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03 18:52:51|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愁、鄉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去美國前,父親算足了我的一切開銷,認為就是「學費」加上「生活費」的總合而已;即便有些細碎零頭,但省著點花用總能挨過。「哪個留學生不是節衣縮食、兢兢業業的?到了別人家的土地,總不好張牙舞爪的過活兒,這樣會讓人瞧不起!」父親說。

母親聽了父親的話,曉得我怕麻煩,不喜歡囉嗦,於是偷著在我兩箱行李內各藏一斤白米、一斤麵粉;半瓶醬油、一根黑而油亮的桿麵棍、鹽、味素、巴掌大的切菜板、水果刀…、外帶一小包蒜頭。

根據母親事後在越洋電話裡的說法:十三歲那年的父親,從山東老家搭坐了順路商人的單輪推車前往煙臺參加中學應試;出發前,我的祖母在火爐邊做起一張張厚有彈性的麵餅饃饃,讓父親應付路程上的饑苦。

第一晚夜宿旅店時,父親嫌那包麵餅礙事,而將它連同裹著的布高掛在店外的獨輪車把上;孰料,第二天大早,一整掛麵餅是連個屑屑都不剩的說是夜裡被店家飼養的黃狗給啃食了。旅店的掌櫃知道這事後,當著父親的面給了那條黃狗一頓狠打,卻沒補給半點賠償。父親於是空著肚皮撐到了煙臺。

這件父親年少時的荒唐事讓母親想到了我。她於是細心分裝著白米、麵粉,望著我那兩箱行李尋思著細軟。初抵美國,那些東西從箱裡一樣挨著一樣的被我發現時,曾一度懷疑是否在機場內撿錯了行李;母親卻解釋:「可別像當年的那包麵餅饃饃,黃狗被打死了也吐不出什麼!」

除了這些,母親其實也想了另外的,例如那半瓶醬油和小包蒜頭。…她在電話裡交代:蒜頭是讓我剁碎後放入醬油醃著的;美國人的船堅炮利是世界有名,可那兒的食物到底不如家鄉味口。母親說,什麼入不了口的東西,僅管沾沾有蒜頭的醬油,就都好吃、好嚥了。…我照了母親的話辦。

住在宿舍半個月後,我開始厭倦了那兒的食物,於是想起了那瓶「蒜頭醬油」。每天三頓飯時間,我寶貝似的捧著那口看去烏溜的瓶兒入學生餐廳;然後拿了盤子、挑了份牛肉、雞肉配上義大利麵及馬鈴薯之類的主菜;或者,幾片匹薩、土司麵包、薯條、再來上鮮美多汁的生菜…。但是,忘了從哪一餐開始,我將入口前的牛肉淋上了「蒜頭醬油」;幾天後,義大利麵條裡,我和入了「蒜頭醬油」;口裡的匹薩、薯條也滲了些「蒜頭醬油」;生菜裡的每一道花樣更是少不了「蒜頭醬油」…。

我恍然,母親指的「家鄉味」就是那原本熟悉的「蒜頭醬油」;同時也知道,「家鄉味」裡的巧勁兒非得在異鄉人的舌根上才能嘗得明白。

一瓶「蒜頭醬油」像根無形的鏈,將我牢繫了半個地球。

* * * *

…當父親告訴要「節衣縮食」、要「兢兢業業」、「不好張牙舞爪的過活兒」後,那話裡的「一不二要」讓我是惦在心裡。

當然,除了這,他還說了好些成篇的故事、道理、格言、老祖先的教訓;或者,年輕時讀了本「大明英雄傳」的書,都離不開男兒立志、求學之類的事兒。

父親說有這麼些想法可不為別的。當年,我曾祖父在中國東北是個穩當的生意人,開了間名叫「公和永」的雜貨鋪子,父親去過兩次,見他經營得很模樣;逐漸,祖父延續了曾祖父的買賣行當後,在山東老家地方成了沒人能在財產上超越的地主,是祖父生平最輝煌的一段。父親正值十三、五歲的年齡,看見祖父有了錢便將土地一畝一畝買進;合同、契約一張一張入門、過戶。當口上,那可是不得輕率馬虎的喜事;日子中,宴請親朋街坊的類似張羅是常有的;而那些活兒都自然落在祖母與父親身上。

父親是長子,在祖父偶爾上東北去整理那間鋪子時,便有機會接觸老家在財產上的脈絡。父親說:那一年,家裡的土地面積在公文的「冊報數」上記載為「一百四十六畝半」;實際,為了節省賦稅的原故,漏報的土地有近百畝。祖父僱用了兩名長工耕種其中四十畝,其餘則分租。當時,家中來往的佃農、工人;飼養的毛驢、騾子;每年收成的大豆、麥子教誰都清楚:這份好景象只要能守下,論任何人都能衣食無虞外,恐怕還能福延子孫幾個世代!

四○年代初期,祖父在經營上的故事像八股文中早訂好了的「起、承、轉、合」,落入了那「轉」字頭裡的對比曲折。當村裡闖入游擊隊,之後沒入共產黨的初期,土地還能賤賣,可祖父不捨;不久,氣氛開始緊張,當口號、標語成天飛舞時,祖父手裡那麼些土地想捐出去卻沒人敢要;「凡是『地主』都被扯上了罪名;土地多,麻煩也多。」父親說。

共黨正式駐村,並對老家祖父母進行鬥爭時,父親人正於煙臺,知道自己成了「地主」的兒子,即便想回鄉,卻怕命不保。一九四八年舊曆年剛過,父親在混亂的時局中前去青島投入了當時屬於中央政府的青年軍;接著,煙臺失守、國共徐蚌會戰失利、青島撤退;父親之後隨軍遍及至舟山、海南、金門、澎湖、臺灣等地,展開日後二十餘年從小志向裡未曾出現過的部隊移防、駐紮、訓練、作戰等生涯。

…父親與老家父母就這麼一瞬間全斷了音訊,什麼該說、該做的都沒趕上。父親回憶,在煙臺撤退的最後階段,大批難民隨軍由海路蜂擁般的進入了青島市,連海水浴場的木造更衣間都住滿了人;爾後,駐守青島的國軍再行撤退,父親及部隊因此在黃海外一處名為「靈山」的島上與中共對峙數日;最後,沒能撤退出的軍隊,說是慘死無數。

顛沛流離中,父親遙念老家。曾惟一緊繫他心思幾十年的是那「一百四十六畝半」的土地究竟帶給了誰麻煩?那「地主」的封號是否令誰遭殃?

從此,父親不再相信商人間買賣而來的財富,認為只有讀書、學問才保有真功夫、實本事。換句話說,父親在「鄉愁」中的體悟比起我在美國求學期間,老貪圖著「家鄉味」的事兒,我算是窩囊許多。

青島撤退的消息傳到了老家人們的耳裡,當地人問起父親的行蹤時,祖父據說總激動道:「他早被人裝入麻布袋丟入海裡了」;而當初該屬於父親的那片產業,如今也只剩一道房舍西廂的半面磚牆而己。

台長: 魯人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