉讓予吳堅忠,吳氏出自中科院自動化所,也在美國進修,曾任北京卡斯特經濟評價中心執行主任及物美投資總裁、物美股份副董事長、物美股份的副總裁。目前接替張文中任物美股份董事長。

雙臣快運公司1996年註冊成立,共有6名股東,陳東升,陳平,陳顯寶,陸今邁,陳照芳,孟玉玲。這是唯一和張文中家族無關係的企業。

接近資本市場 連創第一

運作2年後,這條零售業鱷魚慢慢長大,到2003年5 月底,物美在北京經營1間大賣場、23間綜合超市、 179間便利店;在河北及天津經營2 間綜合超市及14間便利店。此外,物美在北京聯營經營7 間藥店。此時,物美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接近10%。

他們開始接近資本市場,圖謀一個新的空間。張文中把物美集團的一部分資產,包括1家大賣場、25家綜合超市、193間便利店注入物美股份,準備拿出資產優良、資本結構好的旗下資源奔赴IPO戰場。

這個獨特的商業零售概念,業績也很獨特。2001年、2002年、2003年1-5月,物美股份的營業額達到6.93億元、11.037億元、6.3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4.43%、16.20%、16.94%。純利潤:1560萬元、2744萬元、2731萬元,純利潤率分別是2.26%、2.49%、4.31%,存貨周轉日數慢慢降為27天、22天、18天。 2001年和2002年的淨資產回報率分別為13.1%和14.7%。2002年銷售額比2001年增長59%,2003年前五個月盈利達2700萬元,相當於2002年全年盈利。

毫無疑問,物美股份的資本化之路頗為順利,2003年11月,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FC)以4796萬港元,購入物美股份800萬股H股,持有H股9.1%,總股本的3%。物美成為國際金融公司在中國內地的首項零售業務投資項目。國際金融公司東亞及太平洋地區董事Javed Hamid表示,選擇物美超市,主要是該公司有良好的管治,並將會有快速增長;管理層亦能掌握發展零售業所需的資訊系統。

IFC的示範作用超過公司的任何宣傳,物美成為2003年的“創業板 IPO之王”,以每股6.22元作價,共發7640萬股H 股,9成機構認購,散戶超額150倍,總發行股數驟增至8795萬股。

在2003年完成上市前國際配售,物美投資持股物美股份69.76%,和康友聯持有2.45%,君合投資持有2.28%,網商世界電子商務持有15.74%,雙臣快運持有0.70%。

在香港資本市場,這個潛伏的猛獸露出些許崢嶸,他悄悄走出北京,直達香港市場,而且一炮打紅,贏得頗多境外投資者的喝彩,2003年11月21物美商業(8277HK)以每股6.22港元,發行及配售8795萬股H股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集資5.47億港元。扣除上市費用後,集資淨額高達5億元。

它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即創下2003年四個第一:香港創業板2003年規模最大的新上市個股;首家內地的民營商業企業赴港上市;超額認購倍數最高;募集金額最大等四項。

北京物美商業(8277HK)首日掛牌逆市報捷,第一口價即以8元承接,一度高升至8.25元,其後逐漸回落,低至7元,看得出有獲利者拋售,也有莊家護盤。直至收市前報7.5元,比招股價升13%,創業板當日的總成交額約4.8億元,單是物美商業(8277HK)已占了3.1億元。成為創業板成交額最高的公司。


上市之後,物美和張文中的個性越來越鮮明,因為資訊透明,也因為他們真正實現了資本和實業的互動,這頭猛獸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它一貫的低調風格慢慢退去,他要出動了。

2003年11月26日,上市短短一周內,物美商業(8277HK)開始收購行動,和北京家和通融超級市場有限公司簽訂協定,各持有50%家和超市的股權,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原家和超市經營,家和超市目前在北京共有5家店鋪,分別是望京店、劉家窯店、北京站店、昌平店以及大屯店。這是以重組國有商業企業著稱的物美首次進駐非公有制連鎖企業。

收購不久,12月初,JPMorgan(摩根)香港機構大舉增持物美商業(8277HK)至1200多萬股,突然成為物美公開發行股份的最大持有者。緊跟其後的是INVESCO(景順亞洲)基金,也突然宣佈增持物美商業(8277HK)至860萬股,超過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 (IFC),成為第二大股東。摩根大通、The Capital等名牌基金、機構投資者大舉入侵,令物美商業(8277HK)變得極為搶手,股價也拉出大陽線。前四位股東已持有物美公開發行股份的40%左右。

2003年物美商業(8277HK)營業額上升43.5%,達到15.75億元,股東應占溢利上升1.6倍,達到7160萬元。截至2003年底,集團零售網路達到322家,綜合超市24間,便利超市289間。還有8家藥房、1間大賣場。綜合超市業務是上市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占總營業額72.7%,便利超市的營業額占25.1%。大賣場營業額只占2.2%。

2004年 收購顯露雄心

2004年轉瞬即到,物美商業(8277HK)首季營業額按年升72%,達6.669億元人民幣,純利按年升59%至2847萬元。其快速增長之勢不可抵擋,股價一直上升,2月底已經破10港元大關,3月下旬直升12港元大關,4月已經接近13港元。

此時,已經成為猛獸的物美開始一次獵豹式的收購,它再次在國有商業企業購並中展現高人一等的運作能力。

北京超市發連鎖經營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屬於北京超市發商貿集團,擁有跨國、跨省、跨區域連鎖店110餘家,分為大型綜合超市、食品超市、便利店三種業態。2002年銷售達到39億元。實力也不弱。

但2001年12月8日,同樣是國企的超市發和天客隆資產重組,組成北京超市發天客隆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重組後的超市發總資產8億元人民幣,店鋪101家,號稱當時北京規模最大連鎖企業。其中,天客隆占股34.77%,超市發國資和職工持股會分別持股34.77%和25.03%。但之後雙方糾紛不斷。

但來自東北的A股上市公司大商集團2003年7月17日以10577.74萬元人民幣收購天客隆92%股份和相關債權。大商集團間接持有超市發天客隆有限公司34.77%股權。大商集團預謀再吞併超市發,但遲遲未果。另一家香港上市商業公司-聯華超市(0980HK)也加入爭奪戰。

但黃雀在後,物美悄無聲息接近了目標,張文中就像一隻獵豹,開始尋找出擊機會。2004年4月16日,國有控股股東突然宣佈:超市發職工持股會持有的25.03%股份可以自由轉讓,不再與34.77%的國有股捆綁轉讓,國有股暫時不列入轉讓計畫。競購者聞風而動,誰要拿下這25.03%,就可介入超市發,而大商集團似乎事在必得,因為它已經有34.77%控制權。

這一場爭奪戰,搞得很有聲色,4月17日,職工持股會召開理事會,決定由其會員代表大會決定職工股歸屬。他們要一個公平的買賣。

4月19日,112位會員代表參加會議。三家爭奪者分別出價。聯華和物美的出價是每股2.85元,大商是2.8元到3.0元。然後是職工投票,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聯華20多票,物美65票,大商有3票,還有10多票主張價高者得。大商落敗,惱羞成怒,質疑投票被人操縱。

4月20日淩晨1時,超市發與物美談判,拿出最後收購計畫:以每股3.2元價格成交。雙方半夜不嫌疲勞,迅速簽訂正式購並協定,張文中的物美商業(8277HK)更爽,當即拿出一張7360萬元的轉賬支票,當天拿下2300萬職工股。物美商業(8277HK)玩閃電收購也很在行,似乎有絕對的把握和經驗。

大商集團還是持股多一些,關係微妙之余,依然覺得自己佔據主動。但國有企業的購並戰,其千變萬化的可能實在太大,甚至完全不按牌理出牌。

2004年4月22日,物美集團成功與超市發國資股東達成協定:正式託管超市發34.77%國有股,這樣物美商業(8277HK)控制超市發超過了59.8%,超市發爭奪戰,物美憑藉北京和天津成功盤整國有資產的良好經驗,獲得大勝。而他的獵豹姿態,已經把自己打造成好鬥的兇猛動物。

強勢收購帶來投資者的歡迎,物美商業(8277HK)股價繼續往上走,2004年5月中旬,已經突破15元,不到一年時間,比上市招股價大漲2倍多。

今天看來,張文中絕非簡單的愛好物流業,喜歡零售業的商人,他在資本市場也是個決斷、勇猛的好手,

2004年5月底,北京物美商業(8277HK)股價瘋漲,超過15.2元,這是行家認為的配股集資最好的時機,雖然,上市僅僅7個多月,集資的5億多元還沒有捂熱。

5月的最後一天,物美商業(8277HK)宣佈以每股14.55港元,配售1760萬股H股,較停牌價15.25元折讓4.59%。集資2.56億元,集資額差不多是2003年上市集資額的一半,抽水力十足,公司明確說集資為收購專案。

2004年8月,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與京北大世界商貿集團簽約,物美正式進駐懷柔,兼併重組京北大世界。物美將把2.4萬平米的京北大世界擴展到5萬平米的超級商場。

收購擴張的效果相當明顯,物美商業(8277HK)公佈2004年度第三季業績,營業額增長64.2% ,達到18.3億元,純利上升53.6%,達到2320萬元人民幣。這個零售股的發展很令分析師愉快,截至第三季的店鋪總數為451家,2003年同期則193家,增長134%。但公司因為擴張新店,毛利率由17%下降至15%。

2004年11月,物美商業(8277HK)以1.42億元人民幣,再收購北京華天大廈物業作大賣場業務之用,1.53萬平方米將是一個未來的新大賣場,和過去租賃、託管國企獲得經營場所不同,上市後的物美財力雄厚,大舉直接購入物業,另一個背後的原因是物美2003年香港上市時的131間商業零售網路,有約73家的經營權是通過託管及合作等方式取得的,在與國有企業的合作當中,僅有北京物美崇文門菜市場等少數公司是以房產和土地入股,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是以少量的現金入股。

2004年12月,物美商業(8277HK)再以1.45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惠新大賣場全部權益。這是大股東物美投資擁有80%的附屬公司北京大賣場經營及全資擁有的資產,我們可以視為大股東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北京惠新大賣場2002年營業額1.44億,虧損1200萬元,2003年營業額2.05億元,利潤400萬元,2004年11個月營業額2.12億,利潤700萬元。大股東此舉一方面在變現,也在給上市公司營業額和利潤大灌大補藥。

但值得關注的是,連續三年,北京惠新大賣場的淨資產值都是負數,2002年總資產5300萬元,負債7300萬元,2003年總資產4200萬元,負債5700萬元, 2004年11個月總資產4200萬元,負債4600萬元。收購者說:沒問題,收購事項實為符合本公司及其整體股東的最佳利益。

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物美更為活躍,競逐天津大榮超市,這是中國第一家外資超市,由日本第三大零售商大榮1995年進入中國,與天津外貿總公司合資組建天津大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日方占95%股權,中方占5%,投資總額5000萬美元,投資了12家連鎖店,一度成為天津連鎖企業的龍頭,但大榮在國內有高達100億美元債務,三大主要債權銀行多次提出債務重組計畫,大榮唯有收縮在全球過長的戰線,其中包括在天津的大榮超市。

物美的收購策略有些模糊,只是發佈公告,一直未公佈收購詳情,在同時,美國沃爾瑪、華潤萬家超市都參與了天津大榮的爭奪戰,但物美如何勝出?很少為人所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物美依然使用它萬試萬靈的“託管”財技,擊敗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說服天津大榮的中方合作者一起繼續遊戲。

2002年,物美就收購天津萬家利和巨集發便超系統進入天津,目前在當地已擁有100家便利店、4家綜合超市和2家大賣場,託管大榮網路,更穩站天津超市行業龍頭。

收購大榮天津12家分店的消息,一度刺激物美股價攀升,在15元上下波動。

此時,物美擁有171間便利店,235間加盟店,33間綜合超市,6間大賣場以及8間藥店,在北京、天津一帶是強悍的商業對手。

僅在2004年,物美增開98間店,同時也依賴收購大規模擴展,也推動盈利增長,但,張文中的理財能力不輸別人,年財政狀況還保持良好,物美2004年營業額增加64.9%至25.97億元,純利上升50.8%至10.8億元,幅度遠超內地整體零售業的13.3%,手頭現金水準亦有26.7%的增長,達7.2億元,純利率則維持4%以上。董事長張文中說這歸功於低成本擴張的成果。

有分析師計算,物美屢試皆爽的託管擴展方式,其中大有文章,據悉託管以“年費”計算,一年保證交多少費用,平攤每平米成本,比正常商業租賃要便宜30%以上,這也造就了物美商業(8277HK)年報中, 經常有一塊物業租賃收入,2003年物美通過租賃物業、再出租的,獲得將近2042萬元的淨利潤,約占公司淨利潤的29%。而這一塊利潤在其他超市經營者那裏很少有如此高的比例。當然,物美得以託管的商業機構都是國企虧損大戶,物美要經營得法才能掙回年費,並有利潤,張文中玩得很有創意,也很大風險。

最後,物美年報顯示出的毛利率經常高達17%以上,純利潤率也在3%以上,遠高於同行水準,甚至與美國沃爾瑪接近。這一高利潤的表現,往往令投資者欣喜,所以,2005年第三季度,國際大行持有物美商業(8277HK)超過35%,四家最大的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持有11.04%、Morgan Stanley 持有9.12%、J.P. Morgan Chase & Co.持有9.01%、Fidelity International Limited 持有 5.97%。

收購收購再收購 擴張擴張再擴張

2005年第一季度,物美商業(8277HK)共經營及管理9間大賣場、46間綜合超市、405間便利超市、8間連鎖藥店,店鋪總數由2004年同期的389間增至468間,其經營純利大漲53.8%至4380萬元,營業額增長47.2%達到9.82億人民幣。張文中在商業網絡中推行價格政策及集中採購系統,令商品單位成本得以再減低,毛利率提升至17.7%。

截至2005年6月底,物美商業(8277HK)半年純利7553萬元人民幣,再大漲54.55%,6個月內營業額18.22億元,比上年同期營業額為12.29億元大增6億元。

此時,物美商業(8277HK)股價一直在12元多徘徊,交易也不多,似乎在醞釀大動作。

2005年9月初,物美商業(8277HK)計畫在11月21日把股份1拆4,每股由原來1元變成0.25元,把總發行股數、H股擴大4倍,公司公告稱此舉為擴大交投量、吸引更多投資者,但2005年11月16日,又宣佈分拆計畫延期。

2005年月,物美商業(8277HK)計畫發行總額4.67億元人民幣的短期融資券;同月,建議
申請H股撤銷創業板上市地位“跳板”主板上市。

2005年12月,物美商業(8277HK)旗下北京玉蜓橋物美以2.48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北京豐台區商用物業,總建築樓面面積為2.48萬平方米。

進入2006年,物美商業(8277HK)依然不休不停,變得越來越好鬥,不肯輸半點,1月,它斥資2.5億元買下眾多超市覬覦的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地下商城。在杭州熱鬧了一回。

2月1日,物美商業(8277 HK)停牌,宣佈收購北京第四大超市美廉美連鎖商業股份的75% 股權,一口氣斥資3.7億元人民幣,物美將以2.54億元收購美廉美股東持有的68%權益,再向美廉美增資1.2億元,增購7%的權益。

美廉美在北京經營23家大中型綜合超市,2005年銷售額將不會低於16億元,純利不低於3300萬元,估計2006年盈利按年增長20%。

這是京城商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並購案。物美集團完成了邁向北京第一的關鍵一步,順利在皇城根下坐上商業零售業老大寶座,它通過託管、聯合、兼併等方式重組了20多家商業企業,擁有496家網點,包括12家大賣場、46家綜合超市、430家便利超市及8家連鎖藥店。2005年營業額超過39億元,利潤達到1.6億元。

從1月開始,股價也開始突然高速啟動,從16元左右,一路扶搖直上,2月1日達到17元,還算溫和,

但攜收購美廉美之勢,投資大行紛紛出報告看好物美,花旗指出,收購將為公司帶來盈利貢獻,調高物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15%及23%,預計2006/2007兩年每股盈利為2.42元人民幣及3.15元人民幣,較市場估計的數字高。花旗還估計,公司2006年至2008年的盈利複合增長率達34.6%。

機構撐台,物美商業(8277HK)再猛漲不止,到2月13日,一個月內猛漲9元,達到25元高位。過去3個月累計升9.27%,公佈收購美廉美後3天內大漲27%,過去一年漲了42.09%。

2006年2月7日,物美商業(8277HK)漲得創業板都波動不止,公司突然宣佈按每股21.4元配售最多2,110萬股新H股,集資淨額4.43億元,配售股份分別占已擴大後已發行H股及股本16.66%及6.92%,配售價僅僅比2月6日收市價21.7元折讓約1.38%;物美說資金用作擴展零售網路和一般營運資金。

看到這裏,我們已經越來越瞭解張文中的物美團隊的商業能力和財技,他們和一般做高股價,融資收購的做法還不同,他們永遠先收購,再拉高股價,再立即宣佈配股集資,再完成越來越大的收購,此舉,保證了公司資金穩定,也做得讓投資者心服口服。

2006年2月底,公司公佈2005年營業額39. 19億元人民幣,較2004年同期上升50. 9 % ,盈利1 . 645億元,較2004年同期上升52. 4 % ,每股基本盈利0 . 58元,董事局宣佈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 . 18元。公司手頭現金4 . 16億元,負債比率僅為6 . 5 % 。

2006年4月10日物美商業(8277HK)再次發力,以總價1.767億元人民幣成功收購由國有企業新華百貨商店所持有的2850萬新華百貨(600785SH),每股交易價格為6.2元人民幣,物美商業(8277HK)持有新華百貨(600785SH)的27.7%權益,成為這家A股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根據雙方協定,轉讓的資金是分批支付。首批的8000萬元須在銀川市政府批准協議後支付,餘款則分兩次支付。

新華百貨(600785SH)主要在銀川經營百貨商店和連鎖超市,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旗下擁有百貨、綜合超市、家電賣場等業態,共擁有6家附屬公司、經營4家百貨商店和23家連鎖超市。2004年營業額16億元,純利4200萬元,2005年銷售額為18億元,淨利潤達3900萬元,是銀川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之一。

從公開的上市公司資料看,新華百貨(600785SH)本身的核心資產盈利能力較強,公司財務也相對健康,不存在大股東占款和巨額債務情況。

在物美行動同時,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和美國量子基金大亨索羅斯持股的海南航空先後加入收購競爭,但物美商業(8277HK)出價並不高,卻奇兵獲勝。成功進軍西部市場,拿下寧夏最好的一家上市公司資產。其中奧妙為人琢磨。

有分析師也表示:收購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幫助物美間接回歸國內A股。物美等於借道“買殼”,並在今年再融資開閘前成功找到一條新的融資通道。

這並非空穴來風,很快就被驗證,2006年5月23日,新華百貨(600785SH)公佈股改對價,公司以資本公積金向大股東物美商業(8277HK)定向轉增股份19395236股,物美商業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現金137688525元,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獲付現金21.30元,相當於流通股股東每10股獲送1.93股。

股改與上市公司收購工作結合進行,很有意思。新華百貨(600785SH)已於2006年4月9日與物美商業(8277HK)簽署了協定,該股權轉讓在2006年4月14日獲得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寧政函(2006)59號文批准,只需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以及獲得中國證監會同意上述收購的《無異議函》。此次股改轉讓完成後,物美商業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股份達29.24%。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在和沃爾瑪和海南航空競爭中,極善於和國有企業打交道的物美商業(8277HK)會勝出,至少在很多方面,外資看起來並不是最好的夥伴。

2006年4月,集團旗下馬家堡物業以1.54億元人民幣收購位於北京豐台區馬家堡時代風帆大廈之物業,總建築樓面面積為2.02萬平方米,計畫作集團開大賣場用。

不久,物美商業(8277HK)公佈2006年中期業績,純利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增長44%至1.09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0.36元,上半年新增34間店鋪,總數增至524間。

但,一直順利得有些得意的收購還是會出些問題,,物美商業(8277HK)突然通告,因需重新審計美廉美帳目,交易將會延遲完成,股價隨即急挫9.17%,收報26.25元。

一向是支持者的國際機構投資者瞬間轉向,The Capital Group 在8月1日,以每股平均23.883港元減持物美129.6萬股,套現約3095萬港元。隨後,摩根大通2日以每股平均24.38港元的價格,再減持物美80.5萬股,涉及金額約1963萬港元。花旗證券認為,物美商業上半年盈利增長低於預期,由於收購美廉美交易較遲完成,故將今年盈利預測調低10%。

8月21日,物美商業(8277HK)發佈公告:原定於7月31日前完成的美廉美收購推遲至9月15日前完成。由於之前美廉美滾存利潤沒有“準確呈列”,物美要付出的收購價要比原來多出2600萬元,達到2.8億。

2006年9月8日,有些勇猛過頭的好鬥者物美商業(8277HK)除了進軍西北,也揮師進入富裕的江蘇腹地,再一次祭出收購大旗,北京物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全資附屬公司物美國際宣佈以11.42億元,向CS Investment收購Times 50%股權,間接持有江蘇時代公司50%股權。收購作價的一半5.71億元以現金支付,其餘一半將通過向原有所有者以23.0元港幣價格(較最後收盤價折讓16.4%)發行2480萬股新股來支付。

據悉,江蘇時代超市最終投資方是香港肇豐集團(Fang Brothers Investments Limited),香港紡織界名人方鏗及其兄弟是其股東。香港肇豐集團以為服裝為主業,涉足印染、彩色印刷、啤酒、醫療設備、汽車空調壓縮機、超級市場及大賣場等行業。1996年9月香港肇豐集團在江蘇南通市成功地開出第一家超市,並取名為“時代(TIMES)”,由此邁出時代連鎖超市的第一步。2000年9月肇豐集團投入大型賣場事業而成立時代超級購物中心。

2003年江蘇時代超市有限公司銷售額達27.1億元,位列全國連鎖業30強。目前時代超市主要分佈於江蘇、浙江、山東、安徽等地,並在上海擁有一家大賣場

截至收購前,江蘇時代是中國華東地區的超市零售商,經營超市45家,10至12家店鋪鋪址,市場重心在經濟與消費力增長迅速的二線及三線城市,並預期未來兩年,增加店鋪總面積15萬方米。2005年,Times錄得收入27.75億元人民幣,純利6100萬元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48%,淨利潤率高達2.2%。

摩根大通於11月2日增持物美商業(8277HK)372萬股或0.74%,涉資2738萬元,持股量進一步升至6.5%。機構投資者在回暖。

11月6日,物美商業(8277HK)公佈,透過花旗配售約1.01億新H股集資約6.6億元,每股配售價6.6元,較前停牌前股價折讓4.9%,配售股份占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7.67%。集資用途收購。

物美和張文中顯然非常瞭解香港資本市場的特性:只要有增長,只要業績好,只要有話題,集資的水龍頭永遠嘩嘩嘩水流充足。儘管有苛刻的研究者說:物美一直保持低於10%的負債率,為何都用集資收購?

張文中的國企助力經濟學

一切好象是一部開足了馬力的火車,無法在做大、擴張、增加、收購、兼併、託管、配股集資、股價拉高等一系列行動中停歇下來。它狂奔800裏的癲狂,甚至有些偏持,有點超過常態,如果說張文中希望做一個1000億的巨型商業企業,而且目標定在2010年,僅僅為此而把火車馬力開到最大,這也許是一個危險的方向,在很多領域,所謂的競爭和市場爭奪,最後都在細節上分出勝負,而僅僅規模似乎不是最關鍵的。零售業有例外嗎?物美長期保持了高純利率、低負債率、高增長率、低損耗率,這似乎是個完美的用數學模型定制的企業。張文中以博士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數萬人的企業的未來。

2006年11月15日,這一切都突然停頓。阻擋的力量是無形的,張文中也許不會想到自己會這樣休息下來,而他習慣的早上6:30突然出現在某一家超市或者賣場門口,等待老百姓的到來,也許以後很難再這樣了。

張文中曾經對《福布斯》雜誌記者說:自己最佩服的零售業巨頭並不是沃爾瑪公司,而是美國考斯特科批發公司(Costco Wholesale Corp.)。《福布斯》雜誌描述他很形象:他總是喜歡向員工講述這家公司如何不斷在別人的讚美中給自己挑毛病,從而在短短10年時間內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會員制連鎖商業集團的故事。張文中相信,物美是中國最有潛力在2015年實現年營業額達2000億元人民幣的零售企業,雖然它2005年的營業額還只有190億元人民幣。


回到故事的開頭,我們非常詳盡地描述了一個人和他的企業,包括一長段經歷。它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從國企改制中走出來的民營企業,它善用資源的能力無出其右,善於在中國複雜的經濟變革中處處保持優勢的能力無人能及,他把很多指標物質化,也把很多商業化的行動變得有國企的人性和溫情,更在很多變動中,抓住得失者的心理,處處遊刃有餘,進退自如。他是如此的老道和懂得官場奧秘,也異常穩健地把握分寸,決不會躍雷池半步。

而他的另一面更有意思,在純粹商業環境中,他又是極為好鬥和鋒利,直接、果斷、勇於創新,不怕失敗。他不斷製造話題和延續故事,不斷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創造了大量財富。

張文中說:與國企合作肯定是一種挑戰,坦率地說,民企與國企成功合作的範例也還不多。接收國企,同時就意味著你要接收很多職工,不管你是否樂意都要接收。這是個不小的難題,提高國企職工的適應能力有時比改造一個企業還要費勁。

他的故事就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經濟變革中另一部“大躍進”紀錄。

只是,這一切發生在商場。


張文中背景:

  1994年創辦物美商業集團,並于同年在北京開辦首家綜合超市,是國內高科技、經濟界和零售業的著名專家。在北京開創連鎖超市經營的新業態,成功地改造一系列國有企業,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後,中國科學院系統研究所系統科學博士,南開大學理學士、經濟學碩士。

全國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務委員、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PECC)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金融市場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採購與物流協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聯副會長、中國連鎖協會常務理事,北京連鎖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董事、財富網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卡斯特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卡斯特經濟評價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物美的特點:

物美率先在北京創辦大型綜合超市
物美率先在零售業使用POS系統  
物美率先在零售業提出反商業賄賂
物美率先在國內零售業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  
物美率先在北方地區成為店鋪超百家的連鎖企業
 物美率先在國內零售業通過ISO9001國際管理體系認證  
物美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率先在香港成功上市

台長: allen
人氣(1,8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