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02 15:45:19| 人氣3,75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02 EMI 新片情報-3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CON系列
女高音波普的EMI偉大錄音集(7CD)
露奇亞.波普(女高音)
ICON
Lucia Popp(7CDs)

◎擁有翅膀的歌聲─露奇亞.波普,天生擁有超高音域和花腔技巧的女高音。因1964年被德國指揮大師克倫培勒選為歌劇魔笛中夜之后一角,而聲名大噪。莫札特一直是波普最熟稔也是唱得最讓人歡迎的作曲家。
◎波普著名的莫札特詠嘆調錄音、讓人難忘的月之頌(水妖魯莎卡)、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等錄音,卻也讓她擠身歷史上最難忘首席女高音的行列,與舒娃茲柯芙等人並列。

捷克女高音波普因為在一九六四年被德國指揮大師克倫培勒選為歌劇魔笛中夜之后一角,而聲名大噪。這個角色,對她而言可謂意義深遠,因為她在學生時代第一個演唱的角色就是夜之后,她似乎是天生擁有超高音域和花腔技巧的歌手,即使在學生時代,她就以音域極高為人所稱道。那一年她才二十五歲,幸運忽然同時降臨,不久後,她也被執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卡拉揚相中,成為固定成員,按理,她的歌唱生涯應該可以就此平步青雲,但她似乎甘於平淡,因此即使在維也納歌劇院內,她還是選擇在一些更閃亮的巨星旁演唱小角色,包括德拉卡莎、Martha Moedl、Varnay、露德薇、Rysanek等人,都是她曾經合作過的大明星。這段期間她主要都是演唱花腔的角色,一直到七零年代,才開始轉型演唱抒情女高音劇碼,即使如此,她還是保有夜之后這個角色,一直到她近五十歲時都還能輕鬆在台上演唱。而莫札特也一直是她唱得最讓人喜愛的作曲家,她和第一任丈夫Gyorgy Fischer在科隆演唱了一系列莫札特歌劇,場場都有她,日後她也帶著這些莫札特歌劇唱遍歐洲和美洲。她對莫札特之熟稔和受歡迎,讓她經常在歐洲各地擔任救援首席女高音,一旦有任何其他莫札特女高音不克上場,各大歌劇院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她,而且她幾乎隨時都能唱出這些主要莫札特歌劇,一旦歌劇院宣布該角色臨時要由她替演,台下觀眾無不發出喝彩、感覺自己今晚的票價物超所值。從莫札特,波普很自然的就唱到理查史特勞斯,同時也觸及藝術歌曲和巴洛克作品。波普清亮而甜美的花腔女高音,在過去五十年間,從來不乏忠誠的擁護者,雖然她在五十四歲之齡意外因腦癌過世,讓許多樂迷遺憾她從未成為真正的首席女高音,但她著名的莫札特詠嘆調錄音、讓人難忘的月之頌(水妖魯莎卡)、理查史特勞斯最後四首歌等錄音,卻讓她擠身歷史上最難忘首席女高音的行列,與舒娃茲柯芙等人並列。
 
 
ICON系列
指揮家史托可夫斯基的EMI偉大錄音集(10CD)
史托可夫斯基(指揮)
ICON
Leopold Stokowski(10CDs)

◎讓這一系列的錄音都是由史托可夫斯基自己召集紐約地區的樂手組成不具名的樂團(其實是Symphony of the Air的樂手,但因怕工會處罰而不掛名),且因為出色的音響而成為發燒友競相購買的經典盤。製作人則是Richard C. Jones、錄音師是Frank Abbey,他們也都因此名留發燒史。

英國指揮家史托可夫斯基常被誤認為俄國人,這有一點是他刻意造成的。活了九十五歲,早年是管風琴家的他,一直指揮到九十三歲才步下指揮台,這之後還持續指揮樂團錄音到過世前幾個月。被稱為「指揮魔法家」的他,雖然從小在英國出生長大,講話卻帶著東歐腔(他父母親是英國出生的波蘭人),這口音其實是因為他順應當時樂壇的俄國熱,而刻意模仿以增添自己謎樣的身份。十三歲就進英國皇家音樂院,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該院學生,主修管風琴,十六歲就被選為皇家音樂院風琴師。十八歲就自創合唱團擔任指揮,最後畢業於牛津皇后學院。之後他就很快轉到美國發展,並快速轉型為指揮家。一九一二年四十歲時他成為費城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這也是費城之音的由來,在這個樂團長久的耕耘過程中,史托可夫斯基以狂放的作風征服了樂迷。他會在指揮樂曲前把眼前樂譜隨手扔到地上,好讓觀眾知道他是背譜指揮。然後指揮過程中還會要求全廳熄燈,只留一盞燈照著他的手和頭部,而且還刻意不用指揮棒,這種種作風,都讓觀眾印象深刻,成為他的招牌。但他並不是沒有實力的指揮家,他一手塑造了所謂「費城之聲」的獨特演奏風格,雖然樂手不用運弓一致,卻能夠創造出統合的音色。現代樂團那種第一、二小提琴坐左邊的排列方式,也是由他首先引進的。由於音樂天賦極高,史托可夫斯基常會按演出的需要更動樂譜,連貝多芬或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都不放過,而改編巴哈樂曲更是他的拿手好戲。也因為他這種特殊的作風,讓迪士尼當初繪製卡通電影「幻想曲」時,第一個想到請他來擔任幕後指揮和全片音樂改編,他出色的改編和指揮,讓這部卡通和其中的古典音樂,永遠留在所有二十世紀樂迷的心目中。史托可夫斯基還是少數知名指揮家中熱衷現代音樂的,他是美國第一個指揮蕭士塔高維奇的指揮家,蕭氏年紀足足小他四十歲。他指揮了蕭氏第一、三、六和十一號交響曲的美國首演。也為荀白克多首作品指揮世界首演。拉赫曼尼諾夫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第三號交響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都是由他首演。西貝流士最後三首交響曲的美國首演也是他。可惜的是,在史托可夫斯基最燦爛、最活躍的指揮年代,錄音技術還未成熟,他當時的很多錄音都因為太過老舊而被人遺忘。所幸,在五零年代他和Capitol唱片公司合作,以非常先進的三聲道立體聲捕捉了許多當時幾乎未曾為人灌錄過的曲目。他非常愛好嘗試新的錄音技術,也會針對樂曲音效排列樂手座位和麥克風位置,錄音師也充份配合他的要求,讓這一系列Capitol的錄音因為出色的音響而成為發燒友競相購買的經典盤。這一系列的錄音,都是由史托可夫斯基自己召集紐約地區的樂手組成不具名的樂團(其實是Symphony of the Air的樂手,但因怕工會處罰而不掛名),製作人則是Richard C. Jones、錄音師是Frank Abbey,他們也都因此名留發燒史。
 
 
ICON系列
小提琴家曼紐因與葛拉佩里的EMI偉大錄音集(4CD)
曼紐因與葛拉佩里(小提琴)
ICON
Yehudi Menuhin & Stephane Grappelli(4CDs)

◎這四張CD收錄了曼紐因與葛拉佩里所有的合作錄音,當初是以六張黑膠唱片發行,分別灌錄於一九七三到八三年之間,兩人的演奏不全然是依譜,而有許多是即興的成份。這套錄音共收錄兩人所有合作過的八十六首曲子,其中更有一首一九七七年在荷蘭灌錄的I didn’t know what time it was是以往未曾發行,首度在此問世的。

在七零年代曼紐因和爵士小提琴家葛拉佩里合作這些錄音、以及事前的多次演奏會時,古典大師和爵士樂合奏是犯大不諱的禁忌。雖然早在二十世紀初,法國古典作曲家就著迷於爵士樂,但兩者的交集,卻從此後就分道揚鑣。但對於曼紐因這位古典小提琴名家而言,音樂從來就不需要分廟堂或雅俗,這位從小就和古典指揮大師如福特萬格勒、作曲大師如艾爾加合作的神童演奏家,心裡永遠有很多空間容納其他的藝術型式,他熱愛瑜珈、也和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合作跨越東西方隔閡的前衛音樂,成為現在馬友友和甘乃迪等人的靈感啟發。因此,最後他會選擇和爵士小提琴家葛拉佩里有這些錄音合作,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同樣的,對葛拉佩里這位從小在法國多元文化薰陶下成長的爵士小提琴家而言,古典和爵士之間的界線,從來就不用那麼明顯。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他,自學小提琴,並靠著在巴黎街頭拉小提琴賺生活費。那時他才只有十二歲,法國還在二次大戰的戰火下。但後來他卻能憑自學進入巴黎音樂院主修音樂理論,同時也很快就成為知名的爵士小提琴家,也能演奏一手好鋼琴、手風琴和薩克斯風的他,和吉他名家Django Reihhardt合作,對戰後法國爵士樂影響極深遠,更深為各界所景仰,包括馬友友、普列文和朱里安韋伯等古典名家都爭相和他合作。但始終都是他在七零年代和曼紐因合作的這些錄音,最具有開創先河、引領風潮的紀念性和里程碑意義,這些錄音,即使四十年後聽來,依然清新而讓人想要跟著起舞。曼紐因和葛拉佩里最早合作於一九七一年的聖誕節電視特別節目,由於合作大受歡迎,讓兩人打破原有的疑慮,也意外促成兩人成為好友,進而多次同台演出。這四張CD收錄了兩人所有的合作錄音,當初是以六張黑膠唱片發行,分別灌錄於一九七三到八三年之間,兩人的演奏不全然是依譜,而有許多是即興的成份。這套錄音共收錄兩人所有合作過的八十六首曲子,其中更有一首一九七七年在荷蘭灌錄的I didn’t know what time it was是以往未曾發行,首度在此問世的。
 
 
ICON系列
男高音理察陶伯的EMI偉大錄音集(5CD)
理察陶伯(男高音)
ICON
Richard Tauber(5CDs)

◎理查陶伯,擁有發自靈魂的歌聲,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他是響譽大西洋兩岸、兼跨古典和通俗音樂舞台的大明星。抒情而溫暖的嗓音,再加上能演唱迷人的極弱音,以及優雅的外形,讓他成為維也納魅力的最完美代言人。
◎一生灌錄了超過七百張唱片的理查陶伯,在當時每張唱片都暢銷,因此連雷哈爾都親自為他指揮錄音。這五張CD,主要收錄的都是他定居英國以後的錄音,也是他錄音中捕捉他抒情嗓音最成功的代表作。

對許多二次大戰以後出生的人而言,理查陶伯的名字既遙遠又陌生,但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他卻是響譽大西洋兩岸、兼跨古典和通俗音樂舞台的大明星。來自奧地利的他,從小就想當歌唱家,因為始終無法通過面試,而找不到老師教他唱歌。所以他最早在音樂院學的是作曲和指揮。但一次意外演唱被聲樂教授聽到,指出他的缺點和選曲錯誤(他以前都唱華格納)後,他改唱莫札特的抒情男高音曲目,立刻就成功打進歌劇院。早年音樂院的訓練讓他能快速學會劇碼,一齣古諾的浮士德他只花兩天就背好,理查史特勞斯歌劇更只要一個下午,因此獲得「SOS急救男高音」。之後他進入鼎鼎大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柏林國家歌劇院,成功征服了德國最高歌劇聖殿,將一年分成三等份,兩家各唱四個月、剩下的四個月則是他自己的獨唱會。至此他成為德國歌劇界的大明星。抒情而溫暖的嗓音,再加上能演唱迷人的極弱音,以及優雅的外形,讓他成為維也納魅力的最完美代言人。之後更因為一場雷哈爾輕歌劇的演唱,讓他發現另一群新的群眾,無懼於當時主流樂界對輕歌劇的輕蔑,陶伯以他的地位演唱輕歌劇絲毫不影響他在嚴肅歌劇界的聲名,更因此拉高了輕歌劇的地位和能見度。作曲家雷哈爾見他魅力如此,親自為他量身打造多部輕歌劇,如今我們熟知的劇碼如「微笑之地」、「茱笛塔」都是以陶伯為對象量身打造的。一生灌錄了超過七百張唱片的他,在當時每張唱片都暢銷,因此連雷哈爾都親自為他指揮錄音。後來他定居英國後,更將自己的許多成名曲都改成英文歌詞演唱,這五張CD,主要收錄的都是他定居英國以後的錄音,也是他錄音中捕捉他抒情嗓音最成功的代表作。
 
 
ICON系列
小提琴家密爾斯坦的EMI偉大錄音集(8CD)
密爾斯坦(小提琴)
ICON
Nathan Milstein(8CDs)

◎這套錄音中更有他早年灌錄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組曲和奏鳴曲全集,一般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出色的錄音文獻。這八張CD收錄了密爾斯坦從一九五五到六四年間在EMI 和Capitol灌錄的作品,部份已經在市面上絕版許久。

在俄國時期,密爾斯坦是與師弟海飛茲、大提琴家皮耶第戈茲基和鋼琴大師霍洛維茲同樣受到稱道的新生代名家,但到了西方後,密爾斯坦的聲名卻來得極慢,但他卻紮實地一步步經營,建立起自己的演奏事業,這樣的穩紮穩打態度,也讓他能夠一直維持演奏的清新,乃至即使到一九七零年,他所灌錄的協奏曲和巴哈無伴奏作品,都還能推陳出新、成為他的傳世代表作。而究其原因,是在這過程中,密爾斯坦曾歷經多次的轉變,由於在西方成名來得晚,讓他得以潛心淬煉自己的琴藝。密爾斯坦的琴藝在二戰期間又經歷第二次轉變,這次他精盡運弓、將自己的音色提昇,卸除俄國運弓法中過多的弓壓,讓音色變得更亮,並採用更緊的調弦來適應新的弓壓,而且揉音也變得更少,尤其這最後的適應,剛好與當時樂壇的趨向相反,因為當時西方多數提琴家都正在調整自己,在演奏中採用更多的揉音,密爾斯坦的作法可謂背道而馳。在單音時代一直苦無錄音合約的他,一直到立體聲時代才找到唱片公司:Capitol,也因此才開始有大量的錄音問世,他在這家公司可以自由地灌錄自己喜歡的曲目,因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錄音曲目,而這些錄音也正好和海飛茲的錄音處處針鋒相對:不管在曲目或是演奏風格上,密爾斯坦專注於古典和浪漫曲目,本套錄音中有許多就是他在Capitol時期的經典。密爾斯坦一生擁有過三把史特拉第瓦里名琴,分別是一七零三年的Dancla, 一七一零年的ex Dancla和一七一六年的Ex Goldmann(後來改以他的妻子Marie Therese之名命名),從這套錄音中,我們正可以細細品味這三把名琴的細微差異。這套錄音中更有他早年灌錄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組曲和奏鳴曲全集,一般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出色的錄音文獻。這八張CD收錄了密爾斯坦從一九五五到六四年間在EMI 和Capitol灌錄的作品,部份已經在市面上絕版許久。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台長: 魔彈射手
人氣(3,757)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新片情報 |
此分類下一篇:2009.10.09 EMI 新片情報
此分類上一篇:2009.10.02 EMI 新片情報-2

大白兔hardcandy
很少聽花腔女高音的作品
不過看到簡介後
決定也去買來聽聽~~~
2009-10-05 09:25:02
版主回應
EMI下一波的發行裡,有台灣很喜歡的一位鋼琴家喔
2009-10-05 09:38: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