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22 19:59:46| 人氣1,7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社會住宅到底搞什麼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自由廣場》社會住宅 首都圈加壓

2016-05-19 06:00

◎ 林清淵
蔡英文的競選政見要在八年推動二十萬戶社會住宅,新北市預估三年內約有兩萬戶,台北市也有四年兩萬戶、八年五萬戶的規劃。好像問題核心在社宅數量,興建愈多就愈能改善台灣的居住正義,想要以量制價的打房,會不會搞錯方向。
台灣目前房屋存量及閒置空間比例都很高,加上少子化及老齡化問題,未來住宅需求只有減少不會增加,為什麼房價不能降?筆者認為是因為區域失衡及稅制不公!
林全新內閣規劃的社會住宅,七成在首都圈,八年後北部將新增十四萬戶社會住宅,五十餘萬人口再度擠進已經擁擠的都會區,結果房價因人聚集鐵定再度上漲,到時是否興建另一循環的二十萬戶社宅打房?如果蓋在沒有必要的中南部,反變成蚊子館,就算蓋在北部的郊區也有可能會成為鬼城,影響進住的意願。
五十萬人擠進首都區,房地價再度上漲的功勞是全民,照民生主義的漲價歸公理論,房地合一稅、持有稅應隨房地上漲而調高並分發全民,但是,既得利益的有錢人因房地而更有錢,租不起房的窮人一樣租不起,稅制不公所致,如果房地稅能隨房地價上漲而調高,堅持漲價由社會大眾共享的原則,房地價才可能調降。
大台北土壤液化嚴重,加上有地震、風災、核廢的威脅,應該進行都更,而非續蓋社宅,否則,區域只是繼續失衡,台北繼續擁擠,再多的社宅也不夠。林佳龍市長提出「首都減壓」,是區域均衡發展的良策,人才與勞動力往非北部地區移動,房地沒有壟斷、囤積及炒作,供需不失衡,雙北房價才可能不續漲。
要徹底解決住宅問題,關鍵不是量,是區域均衡及稅制公平,但這是「擋人財路」的改革,有阻力也很難做得到。(作者為營造業者)

「空屋移轉社會住宅」政策 「紙上談兵丶學術論政」
2016-05-17 19:14:29 經濟日報 李同榮
蔡英文政府即將上任,住宅政策三箭射向「廣建只租不售社會住宅」,雖然,產官學對提供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解決弱勢租屋需求都有高度共識,但對供給的手段與策略看法不一,尤其是產業界普遍認為提高供給就會立即衝擊房市,學術界建議以租稅手段逼使空屋釋出就能滿足租賃需求。

廣建社會住宅對房市會産生衝擊?空屋移轉真能滿足租賃需求?答案是:剛好相反!

對於蔡英文的廣建社會住宅政策,產官學各界意見與主張可歸納為三類:(一)產業界:很多建商擔心增加房市供給會對房市雪上加霜,因此有業者建議以蚊子館改建社會住宅。

(二)學術界:某些學習認為應以租稅手段逼空屋釋出,藉以移轉填補弱勢的租屋需求量,或利用租稅補貼政策,才不會浪費資源並排擠其他社會福利。(三)政府決策單位:準內政部次長也是住宅政策主導者花敬群認為廣建20萬戶社會住宅,政府只會興辦12萬~14萬戶社會住宅,不足部份再由空屋移轉6~8萬戶,他認為台灣的空屋只要一成的數量移轉,就能達成目標。我們分別針對業者的擔憂丶學者的論述丶政府的政策,提出不同的看法。

廣建社會住宅中期抒解租賃需求丶長期穩定房市,對房市不會産生衝擊

建商擔心廣建社會住宅,就會因供給過剩而衝擊房市的問題,根本不會存在,主要理由有三:

(一)社會住宅只租不售:它是針對都會租賃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對租賃市場有益,對交易市場無害。

(二)社會住宅興建分八年逐步完成:從尋地規劃丶發包營建丶完工分租,第一批最快三年,對租賃市場不會產生短期影響,對交易市場更不會産生短丶中期的衝擊。

(三)社會住宅中期舒解租賃市場,長期反而會穩定房市:社會住宅陸續興建完成後,租賃市場需求逐漸獲得抒解,中期健全租賃市場,長期對交易市場的投資性需求會減少,也相當逐步穩定房地產交易市場的供需。

至於是否以各地方政府蚊子館改建為社會住宅的解決方案,應先確定:

1、蚊子館的定義?2、數量多少?3、改建成本?若這三樣都不成問題,當然可以規劃納入政府尋地的考量範圍。若業者認為興建社會住宅是提高供給會衝擊房市,那改建蚊子館也是增加供給,同様也會衝擊房市,所以業者對立即衝擊房市的考量是多餘的。

空屋移轉政策若失當,將對房市產生衝擊,甚至引起房價崩盤

部分學者主張以租稅手段引導空屋釋出,不須多蓋社會住宅浪費資源,這其實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空屋若真能順利移轉,當然是件好事,但若政策操作失當,反而會對房市產生衝擊,甚至引起房價崩盤,主要理由有四:

(一)空屋持有者目的不同:空屋持有者大多目的在理財增值,他們本來就不在乎租金收入,所以租稅獎勵對他們無動於衷。

(二)空屋的地段面積不符真正需求:空屋大多是中大坪數,地段分散各處,對首要解決的弱勢需求毫無幫助,否則美河市政府分配到的中大坪數住宅就不會出租無門,淪落標售一途。

(三)逃漏稅問題嚴重,屋主不願曝光於政府的租屋平台:尢其是小坪數持有屋主不擔心房屋沒人租,最擔心的是查稅問題,這就是過去租屋平台失敗的主因,連租金補貼與租稅減免成效都很有限,難道政府還要重蹈覆轍?

(四)政府一旦大幅增加持有稅,空屋必流竄,房價必崩盤:政府一再避談空屋移轉的執行策略,表面上要採行租稅優惠方式,其實隠藏的玄機,就是要全面大幅提高非自住持有稅,企圖逼出空屋出租,若不成,就逼空屋流竄到交易市場,一擧讓房價跌到政府認定的合理價,達到去庫存的理想目的,而不租不賣的屋主,就等着房價跌,或等著被加稅,政府如意算盤,可謂一擧數得。李同榮提醒政府,若空屋移轉政策是以大幅提高持有稅為核心手段,尤其目前的政經情勢險峻,一旦加稅時機不對,政策失當,實務印證了錯誤,就會引發更多後遺症,不但空屋移轉失敗,且房價容易崩盤,交易量被打趴,稅收也遽減,成為三輸局面,屆時再回頭救市,為時已晚!

政府的廣建社會住宅政策,要積極與民間合作,才能省時省力的達成

蔡英文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是廣建12~14萬戶,不足部分由空屋移轉6~8萬戶補足。我們認為新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存在有兩大疑慮:

(一)空屋移轉去庫存是理想,失敗率頗高:台灣空屋雖多,但穩定性高,一旦利用政策手段攪動它,就會大量流入交易市場,房市更會雪上加霜。且移轉空屋的執行難度很高,理由已詳述於前。

(二)廣建社會住宅不能單靠政府力量:若政府太相信自己的執事效能,要以銀行貸款4000億及自償方式完成興建社會住宅,不但耗費人力丶物力丶財力,當然會排擠其他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政府不可不慎。政府應善用民間資金與資源,只需提供地上權土地,就可以不花半毛錢完成20萬戶的社會住宅,何樂不為?

空屋移轉社會住宅政策,若沒有執行綱領,就是「紙上談兵,學術論政」容易失敗!

最後,我們呼籲蔡英文執政團隊,空屋移轉社會住宅政策,理論可行但執行難度高,政府要記取過去租屋平台失敗的教訓,若沒有詳盡細膩的執行綱領,就等於是「在紙上大談兵法,在鋼索上學術論政」。建請執政團隊不要等待520,請迅速回應:「如何順利讓空屋移轉租賃市場」?

總而言之,廣建社會住宅不只是解決弱勢租屋的社會問題丶也是消除民怨的政治問題丶更是兌現政見的政府誠信問題,不管採取任何策略與手段,都要在八年內提供出20萬戶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讓年輕人與弱勢族群先租得起,住得起,再談買得起,這才是解決貧富對立與居住痛苦指數的治本政策。



社會住宅 新政府首推「包租式」
2016-05-17  08: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政府上台將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為減少財政壓力,據報導,首推將是「包租式社會住宅」,也會減免房東所得稅、補助弱勢租客租金等,以增加執行的可行性。
也為讓包租式社宅推動更具可行性,新政府也將有各項租稅優惠,包括減輕房東租金所得稅、地價稅與房屋稅比照自用住宅、弱勢房客租金補貼等。這些優惠措施將全部納入住宅法修訂,新政府提出時間表,期待上任後3個月完成修法。《聯合新聞網》報導,包括準政委張景森、準內政部部長葉俊榮以及準內政部政次花敬群等新政府成員,已經針對社會住宅政策開過會議,並和相關部會從土地取得、財源、稅法等相關配套交換意見,對於20萬戶社會住宅取得方式包括:新建、包租代管民間空屋、透過容積獎勵方式回饋取得房屋,目前達成新共識是,將優先推出包租式社會住宅方案,以減少對房市衝擊。

房市大追擊-興建社會住宅是必要的?
520新任總統即將上任,大家最關心的是先前曾提出的政見,社會住宅政策真的有必要實施嗎?由蘋果地產與FBS TV合作的節目-房市大追擊,本集節目邀請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及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黃益中,一起探討目前台灣是否合適興建社會住宅呢?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便詢問兩位來賓是否贊成台灣興建社會住宅?結果兩位來賓都舉了一個大大的圈,皆認為有存在必要。首先,黃理事長率先指出,台灣房價高到買不起,興建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絕對有其必要性。兩位來賓更開玩笑表示,沒有富爸富媽,即使台北市房價跌到3-5成,很多人也買不起。
 
何經理表示,其實不只是負擔不起高房價,許多年輕人甚至連付租金都覺得沉重。針對台灣長期空屋率過高,是否有方法逼出來做為社會住宅呢?何經理提出空屋率形成的原因,並說明幾個逼出社會住宅的建議,社會住宅是以租的需求為主,是給年輕人一個機會,也是幫助累積未來買房的能力。
 
台灣不是沒房,空屋率超高,多數人卻因居住壓力喘不過氣,但社會住宅的比率與國際比較,卻低得可憐,黃理事長也特別提到,讓年輕人安居樂業生小孩才是一劑強心針,但社會住宅推不動,很大原因是”居民”教育觀念偏差,不少人以收入作為居民素質來評價,歧視問題造成社會住宅推動不易,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快鎖定這集節目內容吧~
 
想了解更多房屋相關議題,趕緊鎖定房市大追擊,每周只要花20分鐘,更新你的房產知識 :
home.appledaily.com.tw/video/index/25/159634/

名家觀點/社會宅大夢初醒 兩招解套
A2016-05-17 03:23 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記錄整理
新政府上台後要修正八年「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政策;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向市議會承認,四年「蓋」不了2萬戶公共住宅,能動工就算達標。

馬政府曾計畫十年興建3.4萬戶社會住宅,也碰到阻礙,足見「蓋」社會住宅沒那麼簡單,新執政團隊總算大夢初醒。

新政府只要改一個字,把「興建」改為「興辦」,朝多元化發展,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就比較務實可行。

我們來看興建社會住宅會碰到什麼困難:一、選址就遭抗議。外國興建社會住宅是選在郊區,先把交通設施做好,再於當地蓋社會住宅。有人口、交通方便,其他相關行業就會進駐。

國外通常是先有社會住宅,然後其他人再選擇要不要住在有社會住宅的地方;台灣剛好反過來,在一個已成形的社區,硬要安插個社會住宅,當然會遭當地居民抗議。

二、財政負擔太重。新政府打算投入4,000億元蓋20萬戶社會住宅,一戶興建成本抓200萬元。這4,000億元只是興建費用,還有土地費用沒算,以市場普遍用的三、七比拆帳計,房子成本占三成,土地占七成,那麼連同土地費用,20萬戶社會住宅需要耗費1.3兆元,平均一年約1,600億元。中央政府一年歲出不過1.9兆元,1,600億元比退休撫恤的支出還要高。

即便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分攤,目前桃園、台中二都有編預算興建社會住宅的計畫,地方政府也要面臨排擠其他社福支出的問題。

興建是一筆龐大費用,使用後的維修管理費用更龐大,包括加計興建借款的利息和不動產稅等。還有後續政府交叉補貼支出,例如補貼房租,以便讓貧窮家庭住得起,再搭配平價幼稚園等。

鑑於以上困難,我贊成新政府修正興建社會住宅政策,改為「興辦」後,可用資源就多了。建議二大方向:

一、以租稅手段促使大量空屋轉成社會住宅。數年後,台灣人口將轉為負成長,空屋可能長期成為閒置資產,能不蓋就不蓋,若有租稅優惠,屋主較有意願釋出空屋:1、採分離課稅,降低房東所得稅負擔;2、房屋稅和地價稅稅率比照自用住宅;3、可將43%租賃所得必要費用大幅提高至70%—80%;4、連續出租五年或十年者,出售時土地增值稅可比照都市更新後減徵40%。

二、台北市與新北市密切合作,讓社會住宅無中生有。把社會住宅與三環三線等捷運線興建綁在一起,就像機場捷運線A7站合宜住宅的誕生,政府不必花額外預算,就能把社會住宅蓋出來。雙北市的房價高,找到機制解決了雙北市居住問題,其他縣市自然迎刃而解。

三環三線多跨台北市和新北市,台北市地不多,但在新北市沿線可找到大量適合社會住宅用地,所以雙北市要合作。例如民生汐止線,可以試著在汐止找用地;例如安坑線,沿線多屬綠地,可以利用農地地目變更,回饋用地。關鍵在於必須把社會住宅和捷運開發綁在一起,要住民同意蓋社會住宅,政府才同意撥預算興建。

A7站就是把回饋地招標,興建合宜宅是條件之一。蓋好之後出售,維修管理就是管委會的事,連後續的管銷費用都省了。

新政府懂得轉彎是好事,政策務實可行才是上策,畢竟四年後選民要檢視是競選支票有沒有兌現,而不是檢視怎麼兌現。





房產青紅燈 - 徐佳馨 房產評論家
社會住宅的祝福
05月18日(三)


若是能透過國家機器讓所得提升,使得更多人因為經濟能力改善,轉進一般住宅市場,把空缺和祝福留給之後需要的人,這或許才是社會住宅更重要的社會意義之所在吧。(資料圖片)
520新政府上任在即,以新政府找來住宅學者花敬群教授擔任內政部政務次長的人事布局來看,的確能展現對於居住正義在某一程度上的決心;也希冀透過「社會住宅」、「都市更新」與「租屋專法」三大施政方向,或許能因此有些新的眉目和進展。

這三者中,又以「社會住宅」受到最多正反意見的關注。

持正面意見者多是以目前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偏低,廣建社會住宅有助於紓解民眾居住問題為出發點,而社會住宅除了提供居住空間之外,也能夠同時作為社福單位在中繼安置時能夠調配運用的籌碼。

在反對意見中,一個可以說出口的原因是,八年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支票頗為宏大,多少讓人擔心將使得目前建商需要去庫存的狀況更為雪上加霜,也會排擠到其他社福資源;另一個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原因或許是,社會住宅蓋在自家旁邊會不會拖累房價的萬千疑惑。

不過,在這一系列討論裡,無論未來到底達成率多少,實施效果到底能不能盡如人意,在這箭在弦上之際,或許有幾個事情可以想想。

首先,是社會住宅的入住率。雖然大家現在都把重點放在「二十萬戶」,這也是新政府得要履行的競選支票,但在規劃社會住宅的時候,除了數量達標外,在納稅人眼中更要緊的是,不要蓋出一堆入住率極低的社會住宅。以指標來說,數量反而最單純,入住率其實是真需求,也更為複雜。因為影響入住率不只是地點,還牽涉到租金負擔和管理良窳。當社會住宅資源由中央統籌分配的時候,更應該先從使用者角度著墨,而非從「管理難度」思考。

其次,是周遭的資源配套。除了用地之外,當一批新的住宅供給進入,帶動新的居民進駐後,周邊的機能能否承載、停車空間是否足夠,都應該要同時納入社會住宅的配套,如果不足,就預先規畫,提前預防,而非只管房子蓋好讓各區域自行磨合,逐步消化其間所產生的抗性。因為這類聲量一旦產生,將會造成日後繼續推動社會住宅時的反對聲浪。

最後,是社會住宅的進出場制度。在財務與土地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政府怎麼做也都永遠無法滿足每一個需求,最終,如何在公平合理性的前提下讓該入住的民眾安心入住社會住宅?把不珍惜機會與資源的使用者請出場?考驗的不只是制度,更是執行者面對特權與民粹時,能不能有無所畏懼的勇氣。

最終,我一直認為,回過頭來,若是能透過國家機器讓所得提升,使得更多人因為經濟能力改善,轉進一般住宅市場,把空缺和祝福留給之後需要的人,這或許才是社會住宅更重要的社會意義之所在吧。



酸青週記》一句話打臉新政府:「住進來的人夠格嗎?」

當大家都在關注蔡總統就職演說裡的兩岸政策時,酸青特別留意到了世代正義的部分,留意到有些人撒冥紙、胡縐藉口也要阻止社會住宅蓋在自家附近。這篇不只酸氣,怨氣也衝天,不如我們發起一人一百救酸青的活動,幫他買房子好嗎?(結果「萬人響應,無人捐錢」這樣)
作者:范綱皓| 2016-05-22 13:11


范綱皓
520那天晚上,我步行至借宿的朋友家,路途上,我跟一般年輕人一樣,有邊走邊用手機的壞習慣。臉書動態牆上,盡是一片520就職典禮的相關消息,很多人把蔡英文的兩岸論述,視為整篇講稿的重點,但是,我認為大家更應該看看就職演說中,兩岸論述以外的內容。
六千字的講稿中,蔡英文花了將近六百字、十分之一的篇幅,細數下一個世代的年輕人,將會面臨的挑戰,並以「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期許新政府要實現世代正義。

讓好腳好手的年輕人都有一份未來,是蔡英文的承諾,大家不要忘了做筆記喔。(圖:截自電影《海角七號》)
同時,我注意到另一個新聞:台北市都發局到各處辦社會住宅說明會,反對居民撒冥紙、拉布條,並且怒嗆:「引進來的人到底夠不夠格?」、「引進太多人口,難道不會造成交通壅塞嗎?」
緊接著,台北市議員連署要求,未來北市府若要興建社會住宅,需以社會住宅基地為中心,周邊直徑一公里內,透過iVoting的方式,取得過半居民同意。
我抬起頭,看看圍繞身旁,那些房價高到令人心生畏懼的高樓大廈,耳邊不斷出現某次我在某社會住宅公聽會上聽到的居民發言:「社會住宅蓋在這裡,會影響到我們的房價。」、「不能因為蓋社會住宅,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吧?」

包租婆的社區大概是史上最強社會住宅,收容各路人馬,各種老窮殘,還以獨門獅吼功打跑了存心來找麻煩的斧頭幫,除了亂停水和抽籤決定房客去留之外,大家都該多向她看齊。(圖:截自電影《功夫》)
誰影響生活品質、誰讓交通壅塞?
我不禁感嘆,對很多人來說,給年輕人生存機會,比不上房價漲跌。原來低薪的年輕人、單親爸媽、原住民族、身心障礙者,是會影響生活品質的人。原來所有需要政府提供社會住宅的人,是不適合生活在這個城市、沒有資格享受便利生活的次等公民,是會造成交通壅塞的主要原因。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努力了一輩子,買來的房子,卻要因為周圍蓋了社會住宅,而影響了房價?」有意願且有能力買房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買到的房子貶值了。但是,房子是用來居住,不該成為投資商品,所以房價暴漲或暴跌,都不為人所樂見。健全住宅市場,避免房價暴漲或暴跌,自然是政府的責任。任何住宅政策,都不該犧牲有產者的勞動成果。
不過,為什麼社會住宅會影響房價?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跟私人買賣的住宅市場,完全是不同的邏輯。且,社會住宅的鎖定對象,是沒意願也沒能力買房的人,怎麼會衝擊房市呢?
如果社會住宅會造成房價變低,我們可能要先問問自己,到底把社會住宅當成什麼?有些人打從心裡覺得「社會住宅是窮人、弱勢者住的」,而且「窮人跟弱勢者聚集好可怕」、「我才不要住在他們附近」。讓房價變低的,不是社會住宅,而是有些人心中對於社會住宅的歧視、偏見與打壓。
至於交通壅塞,這個理由就更顯反動了。沒想到,買不起汽車的「無車階級」也能夠成為交通壅塞的「亂源」。我建議當那些人說「社會住宅會造成交通壅塞」時,最好先檢視自己是不是開著私家汽車在台北市區中移動?最好先反省自己的交通習慣是否符合宜居城市的需求?
更令人好奇的是,當初建商蓋房子,導致台北市那麼多空屋,怎麼沒聽到有人喊交通壅塞?為什麼要蓋社會住宅,就會交通壅塞?一個鄰里多住進幾千人,的確有可能造成交通壅塞,但是無論是私人住宅或社會住宅,只要住宅單位擴增,就要搭配相對應的交通改善計畫。交通壅塞的問題並非社會住宅的問題,而是應該督促規畫單位提出合宜的交通改善計畫,而非拿「交通壅塞」當成反對蓋社會住宅的遮羞布。

有車的人才有可能造成塞車,而住進社會住宅的人有多少人買得起車,令人懷疑,還是他們把別人打電動時操控的瑪莉賽車也算進來了?(圖:網路)
買不起房子的低薪魔咒
房價會跌價,是某些人自己造成的。當社會住宅已然成為趨勢、是良好居住品質的保證、是多元人群混居的社區、是除了買房之外的第二種考慮,住在社會住宅附近,怎麼會是一件壞事呢?
社會住宅的誕生是為了要解決「居住」問題,它背後反映的是買不起房子的低薪魔咒與居住品質欠佳。
我走到借宿的朋友家,他住在一個靠近捷運站的老舊公寓,五樓,沒有電梯。打開五樓大門後,裡頭被房東一分為五間房,分別出租給學生、上班族。沒有逃生與消防設備,走廊不過一個半肩膀寬。九坪大的房間裡,擺著一張雙人床、一張小沙發、一個小書桌、一座雙門開衣櫃、一間小浴室、一扇對外窗,一個月租金九千。
一個月薪水兩萬八,三分之一的薪水都拿去付房租,剩下三分之二,得付生活費、保險費,他一個月還能存多少錢?在台北市,年輕人的薪水,平均要不吃不喝十六年,才能勉強求得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別說台北,就算是新北市、桃園市,年輕人可能也要存個六、七年,才付得出房子的頭期款。我們要到哪裡才買得到合理的房子?是玉山,還是阿里山上?
高房價一直以來都是民怨之首。不過,究竟讓台北市房價變得高不可攀的,是誰?難道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嗎?又是誰害了大多數的人,包含那些反對社會住宅的居民,背了一輩子的房貸,只為了有個安身立命的家?
年輕人何其無辜,成為經濟結構不友善下的受害者,如今又要背負「自己不努力,只想靠政府提供社會住宅」的罵名。其實我們很努力、很吃苦耐勞,可是老闆說:「抱歉,大學畢業,頂多只能給你28K。」
如果我們不想去澳洲打工,不想去中國闖蕩,想要留在台灣,就得接受這一切。如果我們不接受,還會被說是草莓族、不耐操。
我們只能認了嗎?

雙碩士學位有什麼用?領的薪水還不是買不起房子,真是念書念得好,要飯要到老。(圖:截自電影《食神》)
社會住宅的機會與限制
不想就這樣認了,所以我們期待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是世代正義、階級正義的一種手段。雖然它無法直接解決「低薪」問題,卻可以提供低薪者「喘息」的機會。只租不賣的特性,讓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可以用較低廉的租金,得到良好的居住品質、方便的交通,是減緩低薪者生活壓力,讓他們能加快存錢速度的方式。
此外,當家庭規模縮減、高齡化社會人口扶養比攀升、實質薪資停滯,以及房價急遽飆漲,再加上「有土(房)斯有財」的觀念,使得居住在都會區的民眾,其房貸的負擔率超過30%,甚至排擠了日常生活的各項支出。
為了買房,犧牲的代價無疑是糟糕的生活品質。因此,花了大筆鈔票、背著龐大房貸去買房,還會是最佳選擇嗎?
社會住宅也是面對城市空間的一種新價值觀。房子是賴以維生的家,不是投資商品。社會住宅的任務,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住房子的權利。
不過,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建社會住宅的錢從哪裡來?
新政府要引進壽險業、銀行業「共同合作」——美國次貸風暴就是把「房地產金融化」的下場,台灣還要這樣做嗎?台灣有什麼天生神力,可以避免走上美國的悲劇嗎?
顯然,把社會住宅金融化,不是一條最好的路。但是,需要社會住宅的人何其多,在新政府講求財政紀律的狀況下,引進金融壽險業的資金,做為提高社會住宅供給率的初期經費,尚可理解。
長期來看,稅制改革才是穩定社會住宅財源的方式,務實的做法或許可以是,按照新政府設定辦理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其中僅提供20%的戶數交付金融化,讓求宅若渴的人,可以儘速入住。剩下的部分需加速以稅制改革調漲部分稅收,達到租稅公平與社會重分配,並專款專用於社會住宅的興建。政府編列預算,並由專責單位負責規畫設計、發包、監工、驗收,逐步完成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政策目標。

在這個年代沒有房子住不是新鮮事,但當遊民還要被「教誨師」潑冷水,非常不容易,堪稱高等遊民啊!(圖:截自日劇《約會》)
沒有稅制改革與政府預算的挹注,就不可能如蔡總統所說的「解決問題」。當然,要解決住宅問題,也要同時發展租屋市場、健全住宅市場。這些挑戰,新政府要一肩扛起,全民也必須改變觀念、共同努力,而不是丟下一句:「住進來的人夠格嗎?」打臉新政府的政策,就能讓這個國家偉大嗎?


============================
筆者觀點:
或許看了這麼多之後,您再也看不下去了,
說實在的,首先我必須澄清一下,住社會住宅等於窮人這件事,
基本上,萬把塊的金額租個房子,在負擔上如果靠自己工作的話,
應該絕不可能是22K的小資族吧!!
至於多少錢算是有錢,如果買房子的負擔不能超過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那租房子不能超過多少?
應該不能超過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吧!
那萬把塊的租金,就表示他的收入要40K或50K吧
應該不算是窮困收入吧!!就算天龍國比較有錢好了!!
社會住宅那裡來的?就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這件事開始的,
打房打到政府知道這麼重的手段打來,也不易打動房價,
只好走另外一條路,
為什麼房價打不下來,因為主張資產私有的我們,
是不能強迫人家賣房子的(當然,除了徵收這類的以外),
那有錢人為什麼要突然便宜或降價的賣房子給年輕人?
好吧,那只好政府蓋了!!
等等,為什麼這時候政府要自己蓋??
我們流離失所的人很多?我們需要房子的人很多?
我不記得看到這麼大量的遊民在路上啊?
我們社會住宅的比率很低?
跟誰比?為什麼要跟他比?有什麼原因要比?
在今天空屋率高、自有住宅率高、少子化的今天,
去蓋二十萬的社會住宅,又或蓋在市區內的社會住宅是為了什麼?
讓年輕人少坐兩個捷運站?
這樣的目的值得花這麼多錢??
當然,人口會對交通、對環境產生影響,
但大型社區呢?我們核定大型社區像美河市這等級的建案,
有評估過這事?蓋大巨蛋的時候有評做過這事?
基本上,社會住宅根本是一個特殊的政策,
從新建立新的政商關係,和騙取年輕人選票的政策,
不是什麼應該或值得的福利,
我一直都是這樣認為了,看部落格裡就知道了!!

台長: 李季鴻
人氣(1,7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房地產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新政府對經濟到底想通了沒有??
此分類上一篇:2016年的房市預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