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聞道先後 文章數:12
存在感受恆常伴隨對於時空的的知覺,而「所謂的存在感,是時間之流中的存在感,所以他同時就是一種歷史感。而歷...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3:09:59 | 回應:0
在者之所以成為在者的可能,西哲海德格進一步以「此有」說明其存有的狀態: 「海氏係把『存在』詮釋作『可能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3:04:23 | 回應:0
要解決物器落實化後仍能與天道有所契合,則必須透過「反」。老子言反者有: 「反者道之動。」(老子 四十章)...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3:02:51 | 回應:0
存有之所以成就形上的、超越的絕對可能,在於生為生之純粹無雜,生而無所私所圖,擔保了永恆之生的可能: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3:00:45 | 回應:0
哲學的起源在於人類思索空間與時間中的自我定位,「宇宙」乃為客觀存在的狀態,而人類嘗試以語言文字之符號表述此一...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2:55:01 | 回應:0
前言 以人類的有限性之於永恆無限的描述,創造了「宇宙」一詞。所謂「宇」者乃為上下四方,所謂「宙」者乃為古...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2-16 12:54:22 | 回應:0
之於無有辯證中的道體之落實與回歸, 向上與向下均為道體之本質與作用的會通, 獨立為自我存在,周行為物之存在,...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1-03 11:14:03 | 回應:0
道體作為絕對存在之依據,必須提供兩種擔保: 一為提供自我存在之合理解釋, 一為擔負萬物之合理存在。 道體何以...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1-03 11:09:24 | 回應:0
道體的絕對超然建立於「常道」、「常名」的基礎上, 既為常道常名,則非「可道」與「可名」。 是故,道體無可避免...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1-03 11:06:45 | 回應:0
道為一形上之實存,其為形上, 故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十四章), 也正因形上,不為物形所限困,...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1-03 10:49:32 | 回應:0
之於老子「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 , 海德格對於這種相類之「超越的意識」以及「思與所思之經驗」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1-03 10:47:41 | 回應:0
諸子百家爭鳴的蔚然盛況造就了傳統學術史上的輝煌局面,漢武以降,儒家為學術正宗,老聃之作道德經乃應之而生。 ...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5-11-22 22:40:39 | 回應:0
 1 .
第 1 / 1 頁 , 共 12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