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11 02:45:48|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藏經16,金光明經卷第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光明經卷第四

    北涼三藏法師曇無讖譯

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樹神:「爾時流水長者子,於天自在光王國內,治一切眾生無量苦患已,令其身體平復如本,受諸快樂。以病除故多設福業,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長者子,作是言:『善哉善哉!能大增長福德之事,能益眾生無量壽命,汝今真是大醫之王,善治眾生無量重病,必是菩薩善解方藥』。善女天,時長者子有妻,名曰水空龍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名水藏,時長者子將是二子,次第遊行城邑聚落,最後到一大空澤中,見諸虎狼狐犬鳥獸,多食肉血,悉皆一向馳奔而去。時長者子作是念言:『是諸禽獸何因緣故,一向馳走?我當隨後逐而觀之。』時長者子遂便隨逐,見有一池其水枯涸,於其池中多有諸魚。時長者子見是魚已,生大悲心。時有樹神示現半身,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善男子,此魚可愍汝可與水。』是故汝名為流水。復有二緣名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與水。汝今應當隨名定實。時長者子問樹神言:『此魚頭數為有幾所?』樹神答言:『其數具足足滿十千。』善女人,爾時流水聞是數已,倍復增益生大悲心。善女人,時此空池為日所曝,唯少水在。是十千魚將入死門 ,四向宛轉,見是長者心生恃賴。隨是長者所至方面,隨逐瞻視目未曾捨。是時長者馳趣四方,摧求索水了不能得,便四顧望見有大樹,尋取枝葉,還到池上與作陰涼。作陰涼已復更摧求,是池中水本從何來?即出四向周遍求覓,莫知水處。復更疾走遠至餘處,見一大河名曰水生。爾時復有諸餘惡人,為捕此魚故,於上懸險之處,決棄其水不令下過,然其決處懸險難補,計當修治經九十日,百千人功猶不能成,況我一身!時長者子,速疾還反至大王所,頭面禮拜却住一面,合掌向王說其因緣,作如是言:『我為大王國土人民,治種種病,漸漸遊行至彼空澤,見有一池其水枯涸,有十千魚為日所曝,今日困厄將死不久。惟願大王,借二十大象,令得負水濟彼魚命,如我與諸病人壽命。』爾時大王即勅大臣,速疾供給。爾時大臣奉王告勅,語是長者:『善哉大士!汝今自可至象廐中,隨意選取利益眾生,令得快樂。』是時流水及其二子,將二十大象,從治城人借索皮囊,疾至彼河上流決處,盛水象負,馳疾奔還至空澤池。從象背上下其囊水,寫置池中,水遂彌滿還復如本。時長者子於池四邊,彷徉而行。是魚爾時亦復隨逐,循岸而行。時長者子復作是念:『是魚何緣隨我而行?是魚必為飢火所惱,復欲從我求索飲食?我今當與。』善女人,爾時流水長者子,告其子曰:『汝取一像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啟父長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飲噉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一切聚聚悉載象上,急速來還。』爾時二子如父教勅,乘最大象往至家中,白其祖父說如上事。爾時,二子收取家中可食之物,載象背上疾還父所,至空澤池。時長者子見其子還,心生歡喜踊躍無量,從子邊取飲食之物,散著池中與魚食已,即自思惟:『我今已能與此魚食,令其飽滿,未來之世當施法食。』復便思惟:『曾聞過去空閑之處,有一比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其經中說,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勝如來名號,即生天上。我今當為是十千魚,解說甚深十二因緣,亦當稱說寶勝佛名。』時閻浮提有二種人,一者,深信大乘方等。二者,毀呰不生信樂。時長者子作是思惟:『我今當入池中,為是諸魚說深妙法。』思惟是已即便入水,作如是言:『南無過去寶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寶勝如來本往昔時,行菩薩道作是誓願:「若有眾生於十方界,臨命終時聞我名者,當令是輩即命終已,尋得上生三十三天。」』爾時流水復為是魚,解說如是甚深妙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善女人,爾時流水長者子,及其二子,說是法已即共還家。是長者子復於後時,賓客聚會醉酒而臥,爾時其地卒大震動,時十千魚同日命終,旣命終已生忉利天。旣生天已作是思惟:『我等以何善業因緣,得生於此忉利天中。』復相謂言:『我等先於閻浮提內,墮畜生中受於魚身。流水長者子,與我等水及以飲食,復為我等解說,甚深十二因緣,并稱寶勝如來名號。以是因緣,令我等輩得生此天。是故我等,今當往至長者子所,報恩供養。』爾時十千天子 從忉利天下閻浮提,至流水長者子,大醫王家。時長者子在樓屋上,露臥眠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瓔珞,置其頭邊。復以十千置其足邊,復以十千置右脇邊,復以十千置左脇邊。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積至于膝,作種種天樂,出妙音聲。閻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覺寤,流水長者子亦行睡寤。是十千天子,於上空中飛騰遊行,於天自在光王國內,處處皆雨大妙蓮華,是諸天子復至本處,空澤池所。復雨天華,便從此沒還忉利宮,隨意自在受天五欲。時閻浮提過是夜已,天自在光王問諸大臣:『昨夜何緣示現如是,淨妙瑞相有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當知,忉利諸天,於流水長者子家,雨四十千真珠瓔珞,及不可計曼陀羅華。』王即告臣:『卿可往至彼長者家,善言誘喻喚令使來。』大臣受勅即至其家,宣王教令喚是長者。是時長者尋至王所,王問長者:『何緣示現如是瑞相?』長者子言:『我必定知是十千魚,其命已終。』時大王言:『今可遣人審實是事。』爾時流水,尋遣其子至彼池所,看是諸魚死活定實。爾時其子聞是語已,向於彼池。旣至池已見其池中,多有摩訶曼陀羅華,積聚成積。其中諸魚悉皆命終,見已即還白其父言:『彼諸魚等悉已命終。』爾時流水知是事已,復至王所作如是言:『是十千魚悉皆命終。』王聞是已心生歡喜。」爾時世尊告,道場菩提樹,善女人,欲知爾時流水長者子,今我身是。長子水空今羅睺羅是,次子水藏今阿難是。時十千魚者,今十千天子是。是故我今為其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樹神現半身者,今汝身是。」

金光明經捨身品第十七

爾時,道場菩提樹神復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過去修行菩薩道時,具受無量百千苦行,捐捨身命肉血骨髓。惟願世尊,少說往昔苦行因緣,為利益眾生受諸快樂。」爾時世尊即現神足,神足力故,令此大地六種震動,於大講堂眾會之中,有七寶塔從地涌出,眾寶羅網彌覆其上。爾時大眾見是事已,生希有心。爾時世尊即從座起,禮拜是塔,恭敬圍繞還就本座。爾時,道場菩提樹神白佛言:「世尊,如來世雄出現於世,常為一切之所恭敬,於諸眾生最勝最尊,何因緣故禮拜是塔?」佛言:「善女天,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開塔取中舍利,示此大眾。是舍利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爾時阿難聞佛教勅,即往塔所禮拜供養,開其塔戶。見其塔中有七寶函,以手開函,見其舍利色妙紅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紅白。」佛告阿難:「汝可持來,此是大士真身舍利。」爾時,阿難即舉寶函,還至佛所持以上佛。爾時佛告一切大眾:「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爾時大眾聞是語已,心懷歡喜即從座起,合掌敬禮大士舍利。爾時,世尊欲為大眾斷疑網故,說是舍利往昔因緣:「阿難,過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訶羅陀,修行善法善治國土,無有怨敵。時有三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太子名曰,摩訶波那羅,次子名曰摩訶提婆,小子名曰摩訶薩埵。是三王子,於諸園林遊戲觀看,次第漸到一大竹林,憩駕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於今日心甚怖懅,於是林中將無衰損?』第二王子彼作是言:『我於今日不自惜身,但離所愛心憂愁耳?』第三王子復作是言:『我於今日獨無怖懅,亦無愁惱,山中空寂神仙所讚,是處閑靜,能令行人安隱受樂。』時諸王子說是語已,轉復前行見有一虎,適產七日而有七子,圍繞周匝飢餓窮悴,身體羸瘦命將欲絕。第一王子見是虎已,作如是言:『怪哉此虎產來七日,七子圍繞不得求食,若為飢逼必還噉子。』第三王子言:『此虎經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言:『此虎唯食新熱肉血。』第三王子言:『君等誰能與此虎食?』第二王子言:「此虎飢餓身體羸瘦,窮困頓乏餘命無幾,不容餘處為其求食,設餘求者命必不濟,誰能為此不惜身命?」第一王子言:『一切難捨不過己身。』第二王子言:『我等今者以貪惜故,於此身命不能放捨,智慧薄少,故於是事而生驚怖。若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為眾生者,捨此身命不足為難。』時諸王子心大愁憂,久住視之目未曾捨,作是觀已尋便離去。爾時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捨身時已到矣!何以故?我從昔來多棄是身,都無所為,亦常愛護處之屋宅。又復供給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隨時將養令無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復不免無常敗壞。復次是身不堅,無所利益,可惡如賊猶若行廁。我於今日當使此身,作無上業,於生死海中作大橋梁。復次若捨此身,即捨無量癰癯瘭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是身不堅如水上沫,是身不淨多諸蟲戶。是身可惡筋纏血塗,皮骨髓腦共相連持,如是觀察甚可患厭。是故我今應當捨離,以求寂滅無上涅槃,永離憂患無常變異,生死休息無諸塵累,無量禪定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莊嚴諸佛所讚,證成如是無上法身,與諸眾生無量法樂。』是時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願,以上大悲熏修其心,慮其二兄心懷怖懅,或恐固遮為作留難,即便語言:『兄等今者可與眷屬,還其所止。』爾時王子摩訶薩埵,還至虎所脫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我今為利諸眾生故,證於最勝無上道故,大悲不動捨難捨故,為求菩提智所讚故,欲度三有諸眾生故,欲滅生死怖畏熱惱故。』是時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臥餓虎前。是時王子以大悲力故,虎無能為。王子復作如是念言:『虎今贏瘦身無勢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刀周遍求之,了不能得。即以乾竹刺頸出血,於高山上投身虎前。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如羅睺羅阿修羅王,捉持障蔽。又雨雜華種種妙香,時虛空中有諸餘天,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讚言:『善哉善哉!大士,汝今真是行大悲者,為眾生故能捨難捨,於諸學人第一勇健,汝已為得諸佛所讚,常樂住處,不久當證無惱無熱,清涼涅槃。』是虎爾時見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噉食其肉,唯留餘骨。爾時,第一王子見地大動,為第二王子而說偈言:

震動大地及以大海,日無精光如有覆蔽,於上虛空雨諸華香,必是我弟捨所愛身。

第二王子復說偈言:

彼虎產來已經七日,七子圍繞窮無飲食,氣力羸損命不云遠,小弟大悲知其窮悴,

懼不堪忍還食其子,恐定捨身以救彼命。

時二王子心大愁怖,涕泣悲歎容貌憔悴,復共相將還至虎所,見弟所著帔服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髮爪布散狼藉,流血處處遍污其地。見已悶絕不自勝持,投身骨上良久乃蘇,即起擧首號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過人,特為父母之所愛念,奄忽捨身以飼餓虎。我今還宮父母說問,當云何答?我寧在此伴命一處,不忍見是骸骨髮爪,何心捨離還見父母,妻子眷屬朋友知識?』時二王子悲號懊惱,漸捨而去。時小王子所將侍從,各散諸方互相謂言:『今者我天為何所在?』爾時王妃於睡眠中,夢乳被割牙齒墮落,得三鴿雛一為鷹食。」爾時王妃,大地震動即便驚寤,心生愁怖而說偈言:

 今日何故大地大水,一切皆動物不安所,日無精光如有覆蔽,我心憂苦目睫瞤動。

 如我今者所見瑞相,必有災異不祥苦惱。

於是王妃說是偈已,時有青衣,在外已聞王子消息,心驚惶怖尋即入內,啟白王妃作如是言:『向者在外聞諸侍從,摧覓王子不知所在。』王妃聞已生大憂惱,涕泣滿目至大王所:『我於向者傳聞外人,失我最小所愛之子。』大王聞已而復悶絕,悲哽苦惱抆淚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愛重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於往昔無量劫中,捨所重身以求菩提,若為國王及作王子,常捨難捨以求菩提。

 我念宿命有大國王,其主名曰摩訶羅陀,是王有子能大布施,其子名曰摩訶薩埵。

 復有二兄長者名曰,大波那羅次名大天,三人同遊至一空山,見新產虎飢窮無食。

 時勝大士生大悲心,我今當捨所重之身,此虎或為飢餓所逼,儻能還食自所生子。

 即上高山自投虎前,為令虎子得全性命。是時大地及諸大山,皆悉震動驚諸蟲獸。

 虎狼師子四散馳走,世間皆闇無有光明。是時二兄故在竹林,心懷憂惱愁苦涕泣,

 漸漸推求遂至虎所,見虎虎子血污其口,又見骸骨髮毛爪齒,處處迸血狼藉在地。

 時二王子見是事已,心更悶絕自躄於地,以灰塵土自塗坌身,忘失正念生狂癡心。

 所將侍從覩見是事,亦生悲慟失聲號哭,互以冷水共相噴灑,然後蘇息而復得起。

 是時王子當捨身時,正值後宮妃垢婇女,眷屬五百共相娛樂。王妃是時兩乳汁出,

 一切肢節痛如針刺,心生熱惱似喪愛子,於是王妃疾至王所,其聲微細悲泣而言。

 大王今當諦聽諦聽,憂愁盛火今來燒我,我今二乳俱時汁出,身體苦切如被針刺。

 我見如是不祥瑞相,恐更不復見所愛子,今以身命奉上大王,願速遣人求覓我子。

 夢三鴿雛在我懷抱,其最小者可適我心,有鷹飛來奪我而去,夢是事已即生憂惱。

 我今愁怖恐命不濟,願速遣人推求我子。是時王妃說是語已,即時悶絕而復躄地。

 王聞是已復生憂惱,以不得見所愛子故,其王大臣及諸眷屬,悉皆聚集在王左右,

 哀哭悲號聲動天地。爾時城內所有人民,聞是聲已驚愕而出,各相謂言今是王子,

 為活來耶為已死亡?如是大王常出軟語,為眾所愛今難可見。已有諸人入林推求,

不久自當得定消息,諸人爾時慞惶如是,而復悲號哀動神祇。爾時大王即從座起,

以水灑妃良久乃蘇,還得正念微聲問王,我子今者為死活耶?爾時王妃念其子故,

倍復懊惱心無暫捨,可惜我子形色端正,如何一旦捨我終亡?云何我身不先薨沒?

而見如是諸苦煩事。善子妙色猶淨蓮華,誰壞汝身使令分離?將非是我昔日怨讐,

挾本業緣而殺汝耶?我子面目淨如滿月,不圖一旦遇斯禍對,寧使我身破碎如塵,

不令我子喪失身命。我所見夢已為得報,直我無情能堪是苦。如我所夢牙齒墮落,

二乳一時汁自流出,必定是我失所愛子,夢三鴿雛鷹奪一劫,三子之中必定失一。             

 爾時大王即告其妃,我今當遣大臣使者,周遍東西推求覓子,汝今且可莫大憂愁。

 大王如是慰喻妃已,即便嚴駕出其宮殿,心生愁惱憂苦所切,雖在大眾顏貌憔悴。

 即出其城覓所愛子,爾時亦有無量諸人,哀號動地尋從王後。是時大王旣出城已,

 四向顧望求覓其子,煩惋心亂靡知所在。最後遙見有一信來,頭蒙塵土血污其衣,

 灰糞塗身悲號而至。爾時大王摩訶羅陀,見是使已倍生懊惱,擧首號叫仰天而哭。

 先所遣臣尋復來至,旣至王所作如是言,願王莫愁諸子猶在,不久當至令王得見。

 須臾之頃復有臣來,見王愁苦顏貌憔悴,身所著衣垢膩塵污。大王當知一子已終,

二子雖存哀悴無賴,第三王子見虎新產,飢窮七日恐還食子,見是虎已深生悲心。

發大誓願當度眾生,於未來世證成菩提,即上高處投身虎前,虎飢所逼便起噉食。

一切血肉已為都盡,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是時大王聞臣語已,轉復悶絕失念躄地,

憂愁盛火熾然其身,諸臣眷屬亦復如是。以水灑王良久方蘇,復起擧首號天而哭。

復有臣來而白王言,向於林中見二王子,愁憂苦毒悲號涕泣,迷悶失志自投於地。

臣即求水灑其身上,良久之頃及還蘇息,望見四方大火熾然,扶持暫起尋復躄地。

擧首悲哀號天而哭,乍復讚歎其弟功德。是時大王以離愛子,其心迷悶氣力惙然,

憂惱涕泣並復思惟,是最小者我所愛重,無常大鬼奄便吞食。其餘二子今雖存在,

而為憂火之所焚燒,或能為是喪失命根。我宜速往至彼林中,迎載諸子急還宮殿。

其母在後憂苦逼切,心肝分裂或能失命。若見二子慰喻其心,可使終保餘年壽命。

爾時大王駕乘名象,與諸侍從欲至彼林,即於中路見其二子,號天扣地稱弟名字。

時王即前抱持二子,悲號涕泣隨路還宮,速令二子覲見其母。佛告樹神汝今當知,

爾時王子摩訶薩埵,捨身飼虎今我身是,爾時大王摩訶羅陀,於今父王輸頭檀是。

爾時王妃今摩耶是,第一王子今彌勒是,第二王子今調達是。爾時虎者今瞿夷是。

時虎七子今五比丘,及舍利弗目揵連是。爾時大王摩訶羅陀,及其妃后悲號涕泣,

悉皆脫身御服瓔珞,與諸大眾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於此處,起七寶塔是時王子,

摩訶薩埵臨捨命時,作是誓願願我舍利,於未來世過算數劫,常為眾生而作佛事。

說是經時,無量阿僧祇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樹神,是名禮塔往昔因緣。」爾時佛神力故,是七寶塔即沒不現。

金光明經讚佛品第十八

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從此世界至,金寶蓋山王如來國土,到彼國土已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却住一面,合掌向佛異口同音,而讚歎曰:

 如來之身金色微妙,其明照耀如金山王,身淨柔軟如金蓮華,無量妙相以自莊嚴。

 隨形之好光飾其體,淨潔無比如紫金山,圓足無垢如淨滿月,其音清徹妙如梵聲。

 師子吼聲大雷震聲,六種清淨微妙音聲,迦陵頻伽孔雀之聲,清淨無垢威德具足。

 百福相好莊嚴其身,光明遠照無有齊限,智慧寂滅無諸愛習,世尊成就無量功德。

 譬如大海須彌寶山,為諸眾生生憐愍心,於未來世能與快樂。如來所說第一深義,

 能令眾生寂滅安隱,能與眾生無量快樂,能演無上甘露妙法,能開無上甘露法門。

 能入一切無患窟宅,能令眾生悉得解脫,度於三有無量苦海,安住正道無諸憂苦。

 如來世尊功德智慧,大慈悲力精進方便,如是無量不可稱計,我等今者不能說喻。

 諸天世人於無量劫,盡思度量不能得知,如來所有功德智慧,無量大海一滴少分。

 我今略讚如來功德,百千億分不能宣一,若我功德得聚集者,迴與眾生證無上道。

爾時信相菩薩,即於此會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讚言:

 世尊百福相好微妙,功德千數莊嚴其身,色淨遠照視之無厭,如日千光彌滿虛空。

 光明熾盛無量無邊,猶如無數珍寶大聚,其明五色青紅赤白,琉璃頗梨如融真金。

 光明赫奕通徹諸山,悉能遠照無量佛土,能滅眾生無量苦惱,又與眾生上妙快樂。

 諸根清淨微妙第一,眾生見者無有厭足,髮紺柔軟猶孔雀項,如諸蜂王集在蓮華。

 清淨大悲功德莊嚴,無量三昧及以大慈,如是功德悉以聚集,相好妙色嚴飾其身。

種種功德助成菩提,如來悉能調伏眾生,令心柔軟受諸快樂,種種深妙功德莊嚴。

亦為十方諸佛所讚,其光遠照遍於諸方,猶如日月充滿虛空,功德成就如須彌山。

在在示現於諸世界,齒白齊密猶如訶雪,其德如日處空明顯,眉間毫相右旋宛轉。

光明流出如琉璃珠,其色微妙如日處空。

爾時道場菩提樹,復說讚曰:

 南無清淨無上正覺,甚深妙法隨順覺了,遠離一切非法非道,獨拔而出成佛正覺。

 知有非有本性清淨,希有希有如來功德,希有希有如來大海,希有希有如須彌山。

 希有希有佛無邊行,希有希有佛出於世,如優曇華時一現耳,希有如來無量大悲。

 釋迦牟尼為人中日,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宣說如來妙寶經典。善哉如來諸根寂滅,

而復遊入善寂大城,無垢清淨甚深三昧,入於諸佛所行之處。一切聲聞身皆空寂,

兩足世尊行處亦空,如是一切無量諸法,推求性相亦皆空寂。一切眾生性相亦空,

狂愚心故不能覺知,我常念佛樂見世尊,常作誓願不離佛日。我常於地長跪合掌,

其心戀慕欲見於佛,我常修行最上大悲,哀泣雨淚欲見於佛,我常渴仰欲見於佛,

為是事故憂火熾然,惟願世尊賜我慈悲,清冷法水以滅是火。世尊慈愍悲心無量,

願賜我身常得見佛,世尊常護一切人天,是故我今渴仰欲見。聲聞之身猶如虛空,

焰化響化如水中月,眾生之性如夢所見,如來行處淨如琉璃,入於無上甘露法處,

能與眾生無量快樂。如是行處微妙甚深,一切眾生無能知者,五通神仙及諸聲聞,

一切緣覺亦不能知。我今不疑佛所行處,惟願慈悲為我現身。爾時世尊從三昧起,

以微妙音而讚歎言,善哉善哉樹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說是言,一切眾生若聞此法,

皆入甘露無生法門。

金光明經囑累品第十九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三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與諸天王及諸         龍王,二十八部散脂鬼神大將軍等,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劫,修習是金光明微妙經典,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復於閻浮提內無令斷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未來世中,有受持讀誦此經典者,汝等諸天常當擁護。當知是人於未來世,無量百千人天之中,常受快樂。於未來世值遇諸佛,疾得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諸大菩薩,及天龍王,二十八部散脂大將等,即從座起到於佛前,五體投地俱發聲言:「如世尊勅當具奉行。」如是三白:「如是世尊當具奉行。」於是散脂大將等,而白佛言:「如世尊勅,若未來世有受持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我等與此,二十八部諸鬼神等,常當隨侍擁護,隱蔽其身。是說法者,皆悉消滅諸惡令得安隱,願不有慮。」爾時釋迦牟尼佛,現大神變,十方無量世界,悉皆六種震動。是時諸佛皆大歡喜,囑累是經故,讚美持法者,現無量神力。於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大眾,及信相菩薩,金光,金藏,常悲,法上等,及四天大王十千天子,與道場菩提樹,堅牢地神,及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等,聞佛所說,皆發無上菩提之道,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金光明經卷第四

昔溫州治中張居道,滄州景城縣人,未莅職日,因適女事屠宰諸命,牛羊豬雞鵝鴨之類,未踰一旬卒得重病,絕音不語,因爾便死唯心尚暖,家人不即葬之,經三夜便活,起坐索食。諸親非親隣里遠近聞之,大小奔起。居道即說由緣,初見四人來,一人杷棒,一人杷索,一人杷袋,一人著青,騎馬戴帽至門下馬,喚居道著前,懷中枚一張文書,以示居道,看乃是豬羊等,同詞共訟居道。其詞曰:「豬等雖前身積罪,合受畜生之身,配在世間自有年限,年滿罪畢自合成人,然豬自計受畜生身,化時未到,遂被居道枉相屠害,時限缺少更歸畜生,一箇罪身再遭刀机,在於幽法理不可當,請裁後有判差,司命追過,使人見居道看遍。」即唱三人近前,一人以索繫居道咽,一人以袋收居道氣,一人以棒朾居道頭,及縛兩手將去直行。一道向北行至路半,使人即語居道:「吾被差來時,檢爾算壽元不合死,但坐爾殺爾許眾生,被怨家逮訟。」居道即報云:「俗世肉眼但造罪,不識善惡,但見人俗殺生無數,不見此驗交報。而居道當其凶首,緘口受死,當何方便而求活命?自咎往悞悔難可及。」使人曰:「怨家詞主三十餘頭,專在閻羅王門底,懸精待至,我輩入道當由其側,非但王法嚴峻。但見怨家,何由免其躓頓之苦。」居士聞之彌增驚怕,步步倒地,前人製繩挽之,後人以棒打之,居道曰:「自計所犯誠難免脫,若為乞示餘一計校,且得免逢怨家之面,閻王峻法當如是何?」使人語居道云:「汝但能為所殺眾生發心,願造金光明經四卷,當得免脫。」居士承教連聲再唱:「願造金光明經四卷,盡身供養,願怨家解釋。」少時望見城門,使人引東向入曲向北,見閻王廳前無億數人,問辯答欵,著枷被鎖連櫂履械,鞭撻狼藉,哀聲痛響不可聽聞。使人即過狀,閻王唱名出見,王曰:「此人極大罪過,何為捉來遲脫?令此豬等再訴。急喚訴者將來。」使人走出,諸處叫喚求覓所訴,命者不得走來報王:「諸處追覓豬等不見。」王即更散遣人分頭求覓,巡問曹府咸悉稱無。王即怙五道大神,檢化形案。少時有一主者杷狀走來,其狀云:「依檢其日得司善報世人,張居道為殺生故,願造金光明經四卷,依料其所遭殺,並合乘此功德,隨業化形。牒至准法處分者,其張居道怨家訴者,以其日准司善牒並判,化從人道生於世界訖。」王旣見狀極懷歡喜曰:「居道雖殺眾生,能設方便為其發願,倏造功德,令此債主便生人路。旣無執對,偏詞不可懸信,判放居道再歸生路,當宜善念多造功德,斷味止殺勿復慳貪惜財,不作橋梁專為惡業。」於是出城如從夢歸,居道當說此由緣,發心造經一百餘人,斷肉止殺不可計數。此經天下少本詢訪不獲。聘歷諸方,遂於衛州禪寂寺檢得,抄寫隨身供養,後居道及至當官之日,合家大小悉斷肉味。其溫州安固縣丞妻病,一年絕音不食,獨自狂語口中唱痛,叩頭死罪狀有所訴。居道聞之為其夫說,如此之狀是怨家債命。文案未定故命不絕,自當思忖省悟以來,由緣所問殺害身命,急為造光明經,分明懺唱此經。側近無本,唯居道家有此經,縣丞依遵其教,請本雇人抄寫未畢,妻便醒悟說云:「狀如夢惽惛,常有豬雞鵝鴨,一日三過競來咬嚙,痛不可當,從來應其到時,遂乃不見,唯有惑豬惑羊,或雞之類,皆是人身來與我別。云雖是怨家遭儞屠害,以為我敬造功德,所以令我得化形成人,今與怨家散不相逮債。」語訖即去,因爾不復如此,病即輕差平復如本。當此之時溫洲一郡,所養雞豬鵝鴨肉用之徒,咸悉放生,家家斷肉人人善念,不立屠行。爰及比州鄰縣,聞此並起淨行,不止一家,當今所殺無所徵効者,斯是眾生業滿合死故,故無報應。只是盡其人身,還作畜生被他屠殺。若眾生日限未足,遭人殺害,立被訟訴世人卒死,及羸病連年累月,眠中唱痛狂言惑語,並是眾生執注。文案一定方始命斷。一切眾罪懺悔皆滅,唯有殺生懺悔不除,為有怨家專心訟對,自非為其倏造經像,或被人遣,或事計難禁,殺事不已者當生慚愧,為其傷歎將刀所殺,如割巴肉。或衛賣與人,取其財價為以豐足,皆須一本一造,分明懺唱,令此功德資及怨家,早生人道,考訟自休不復報逮,善男女等明當誡之。 

台長: awe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大藏經16 |
此分類下一篇:大藏經16,合部金光明經序,合部金光明經序品第一
此分類上一篇:大藏經16,金光明經卷第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