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04 00:38:27| 人氣2,6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致人類一份即將來臨的─未來食物預報※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致人類一即將來臨的─未來食物預報※

未來食物 (future food) 也許不再具有形狀及味道,也許是一顆能量藥丸,提供所有的營養所需,2050 年,想像或者期盼看到什樣的食物出現在餐上?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創新的食物型態、食體驗不斷挑戰舊傳統的模式,於食物領域走跳多年的英國食物設計工作室 Bompas & Parr 提出一 Imminent Future of Food(暫譯:食物的迫切未來)預報,提醒人類如此迥異的食物時代即將來臨。

下列 Bompas & Parr 所預測的七項未來食物趨勢:

AI Dinner Party(暫譯:人工智能餐派對)

人工智能可以製造夢幻的餐派對場景,或是讓客人邀請任何人(不論生或死)坐在一旁一同用餐。大膽創新的 Bompas & Parr 已經開始與機器人工作者合作,而他們的下一步是與狄更斯 (Dickens) 和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策劃一場餐派對。

Fasting is the new feasting(暫譯:禁食是新的盛宴)

美國矽谷 (Silicon Valley) 近年開始流行起一種斷食養生的方法,而他們稱之「生物駭客」(bio-hacking)¹AI 工作室 All Turtles 的執行長 Phil Libin 就是斷食法的奉行者之一。然而禁食並不是什新鮮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由宗團體實行,但 Bompas & Parr 2018 年將是這項文化傳播到大眾的一年。

1:一種限制性食,2 8 天不進食,實施這項斷食法的人聲稱可使情穩定並提高生力,然而在斷食的同時,需要補充足的水分及物質如和鉀以避免心力衰竭的危險。

Africa is the new Asia (暫譯:非洲是新亞洲)

亞洲一直是近代烹飪與美食創新的焦點,且亞洲的街頭食文化已被許多高端連鎖餐廳和快餐店所採用。儘管亞洲烹飪風格仍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但 Bompas & Parr 已接近飽和點,並期待著下一個烈的靈感,包括新風味、食材、餐風格和偶然性 (occasionality)。「隨著經濟力量的發展,世界的焦點將轉向非洲大陸,顯而易見,其文化和美食也將變得更加有影響力。」Bompas & Parr 在這未來食物預報裡這說。

Dining for Sleep(暫譯:睡眠餐飲)

人類吃下肚的東西早已被認為能夠影響睡眠的品質好壞,且如果有好的睡眠,透過賀爾蒙的平衡機制能夠達到減重效果。基於人類追求良好身心狀況而愈加注重睡眠的同時,Bompas & Parr 相信下一步飲食開發的趨勢為幫助現代人睡眠的飲食菜色。

Mixed reality dining(暫譯:混合實境的餐飲)

Bompas & Parr 將當前的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體驗描述為「孤獨」,因為它將使用者從現實世界隔開並只用像素 (pixels) 取代。而混合實境 (mixed reality)²的技術則被 Bompas & Parr 認為能加強團體用餐活動,並完全融合飲食與飲酒的行為。

2:混和實境 (mixed reality,簡稱 MR) 為現實世界與虛構世界的融合,是以科技建構出一個新的虛擬環境影像,且現實與虛構世界中的物件能同時存在並產生及時互動。

GMOs for creativity(暫譯:基因改造生物的創造力)

科技的進步能改變微生物中的基因,並為設計師帶來無限且具有創意的機會。Bompas & Parr 說:「改變食物的可能性不僅會改變我們的飲食,更重要的是食物如何生產:我們將會發展我們未來的食物,不是以工業大量製造的模式,而是生物學家會製造它們。」

Dine at mine(暫譯:隨自己用餐)

隨著餐飲外送服務的興起,當今的飲食世界正掀起一場革命,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對於飲食觀念完全開放的城市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獲取不凡的體驗及餐點,大大翻轉傳統餐廳與酒吧的模式。

過去的 50 年,關於食物,人們在集體意識上發生轉變,我們開始注重食物的主成分、保存和製備的方法與健康性,不難發現文化、歷史、環境、經濟和工業正改變著未來的食物,而此刻開始,人類對於「未來食物」也開始產生想像。

 

人造食品時代

大米、牛肉、奶乳、魚子、咖、蘋果、魚翅、蜂蜜、鳳梨、胡椒等,現在都可以人造而成,這聽起來似乎不合的胃口。的確,在返璞歸的理念中,要接受這些食品是要花些時間,或許還會讓誤解。如果對此還有所疑慮,那不妨再接著閱讀。一個大家都在關注的問題是,更多的肉類消費似乎是造成食類疾病的主要原因,沒錯,正如今天人們經常說的那樣:這主要決定於肉類中脂肪的含量。美國普渡(Purdue)大學和科羅拉多(Colorado)州立大學究小組的究顯示,各類肉畜的脂肪含量是有明顯差別的。

在野外生活的動物,肉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相反,那些在農場裏食用油料果實長大的動物,
們體內含有很多飽和脂肪酸。人們早就得,過多地吸收飽和脂肪酸會導致慢性炎症和心血管循環系統的疾病,再則,若不能增加血液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就不能減少膽固醇的含量。所以,肉畜類動物應該被放回到自然中去生存,就像在北美洲大草原深處放養的牛,還有非洲的那些野生反芻動物。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吃到我們石器時代祖先吃的那種肉,而不用再害怕我們會攝入如今這些肉中的膽固醇了。總之,普渡大學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究結果指明了人類未來食的方向:如果人們能實現這一改革,肉類就會再次成我們食結構中的基礎。

另一方面,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大學的皮膚病學家維特·韋斯特霍夫(Wiete Westerhof)和兩位荷蘭商人一直在究主題“21世紀肉類作人類主食的來源的課題,他們是人造肉類的開拓者——這聽起來有些令人討厭,可你真的不必介意,因這屬於純生物學。20019月,他們獲得了通過細胞培養生肉類的專利權。他們把骨膠原作肉質生長點,與之前捐贈的動物身上提取的肌肉細胞對接,這樣就會在一個容量5000的容器裏生長出來:

是一種富含蛋白質且有62種成分的新食物,含有20基酸,12種維他命和各種酵素。專利權所有人不僅用這種方法制取豬肉、牛肉和雞肉,還制取袋鼠肉、鯨肉和龍蝦肉。對比如今肉類生的情況,得到這種瘦肉品和享受肉的味道已不再需要宰殺動物,不會再有對宗倫理的異議和出現環境問題,專利權說明書上這樣寫道。

此外,這種人造肉還不會有骨頭、軟骨和肌腱這些多餘物質,老年人吃起來容易多了。這種人造肉什
時候能上市,現在還不能確定,但這意味著:科技食品的時代來臨了——然後是作消費者的我們在餐上選擇,我們是否要吃這種人造肉排。事實上,食用這種食物除了能享受美味,同時也是健康的——含有基酸、維生素和酵素,這些都是通過加入人工營養液做到的。

製肉類替代品也具有生態學上的好處:生這種人造肉就不再需要飼養動物,也就不會因排泄物造成染。今天,大量家禽家畜的存在使土地受到了威脅。譬如,單荷蘭一個國家,每年就會有大約9400000千克糞便——糞便會深入到土壤中並用水。另外,糞便中的硝酸鹽還會以的形態擴散到空氣中去;動物本身所生的甲也會加重溫室效應。在生人造肉的工程中,更大的進步是新型蛋白食品的出現,是一種完全由蛋白質成分構成的新型食品。

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
物質(1000千克微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抵得上2100千克精肉或3000千克雞蛋或12000千克牛奶)會像很久以前的荷蘭番茄那樣很快征服全世界:脫脂,無膽固醇,有助於健康,對環境無害,們可以和素食的肉排或沒有魚的壽司飯團相美。新型蛋白食品還可以製成很多成品,像比薩、漢堡包以及酥皮餡餅,這類成品的良好口感並不只歸功於們的化學成分。據說,這種可食用的人造蛋白馬上就會上市了,目前歐洲食品設計師正在考慮,用什形式把這類食品送到消費者的面前,但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此前得弄們是否會引起過敏反應。

 

選擇與我們基因相匹配的食物

一位法國學者曾說:一個民族的命運是看他吃的什怎麼吃。2025年的食:我們會以什食物來供養自己呢?在未來,任何人都會有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食,即我們可以選擇那些與自身基因類型相匹配的食物。家庭主婦們楚每個家庭成員的喜好以及他們不同的遺傳特性,在筆記本電腦上,們光顧網路上的虛擬超市,然後每個家庭成員訂購合適的食品:降血壓的小香腸,脫脂炸薯條,富含維生素、抑制癌細胞、富含抗化成分的混合麥片,用不飽和脂肪酸制出來的麵包和低膽固醇的黃油。年紀最大的家庭成員會得到特殊的蔬菜,們已被證明含有足的營養成分。

水果和蔬菜也已買好並儲備起來,因
為它們是轉基因的,可以被長時間地存放,而且不會發黴,不會變幹,也不會腐爛。在食用肉類時,人們不會再受到良心的譴責,這是因現在人們已經開始食用取自曲頸甑裏的瘦肉了。這的確是一個對未來的設想。因傳統食物的可選範圍非常大,從新型蛋白食品到轉基因食品,到複合食品、方便食品,再到人造肉類食品,了找出對我們健康有益的合理食,建立在人類基因工程計畫基礎上的究總有一天會幫上我們的忙——當遺傳的物質和營養成分的相互作用被究出來後,我們就可以確切地知道,什食品與我們的基因相匹配。

 

Tips未來超市會賣什食品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在超級市場裏所看到的品,會與現在市場出售的大不相同。這裏簡略介紹幾種:

1.蔗糖聚:這種新合成物的功用與現在速食食品及油中的脂肪相似,但其神奇之處是不含卡路里。這種食物現在正接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檢驗,經認可後,將會推向市場。

2.酸乳酪:這是一種保健佳品。不過,牛奶經過培養成酸乳酪後,味道酸,一般美國人和東方人都難以接受。當前,美國俄勒岡州農場製的類似酸乳酪的Kissle是通過一種省略培養步驟而經特別攪拌程式製成的品。不但沒有酸乳酪的酸味,而且還帶有水果味和巧克力味。所含的糖及人造調味香料量,也遠比一般的糖及酸乳酪低。

3.低膽固醇雞蛋:人們現在吃的雞蛋平均每個含膽固醇275毫克,但美國某農場所的雞蛋每只含膽固醇190~210毫克。該農場公司總裁約翰·艾伯禮說,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將雞蛋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到150毫克。降低雞蛋膽固醇的方法,主要是從母雞的飼養方面著手。此法是使用特製的飼料、純淨的用水、新鮮的空氣以及類似太陽光的人造光線來飼養。在這樣的條件下飼養的母雞,都能下低膽固醇的蛋。

4.脂肪含量少的肉類:營養專家和科學家將把肉類同海藻衍生的藻酸混合,調製出一種在烹煮、切片及咀嚼時均像剛從動物身上切割下來的新鮮肉一樣的優質肉食。

5.新奇的食:如今注意減肥的人一般都忌食品,但美國TOHN-STN公司所製的一種霜淇淋極具特色,將其放進微波爐內數分鐘後,拿出來的那杯新地霜淇淋,部分是冰凍的,但表面那層糖漿卻是熱乎乎的。

6.不含膽固醇且卡路里含量極低的豆腐:美國人現已接受了豆腐這種中國食品,現在,美國MORI-NA公司生了一種名MORI-NU的豆腐,可儲放在廚櫃內達10個月之久。這種豆腐已在市面出售。

7.合成食品:在食品的進化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進展。科學家正著手培養一種微生物,通過來製造合成食物。待到這項實驗成功之時,人們即可在實驗室裏製造牛奶,這種牛奶的味道及營養價,與從牛身上擠出的奶完全相同。
 

 

2067 年,我們會吃什麼?」這個問題探討的不只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與口感,還有關於吃最基本的目的:生存。

報導,烹飪是區分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關鍵,因為烹飪,我們得以進化,演變成如今的模樣。如果我們漸漸對烹飪這個基本而必要的技能感到陌生呢?

前些日子,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主廚和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和生產者等不同領域的人齊聚一堂探討這個問題,舉辦了名為 The Catastrophic Meal(暫譯:災難的一餐)的活動。

這場活動從今年二月在丹麥展開。四月底更展開一系列的實驗性晚餐,預測未來飲食的樣貌,分為烏托邦跟反烏托邦兩種結果,烏托邦代表完美的一面,反烏托邦則是慘不忍睹的餐食,希望藉此激起大家對未來食物的反思。

過去與未來

北印地安主廚 Sean Sherman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用的食材皆來自野外,以傳承數世紀的部落料理手法烹調。傳統上,他們不會培育或種植食物,而是透過野外採集或打獵的方式找食物,和大自然和平共處,資源反倒充足。

昆蟲

昆蟲不僅富含動物蛋白質,也是符合環境永續的營養來源。未來當牛、豬和雞等都被列為保育動物時,昆蟲將可能是人們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數千年以來,人類逐步發展出打獵、農耕以及各種烹飪技巧。另一方面,考古學家告訴我們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酒精著迷不已,無論是啤酒還是葡萄酒都有悠久的歷史。回顧歷史,放眼未來,往後我們的飲食文化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NPR報導,英國飲食作家 Daniel Tapper 在雜誌專欄中提到這個問題。想想看,過去人們歷經種種挑戰才累積出各種飲食技能,如今挑戰依然存在,像是食物安全、永續和道德等議題,我們當然也要有能力面對。

針對 Tapper 的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有的挪威主廚認為未來 100 年內,昆蟲將成為人類飲食的一大部分。

英國主廚 Florence Knight 則認為野外採集將蔚為風潮,此外,我們也會少吃很多魚。「海洋面臨的困境太讓人心碎了,我相信等到我孩子長大後,海鮮會變成稀有的食品。」他說。

來自澳洲的名廚 Dan Hunter 則把目光放在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模式上。「我們漸漸了解到蛋白質除了能從動物身上獲取,還有其他管道,而且不需投入大量的水和飼料。我想將有越來越多人採取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方式,不僅更健康,也更環保。」他說。

美國名廚 Dan Barber 則認為農作物需變得更多樣,比如說與其只種玉米一種作物,不如多種植豆類、大麥和包心菜等,脫離單一栽培的經營模式。

不過也有人對此不太樂觀。當 Tapper 問飲食作家 Tim Hayward 英國有沒有可能變成無肉的國家,Hayward 直言這個想法之荒謬,「你得要吃很多很多蔬菜,攝取的營養量才能達到肉類的一半,我們根本沒時間這麼做。」他這麼認為地說。

除了廚師,藝術家 Allie Wist 也在今年結合了藝術與科學,以「當氣候變遷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為題舉辦晚宴。餐點用了很多海藻,同時也講求風味的呈現,為的是讓更多人接納有別於以往的食材。

此外,提出大哉問的 Tapper 也在英國約克夏的鄉間採集覆盆子,再自己釀製帶有酸味的啤酒。剛好呼應主廚 Knight 的野外採集觀點。

說到這,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啤酒工藝,在未來會如何呈現呢?Tapper 說:「啤酒是很單純的飲料,由麥芽或其他作物、水和酵母組成,啤酒花則是近來才加進去的材料。所以我不覺得 100 年後啤酒會變得讓人認不出來,但我相信釀造的方式會有所改變,過程會變得更有效率。現在生產一瓶啤酒要消耗 0.2 千瓦,耗電量和一台播三小時的電視差不多。水則要用上 300 公升才能做出 1 公升的啤酒。而殘餘的啤酒花和大麥多只能當垃圾填埋,很不環保。我相信釀酒商會漸漸改變這種方式,事實上,有的釀酒廠已經行動了,像是英國利茲 (Leeds) 的釀酒商 Northern Monk 就從當地餐廳蒐集剩食,釀造啤酒。」

不過這些創新的食品並不普及,比如美國的有機食品連鎖超市 Whole Foods 還有對環境友善的「產地到餐桌」趨勢,基本上還是只有生活水平較佳的人能接觸到。另外像在台灣,雖然有的餐廳或銷售通路有針對永續議題努力,不過整體而言仍屬少數,而這也是未來飲食所該解決問題。



矽谷大佬為什麼這麼聰明?因為他們三天只吃一餐?!看矽谷最近風行的「斷食養生」和「生物駭客」 作者戴羽

在這個物質富裕的年代,我們不再擔心吃不飽,相反的,吃太多反而變成了大家最關注的事。因此,養生專家都會建議我們「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但是,喜歡將事情都做得極致的矽谷大佬們不滿足於此,他們甚至開始實行「斷食養生」。本文為你介紹這股新的「生物駭客」風潮。

創新點:三天只吃一餐,不單不會讓你覺得飢餓,而且,矽谷大佬還認為它能讓你思維更清晰、充滿能量的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今年 (20176月,英國媒體曾經報導過一對夫妻從 2008 年就開始信奉「不進食主義」。他們從吃素開始,接著只吃水果,最後進入21天不進食階段。在這21天內,他們前 7 天完全不吃任何東西,只能靠呼吸,接下來的 14 天靠著喝水和稀釋果汁度日。 

現在,這對夫妻一周只進食34次,而食物僅有蔬菜、水果、果汁和水。他們認為,這樣的生活,不單沒有影響他們的健康,反而讓他們精神更好。

雖然上述的新聞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是,目前很多矽谷的 CEO 也開始採用「斷食」來「取回對身體的掌控」。

1. 古人和宗教都利用斷食來讓自己更接近「神」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很常用控制熱量的攝取來達到修煉心智的目的。

古代道教就相信「辟穀修仙」的說法。雖然,「辟穀」其實是不吃穀物,也就是現代人的不吃碳水化合物。但是,考量到古代人有較少吃肉的機會,「辟穀」其實也就很接近「斷食」。

在漢朝,「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在成功的協助劉邦統一天下後,就向劉邦表示他想要「辟穀」、「輕身」,專心修道,不想再過問政事,慢慢的離開了官場。由此可見,人類很早就相信「斷食」的好處了。

除了道教、很多其他宗教也在實踐間斷性的「斷食」。

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每年在「齋戒月」期間(Ramadan,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就會實行在日出後「完全斷食」,不但不吃,而且還不喝。他們每天會在日出前就先吃第一餐,然後一直撐到傍晚日落後,才可以吃第二餐。而穆斯林們相信,「齋戒」讓他們看清自己的弱點、提醒他們要依賴真主,體驗飢餓、了解窮人的感受,克制自己的慾望、專注在尋找自我。 

同樣的,基督教徒也會進行禁食禱告,在一段指定的時間內「斷食」,以顯示自己對上帝的信心,讓自己更專注在和上帝的溝通。

2. 5:2 斷食法,一周5天正常進食,不但能夠減重,還能讓你遠離糖尿病

宗教相信「斷食」能夠讓人更接近神。現代科學則相信,「斷食」能夠讓人更健康。

2012 11 月,英國作家 Kate Harrison 推出了「5:2 Diet Book」,向世人推薦了5:2 斷食法;一周 5 天正常飲食,另外 2 天則被定為「節食日」,而攝取的熱量將被限制在每天所需的 25% 之內(一般成人大約 500 大卡)。

Kate Harrison 的家庭有癌症及第2型糖尿病的歷史,因此,他一直都希望靠著控制體重來減少患上這兩種疾病的風險。在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減重食譜後,Kate 發現自己缺乏長期遵守某種方法的意志力。因此,當他在電視上看到各種不同的減重方式時,他馬上就被「間歇性斷食」所吸引。

之後,Kate 積極的找尋相關的資訊,但發現很多「間歇性斷食」的書籍都是由健身教練所撰寫,而目的都是強化肌肉,因此都建議讀者食用大量的肉類。由於 Kate 是素食者,所以,他決定要自己研究如何實行 「間歇性斷食」。

很快的,Kate 在自己身上見到「間歇性斷食」的成效,在 6 個月內他瘦了約 13 公斤。但最重要的是,「間歇性斷食」改變了 Kate 對食物和飢餓的看法,讓他更能夠控制自己的食量。

為了要將這些成果分享給更多的人,Kate 開始在網上瘋狂的閱讀不同的研究報告,以確保他的做法不會危害健康,同時,也在臉書上和有在「間歇性斷食」的朋友彼此分享經驗。最後,Kate 聚集了大家的經驗,研究出 5:2 法則,然後出版了「5:2 Diet Book」。

3. 幾天不吃飯,只喝咖啡、紅茶和開水,卻能讓大腦更加清醒

5:2 斷食法很快的受到了歡迎,連很多明星,包括飾演福爾摩斯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也都開始採用這個飲食習慣。 

但是,矽谷的執行長們總是習慣將事情做得更極致。於是,他們開始了稱為「生物駭客」的「斷食法」。

Evernote 執行長 Phil Libin 目前在 AI 工作室 All Turtles 擔任執行長。他在過去的 8 個月內,經常連續好幾天都不進食。 他可能連續 2 8 天斷食,然後進食一餐,接著又繼續斷食,只靠咖啡、紅茶和開水過日。

Libin 覺得,「斷食法」讓他更精神振奮、情緒更穩定、精神更集中、感覺比開始斷食前健康多了。他因此認為斷食是對他人生中影響最大的選擇之一。而經過了那麼久的斷食,Libin 已經開始習慣這個模式了。所以就算是朋友約他在「斷食日」一起出去吃好料,他也可以很從容的只喝開水。

除了 Libin 之外,生化及藥劑公司 HVMN 的執行長 Geoffrey Woo 也是「斷食法」的擁護者。他的公司 HVMN 相信,人體是一個可以被量化、改良、升級的系統。因此,Geoffrey 認為「斷食法」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對身體有更多的管控。Geoffrey 今年(2017)初,帶領了全公司,以及他組織的斷食社團「WeFast」一起進行了為期 7 天的斷食。

在這段斷食期間,有些參與者帶著血糖檢測儀,即時監控自己的血糖值。他們也同時監控體內的血酮值(一種在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的情況下,改用體內脂肪製造能量時才會產生的成份),因為他們相信血酮是大腦最好的燃料,能夠讓頭腦保持清醒。而這種燃料只有透過斷食才能大量產生。

4.
斷食不單能夠減重,還能「重啟」免疫系統

不管採用哪一種斷食法,很多研究顯示,斷食對人體有不少的好處,而最明顯的,當然是體重下降。我們都知道,過胖會導致很多的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所以斷食在這方面,的確有效的協助我們遠離這些疾病。

當然,減重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但劍橋大學研究顯示,斷食能夠有效減低進食的慾望。因此,斷食能夠讓人們更容易長期的抵擋美食的誘惑。

另外,根據巴爾的摩老化研究所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 Mark Mattson 的研究,斷食有助於學習及記憶的能力。這是因為當身體採用不同的燃料(非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的時候,神經細胞的活動力會被增強。這也同時協助我們預防帕金森和阿爾茨海默病。

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生物學家的 Valter Longo 花了 20 多年的時間在研究斷食對各種生物,從酵母一直到人類的影響。Longo 團隊發現,斷食對生物的免疫系統,有很明顯的幫助。Longo 的團隊針對一群癌症病患做了研究,發現在經歷了 3 5 天的斷食後,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數雖然在一開始會下降,但是,很快的就會生產出更多的白血球,「重啟」人體內的免疫系統。

不管有沒有減重的需要,斷食已經成為了矽谷最新的潮流。在矽谷工作的二、三十歲工程師,更是因為面對激烈的競爭,需要用各種方法提升自己的效率。而斷食正好為他們找到不吃午餐,可以留在辦公室持續工作的好藉口。而且,對他們這群走在科技頂端的人,「駭客」自己的身體更是提供了無比的吸引力。

但是,也有證據顯示,如果斷食過程沒有被仔細監控,斷食者可能面臨心臟衰竭的風險。而且如果本來腎臟功能不全,斷食還可能導致狀況惡化。因此,如果你也想加入這群斷食大軍,請記得先詢問醫生的意見!



三十年內可能會吃到的七種未來食物

科學究不僅帶給我們方便廉價的食物,還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全球變暖、溫室效應,還有不斷增長的人口……許多國家都在煩惱這件事——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可能突破90億,該怎麼養活他們才好?以下幾種食物,可能會成未來餐上的常見食材。

蟲子

未來肯定會成主流的食物是昆蟲,比如蟋蟀、草和粉蟲。其實已經能買到添加了額外蛋白質成分的意面和代餐棒,也可以選擇吃掉一整只蟋蟀。一百克蟋蟀和草裏面分別含有13克和21克蛋白質。其他的如粉蟲和蒼蠅裏面則含有大量膳食脂肪。

關於蟲子和肉,究竟個對環境更友好一直是人們爭論的重點。去年一項究發現低品質食的蟋蟀長得沒有高品質食的蟋蟀大,這與農民養牲畜類似。而蒼蠅則沒有這樣的問題,提供蛋白質的品質一樣。只要烹飪得法,昆蟲的味道也會不錯——不信可以去問問雲南人民。但想要更多人接受,就必須克服文化禁忌。但是,各位,大約有兩億人已經把節肢動物當成零嘴了,你為不嘗試一下呢?


試管肉

多家公司的科學家們還試圖通過合成肉來解決牲畜養殖隱患。2011年一項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的究發現合成肉能量比普通肉低7%-45%,溫室氣體排放少78%-96%,並且少佔用99%的土地。

可能只需要十年至二十年我們就能看到試管肉量,科學家Mark Post先前曾表示他的公司可以在幾年內就出售合成肉,只不過這種沒有肉本身味道的食材只能算是一種果腹食物而已,對算不上美味,而他目前的挑戰,就是想辦法提升合成肉的風味。


人造海鮮

如果我們可以作試管肉,那不在實驗室裏培養魚呢?NASA究員已經將金魚肌肉浸入胎牛血做出了完整的魚片。另外,New Wave Foods公司也正在想辦法將紅藻變成合成蝦。西澳大利亞大學生物技術究中心SymbioticA主任Oron Catts表示,我認這一動對未來的食物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藻類

微海藻就像其他植物一樣,會排放二到大氣中。2013年的《海藻究期刊》發現,這些綠色的小生物擁有很多蛋白質、脂肪和水化合物,是不錯的營養來源。最近還有究發現某些海藻含有很多omega-3脂肪酸和其他能提升心臟健康的脂肪酸。


轉基因食物

新的基因編輯工具使得科學家們能改變植物的基因,進而讓們具備諸如抵抗蟲害、增加量等不可思議的能力,甚至還存在著用這種工具造出不會變成棕色(即化)的蘋果、不會擦傷的土豆和抗病毒的豬的可能。據說,瑞典科學家已經在去年秋天吃掉了首次全轉基因餐,連科學家都親自上陣了,總有一天轉基因餐應該也會推廣開來


3D列印食物

3D列印食物可以節約時間,給咽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好吃方便咀嚼的食物,就連NASA都投入了在零重力下的3D列印食物究,以便宇航員們能在深空任務中完成烹飪這樣就結束了3D列印的歷史使命?對食物外貌協會的成員們來說,3D列印還能解決食物不好看這個問題。

最後,問題來了,我們能直接依靠光合作用而活?這可能並不是一個作死的想法,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可以無所事事,僅僅是坐在太陽下就能完成光合作用……打住!雖然海蝸牛已經從海藻那裏來了DNA,可以自己進行光合作用了,但就算我們的細胞裏有葉綠體,我們的身體也必須有足大的表面積來接觸陽光才行,否則還得靠吃東西才能維生。所以冷靜點,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未來的食物上,或許有一天,那些孝順的孩子們,的會給我們3D列印的蟲子。

 

台長: 幻羽
人氣(2,604)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網際網路~微觀 |
此分類下一篇:※人類語言歷史及發展※
此分類上一篇:英業餘攝影師抓拍魚鷹捕魚瞬間令人震撼 2018.08.02 07:40:24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