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5 15:37:08|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對於華語學界在初期佛教研究趨勢的一個反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裡只是斷簡的小筆記
寫寫我的一些觀察
有毒 請勿引用
若一定要引用 請務必告知

馬克斯的結構論認為:
上層結構是屬於社會知識菁英範疇
下層結構是屬於社會普羅大眾範疇
若將這個架構放在這五十年來台灣佛學界的初期佛教研究領域看
我觀察到的一個有趣且顯明的現象是
這五十年來最初與最關心探討的焦點
往往不離初期佛教上層結構的知識問題
這些問題是屬於佛教內學領域
它們涉及戒定慧三學的修證道與解脫道探討
從無我.緣起.空.三十七道品等
這些問題都是佛教教義的核心
某種程度是傳統佛教知識菁英亦即是僧侶身份者才能學習與討論

佛教下層結構 或者是佛教外層(非核心)結構裡
關於初期佛教的家庭制度.社會倫理分析.經濟生產與僧俗關係.前工業資本.或人種.階級.性別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探討較少被提及
這些問題不是不重要
他們是佛教的他者 作為佛教之鏡映的向度而存在
若缺乏這些議題的反思
則佛教上層結構的知識與宗教 很容易被架空 而成為一種 Castle in the air.
慎思! 慎思!

我建議來一次哥白尼式的倒轉
將初期佛教研究的向度 從下層結構開始談起
或者 若能上層與下層結構互構且同構地進行 這更是好
要不然 佛教與佛學研究會變成黑格爾式的純粹精神學----一種專用頭殼上下階梯的技術




台長: Kevin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