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02 07:30:34| 人氣4,023|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的《(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叢書》(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2001),可看出美軍是記取了前評《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失敗的教訓,而取得勝利。

是嗎?類似的心戰手法,那為何2003年的第二次波灣戰爭又失敗了呢?

這個嘛!大概如前評《超限戰》所言:

如果越戰失敗的教訓、是促使美軍新軍事改革的成功之母,並打勝了廿世紀末1991年波灣戰爭,那此一成功的改革和勝戰、便成了廿一世紀初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失敗之父。
<越戰症候群:陷於谷底的伊拉克美軍>中國時報 2007.06.26郭崇倫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失敗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3763069/20070826064617


從伊拉克戰爭看美軍軍事新聞的管理

  最近看到新華社駐海外記者將伊拉克戰爭時的報道彙集成《直擊伊拉克戰爭》一書,結合本職工作經過幾番思索,我將要說的話歸結在現代戰爭軍事新聞宣傳管理藝術上。

管理媒體開合有度——一切以對軍隊行動和戰爭勝負是否有利爲標准

  伊拉克戰爭期間,位于卡塔爾多哈的賽利耶美軍基地,是美國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揮中心,是海灣美軍的"中樞"。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將軍就是在這裏指揮海灣地區所有美軍對伊拉克作戰。所以,基地裏的"聯軍新聞中心"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吸引著全世界傳媒的目光,僅在美軍新聞辦公室登記采訪的就有世界200多家媒體的550多名記者。新華社特派記者李保東有幸在"聯軍新聞中心"搶到了"一席之地",但卻沒有得到多少有價值的令人興奮的戰事消息。這都"歸功"于美軍對新聞媒體管理上的"開合有度":
  ---新聞中心不出"新聞"。美軍對伊拉克開戰,大約是在卡塔爾當地時間2003年3月20日清晨5時30分。晝夜在新聞中心大廳合衣而臥、苦苦等候的各國記者,原以爲戰爭一爆發,就馬上會有新聞發布。然而,直到戰爭爆發60多個小時之後,也就是3月22日的下午5時,美軍才召開了第一次新聞發布會。而此時,美國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揮中心已經在此指揮美軍開始了第三輪(也就是規模最大的一輪)空襲行動。新聞中心雖然沒有"新聞",新聞發布會雖然開得晚,但這並不影響美軍對美、英主流媒體的"特殊關照"---美軍每天把要公布的消息提前或者幹脆只發給美英主流媒體。難怪花了巨資而又得不到即時消息的德國、日本等媒體記者氣得髒話連篇,用拳頭敲擊美軍新聞辦公室的門,大聲斥責美軍新聞中心"搞歧視、把消息只給美國和英國媒體"。
  ---新聞發布千篇一律。從《直擊伊拉克戰爭》一書李保東的敘述中我們得知,美軍中央司令部每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內容千篇一律,都是介紹聯軍解放伊拉克軍事行動如何順利,伊拉克民衆如何夾道歡迎聯軍的。新聞中心的記者只有根據美軍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做節目和寫稿,發布的內容又大都是五角大樓已經公布過的,新聞中心還給記者規定了"三個不准":"不准問美軍和英軍的傷亡情況;不准問與目前的軍事行動有關的問題;不准問與今後軍事行動計劃有關的問題。"許多記者感到自己像美軍的"工具",都對"在這個新聞中心裏得到的東西到底有什麽價值"産生了疑問。
  ---"麻辣記者"不受歡迎。誰都知道,不管是何種新聞發布會,作爲一名記者,只要能夠得到提問的機會,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自己所在的媒體,都是何等的重要。據李保東介紹,在美軍中央司令部聯軍新聞中心,只要是坐在新聞發布會第一排的記者,就有得到提問的機會。然而,第一排的"黃金寶座",基本上都被美軍新聞官恩賜給了美英媒體。因爲這些媒體記者基本上不會詢問令軍方難堪的問題。美軍新聞官每天都會根據前一天某個記者的表現,決定是否給他提問的機會。新華社記者李保東曾以"13億中國人被剝奪了知情權"爲由得到一次提問的機會,但他提問的是諸如"美軍的傷亡情況"、"伊拉克農民打下了美國直升機"等"麻辣問題",隨後就再也沒有得到過這種"恩賜"。事實上,每天允許提問的記者90%都是美國和英國媒體的,幾乎成了美英記者招待會。
  從以上事例我們進一步清晰地看出,作爲美國軍方的新聞官,能否做到"新聞自由"並不重要,傳播的信息對軍隊的行動和戰爭的勝負是否有利才是至關重要的,才是惟一的權衡標准。正是基于這一點,才使美國軍方對媒體采取了一種開合有度的管理模式。"開",是爲了更好地傳播于己有利的甚至是軍方早已精心設置好的戰爭信息;"合",是爲了防止、堵塞或者阻斷對己不利的、有可能影響軍心士氣民意的信息。"開",主要是向美英主流媒體開放,以通過戰爭新聞傳播鞏固這些主流媒體在國際新聞傳播領域的霸權地位,更加贏得他們主動配合軍方打好新聞輿論戰;"合",主要是對美英主流媒體以外的其他新聞媒體進行適度控制,不使其在戰爭中形成主導輿論的聲音,構成對美英主流媒體的威脅。這樣,美英主流媒體在自覺爲軍方搖旗呐喊、充當喉舌的同時,軍方也通過對信源的有效控制和分配,進一步加強了美英主流媒體的國際壟斷地位。
  這種"開合有度"的管控模式,也是美軍總結曆史經驗教訓采取的一種辦法。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對媒體基本上是"放",2000多名各類媒體記者自由活躍在各條戰線,發回了大量美軍受挫、越南人民受苦的報道,導致美國人民反戰厭戰,美軍士氣低下,越南戰爭以失敗而告終。有鑒于此,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調整了新聞策略,采取了這種"隨軍記者"制度,但同時實行的是"開合有度"的管控。

關心記者體貼入微——用感情上的貼近阻止對軍方的批評報道

  這次伊拉克戰爭中,新華社駐華盛頓分社記者胡曉明,有幸獲邀跟隨美軍"小鷹"號航空母艦進行采訪報道,成爲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隨美軍戰鬥力量報道戰事的中國記者。他從"小鷹"號上發回了大量客觀、真實、現場感強的報道,被國內外媒體廣泛采用。同時,透過《直擊伊拉克戰爭》一書,我們看到,美軍對隨艦采訪的各國記者真可謂關懷備至,體貼入微,其目的就是要用感情上的貼近來阻止記者對美軍的批評報道。
  上艦前夕,"小鷹"號航空母艦有關人員就通過電子郵件,給每一位隨艦記者寄來了采訪申請表,內容除了有關采訪事項外,還特地列了一個登艦行裝准備清單,包括拖鞋、毛巾、內衣褲、肥皂、香波、牙刷、牙膏、剃須刀、放髒衣服的袋子、110伏變壓器、厚膠帶、軟盤、光盤、移動硬盤、美元等。美軍方還特意告訴記者:爲使您的相機免遭艦上雷達信號損壞,請帶上包蓋相機的錫紙;由于艦上需要經常爬樓梯和在鋼板上走路,請穿保護性和舒適性兼具的運動鞋和靴子;在男女混住的艦上,請別忘了帶上浴衣,供來去浴室時遮蓋身體;飛行甲板上的大風和飛機的排氣可能會把不固定的物品吹起來,請不要在甲板上戴帽子、首飾和容易脫落的物品,記者上去必須有安全防護設施,並保持身體的平衡;爲了保護您的安全,軍方已經爲您准備了防毒面具和鋼盔……
  無論是安全、工作還是生活,美軍方爲記者考慮得真是周到,它給那些即使是討厭這場戰爭的記者也留下了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誰說我們美國軍隊耀武揚威?誰說我們美國軍隊不重視生命?誰說我們美國軍隊粗暴無情?
  上艦以後,記者處處享受到了貴賓一樣的待遇,無論是艦長等海軍軍官、普通士兵,還是專職的海軍新聞官員,都對記者格外開恩。在沙塵暴肆虐的天氣裏,艦上士兵們洗衣服成了大問題,但記者們卻不必爲此擔心:衣服髒了,外衣褲裝入黑網兜,內衣褲裝入白網兜,往大口袋裏一扔,在洗衣單上填上姓名、住艙號、衣服數量、名稱、質地等,放到艦艙裏,早上就會有值勤士兵把它們拿走,洗完熨好後再送回來。正如胡曉明所寫的:"士兵們都很客氣,而且免費服務,總讓人有點過意不去。"
  事實上,美軍的這一籠絡性的"管理藝術",也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據《華盛頓郵報》報道:John Donvan在伊拉克戰爭初期曾作爲一名獨立記者活動了幾天,但隨後出于安全考慮選擇成爲隨軍記者,每天晚上都與一支美國海軍部隊住宿在一起。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記者采訪時說:"我不是牛仔。我還想活著回到華盛頓的家中看到我的孩子們。"他承認,他已經很難對美軍的行動作任何的批評報道,"他們對我們是這麽友善,我可以想象對他們的批評報道有多難。我想我大概不會這麽做,他們是我的保護人。"

“議程設置”精心運籌——借助國際傳播舞臺美化軍方形象

  "議程設置"理論,是大衆傳播宏觀效果研究的一個重要理論觀點。這一理論認爲,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也就是說,傳播媒介對外部世界的報道不是"鏡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取舍選擇活動。在現代社會裏,由于大衆傳播是人們獲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這種"環境再構成"是對現實環境的客觀反映還是歪曲的報道,都會影響到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判斷。在資本主義社會,居支配地位的信息源是政府機構和壟斷大企業,他們進行信息操作的手段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公開發表見解,另一種是以"私下放風"的方式進行輿論引導。現代傳播媒介之間的激烈競爭,大大加劇了他們對這些定期信息源的依賴。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媒介"議程設置"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勢力對輿論進行操作和控制的過程。

  讓我們看看美軍是怎樣進行戰爭新聞的"議程設置"的:

  在靠近美軍軍方新聞辦公室的一側牆壁上,挂了幾十張大大小小的士兵圖片,內容都是美軍士兵在軍艦、飛機上戰鬥和軍事訓練的場面,畫面顯然經過精心挑選,表現出普通士兵身上爆發出來的力量和激情。
  在新聞中心入口附近的一面牆壁上,還貼著一幅鮮豔的圖畫,畫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心形"圖案,配上一些文字:"上帝保佑美國"、"給我們在家中和海外的英雄們"、"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在一起"等。旁邊的文字還介紹說,這是美國的一些四肢癱瘓的年輕"畫家"在情人節這一天給美軍全體將士送上的一份禮物。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斯將軍舉行新聞發布會的場面,更是耐人尋味:出場時,兩名大兵打頭陣,在麥克風的右側站立,弗蘭克斯跟在他們後面,手裏拿著一個藍色的文件夾走上新聞發布臺,隨後又有3名軍人跟在他的後面站在麥克風的左側。弗蘭克斯站在中間,另4名來自"聯軍"不同國家的士兵呈"衆星捧月"狀把他圍在當中。弗蘭克斯身後的總背景和周圍的5個屏幕,則都顯示的是世界地圖。
  如此"議程設置",真可謂煞費苦心:美軍新聞官們當然清楚,在美軍新聞辦公室登記采訪的世界200多家媒體的550多名記者,足可以搭起一個世界傳媒的大舞臺。如何充分利用好這個"大舞臺",使其更好地爲自己服務,必須做好"環境再構成"這項作業。于是,當各國的電視攝像機鏡頭對准美軍新聞辦公室時,美軍高昂的士氣和無往不勝的戰鬥精神,就隨著幾十張士兵圖片和這些士兵"身上爆發出來的力量和激情",傳向了世界每一個角落。當攝像機鏡頭對准牆壁上那些"心形"圖案時,這樣的信息瞬息間像電流一樣又傳遍了地球的每一根神經:美國人民是支持美軍出兵伊拉克的,是支持伊拉克戰爭的,就連四肢癱瘓的年輕人也會特意在"情人節"這一特殊的日子,把他們特殊的"愛",獻給特別的"美軍士兵",那全國人民還有什麽說的呢?而當攝像機鏡頭對准新聞發布會上的弗蘭克斯將軍時,又會讓遙遠的電視受衆産生這樣的感覺:美軍攻打伊拉克並不是孤立的行動,而是不同國家的"聯軍"都和我們一起,爲了全世界人民的"自由與解放"而英勇作戰。
  由此可見,好的"議程設置",在主持人還沒有作出任何陳述或解釋時,豐富的思想內涵已經隨著靜態或動態的畫面,迅速傳播出去了。好的"議程設置",是媒體力量的倍增器。這是我軍未來戰爭中的軍事新聞宣傳,特別是在向戰時軍事新聞發布制度轉換過程當中,應該引起重視並著力研究的一個問題。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46435.html

美陸軍第4心理戰大隊揭秘:美軍心理戰的大本營

  中新網7月2日電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Raleigh News”布萊格堡消息,如果沒有森林的僞裝掩蓋以及有意不設窗戶,那麽這個新建築很容易被人看成是一個普通的公司。這個新建築裏面全是現代化的設備:最新式的數字電視和無線電制作室以及音像和印刷設備,事實上在這個建築裏制作的一切産品也“出售”,也像公司一樣運作,只不過“這個公司”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公司,而是美陸軍民事及心理戰司令部駐北卡羅來納州布萊格堡的第4心理戰大隊,這個大隊可以稱爲美軍進行心理戰的大本營,其“産品”正是美國國防部想極力推銷的信息。
  上面提到的那個大樓就是第4心理戰大隊最近啓用的特種戰部隊媒體作戰綜合樓,造價810萬美元,專門爲國防部生産傳單、海報、電視和無線電節目。國防部將這些産品發送給美軍想要勸說、威逼、利誘的國家或個人,以便贏得他們的人心,或者阻止他們做出不利于美國利益的事,這是美軍心理戰的一部分。
  自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後,美國加強了反恐力度,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戰爭前或戰爭期間美軍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戰,心理戰的對象不僅僅限于敵人的軍隊,還包括平民。據第4心理戰大隊司令官詹姆斯?特雷德維爾上校說,美軍共發送了1.5億張傳單,這些傳單全部在第4心理戰大隊制作,而且大部分也是在布萊格堡印刷的,這些傳單基本上用飛機空投到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另外,第4心理戰大隊制作了16000小時的無線電廣播節目向阿富汗的聽衆播出,有4000多小時的無線電宣傳節目向伊拉克聽衆播出。
  據報告,在伊拉克進行的心理戰花費了美國數千萬美元的金錢,號稱是曆史上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心理戰。在伊拉克戰爭前以及戰爭期間,第4心理戰大隊制作了大量的阿拉伯語傳單、無線電廣播和電視節目,鼓動伊拉克官兵不要聽從薩達姆的命令,不要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集體向美軍投降,威脅或利誘伊拉克複興黨官員和平民不要支持薩達姆。目前,在伊拉克仍有美軍心理部部隊,不過他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平息民衆的情緒,贏得伊拉克人的民心。
  像營銷公司一樣,心理戰士兵也經常在設計傳單和音像制品前進行市場研究,對他們産品的效果進行詳細分析,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技術和方法,制作出更好的心理戰宣傳品。美陸軍官員說,也許還有好幾個月美國政府才有可能宣布在伊拉克的行動結束,所以在伊拉克的心理戰不會停止。而一些心理戰專家認爲,在伊拉克發動的心理戰效果突出,許多伊拉克官兵放下武器不作抵抗,這就是爲什麽美第3步兵師幾乎沒有遭遇大的危險而長驅直入,很快攻占了巴格達,心理戰挽救了雙方成千上萬的生命。
  目前,美軍的心理戰更加忙碌,他們當然不僅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開展心理戰,事實上,第4心理戰大隊的媒體作戰大樓內的工作人員爲部署在全世界13個國家的近900名美軍心理戰部隊提供支援。除了新使用的這個現代化大樓外,布萊格堡基地還有數個大樓也在制作心理戰産品,有些大樓在越南戰爭期間就啓用了。國防部之所以花大價錢建設這個現代化心理戰大樓,說明國防部對心理戰的價值越來越有信心,今後還將加大心理戰投資力度。特雷德維爾說:“這個建築標志著我們過去的勝利,也強調我們在未來會有更大的貢獻。”
  特雷德維爾上校說,4臺新的印刷機每天可以印刷100萬張傳單,而全數字化印刷、音像裝備可以節省至少20%的時間,效率大大提高。(聞新芳)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7-02/26/320163.html

信息戰 心理戰 美國千方百計要給伊軍民“洗腦”

  中新網北京2003年3月22日電 巴格達當地時間3月20日5時(北京時間3月20日上午10:30時)左右,正當第一批投向薩達姆的炸彈在伊拉克上空炸響時,巴格達電臺播出了一條奇怪的消息。“我們期待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播音員用阿拉伯語說道,“針對伊拉克的攻擊行動開始了。”
  爲了加大信息戰打擊力度,美軍顯然采用了“單行突擊隊”機載系統向伊拉克進行廣播,以“淹沒”伊拉克國家電臺的聲音。伊拉克人在三個小時後終于改變頻率繼續廣播,但從中不難看出,美國國防部十分注重心理戰的作用。
  在美國人看來,在這場旨在讓伊拉克軍民明白反抗毫無意義的全面鬥爭中,電臺宣傳只是其中的一項手段。其它手段包括通過電子郵件、移動電話策反伊拉克將領,讓電視臺記者跟隨第七騎兵隊深入伊拉克,以及在伊拉克境內投擲鋪天蓋地的2130萬張傳單,揭批薩達姆,勸說軍隊停火等。
  美國中央指揮部官員證實,美軍飛機在轟炸開始前一天空投了200萬張傳單。傳單告訴伊軍如何投降。“把裝甲車輛排成方陣,”傳單寫道,“在頂部插上白旗,露出彈藥和防空系統。”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有87000名官兵投降。“其中大多數人都手持傳單,有的則藏在衣服裏,”前美軍心理戰專家艾德-勞斯說。
  有的傳單勸說伊拉克士兵收聽美軍設立的“信息臺”。該臺模仿薩達姆長子烏代的“青年之聲”廣播臺的形式,播放上個世紀80年代的流行歌曲、阿拉伯傳統音樂和新聞報道。美國中央指揮部發言人皮特-米歇爾說,“信息臺”的作用遠非爲了娛樂聽衆,“我們想盡力防止不必要的死亡,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但信息戰有它的局限性。無休止的廣播和空投傳單目前還未能讓伊拉克政權和高級軍官停止戰鬥。爲了從心理和實戰上加大對伊方的打擊,美軍于北京時間22日淩晨開始了“震懾”行動。就目前而言,轟炸的威力顯然大于語言。(春風)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3-22/26/285911.html

伊戰分析:如今爲止到底是誰打贏了心理戰?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 在進行了4天的戰鬥後,伊拉克人顯然在宣傳戰線上取得勝利。
  他們充分利用了被抓獲的美軍戰俘、美軍被打死的畫面、被俘獲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伊軍在伊拉克南部地區進行的頑強抵抗,甚至薩達姆本人還在電視上公開發表談話,贊揚伊軍的表現。
  伊拉克主要的入海口烏姆蓋斯爾現在已變成了伊拉克抵抗的象征。在過去4天內,該市仍連續發生戰鬥。美國發布的該城已被聯軍控制的報道總是與第二天戰鬥仍在繼續的報道相沖突。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納西比耶、巴士拉等地。
  另一方面,伊軍繼續進行的抵抗尤其使人們對美軍心理戰行動的效果産生了懷疑。在過去6個月裏,美軍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心理戰,飛機投下了近2500萬張傳單,呼籲伊拉克的平民和軍隊放棄抵抗。美軍還通過廣播和打電話給伊軍部隊指揮官,邀請他們來談判投降的條件,但是到目前爲止沒有發生伊軍大規模的投降的情況,通過伊拉克反對派與伊軍高級將領舉行的秘密談判也沒有取得進展。美軍指揮官不得不連續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公衆解釋行戰行動一切進展順利。
  就心理戰的意義而言,收看伊拉克電視和收呼西方電臺廣播的伊拉克人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來自伊拉克政府的消息與來自西方媒體的可信度是一樣的。例如,據報道已被炸死的伊拉克副總統拉馬丹在電視上公開露面、以及隨後播出的薩達姆的電視講話都使伊拉克人認爲,薩達姆政權仍正常運轉。一名約旦記者說:”這對于提高伊拉克的士氣將很重要,當他們看到他們的領導人再次發表談話,並抨擊侵略者。”
  伊拉克人的士氣在這一情況下也是很重要的。伊拉克反對派多年以來一直告訴華盛頓,一旦對伊戰爭打響,大量的平民將會發動推翻薩達姆政權的起義。美軍占領巴士拉將很容易,因爲那裏的居民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目前看來,反對派所作出的預言都落空了。
  一位阿拉伯分析人士說:“伊拉克人正處于痛苦的階段,一方面,他們中的一些人將讓薩達姆下臺,另一方面,他們還不能確定伊拉克的領導層將倒臺。在巴格達,他們能聽見和看見爆炸聲,但在同樣遭到轟炸的巴士拉、摩蘇爾、基爾庫克,人們也能聽到伊拉克軍隊抵抗的消息。另一個因素是在多大程度上,他們認爲這場戰爭是把他們從薩達姆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戰爭,還是爲美國的占領而實施的戰爭。”
  這位阿拉伯分析家認爲,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平民的行動將由他們所處的具體環境所決定。他們看見的是伊拉克士兵,而不是美國人。他們可以聽見美軍的飛機聲和炸彈聲,但是伊拉克軍隊的槍口更具威脅性。如果戰爭長期化、美軍戰俘的畫面仍繼續出現在伊拉克的電視上,美國發動心理戰所希望達到的最佳效果---大規模的伊拉克民衆的暴動,將不會出現。(言聲)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3-25/26/287058.html

 宣傳戰掩蓋了戰爭真相 西方媒體公信度受到傷害 2003年4月7日 
 
伊拉克戰爭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場規模最大的被直播的戰爭”。然而,就在這場直播中,美英政府和軍方通過媒體傳達給受眾的卻往往是混亂、自相矛盾和錯誤的信息。“薩達姆已經死亡”、“在伊拉克發現了制造化學武器的設施”–––媒體援引美國國防部和情報機構人士的話進行的報道後來都被否定了。
在伊拉克戰爭中,有五六百名記者隨軍采訪。但有人指出,由於媒體卷入了雙方的宣傳戰,因此這些報道反而使人們看不到戰爭的真實情況。
一項輿論調查顯示,在媒體大肆報道美軍“快速進攻”的20日至21日,有71%的民眾回答“戰爭進展順利”。但是在媒體報道美軍士兵出現犧牲者和俘虜的24日,這一比例就迅速降至了38%。
電視臺還反復播放了犧牲者的情況和家屬悲痛欲絕的畫面。一位專家說:“電視臺的報道太誇張了,讓人覺得犧牲者比實際數目還要多。”觀點保守的專欄作家比爾‧奧萊裡甚至說:“如果看電視看過了頭,就會錯誤地判斷戰局。”
CNN前主持人伯納德‧肖在戰前曾預言:“美國觀眾永遠無法看到伊拉克戰爭全面而真實的情景。”海灣戰爭如此,這次戰爭也不例外,“因為許多人在戰爭中充當了新聞審查員”。美國傳媒專家斯蒂芬‧赫斯認為,美國對媒體的戰爭報道進行了“消毒”,竭力剔除戰爭恐怖和血腥的一面,突出美軍“人道”和“正義”的一面。
外電指出,美軍不僅限制新聞內容的發布,還使用多種方法影響新聞輿論的導向。因在伊拉克電視臺“亂”發戰事言論而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解雇的著名戰地記者彼得‧阿內特,日前在英國《每日鏡報》上撰文說,美國政府對來自巴格達的報道異常敏感,一些右翼媒體和政客一直尋找機會攻擊那些在巴格達進行戰地報道的記者。他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震驚”。他說,他在NBC輝煌的職業生涯一夜間灰飛煙滅,原因隻是自己向伊拉克電視臺說了些顯而易見的事實。
受到西方媒體一再誤導和愚弄的讀者和觀眾,對媒體有關戰爭報道消息的懷疑感越來越強烈。有專家把這種懷疑感稱為受眾對虛假信息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的增強實際上反映了公眾對西方媒體的信任度在下降。
美國新聞學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現在有70%的讀者和觀眾對戰爭的報道持懷疑、不信任態度,超過50%的讀者和觀眾習慣於將不同媒體和不同消息來源的報道對照起來考慮。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對待戰爭中傷亡數字的態度,由於各種消息來源數字相差太大,有超過60%的讀者說,他們往往習慣於將各種數字相加,然後取其平均值。
專家指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西方媒體的公信度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傷害。
http://www.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3/20030407/class000300006/hwz7708.htm


美國怎樣對伊打心理戰 03年3月25日 
 
現代心理戰被軍事家稱為“區別於陸戰、空戰、海戰的第四種作戰樣式。”伊拉克戰爭開戰以來,美國對伊拉克的心理戰與伊拉克的反心戰鬥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軍事專家針對這次戰爭交戰雙方心理戰的力量對比、心戰手段和特點進行了分析。
軍事專家分析說,在心戰力量對比方面:其一,美軍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在國防部、兵種參謀部、戰區指揮部和聯合司令部都設有心理戰部門,並有獨立的作戰綱要,心理戰部隊達7萬多人。而伊拉克軍隊沒有心理戰部隊;其二,美軍掌握了輿論宣傳的主動權,這次美軍邀請了世界各國的500多名記者隨軍采訪。而伊拉克可利用的新聞媒體十分有限;其三,美軍可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進行電子干擾,可利用飛機播撒傳單,可采用特工人員和特種部隊直接對伊軍官兵進行策反,而伊拉克軍隊不具備這些優勢。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曾靠心理戰致使伊軍8萬多人投降,為此,這次戰爭美軍非常重視心理戰,采取了各種心理戰手段,在用導彈和飛機向伊拉克發動“硬殺傷”的第一戰場之外,開闢出了用流言和虛實結合的新聞信息進行“軟殺傷”的第二戰場。
不過,美國的心理戰有時也適得其反。其中,發布蓄意制造的虛假信息便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美軍對巴格達首輪打擊過後,美國有媒體立即對外發布消息說,薩達姆被飛機投下的精確制導炸彈炸死。開戰次日,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說:“包括副總統拉馬丹在內的三名伊拉克重要官員在首輪轟炸中喪生。”
正如國外一些媒體指出的,美國的這些媒體是想以此達到動搖伊拉克民心、士氣的目的,然而,隨著拉馬丹等人的一一露面,這些虛假的報道自然不攻自破;此外,有關伊拉克第51裝甲師8000官兵投降美軍的消息,也不能不說是失敗宣傳。
在近幾場現代戰爭中,撒發傳單和廣播宣傳是美軍心理戰基本手段之一。在伊拉克戰爭中,這兩種基本的手段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利用。截至目前,據美國有關報道不完全統計,美軍向伊拉克拋撒了1200多萬份傳單,企圖使伊拉克士兵投降。
據埃菲社報道,有6個由華盛頓操控的電臺正在向伊拉克廣播新聞和宣傳節目。此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說,美軍的情報部隊搞到了伊軍高級將領的手機號碼,雇傭講阿拉伯語的情報人員直接通過電話對他們進行誘降和策反。
“通過宣傳,發動謠言攻勢,進行挑撥離間,也是一些國家進行現代心理戰常用的一種手法。”美軍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推翻薩達姆政權,實現伊拉克的政權更迭,這種戰爭的目標的特殊性,使其將打擊重點直接指向薩達姆政權的核心人物。他們認為,通過心理戰,離間薩達姆與其身邊將領的關繫,可以收到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戰爭首日,美軍用導彈襲擊巴格達,欲一舉消滅薩達姆。第二天,美國主流媒體十分迅速而詳盡地報道了美軍實施這一秘密決策的全過程,給人以伊拉克政府內部確實有人向美國情報機構透露了薩達姆的行蹤的印像。對這一用意,連英國媒體也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是美國的離間計。海灣戰爭中“沙漠風暴”行動的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在談到這種做法的效果時說:“其心理影響可想而知。他(薩達姆)現在知道是身邊的人暴露了他的行蹤,接下來他怎會不提心弔膽。”
伊軍在心理戰力量對比上,雖然不占優勢,但其利用美英軍戰俘在媒體面前露面、薩達姆在美國聲稱其被炸死後在電視上公開講話、伊軍51師師長出面反駁美軍的謠言,可說是反心理戰的經典之作。
可以肯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受到普遍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崛起的現代心理戰,正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到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這次伊拉克戰爭,有可能成為這一戰法發展歷程上的轉折點,由幕後走向前臺,在戰場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http://www.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3/20030325/class000300010/hwz3906.htm


美軍戰時新聞宣傳特征透析>姜夕輝

  拿破侖曾經說過:“三份不友善的報紙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

由此可見,這位300年前的偉大軍事家已經形象地認識到傳媒對于戰爭的作用。在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中,新聞傳媒作爲特殊的武器,具有向受衆傳播必要信息、營造輿論氛圍、鼓舞己方士氣、制造戰爭“迷霧”等特殊功能,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爲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起到飛機、火炮、戰車等“硬殺傷”武器所起不到的作用。俄聯邦政府通訊與信息局第一副局長馬爾克緬科認爲,在現代戰爭中,制造虛假新聞以爭取社會輿論,已成爲信息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爲大衆傳媒能夠影響受衆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爲規範,所以如何掌握大衆傳媒使之最大限度地爲國家利益服務,就成爲各國戰略家亟待解決的問題,戰時更是如此。
  冷戰結束以來的1991年至2003年間,美國先後進行40多次海外戰爭或軍事幹預,年均約4次。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從2001年至2002年的阿富汗戰爭,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均是由美國發動的。爲使美國成爲蘇聯解體後世界上的“單極領袖”,美軍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系統,而且在其參與的曆次戰爭中,逐漸將作戰的目標轉爲信息爭奪,利用無孔不入的傳媒手段,將輿論宣傳作爲軍隊和軍事行動的“排頭兵”、“主力軍”,將戰時新聞宣傳的功能與效應發揮到了極致。

組織運用:心戰與兵戰的雙重動員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導言中說到的那樣,“戰爭始于人們的思想中”,現代傳媒産業憑借其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力,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爲了“戰爭系統”的一部分。媒體雖然無法獨立地決定和引發一場戰爭,卻可以利用宣傳與輿論的強大思想攻勢,采用具體的方式縮小人們對是否進行戰爭的選擇權。科索沃戰爭之前,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媒體抛出的所謂“萬人坑”事件,就是一個經典的戰前雙重動員的例證。  
越南戰爭的教訓與海灣戰爭的勝利,給了美國當局以極大的啓發:如果沒有公衆的支持,任何一場戰爭都難以持久進行下去。只有利用媒體的力量,使國內的民衆充分意識到出兵的必然性和戰爭的合理性,才能形成“同仇敵愾”的舉國之勢,贏得前方的勝利。因此在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曾有媒體采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了所謂的“萬人坑”景象,然後通過大衆媒體大肆宣傳,將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醜化得如同魔鬼一般;而這些加工後的鏡頭經由電視網的全球播放,更是引起了世界輿論的一片嘩然。美國則趁勢將自己變成了正義的化身,其後連續78天的大規模空襲也理所當然地成爲了正義之舉。3萬多架次的作戰飛機、兩萬多枚精確制導炸彈,使得南聯盟的數百條交通幹線中斷,發電廠、通信設施以及相當數量的經濟目標全部被摧毀,經濟損失極其嚴重。不僅如此,在美國政府的策動和媒體的鼓噪之下,戰後的原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也成了“戰犯”,南聯盟最終難逃解體的厄運。
  同樣的宣傳策略也應用在了伊拉克戰爭中。2002年6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在陸軍軍官校發表演講時指出:“面對新的威脅,需要新的思維”。所謂“新的思維”,就是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和統一價值觀,內部的團結與支持是需要解決的首要議題。正式發動對伊拉克進攻之前,爲了動員國內輿論和士氣,尋找易于爲大衆接受的出兵理由,轟動全球的“育嬰箱慘案”被制造出來。事後調查,整個事件都是由世界最大的公關公司之一的希爾?諾頓受雇于美國政府而策劃的一場旨在對美國民衆輿論進行戰爭動員的“僞事件”。這一場場看似不費吹灰之力的戰爭的閃電般的勝利,正是歸因于美國戰前軍事上和心理上的雙重備戰。首先是利用傳媒宣傳的力量占領輿論制高點,在隨後的正式作戰中占據主動權,是美軍戰時新聞宣傳的一個突出特點。

信息傳布:真實與謊言的“共舞”

  信息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與傳播國際化使得美國可以依托雄厚的實力、龐大的規模和先進的技術,在全球信息流通中處于高度壟斷的霸主地位。美國等西方國家擁有其對手難以企及的全方位實力,其媒體足以覆蓋全球,深深影響了國際主流意識。這爲其實施輿論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使其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了其國內外輿論導向。早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軍方就通過媒體反複播放“戰斧”巡航導彈准確命中打擊目標的錄影片斷,大力渲染其尖端武器的性能,渲染美軍實力的強大,達到加劇對敵方的震懾,乃至引起全世界恐慌的局面。事實上,在海灣戰爭期間,多國部隊投放的彈藥總量中,精確制導武器份額不及10%,但給全世界造成的影響則是這場戰爭中美軍及多國部隊已全面換裝。
  事實證明,每當戰爭來臨的時候,真實性總是“第一個受害者”,這似乎已經成爲了一條不變的真理。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促成了信息更加准確快捷地傳輸。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媒體現場直播了戰場的情況,讓全世界不同國籍、不同地域的人們親眼目睹了什麽是現代戰爭。媒體采用的這種報道形式,是爲了給受衆一個更真實、更感性的戰爭場面。而在這之前人類幾千年的血與火的戰爭中是從未想象過也無法實現的。另一方面,冷戰結束後的4次力量懸殊的地區性戰爭中,新聞信息的傳播卻因爲世界科技和通信秩序中的不平等地位而服務于強者利益。控制著世界新聞秩序的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主流媒體,與其軍方行動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成爲不可忽視的一支“空中部隊”。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必然要做出巨大的妥協———真實與謊言的“共舞”由此上演了。
  除去伊拉克戰爭中的散布假新聞、在戰區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和制造影響輿論的“僞事件”,以及美英聯軍在進入伊拉克時,爲瓦解伊軍抵抗而散布的不少假新聞,更多的情況,是美國媒體在政府的授意和自身利益的驅動下,通過職業手段,以非常隱蔽的方式最終完成新聞報道中的“真實的謊言”。一位美國電視史學家曾經這樣說道:“現在的媒體說謊不在于公然的杜撰,而在于新聞事實的選擇。”這一針見血地點明了美軍戰時新聞宣傳中以真實爲幌子傳播有利于己方的信息,並借此打擊敵對勢力、贏得世界範圍內輿論支持的慣用手法。當我們看著逼真的前方戰場的畫面、聽著宛如在身邊的大炮和坦克的轟鳴聲時,也許會認爲這就是真實的戰爭,這就是真實的世界。然而,我們無從得知的,是主流媒體是否有意忽略或遺漏哪些內容,是否對某些有利于本國政府的信息進行了格外的著重處理。而這些,正是美國媒體假借真實的面紗,向我們傳輸其思想意識和輿論導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根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的記載,“從南斯拉夫戰火剛剛燃起之日,西方國家的電視臺就不斷地播放有關科索沃難民的鏡頭。疲憊不堪、身體孱弱的老人,面容淒苦、懷抱嬰兒的母親,都深深打動了觀衆。其實,阿族難民的悲慘命運只是事實的一面。西方記者從不用鏡頭對准塞族難民的眼淚。”在空襲開始僅僅4天的時間裏,北約就發動了750次空襲,發射了315枚巡航飛彈,造成1000余人死亡,其中90%是平民。然而這些情況,都是人們通過美國的主流媒體尤其是電視新聞網所無法看到的———我們看到的真實,是經過精心選擇和配置的事實,是在新聞選擇和新聞遺漏基礎上的真實。而遠離戰場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雖然都是千真萬確發生過的事實,但是距離“真正的真相”,早已相隔了太遠太遠。這也正是美國主流媒體利用真實與謊言的“共舞”,所營造的有利于己方的輿論場,是現代社會信息暴政的一個突出顯現。

總體宣傳:美國戰時的發展趨勢

  美軍于2001年10月18日出版的《基于效果作戰》白皮書中,對基于效果作戰的定義是:“在沖突的各個級別協同和累積地運用全方位的軍事能力和非軍事能力對敵産生預期戰略效果或結果的過程。”其後發布的2.0版白皮書將“效果”定義爲“軍事或非軍事行動造成的物理、功能和心理結果、事件或後果”,“效果至上”成爲其首要內涵。基于效果作戰要求美軍善于綜合運用各種作戰手段,輿論宣傳自然成爲其中的重要環節。
  “總體宣傳”的概念,來自于法國哲學家雅克‧艾略爾。他認爲,“宣傳必須是總體的。宣傳家必須以一切可能的技術手段,包括報紙、電臺、電視、張貼畫、會議和上門勸說……每一種媒體都有它獨特的穿透力,但因其局限而不能獨自進攻個人,瓦解其抵抗,操控其頭腦……一種媒體的效果有限,所以要用其他媒體來相互補充。”而美國政府在這4次地區性戰爭中采用的“總體宣傳”策略,主要依靠的就是與廣告公共關系的聯盟與互動,從而對其遂行作戰任務,達成作戰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提到美國的“總體宣傳”,就不能不提及被稱爲“美國廣告界最有名的女人”和“麥迪遜大道(紐約廣告公司雲集的大街)的女王”比爾斯。在阿富汗戰爭中,她擔任負責“公共外交”的國務次卿,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集媒體、外交、公關、廣告和軍事等一切手段在內進行“總體宣傳”的最鮮活的象征。首先,在美國國會舉行的有關“公共外交”的聽證會中,比爾斯提出了用于“公共外交”的4點主要信息,目標即是通過整體的宣傳與媒體策劃,“重塑美國的形象”。其次,美國國防部雇用公關公司,爲五角大樓籌辦用以影響世界輿論的“戰略影響辦公室”。該辦公室在有關政府高官的領導下,曾起草了多份關于影響世界輿論的建議,並提交給了國防部長和總統作爲政策性的參考。同時,該辦公室還向外國記者、國家領導人及能影響民意的公衆人物發送電子郵件,傳播美國的價值觀,攻擊美國認爲對其不友善的國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克瑞爾委員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時信息辦公室”,作爲公共關系的策源地,這一原本只屬于學術象牙塔的學科,已經越來越頻繁地作爲政府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已從課堂和企業進入了總統的橢圓形辦公室,在政府層面有了實際的根基。公共關系最初起源于報刊宣傳,新聞媒介也爲社會儲備了第一批公關職業人才。在學理層面上分析,二者均以傳播學當作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手段。因而,公共關系和新聞媒介本來就有著天然的聯系,二者在戰時的聯盟與互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宣傳網絡,在人們渾然不覺時便形成了對其想法、意識和社會輿論導向的引導與影響,極大地配合了前方戰場的發展態勢。可以預計,“總體宣傳”的運用有助于形成多維作戰態勢和負荷的作戰效果,對加速作戰進程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作者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輿論戰戰法

  輿論戰,是指由政府和軍隊宣傳機構控制、操縱、策劃,利用各種輿論工具,以網、視、聲、文、圖等爲武器,進行的旨在壓制對手、贏得公衆的較量。伊拉克戰爭,伴隨高度發達的數字信息技術、攻勢猛烈的軍事火力打擊,美英聯軍與伊拉克之間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傳輿論戰,媒體成了直接的戰爭工具,新聞成了銳利的作戰武器。美國爲發動戰爭並達 
成戰爭企圖,全面啓動國家輿論機器,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對伊實施了強勁輿論攻勢,達到了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標志著輿論戰戰法的基本形成:

  1、充分的輿論戰准備

  先期造勢,形成有利的輿論勢態。美利用一切外交機會,大肆宣稱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生物化學武器,美國總統布什親自到聯合國宣傳美國對伊政策;國務卿鮑威爾列舉了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證據,爲推翻薩達姆政權大造輿論。戰爭前夕,美國防部已經爲輿論戰做好了准備,邀請世界各地新聞記者赴海灣采訪,讓他們成爲美軍的"義務宣傳員"。
  成竹在胸,軍隊有專門的條例規定。美軍的野戰條令《信息作戰》把海灣戰爭中的輿論戰當作範例。美軍在修改的《作戰綱要》中,認爲媒體報道的力量能對戰略方向及軍事行動的範圍造成戲劇性的影響,專門設立了"戰略影響辦公室"(後改爲全球宣傳辦公室),其目的就在于左右國際輿論。美軍還專門制定了宣傳心理作戰條令,在這次戰爭中,就是依照條令有條不紊地進行輿論戰工作。
  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雄厚的輿論戰物質基礎。美國就輿論戰進行了精心謀劃,每年的國防年度財政專用于輿論戰的經費年年劇增。美國的特種部隊達4萬人,其中包括一個現役心理戰大隊和3個後備心理戰大隊。美媒體不惜成本爭報"戰事",美國有線電視網撥款3000萬美元,專門用于這次戰爭的報道。美軍重金請來好萊塢專家搭建每日戰況簡報節目現場布景,以便達到最好的電視播出效果。

  2、明確的輿論戰總體目標

  美國這次發動對伊戰爭的顯性目標是更換伊政權,解除伊武裝,在伊建立"民主"政權。隱性的目標是控制伊石油,增大美在世界經濟領域的發言權,進一步鞏固美在中東取得的主導地位。美的輿論工具圍繞戰爭目的,配合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展開了一系列先聲奪人的輿論宣傳工作。
  戰前列數薩達姆的種種罪行,爲發動伊拉克戰爭大造輿論。美把伊拉克列爲"邪惡軸心"之首,認爲薩達姆是恐怖主義的支持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制造者、自由世界民主和平的威脅者。對本國民衆聲稱,美要盡到他們的職責,在"世界正義要求的廣泛聯盟"下,有決心和毅力反抗伊對和平的威脅。對伊群衆宣傳"我們必須發動一場軍事運動,反對的將是統治你們國家的無法無天的人,而不是你們","當我們的聯軍剝奪薩達姆的權力之後,我們將向你們提供你們所需要的藥品和食品",等等。
  戰中配合軍事行動,緊鑼密鼓地進行輿論攻擊。"斬首行動"後,美大肆宣傳薩達姆已被炸死,當薩達姆在電視上露面後,又質疑其真實性。發布"高官陣亡說",散布至少炸死了伊3名最高級別官員的消息。地面戰爭開始後,利用輿論宣傳挑撥薩達姆與其身邊將領的關系,力圖達到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其目的有3個:第一,瓦解伊軍的士氣。依照美的想法,一旦薩達姆及周圍的核心人物被打死,伊政權和其軍隊將很快土崩瓦解,就可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標。通過大肆宣傳伊領導人已被炸死,可以極大地削弱伊軍民的鬥志,促使他們不戰而降。第二,在國際上造勢,制造大局已定的印象,改變美面臨的外交困境和反戰壓力,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第三,制造美軍節節勝利的輿論,爭取和動員國內的支持,並避免因傷亡而導致國內反戰情緒的進一步增加。
  戰後反複推銷自己的"民主政治"和"人道主義",爲自己戰爭的隱性目標辯護。戰爭結束後,美國總統布什說,要把伊拉克建成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成爲"所有中東國家改革和進步的典型",任命美退役將軍加納爲伊拉克"重建和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負責人,組建戰後伊拉克臨時政府。加納通過媒體,宣稱美希望建立一個能"反映人民自由選舉意願的民主政府"。

  3、清晰的輿論戰戰略指導

  美國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其"倒薩攻伊"的軍事戰略展開的。他們認真分析伊拉克意識形態和文化特點,輿論攻勢緊密配合戰場作戰,把有形戰場和無形戰場緊密結合,輿論宣傳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個方面融爲一體,貫穿于戰爭的全過程,圍繞倒薩宗旨主動出擊,動搖伊拉克的軍心民心。
  美國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正義之舉"的政治導向展開的。美國始終以"正義者"自居,把自己標榜爲"代表自由與和平的力量",是爲"解放"伊拉克人民而戰,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完全的"民主"、"自由"的化身。
  美英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新作戰樣式"、"高新武器"的震撼作用展開的。美軍大肆宣傳"斬首行動"、"震懾與畏懼"、"空地一體戰"等"新作戰樣式";不斷展示現代化的信息武器、高精度真空炸彈、新式脈沖炸彈、溫壓彈、鑽地彈等"高新武器";反複炫耀美國的軍用衛星、"B-52"戰略轟炸機、"夜鷹"F-117A隱形戰鬥機轟炸機和"U-2高空偵察機、無人偵察機等空中作戰力量。

  4、靈活的輿論戰戰術

  美國在輿論戰戰術層面上考慮得非常周到。針對伊拉克高級軍事指揮關于薩達姆的親疏程度不同,采取分化瓦解的戰術;通過"人道主義援助"的宣傳,增加伊拉克平民對美國現行政策的理解與支持;通過所控制的輿論工具散布虛假消息迷惑對方,以降低伊軍士氣和作戰能力。在戰術細節上,美軍注重分析作戰對象的個性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輿論戰術,大大提高了美軍的作戰效率和效果。一是針對伊拉克群衆長期在薩達姆政權的高壓統治下的懼怕心理,注意消除其對薩達姆的恐懼心理。美軍不論攻入哪座城市,必然要焚毀薩達姆的畫像,推翻或者炸掉薩達姆的雕像。這麽做的目的很明顯,是要告訴伊拉克普通民衆,薩達姆的統治已經結束,薩達姆政權已經完結。二是針對伊大多數人的民族感情,注意尊重其民族自尊心。美軍規定坦克進入伊境內後,避免懸挂美國國旗和軍旗,以避免加深伊拉克人對被占領的屈辱感。三是針對以青年軍人的"易怒"特性,采取"激將法"。在進入巴格達的每支裝甲部隊中都加入了幾輛安裝有400瓦高音喇叭的"悍馬"吉普車,在進入任何易被伏擊的地段前,都不停地播放辱罵伊軍人是膽小鬼的錄音帶。結果一些"薩達姆敢死隊"的成員聽到美軍的挑釁廣播,從隱蔽地點一擁而出,一邊嘴裏大罵美軍,一邊往前"捍衛自己的榮譽"。結果暴露在開闊的地帶,成爲美軍坦克和步兵車極好的射擊目標。四是針對美國人害怕親人當俘虜的懼怕心理,爲了爭取本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持,精心策劃了被俘女兵林奇營救宣傳工作。美國輿論大肆報道女兵林奇被營救的消息,用來展示美國人"關心每一個士兵的生命"的形象。

  5、先進的輿論戰技術手段

  美國利用自己擁有領先技術的優勢,在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如網絡攻擊、電視插播、遙控廣播、信號模擬、聲像合成等,構成了對伊輿論戰技術手段上的絕對優勢。
  美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大打網絡輿論戰,伊拉克被迫封鎖全國郵件系統。早在開戰之前,一場無聲的戰爭早已通過因特網"打"到了伊拉克的後方,迫使伊拉克用其有限的網絡技術,封鎖了電子郵件系統,被動地阻止美國發出的信息。
  美采用智能化、擬人化和超感官的技術手段,幹擾和破壞伊的輿論宣傳渠道。美軍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隨時進行電子幹擾和插播,以其先進的技術手段阻止伊衛視的正常宣傳活動。在遭受重創的巴格達,能夠通過家庭或者社區的小型發電機接受電視節目的伊拉克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只能借助收音機收聽英國BBC廣播公司、美國薩瓦電臺或者蒙特卡羅電臺的阿拉伯語節目來了解發生在他們國家的事情。
  美還積極使用"物理攻擊"摧毀伊拉克的輿論工具。美國開始以"文明戰爭"、"媒體自由"、"不傷害平民"的姿態出現,沒有對電臺、電視臺進行轟炸。但當輿論戰遇到挫折(俘虜事件和阿帕奇事件)時,美軍視伊和伊境外的媒體爲"眼中釘"、"肉中刺",立即用武力"拔除"。4月8日,"伊拉克戰爭新聞中心"---各國記者聚集的巴格達巴勒斯坦飯店遭到美軍坦克炮擊。及時向全世界直播巴格達真實狀況的半島電視臺和阿布紮比電視臺駐巴格達辦事處遭到了"精確誤炸"。伊拉克國家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也因大樓遇襲中斷了節目的正常播出。

  6、嚴格的輿論管制

  "約法三章",嚴格紀律。布什曾表示,在這場戰爭中,"即使是成功的秘密行動,也要守口如瓶"。媒體稱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爲"封鎖消息的行家"。在卡塔爾美軍中央司令部采訪的所有記者必須遵守美軍定下的"三不准"規定:即不准問美軍和英軍的傷亡情況;不准問與目前的軍事行動有關的問題;不准問與今後軍事行動計劃有關的問題。美還爲戰地記者訂立了4條規則:①獲准隨軍采訪的記者可以與部隊一起行動,但在作戰部隊裏沒有記者的"固定位置",不得自由活動。②由于"現場轉播"作戰情況可能讓美軍傷亡人員的家屬在媒體上看到親人的死傷,違反國防部通知家屬後再公布姓名、身份的老規矩,因此是否可以現場播報傷亡情況,必須由國防部決定。③戰鬥開始的時間、地點以及戰鬥結果,不能詳報。戰鬥正在進行的時候,不得報道有關軍隊的作戰行動、調動和部署的具體消息。④在作戰環境中使用電子設備,必須請示部隊指揮官。指揮官可以出于作戰安全的需要,限制電子通信設備的使用。
  嚴格執行,封殺新聞。對于不聽從美國政府勸告,敢于說真話的新聞記者,他們立即給予懲罰。僅3月31日一天,就有兩名戰地記者遭到美軍的"封殺":報道越南戰爭而出名的,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資深記者彼得?阿內特,因接受伊拉克國家電視臺采訪,發表了美國第一階段計劃已經"失敗"的意見而被解雇。另一家電視臺的戰地記者熱拉爾多‧瑞弗拉,只因將地圖攤在地上看,就被扣上泄露美軍所處位置的罪名而遭驅逐。
  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既打了一場軍事、政治仗,也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輿論戰。伊拉克戰爭中,雙方唇槍舌劍展開激烈的輿論對攻,標志著輿論戰已經走上了戰爭的前臺,昭示著現代戰爭對輿論權的爭奪已經成爲貫穿戰爭全程的對抗焦點。戰時政治工作奪取和控制輿論權,構建己優敵劣的輿論態勢將是必然的選擇。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46433.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4,023) | 回應(1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戰爭心理學》
此分類上一篇:《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

以巴 激戰延燒YouTube
以巴交火 激戰延燒YouTube【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09.01.05

以色列與伊斯蘭好戰團體哈瑪斯的血腥戰爭,已從真實世界延燒到虛擬空間,雙方在YouTube、Facebook等社群網站另闢戰場,並派遣駭客入侵網站及手機簡訊等,寫下戰爭史上的另一頁。
以色列首開先河,以軍方名義在分享視頻網站YouTube解釋在加薩走廊開戰的原因,歸咎於哈瑪斯以火箭筒對以國南部發動致命攻擊。以軍並陸續在該網張貼戰果,迄今瀏覽人數不下數十萬。
由於以軍張貼的影片太過血腥殘忍,引起許多觀眾強烈抗議,YouTube遂將影片撤下,經以國抗議與斡旋,這些影片又被放回,但增加年齡限制,自認是成年者才能觀看。以軍發言人雷波維克女士說:「部落格世界與新媒體,基本上就是戰場。」
哈瑪斯也不甘示弱,將死傷平民、斷垣殘壁的影片、照片,張貼在YouTube等網站上,以爭取世界各國的同情。
除網路外,電話也成戰場。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民眾播放電話錄音,威脅一旦發現窩藏武裝份子,必將轟炸。哈瑪斯則以手機簡訊恐嚇以色列人停止濫殺,否則將繼續攻擊。

另參本館<以黎巴又戰?><以侵巴>
2009-01-05 09:20:18
美國心理戰
于群 主編《新冷戰史研究︰美國的心理宣傳戰和情報戰》(上海三聯書店,2009)

本書是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冷戰︰東西方文明的沖突”(OlJAZJD770006)的最終成果之一。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本有關新冷戰史研究專題類著作。在書中,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有多處提及標有“最高機密”(Top Secret)字樣的檔案,這類檔案中的相當部分只解密了片段或刪去了若干字、若干行,乃至若干項,等待其完全解密還需要時間。因此,我們就只能先做專題研究,待時機成熟後再寫成專著,以饗讀者。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理宣傳戰
美國心理戰略委員會簡史
“書信運動”與意大利1948年大選
艾森豪威爾政府“穿越鐵幕”的宣傳攻勢
“特洛伊計劃”——美國冷戰心理宣傳戰略探微
美國“和平演變”宣傳策略研究
社會科學研究與美國心理冷戰戰略——以“學說宣傳項目”為核心的探討
第二部分 情報戰
冷戰初期美國中央情報機構的建立
美國中央情報局對越南的情報評估與美國對越政策(1948—1960)
美國U—2飛機及對蘇聯的高空偵察
美國對中國早期空間發展評估及其動因
美國第一顆偵察衛星計劃與美國的情報安全
從“伊拉克門”到“情報門”——美國對薩達姆政權政策探析

另參本館《戰爭心理學》
2009-06-30 10:02:39
版主回應
媒體與戰爭 (匡邦文化 2003)

  內容簡介
從美伊戰爭可以學到什麼
●策略管理運用●媒體宣傳掌控●CEO的領導模式●未來戰爭的新視野
什麼人應該看本書
●新聞媒體工作者●軍人與軍事管理者●企業管理者●公務執行者
媒體可以牽動戰局發展,勝戰的關鍵在於武力、管理、策略、媒體的綜合運作,
不管個人、企業或國家,美伊戰爭所展現的新視野與新觀點,是新時代必備的經營智慧!傳統戰爭模式式微,新式戰爭的啟迪與省思
  什麼地方最能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的價值、歷史的滄桑?什麼時候最讓人體會生命的珍貴、和平的重要?就是血淋淋的這場美伊戰爭。
  隨軍記者為了完成使命,必須和士兵們一起前進,與士兵處在相同的戰爭環境下,其危險程度根本與軍人完全一樣,有時甚至危險性還更高。因為他們試圖拍攝到動態的畫面,而戰場上的動態畫面正是槍林彈雨。本書兩位記者即時的在戰場上傳回戰況,並在書中翔實描述採訪現況,讓人讀來就恍如置身戰場。
  除了讓讀者有如目擊現場外,本書最具價值的是看見了有史以來最不一樣的戰爭,媒體戰已成為美伊戰爭組成的一部份。
  媒體已成為繼高科技武器、戰略戰術、國際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四大因素外,決定戰爭勝利的第五種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破解敵人不實宣傳,最大限度的擴大自己的有利宣傳,這是媒體戰爭的基本原則。所以,在對伊戰爭中,美軍不僅是對伊拉克城市投炸彈,還要投糧投收音機傳單和祈禱語錄。戰爭不僅僅在疆場,也在電視、網路、無線廣播和清真寺展開。善戰的將軍,不僅需要掌握各種高技術的信息化武器,還必須學會掌握另一種武器,這就是大眾傳媒。
  美伊戰爭,事實上並不是一場美式足球賽的直播,但卻以相同的傳播方式,讓地球上每個關心美伊戰爭的人們,透過媒體在同一時間裡,看到美伊戰場上那驚心動魄的場景,這就是現代戰爭不同於以往任何戰爭之處,即時或近乎即時的報導,使戰爭成了普通人可以從傳媒中直接審視的新聞節目,並藉此又影響了戰爭。
  美國和伊拉克對媒體的運用可說讓現代人看足了戲,除此之外,美軍部隊人才濟濟,人力的派遣與管理又是我們在媒體管理外可學習的另外一章,不論個人、企業或國家,在本書中都可以學到不同於以往理論的管理智慧。
  目錄
推薦序專業、敬業 一場漂亮的新聞戰/湯曜明
幸運落在做好準備的人身上/蘇正平
戰爭新聞下的榮譽與懲罰/胡元揮
PartⅠ 現場目擊
1媒體戰──另一種形式的戰爭
2美軍與媒體同步挺進
3安排隨軍採訪意在創造有利輿論
4中央社應邀美伊戰爭隨軍採訪
5中央社驚爆全球 新聞戰首捷
PartⅡ 真相聚焦6置身戰場 身歷其境
7巴格達危城風雲日記
PartⅢ 深度報導
8小鷹號和台灣特別有緣
9土伊邊境 五千里長征
10庫德族佈滿荊棘的獨立之路
11文明的搖籃、獨夫的墳場
附錄武器大觀
兩次波斯灣戰爭大事紀
2012-05-16 12:14:06
阿楨
《看不見的戰爭》紀錄片 質疑媒體在戰爭中受政府文宣操控? 2012/09/20

打著維護人類免於遭受恐怖分子迫害或核子戰爭威脅旗幟的正義之戰,骨子裡很可能是一場被政府文宣嚴密操控的戰爭?《看不見的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是英國知名戰地記者,他抽絲剝繭地追蹤英美主流電視頻道的戰事報導,質疑媒體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並透過當事人訪問和影像分析,揭發歐美強權扭曲事實、利用媒體傳達政府意志和野心的陰謀。本片將在本週五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節目中播出。
「公共關係」一詞的創造者艾德華‧柏內斯是現代宣傳的先驅,他曾經寫道「操縱群眾有如隱形的政府,這才是我們國家真正的統治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和李普曼告訴美國總統威爾遜,「如果你想參戰,我們就得把戰爭推銷給美國人」,而這場戰爭造成1600萬人死亡,2100萬人受傷。
今天,美國五角大廈每年花十億美元從事廣告、招募人員和宣傳,推動形形色色可以告人和不可告人的國防政策,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就是他們的傑作。伊拉克戰爭時,英美國防部發明了「嵌入記者」和「collateral damage殃及平民」等名詞來模糊敏感焦點。「嵌入記者」意謂了軍方全權控制報導戰爭的記者行動,去哪裡、怎麼去、看到什麼、什麼時候看,無形中自然也就掌控了記者的報導方式;「collateral damage」是平民死傷的柔性說法,在伊拉克戰爭中,有74萬名婦女成為寡婦,45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但「嵌入」的主流媒體看不見、也無法看見,這些被「殃及」的平民成為沒有聲音的受害者。
根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平民死傷佔傷亡總人數的10%,第二次世界大戰數字提高到 50%,越戰平民傷亡佔70%,伊拉克戰爭中超過90%的死亡人數是平民。而媒體是這些戰爭犯罪的共謀,因為它刻意淡化了英美軍事強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大屠殺,唯一的例外是半島電視台,卻在2001年阿富汗喀布爾和2003年巴格達分別遭到轟炸。 美國知名主播丹‧拉瑟在接受紀錄片導演皮爾格訪問時坦誠地說,「倘若我們記者,包括我在內,從一開始便質疑並深入挖掘問題,盡到報導的職責,而不是來函照登,不僅只是參加官方的簡報,然後照本宣科,如果我們能這樣盡忠職守,我相信我們可能不需要走向戰爭」。《看不見的戰爭》本週五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播出。
2012-09-21 07:26:39
阿楨
創RSS、駭MIT 電腦天才史瓦茲自殺亡 【聯合報2013.01.14

網路奇才兼資訊自由鬥士、年僅26歲的阿隆.史瓦茲(Aaron Swartz),11日被他的女友發現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公寓內上吊自殺身亡。家人指出史瓦茲之死是司法濫權所致,而全球網友紛紛發言悼念這位網路先行者。
史瓦茲堪稱電腦神童,14歲便共同創作出網頁內容持續分發與彙集格式「豐富網站摘要(RSS)」1.0版本,之後多次以駭客手法為爭取網路資訊自由奮鬥,卻也因此面臨刑事控訴,被求處35年徒刑及1百萬美元罰金。
史瓦茲因多達13項罪名遭聯邦法院起訴,包括不當使用通訊設備及電腦,及涉嫌竊取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資料。當史瓦茲把這些資料的數位化複本交還後,MIT並未對他提出控告。不過聯邦大陪審團仍以刑事罪將他起訴,負責此案的檢察官歐提茲曾說:「偷竊就是偷竊,不管你用的是電腦指令還是鐵撬,偷的是文件、資訊還是鈔票。」他目前處於交保狀態,案件原訂於今年稍晚時開始審訊。
史瓦茲的家人及夥伴在獲悉他自殺身亡後,於12日發表聲明,盛讚他的「睿智」,以及對社會正義的「殷切」承諾。聲明中並指出,「阿隆之死,並非單純的個人悲劇。這是司法體制恫嚇脅迫與控訴過當之結果。美國檢察署以超乎尋常的諸多嚴厲罪名,包括可能判處逾卅年之徒刑,處罰一項並無受害者的刑事罪嫌。」
針對史瓦茲家人的聲明,美國檢察署發言人表示,他們「覺得此時評論此案實非所宜」。MIT尚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史瓦茲的葬禮預訂於15日在伊利諾州高地公園舉行。12日各界網友紛紛對史瓦茲致辭弔唁。加州主張維護網路權利的非營利組織電子邊疆基金會指出,史瓦茲是「非凡的駭客和維護網路權利人士」。
  回應
在美國出這種事馬上宣佈是自殺 在日本出這種事就宣佈是畏罪自殺 在中國出這種事一定宣佈是中共謀殺 在台灣出這種事就判定是情殺 而且小三小四都出來分遺產
2013-02-03 10:42:55
版主回應
Goole老董:中國是全球最危險的超級強權【聯合報2013.02.03

就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華爾街日報相繼被「駭」,並且懷疑是中共「網軍」所為之際,Google(谷歌)董事長施密特也在新書「新數位時代」(The New Digital Age,暫譯)中毫不掩飾地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危險的超級強權。
  「華爾街日報」報導,施密特在新書中指出,中國是「全世界最積極且最熱中的資訊過濾器」,也是侵入外國企業網路「最老練且頻繁的駭客」;在一個數位化程度愈來愈高的世界,政府和國營公司願意藉由網路犯罪,來獲取經濟及政治利益。
  新書中一再提到,在網路全面化的世界裡,中國是一個既危險且具有威脅性的強權。書中甚至預測,未來全球網路終將支離破碎,分成支持網路自由與實施網路鎮壓的各個區塊;企業跟網路管制國家做生意會變得困難得多。
  此書的共同作者柯恩年僅卅一歲,曾先後擔任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和希拉蕊的高級政策計畫幕僚,現在專職擔任谷歌內部智庫Google Ideas的負責人。施密特和柯恩曾在二○一○年十一月發表「數位崩解」,書中預測「許多民眾只用手機,就可以在政府完全無預警的情況下,掀起小型革命」。一個月後,阿拉伯世界就相繼展開反專制運動。
  書中也承認,中國大陸固然不是善類,美國也絕非網路世界的天使,包括運用電腦病毒對付伊朗的核子設施,以及對一些人權記錄不良的國家出口監視軟體及科技等,均廣受抨擊。
  作者委婉地建議西方國家也跟隨中國的做法,將國家政策與企業活動做更緊密的結合。書中指出,「未來超強的(設備)供應國,將會以特定的軟體協定及產品,來締造他們在網路領域的影響力;如此一來,從超級強權本身的社會,乃至於使用他們的產品及服務的國家,都將依賴這套由超級強權所建立、服務及控制的基本架構。」
  書中指出,中國的通訊設備公司在世界上迅速攫取市占率,正是中國對外擴張影響力的前鋒,「為在那裡取得市場,中國的影響力及領域就在那裡茁壯」。西方的思科及易立信等企業,未來「在外交及技術水平上,將與各國政府加強合作」。
  儘管書中強調中國在網路領域所占的優勢,但作者似乎仍認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將難以持久。書中寫道,「擁有活力的人民配備了高科技的設備,碰上政府嚴格的管制,情況將更加動盪不安」,並將造成「廣泛的不穩定」,預言中國將在「未來數十年看到某種形式的革命」。
  回應
  他們洋企業當然挺洋國家啦!不然祭出國税局和國安局,包洋企業恐得難看,什麼民主自由國家,其實假正經居多.看到對手強起來,就用大帽子扣,打開歷史,誰侵略別人多!
  美國是靠洋槍大砲301打開別人的市場, 現在遇到對手當然是危險了
  Google不是也配合美國政府監視美國人民嗎?每個人的黑資料全都掌握在美國政府的手裡,如果你想有任何對政府不利的舉動,你的黑資料馬上被抖出來。共產黨其實遠遠比不上美國政府對資訊的掌控,別人如果駭到美國政府,例如阿桑傑,被美國政府追殺。可是美國自己卻常常去駭別的國家,然後表面上假裝很清純。
  技不如人就技不如人,被駭就被駭(在中國叫被黑)被黑了以後要自我檢討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說人家危險 過陣子你還是照樣被黑 黑黑黑嘿嘿嘿嘿嘿
  美國比恐怖組織還恐怖

詳參【圖博館】: 網軍與美人計 電腦病毒成人了 《圈套/搜密/駭客》 《誰在操縱我們》 《明窺狂國家》 全民監看 政治竊聽 《質疑資訊社會》《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
2013-02-03 10:45:03
阿楨
國防部:中國軍隊遭大量美國IP攻擊但從未指責 2013-02-21京華時報

  針對美國媒體關於中國軍隊參與網路駭客攻擊的報導,國防部新聞事務局繼前天指出該報導“既不專業,也與事實不符”後,昨天繼續批駁相關報告缺乏技術依據和法律依據。
  國防部新聞事務局昨天舉行媒體吹風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國法律禁止駭客攻擊等任何破壞互聯網安全的行為,中國政府始終堅決打擊相關犯罪活動,中國軍隊從未支持過任何駭客行為。
  耿雁生表示,曼迪昂特(Mandiant)網路公司所謂中國軍方從事網路間諜活動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該報告僅憑IP位址的通聯關係就得出攻擊源來自中國的結論缺乏技術依據,而通過盜用IP位址進行駭客攻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是網上常見的做法,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
  耿雁生表示,中國是網路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據統計,中國軍隊接入國際互聯網使用者終端遭受了大量境外攻擊,根據IP位址顯示,其中有相當數量攻擊源來自美國,但我們並沒有以此為由指責美方。
  回應
  美國做貫了壞事,反過來倒打一耙以掩人耳目,賊喊捉賊這是美國的貫用伎倆,中國應該開支所有的宣傳機器,徹底揭露美國的真面目,讓全世界都知道一個真實的美國是個什麼東西!
  美國本身就是“老子可以,別人不可以”的無賴、流氓國家!與其有什麼可辯駁的!完全是對牛彈琴!只有學俄羅斯,把轟炸機開到關島飛兩圈!懶得跟你說!你愛說不說!
  為啥不指責?國與國之間,指責也是外交一部份
  中國的國家性格?為什麼中國總是被動挨駡(遭受指責)、挨打?別人可以再三無中生有,誣陷抹黑,賊喊捉賊,製造事端,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在國際輿論上“積極防禦”,“主動出擊”?
  知道指責沒用就不指責了額,還算有自知之明
  想吃人先找出吃人的理由,這已成為美國侵略他國的慣用伎倆。
  美國那麼SB,攻擊你還用美國IP。
  首先,IP地址不能說明什麼,有些IP地址可能還是來自中國本土的呢,要有確鑿證據,難不成還學美國無賴誣賴?第二,就算知道也要看情況,美國比中國強大是事實,只要不傷筋動骨就別製造事端,撕破臉皮看似有骨氣,卻不如暗地裡還擊警告然後繼續做當前該做的事來得實在,別忘了蘇聯就是過度軍事化和對抗意識搞垮自己的,也別忘了劉邦是怎樣跟項羽爭天下的
  小夥子不懂常識,軍用網路怎麼可能聯到美國的互聯網上去呢?軍用網路是封閉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21/022926314063.shtml
2013-02-21 12:29:32
版主回應
英專家:陸反擊駭客說「很聰明」 逼美亮防線 2013-02-21 中央社

 美國資安業者指控解放軍對外發動網路駭客攻擊,引起中國大陸連日反擊。但英國專家認為,大陸的反擊「很聰明」,意在要求美國拿出更多證據,藉此了解美國的網路防衛訊息。
 大陸國防部、外交部昨天持續反擊美國資安業者的指控,而官媒新華社也加入反擊行列。內容均提到,駭客都會盜用IP位址進行攻擊,美國業者只憑IP位址的通聯關係就指控網路攻擊來自大陸,缺乏事實根據。
 英國諾丁漢大學安全問題專家曾銳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訪問時表示,大陸官方的辯護說法「很聰明」。實際上,大陸意在要求美國能拿出更具體的證據,否則就矢口否認。
 曾銳生說,如果美國提供更詳實的證據,意味著大陸就有機會了解美國的防衛資源和訊息,形同為大陸「提供打開大門的鑰匙」,美國資安業者也不可能這麼去做。
 他認為,大陸當局提出的上述技術證據「既有道理,也可以說沒有道理」。在技術上,駭客的確能利用第三者的IP進行攻擊。但眾多的駭客攻擊訊息,都能追溯到一幢「特別的大樓」,難道全球的駭客都集中盜用解放軍的IP位址,向美國發動攻擊?
 大陸官方連日來反覆強調,大陸是網路攻擊的主要受害國之一,其中最大的攻擊來源是美國。曾銳生對此表示,大陸確實是網路攻擊的受害國之一,這一點毫無疑問,但這「並不等於大陸就不對別的國家進行網路攻擊」。
 至於這份報告是否會影響美國與大陸的關係,曾銳生認為,美國業者發表報告是「個人行為」,並不會影響美國政府的行為,美國也不會為此與大陸談判。因此,此事也不至於影響兩國政府間的關係。
  回應
美國的網路攻擊有一個合理化的藉口----反恐!

美祭出制裁 共軍否認當駭客 2013-02-21中國時報

 儘管中國透過國防部及外交部否認軍方涉及駭客事件,但據報導,鑑於越來越多的證據指涉,白宮考慮對北京或其他發動網路間諜活動國家,以罰款或貿易予以制裁。熟悉內情的匿名美國官員告訴美聯社,白宮將於廿日公布因應方案。
 十九日美國資安公司Mandiant發表長篇報告,指經三年追蹤,確定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大同路上一棟十二層建築,是解放軍網軍(駭客)總部之一,而當地正是共軍總參三部二局所在,代號「六一三九八」。此消息昨引起港台媒體關切,陸媒《網易》還到現場了解,當地確有軍人出沒,建築上方嵌紅星標誌。
 昨中國國防部在北京例行記者會再度反駁,指責美方缺乏技術依據,且中國也是網路攻擊受害者,美國單方面在媒體放話,不僅於事無補,還破壞中美合作氣氛,應透過合作協商解決。
 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說,美網路公司宣稱中國軍方從事網路間諜活動無事實根據。首先,僅憑IP位址就得出攻擊源自中國缺乏依據;其次,所謂「網路攻擊」國際尚無明確定義;其三、網路攻擊具跨國性、匿名性和欺騙性等特點,攻擊源有很大不確定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重申,網路攻擊是全球性問題,應在相互信任和尊重基礎上,通過建設性的國際合作加以解決。
 由於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涉美駭客事件與中國軍方有關,歐巴馬政府正研擬積極對策;白宮考慮對北京當局或其他發動網路間諜活動的國家,以罰款或貿易行動予以制裁,方案將於廿日公布。
 美前聯邦調查局官員、現任資安公司Crowd Strike總裁的亨利說,「網路攻擊每天發生數千次,紅線在哪?影響如何?有必要定義。」「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網路安全專家James Lewis說,過去一年白宮嚴正審視回應中國的方式,「儘管知道要中國改變很難,但美方今年將施加更多壓力」。
2013-02-21 12:30:30
阿楨
日稱中國將在南海使用新武器 可降低菲越抵抗強度2013-8-18 新華網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8月14日文章】題:中國為心理戰做準備(作者阿龍•詹森)
  中國最近推出了心理戰飛機“高新七號”,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心理戰能力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基於運-8(類似於美軍的C-130運輸機)平臺的“高新七號”,其主要任務是對敵軍發動心理戰。儘管具體的細節目前還太少,但是中國媒體從任務和性能上將“高新七號”與美國空軍的EC-130J心理戰飛機相提並論。
  EC-130J基本上是一個飛翔的廣播電臺,能夠以調幅、調頻、高頻、電視和軍事通信波段對敵人陣地進行廣播。由於其播送能力非常強大,因此在訓練期間,軍方要求它離開美國海岸至少200英里(約合322公里),以避免干擾民用通信。
  在美國的很多次軍事行動中,心理戰都曾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中國軍事策劃人員對這些動向給予了密切關注。EC-130J曾在這些行動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在“沙漠風暴”和“伊拉克自由”行動中,EC-130J的任務是用阿拉伯語進行廣播,敦促伊拉克士兵投降。在這兩場戰爭中,大量伊拉克部隊不戰而降。最近,EC-130J還參加了針對利比亞的空戰,對利比亞士兵進行廣播,要求他們放棄戰鬥,返回自己的家鄉。
  “高新七號”心理戰飛機在未來戰爭和緊張局勢加劇時將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311基地在福建成立,中國已為對台心理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該基地被指定為所有對台心理戰工作的焦點,包括幫助轉播中國的“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的節目。
  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加強了對台心理戰訓練。200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心理戰部隊納入在南京軍區舉行的演習。演習中,這些部隊向模擬敵人陣地拋撒傳單,用閩南語和英語進行心理戰廣播。“高新七號”的加盟將大大增強和擴大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心理戰活動的影響力。
  除了臺灣,“高新七號”也可能在南中國海與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發生戰事時發揮關鍵作用。與臺灣一樣,越南和菲律賓的軍事實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遠遠甩在後面。在這裡,中國人民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也可能對沒有多少勝算的越南和菲律賓的陸、海軍官兵產生強有力的影響。鑒於其中型大小的機身,“高新七號”可以從中國控制的南中國海一些島嶼起飛開展行動。
  相關新聞
美媒稱中國高新7號心理戰機抄襲美國 故弄玄虛

詳參【圖博館】:《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運8電戰機
2013-08-19 09:58:17
阿楨
俄列舉美軍兵敗越南7大原因:中國援助排最後2014-1-16新浪軍事

  據《俄羅斯報》15日報導,1973年1月15日美軍及其盟軍停止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在巴黎經過四年談判之後,戰爭各方達成協議,並於1月27日簽署和平條約,結束了這場從1965年開始的戰爭。美軍損失5.8萬人,戰費超過一萬億美元後灰頭土臉地離開了越南。歷史學家、政治家和軍方至今仍然無法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美國人如何輸掉了這場戰爭,雖然他們從未輸過一場戰鬥?
  俄聯邦政府機關報《俄羅斯報》就此問題總結專家觀點,歸納了美軍兵敗越南的7大原因,中蘇援助位居榜尾,排名墊底。具體原因如下:
  1、叢林地獄狂舞。美軍官兵稱越南戰爭為叢林地獄迪斯可。
  2、美軍士氣低落。越戰期間美軍開小差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戰後,福特總統1974年提議赦免所有逃兵和拒絕服兵役者,結果2.7萬多人自首。
  3、不義戰爭。雖然越南在物質方面較為薄弱,但是鬥志和毅力比美軍強悍。越南人民從事的是正義戰爭,美軍則是非正義戰爭。
  4、人民戰爭。多數越南人支持遊擊隊,為他們提供食物、情報資訊、人手和勞動力。
  5、職業軍和業餘隊。越南軍隊官兵對叢林戰爭的準備要比美軍強得多,越軍自二戰以來一直在為印度支那的解放而戰鬥,最初的對手是日本,然後是法國,之後是美國。
  6、美國社會反戰情緒和抗議活動。數萬人反對越南戰爭的抗議活動震撼美國。反戰青年掀起了新運動,吸毒、自殺、逃兵在軍人中蔓延,致使上千名人自殺。
  7、中國和蘇聯的援助。如果說中國同志主要提供經濟和人力援助的話,那麼蘇聯則向越南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回應
沒有天朝人自己吃糠咽菜,給這個白眼狼無償提供大米白麵,能打贏嗎?我國數十萬人三加輪戰,援助了大量物資,關鍵一點是越南是在毛主席遊擊戰和人民戰爭指導下取得的勝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16/1525760414.html
2014-01-17 11:28:13
圖博館
我軍裝備一神秘軍機僅中美有不費一彈令敵精神崩潰2017.03.31 新浪軍事

  如果說硬殺傷的一種有形的戰爭的話,那麼宣傳戰就是一種軟殺傷的無形的戰爭。孫子兵法中提出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說的正是這種作戰方式。
  無線電廣播的出現就產生了一種而所謂廣播戰,簡單地說就是一些國家利用無線電廣播作為武器,對別的國家搞思想政治滲透,搞演變,搞破壞,傳播謠言,進行顛覆活動的一種沒有硝煙的戰爭,國外也有人稱之為電波戰,廣播心理戰、攻心戰、宣傳戰等等。
  上世紀40年代初,德軍主力突破達拉弟防線後,馬上在薩爾布呂肯安裝了三台具有特別裝置和強大功率的電台,讓兩位經過特殊訓練的播音員模仿法國官方電台,播送了一系列虛構的新聞報導。法國人聽到後,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難民潮水般地湧上公路要道,造成交通阻塞,致使法軍部隊機動困難,貽誤了戰機。
  50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顛覆其他國家,為此在慕尼黑英國公園辦起了一座自由歐洲廣播電台,還在西德、葡萄牙等地設立了28個分台,專門對東歐國家進行滲透宣傳,產生了不小的他們所需要的效果。1989年12月16日美軍侵占巴拿馬時,為抓住諾列加,他們在梵蒂岡使館周圍架起高音喇叭,反複播放“無處可逃”等搖滾樂曲和押擊諾列加的新聞,使諾列加惶惶不可終日,最後不得不走出使館,向美軍投降。
  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專業心理戰飛機,它上面主要搭載有三個主要係統:導航系統、防護系統和廣播電視發射系統。長期以來美軍一直是世界上唯一配備專用心理戰飛機的軍隊,不過隨著解放軍心理戰飛機高新7號亮相,這意味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心理戰飛機的國家。
  未來高新7號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戰爭中將令敵人精神崩潰。它可利用對方心理上的“瑕疵”,找准其心理弱點、心理敏感點和心理盲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廣播心理攻擊;或者用強大功率干擾對方無線電台、電視台插入自己的節目散佈假消息、假命令或宣傳性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給對方軍隊造成困惑,甚至鼓勵他們逃亡或投降;從而達到擾亂、拖延和混淆敵方的作戰決策部署,降低士兵和民眾的抵抗力有利於實現戰爭的政治目的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的一種理想的製勝模式。(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ns4001064.shtml
2017-04-01 08:07:44
阿楨
美媒憂慮獲取中文資訊太少:美國缺一份《參考消息》 2020-06-18 觀察者網

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美國媒體發現,由於美國方面缺乏漢語人才,中國成為“資訊黑洞”。
6月16日,《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篇專欄文章提出,中國擁有大量的英語人才,時時刻刻翻譯外國檔獲得一手資訊。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的漢語人才少之又少,甚至嚴重依賴72所大學裡的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由於缺乏翻譯力量,中國重要的公開檔,以及社交媒體上中國民眾的討論成了“燈下黑”,被美國大量的忽視。而美國這次疫情應對和隨之而來與中國“資訊戰”的失敗,則更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政府如今對漢語重視程度遠不如冷戰時期對俄語重視程度,美國應該創立一個和《參考消息》一樣的官方翻譯刊物,以獲得即時客觀的中文諮詢,並培養更多深諳漢語和中國文化的人才。
而中國卻重視英語教學和翻譯機構。中國在英語培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已經膨脹到180億美元,其中70%的收入來自兒童英語教育。與之相對應的,美國語言教學只有16億美元的市場,這意味著美國人均語言教學經費是中國的一半。
美國需要更多的瞭解中國問題,應該像冷戰時期研究蘇聯那樣,建立漢語翻譯機構。美國應該創立類似於《參考消息》一樣的刊物。《參考消息》是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一份涵蓋英文報導在內外國新聞報導的翻譯彙編。
冷戰時期的美國領導人會對今天中美這種資訊不對稱感到震驚。因為冷戰時期美國十分注重俄語翻譯。《長電報》是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檔之一。其作者喬治•肯南就深諳俄語,是一位傑出的俄羅斯演說家,也是研究蘇聯問題的專家。美國許多有影響力的冷戰思想家,如肯南和查理斯•博倫,都是真正的專家,對蘇聯和俄羅斯的政治、文化、歷史和語言有著深刻的瞭解。(觀察者網注:1946年月美國駐蘇代辦喬治•肯南給國會發了一封8000字左右的長電報,詳細描述了蘇聯對外的擴張策略,改變了美國對蘇態度。)
美國政府還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宣傳活動,並將蘇聯檔翻譯成英文。美國最知名的俄語翻譯機構之一就是外國廣播資訊服務(FBIS)。FBIS機構監視、翻譯和傳播大量來自蘇聯、古巴和其他國家的新聞,為研究人員、活動家、記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無價的翻譯。
但遺憾的是,美國已經在2019年裁撤了FBIS。
  回應
美國人終於意識到中國的公知不靠譜,想另建管道了吧
2020-06-19 07:39:38
阿楨
綠營假認知作戰 真撕裂台灣 2021-05-26 聯合報

民進黨政府時常鼓吹「中國發動認知作戰」,要民眾小心,蔡英文總統還呼籲支持者和她一起對抗認知作戰,「絕不能讓認知作戰撕裂台灣社會」。
結果這兩天發動認知作戰撕裂台灣社會的,不是中國或中共,而是民進黨自己。綠營寫手林瑋豐、立委王定宇接力指控中國「認知作戰」,發布「疾管署發布假消息」洗板,但隨即被抓包林瑋豐自導自演,且長期以「反對民進黨」、「支持九二共識」等言論在PTT發文,反串前科累累。

四軍統帥蔡總統 請停止製造仇恨 2021/05/26 中國時報

綠營寫手被揪出自導自演,偽裝親中打擊台灣防疫,行政、立法部門卻同步唱和,大打認知戰,這種既放毒、又解毒,挾仇恨動員求穩定執政的手段,無疑是民主醜聞。套用當年賴清德說:「請蔡總統的網軍停止對我的攻擊」;今天,台灣正面臨新冠病毒強大威脅,也請蔡政府停止讓網軍繼續攻擊吧!
  回應
她是一軍統帥啦⋯⋯1450暗黑網軍統帥!
玩火自焚
菜:我有817的選票,我有1450的支持,我有覺醒青年的相挺,我........,怎麼了?不服氣是嗎?來罷免我呀!

綠營反串親中,編出蔡英文的認知作戰 2021-05-26 聯合報社論

近日蔡政府正加大言論管制,每日由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對各項傳聞嚴正駁斥,並以「重罰三百萬」、「重判三年」等警告民眾勿任意轉發消息,迄今已移送數十件。
在本土疫情延燒的當下,蔡政府近日又打起抗中牌,試圖以對岸的「認知作戰」喚起國人的厭中情緒,轉移民眾對疫情的不滿。這一招,過去幾年都打得極為順手;但這次卻扯出「綠軍反串造假」的醜聞,馬腳一露,政府施政如果拿不出真本事,一心只想用偽詐手段來榨取百姓的恐中情緒,終會被看破手腳。
蔡總統五二○就職五周年大日子,卻碰到缺水、缺電、缺疫苗的「三缺」。百姓身處苦海,執政當局再怎麼大吹法螺,人們絕不可能買帳。蔡政府自詡是全球「防疫模範生」,最近本土疫情卻四處拉警報,光環破滅。而指揮官陳時中使出「校正回歸」術,則遭質疑是故意吃案虛報,目的是為了美化五二○的政績。蔡政府吹噓「美台關係史上最佳」,但美方的支持依然只是「口惠」,台灣依舊被排除在世衛組織年會之外,也未獲得美方饋贈任何疫苗。
2021-05-26 08:07:48
阿楨
美國中情局:所謂“哈瓦那綜合征”非外國勢力所為 2022-01-20 參考消息

  據法新社華盛頓消息,多家美國媒體當地時間週三報導稱,美國中情局(CIA)認為,美國外交官出現原因不明的頭痛和噁心等症狀——即所謂的“哈瓦那綜合征”——並非某個外國勢力發起的全球運動所致。
  據報導,“哈瓦那綜合征”事件2016年首次出現在古巴首都,當時美國和加拿大官員自稱聽到尖銳的聲音,然後出現了嚴重的頭痛和噁心症狀,而且可能遭受了腦損傷。
  此後,美國外交和情報官員在澳大利亞、奧地利、哥倫比亞、德國和俄羅斯等國也遭遇了類似經歷。
  相關新聞
美國CIA間諜正在被俄羅斯“秘密武器”攻擊嗎?
美駐華外交官疑似腦損傷 稱醫學指征與“聲波攻擊”類似
疑似“聲波襲擊”再引美國憂慮 或撤離數名外交人員
冷戰回聲:科技諜報、經濟戰與蘇聯解體

神秘「哈瓦那症候群」 美最新解密報告 兇手竟然是「他」...... 2021.10.01 新頭殼

2016 年底,美國國務院駐古巴人員出現一連串無法解釋的醫學症狀,包括頭痛、頭暈、無力、認知困難和嚴重程度不一的記憶喪失等,稱之為「哈瓦那症候群」(Havana Syndrome),當時川普政府認為,這是古巴政府使用某種「秘密武器」所導致。根據美國務院最新解密報告指出,「哈瓦那症候群」極有可能因蟋蟀和精神錯亂引發。

最新研究發現超聲波可用於治療精神疾病 2022-01-1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顱超聲刺激(TUS)有助於治療精神疾病。
  一項針對獼猴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大腦哪些組織支援信度分配過程,並首次揭示了低強度經顱超聲刺激如何調節與這些信度分配過程相關的大腦活動和行為。雖然目前該研究結論是基於動物模型得出的,但是一系列研究和應用低強度經顱超聲刺激,未來有一天可能會投入臨床研究中,用於解決觀察到適應性不良的精神疾病。
2022-01-21 07:25:15
阿楨
美撈起墜入南海的F35C 靠的是中國造潛水工作支持船 2022-03-04 環球網

美國第7艦隊3日發佈的消息顯示,1月24日在訓練中墜入南海的F-35C戰鬥機已經被成功打撈。公開報導顯示,此次美軍使用的海上深潛和打撈船隻由中國招商局重工建造。這並不是美軍在打撈墜機中首次使用中國建造的潛水工作支持船(DSCV)。

美歐制裁俄航太、軍工殺傷力有多大? 2022-03-04 環球時報

對西方制裁,俄停止向美供應RD-180火箭發動機,俄正實施進口替代,從中國進口。

英媒:去美元化 中俄都在增持黃金

英國Money Week網站2022-03-03文章:中國擁有的黃金幾乎肯定超過美國,過去幾十年,我們經常看到美國利用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而將其武器化的例子。對俄實施制裁以及將其從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逐出。
世界黃金儲備,美國以8134噸排名第1,德、義、法、俄和中分列2至6位。但中國的黃金儲備肯定遠高於官方資料。首先,過去10年中國黃金產量約占全球15%。2000年以來,約產6830噸,且保留在國內。中國還在非洲、南美和亞洲收購國外金礦資產。其次,中國還是最大進口國。2000年以來內地僅通過香港進口的黃金就超過6700噸,中國私人持有的珠寶黃金約為2500噸。
  相關新聞
俄「去美元化」 不怕經濟制裁
加速去美元化中俄75%貿易放棄美元結算
普京:俄將從制裁中獲益。
反制西媒造謠:心理/宣傳/認知/戰資訊戰,俄封鎖臉書、臉書、推特、CNN、BBC、彭博...。

新媒:美對俄“斷芯”,讓中國警醒應自給自足 2022-03-02 聯合早報

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對俄祭出一攬子經濟制裁,包括晶片,是對中企“晶片制裁”的翻版。俄七成的電腦和手機皆來自中國,制裁強化中俄關係,俄會求助於中芯等中企。
2022-03-05 09:36:11
阿楨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地道戰沒用了,以色列完成加薩邊界地上地下科技鐵壁系統 2021-12-17 科技新報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2023-10-10 08:52: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