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怎像政治白痴似地、質疑批評DDP怎會「如此檢討敗選」?
如同之前的KMT,「如此檢討敗選」乃失敗政客之慣性!
您瞧不出我的反諷意味嗎?
敗選該檢討的是政策路線,不是制度!>中時社論08.01.23
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取得了近四分之三的席次後,政壇近日歸咎選制不當的說法甚囂塵上;而單一黨獨大,同時掌握總統、行政院與立法院可能形成權力集中的風險,也成為論辯的焦點。擔心權力的集中是一件好事,但此中也顯示出台灣法治發展過程中有欠成熟的部分,那就是只從選舉甚或一次選舉的勝負推敲制度應否改變的道理,尚不能體會制度存在的意義,不在成為選舉勝負的工具,而是提供一種可以控制權力的機制。台灣此次立委選舉的結果,可能正是制度有效運作的證明。
兩年前朝野政黨因林義雄與李遠哲兩位兩位先生強力推動形成共識,立委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單一選區的最大好處,就是會使得立場較為溫和而非趨於極端者進入議會。平心而論,民進黨在此次立委選舉恰是反向操作,提名階段就利用「排藍」機制排除了黨內較為溫和而具有中間傾向的競爭者出線,在選舉期間的基調訴求,不是和解共生的慈眉善目,而是從基本教義發展的敵我意識與戰鬥語言,造成中間選民全然疏離的後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而且原本就符合小選舉區制的設計預期。大家普遍對結果感到意外,不過是因為缺乏經驗而不習慣「贏者通吃」而已。一旦熟悉制度的運作原理,制度上鼓勵溫和政策以提升社會趨同的用意,就會引導候選人的行為而發生效果。
同樣的道理也在總統選舉上存在。如果選民不願意總統與國會多數同黨,本來即可自為選擇,國會中一黨獲壓倒性多數,不是民主憲政禁止的罪惡,如果選民欣賞的是政策溫和的政黨而使之掌控國會,瞭解選民取向而在總統選舉中採取溫和中間路線的候選人,其實都有獲勝的機會。如果因為候選人執意採取極端政策路線,而在總統大選中疏離或觸怒多數選民,選民的抉擇是要政策溫和的政黨同時取得總統與國會的掌握權,那也是選民自由意志的決定,並非民主憲政中禁止的現象。
說得更清楚一些,憲法並未禁止任何一個政黨在國會中取得多數,也未禁止總統與國會在經過選舉之後由同一個政黨掌握。不僅我國如此,世界各國的憲法大概沒有明文規定單一政黨可以獲得國會席次上限或是禁止由單一政黨同時掌握立法與行政兩權的例子。
如果因為立委選舉的結果出人意表就要改制,難道要憲法規定人民不得投票給單一政黨過多,超過一定額度的選票不算;還是要讓選舉制度不可鼓勵政黨提出可讓多數選民認同的政策,而必須設法讓政黨各走極端,互相視如寇仇?
如果因為總統與國會由同一政黨掌握就要改變制度,難道說要憲法規定不允許單一政黨同時掌握立法與行政兩權,國會裡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政黨,不許推出候選人選上總統?要知道,國會由單一政黨取得壓倒性多數,總統與國會多數屬於同一政黨,本來就是民主憲政中預設的結果之一。一個政黨在選舉中因立場極端而無法生存,還會有其他的政黨繼之而起,用更能為選民接受的政策贏得選舉而執政。
更深層的道理,其實在於民主憲政存在的價值並不在於政黨間的制衡,而是在於權力部門分立的制衡。政黨不該是幫派,取得政權的政黨,不能只是因為黨籍相同,就放棄憲法上應該堅持的制衡關係,例如不能因為屬相同的政黨,行政院就不去制衡總統,或是立法院就不去制衡行政院;也不能只是因為黨籍相異,就超越應有的制衡關係而從事政黨惡鬥,例如怠於行使應該行使的人事同意權,讓政黨鬥爭使得憲法機關停擺。同時掌握了立法與行政兩權的執政黨,如果完全不按制衡關係運行而脫離憲法規定的軌道,必然不能逃脫輿論的聲討,在野政黨的反對,司法的違憲審查,而會在下一次的選舉中受到選民唾棄,交出席次多數或是整個政權。
人民用選舉淘汰極端的政黨,絕非憲政的罪惡,應該檢討的不是人民,應該道歉的不是勝選的政黨,敗選的政黨應該在下一場選舉中採取什麼態度與政策路線,是自己的選擇,選民會在下一場選舉中給予裁判。這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不是改變制度的理由!
扁:萬方有錯(此真!) 罪在朕躬(此虛!)【聯合報╱何明國08.01.17
進黨內對立委敗選砲聲隆隆,陳水扁總統說,「萬方有錯,罪在朕躬」,大家不要再怪來怪去,他不對,他負責。但他也要問,「民進黨內部夠團結了嗎?」黨內初選的裂痕有真的修補嗎?
他認為,立委選舉民進黨這麼大挫敗,輸了要講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內部不夠團結。他也以自己的經驗,建議接任黨主席的謝長廷,「要做桶箍來箍桶」,「做桶箍不容易,但是盡量來做。」
立委敗選隔天出訪的陳總統,在聖露西亞與媒體茶敘時表示,立委敗選他必須負最大與全部責任,所謂「萬方有錯,罪在朕躬」,對於敗選責任,他一個人承擔。但他希望大家不要再追究下去,現在應該傾全力打總統選戰,否則繼續內耗下去,不是大家所願意看到的情形。
對於民進黨內的整合,陳總統對謝長廷頗有微詞,他質疑,「黨內總統初選裂痕,真正有修補嗎?」一月十二日前,立委內部競爭裂痕,有完整修補嗎?「在在都是疑問。」立委選舉有這樣的挫敗,原因很多,但「民進黨內部夠團結嗎?」
陳總統說,他接任黨主席時,對自己的勉勵不只是做長工、黨工、義工、轎夫,更要做「桶箍來箍桶」,要做桶箍不容易,但是盡量來做,也有很多人認為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必須扮演桶箍的角色。他表示,民進黨在立委挫敗後當務之急是內部團結與整合,桶箍的角色要如何箍得很密,不要有縫漏水,這點非常重要,相信這絕對是總統大選勝負關鍵之一。
陳總統也辯護說,一樣輔選,有些上、有些不上,每個人有不同問題,台南怎麼打出全壘打?他輔選講的話,在台中、屏東,都一樣,沒有說在不同地方說不同套,為什麼選舉結果不一樣?
他說,台南縣市,這些候選人是三個一起來造勢,一起選,雖有兩個候選人不是其選區,也一同陪同造勢,有那個度量。三個人不計較,台南縣三個全上。他說,但有些地方自己顧自己,不要一起辦造勢活動。
陳總統說,立委選舉過程,他到處輔選,當然了解哪裡出問題。雖然他盡量拜託與道德勸說,希望大家以大局為重,但是還是發現,例如台北市有某個選區立委候選人,不要說和台聯的關係非常緊張,台聯的人不願意站出來,甚至過去民進黨內初選的對手都不願意同台。
他表示,這些事情都看在大家眼裡,雖然很多人都說有交代樁腳支持,但是當本人都不願意站出來,效果怎麼樣?要勇於面對,不必遮掩
扁:坐擁不當黨產 勝選也不公平【聯合報╱記者李志德08.01.26
陳水扁總統昨天再度不點名地批評國民黨挾龐大黨產,與其他政黨競爭,陳總統批評「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選舉,即使有民主的外在形式,自始至終都是不公平的選舉。」
陳總統出席「全球新興民主論壇」時,對國民黨提出上述批評,但他是用「過去的執政黨」、「相關政黨」等稱呼。
陳總統說,去年十月底,西班牙國會通過「歷史記憶法」,首度譴責弗朗哥的獨裁統治,並要求移除所有在公共場合展示的弗朗哥銅像與畫像,這項立法是弗朗哥去世卅二年後的事情,具體顯示追求「轉型正義」的艱辛與困難。台灣作為全球民主轉型的典範之一,追求「轉型正義」的同時,還必須面對「國家認同分歧」與「不當取得黨產」這兩大台灣獨有的難題。
陳總統批評,當一個政黨坐擁數千億台幣的資產(?),其他政黨連基本日常開支都無以為繼時,這種情況下選舉,即使有民主的外在形式,但自始至終都是不公平的選舉
民進黨今中常會 砲火將四射(假的!) >【聯合報╱鄭任汶、08.01.16
歷經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民進黨今天將召開選後的首次中常會,黨內也興起檢討聲浪,初選提名制度、文宣、組織、選舉主軸、政黨路線、政務官像小丑等等,都在黨內檢討的範圍內。
中常委黃慶林更將在今天常會中砲轟,黨中央組織部沒有動起來,根本就沒發揮組織戰力,不知道在搞什麼?
新任代理黨主席謝長廷所主持的首場中常會,將面對黨內排山倒海而來的選後檢討聲浪,更有中常委直接點名,謝長廷必須大破大立的開鍘,撤換掉組織部主任高幸雪。
除前天有中執委把敗選的部分原因,指向推動排藍民調的前黨主席游錫堃之外,黨內派系彼此仇恨太深,初選落敗者不願意幫同志輔選,選舉路線模糊,文宣薄弱,無法替執政不力辯護等,都在黨內檢討的範圍之內。
黃慶林質疑,在立委選戰中,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做了什麼?包括很多縣市黨部都沒有動起來。
黃慶林批評說,台北市黨部主委李政毅在選舉的時候,竟然花了三、四百萬裝潢市黨部,這很不應該,選舉到了,裝潢一個皇宮幹什麼?
立委落選人也對黨中央的選戰策略頗有微詞。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表示,人民最在意的就是經濟問題,為什麼政府不宣傳有多少台商、資金回流?一直打錢坑法案有什麼用?民進黨和謝陣營應多去談經濟問題,「經濟議題應該優先於入聯公投」。
前立委李文忠呼籲,新任黨主席謝長廷要「大破大立、用力擦灰塵」,大破大立不只是在人事上,還要有政策,還要在政策執行上用力擦灰塵。
他說,大破大立、整合是好事,但人事安排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嗎?而且不只是這樣,要有感動人民的力量,就要有具體的事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