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已有以新譯或新著的「服裝(社會)心理學」,為何再評舊譯的《服裝心理學》(五洲,1988)?
Susan B. Kaiser/《服裝社會心理學》 (台北‧商鼎,1997,全套六本)
陳東生、吳堅著《新編服裝心理學》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21世紀高等服裝院校教材叢書之一) 。本書扼要的概述了服裝的起源與功能,系統的闡述了著裝動機、個性與服裝、印象與服裝、服裝與感知覺、年齡與著裝心理、服裝消費心理、服裝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
「流行時裝」的書未必「舊不如新」,不信?那咱來看看書中所言是否退流行了:
「時裝的發展規律對生活的需要和奢侈的影响:時裝是一種社會風俗,存在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常是彼此盲目地模仿的。」(p.2)
「時裝和進步與復古:時裝的變化即使很頻繁,也不意味著變化就是進步…上一代的服裝常常會重新流行為時裝。」(p.3)
「時裝的普遍性:人類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同樣服從於時裝的一般規律。一般說來,人在性成熟期對時裝最敏感。男人也與女人一樣受時裝的支配。」(p.4)
「時裝的約束和鼓勵:嘲笑和奚落實際是一種約束和鼓勵,促使人們去趕時髦…拒絕接受別人已經接受的時裝,絲亳無損於時裝,反倒傷害了反對者自己…當改革者力圖去改變流行式樣時,常常是成功和失敗各占一半。誰想要成功地公開反對已經普遍流行的式樣,他就必須擁有權威的聲望。」(p.5)
「自願接受的時裝:一般說來,時裝的接受或拒絕取決於個人意願。通觀歷史,曾經有一種法律禁止下層民眾穿某種形式的服裝…從表面看,人們很像遵守兒童遊戲中的指令一樣,去追隨時裝的變化。」(p.7)
「衣著的起源:原始裝飾的目的不是為了體面或保護,而是為了表現自己…激發人在裸體身上裝飾的動機,是企求他人的讚許和尊敬。」(p.2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