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2 22:40:39|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儒與道的相對性概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諸子百家爭鳴的蔚然盛況造就了傳統學術史上的輝煌局面,漢武以降,儒家為學術正宗,老聃之作道德經乃應之而生。

從理論的發軔上言,儒家著眼於現實經驗中的各種倫常,兼之情理,追諸道德主體,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建立架構。道家言道德,卻以宇宙論代替主體之人,人為萬物其一,和光同塵而已。

在實踐進路上言,儒家自亦有極具價值品評色彩的道德觀,而此一價值並無絕對,乃因人適性,故儒家所謂命與性,前者乃知其然,後者知其所以然,必也正名,期使名實相符。道家宗旨之最終歸趨,皆在「幾道」,形而上的道體樹立在人生經驗之前,乃一恆常絕對的終極指導;道體是一至高無上的存在,周行徧在,玄玄不已。

在時間向度上,儒家的修養在日漸的積累中圓滿道德,其生命內涵由個人命性創造,分析其過往歷史所行為,以此之實,獲是之名。道家之生命乃是「當前一幾的呈現」,玄反不可名狀是道體的特質,道體的剎那存在,不斷地提供兩種存在更新:一為向上解釋自我之存在;一為向下擔保萬物之存在。

就其主體性而言,儒家以道德為主體,必先使道德肯定生命之存在,方顯其德性心。儒家以漸進層疊的修養來排解存世的艱難感,在幾聖成賢的每一剎那,皆可蹠拾不同的收穫,並且持續地精進。道家揭櫫唯一至上的道,以生命為主體,顯現的是生命復歸生命的虛靜心,此道既是向下落實萬物,也是萬物之歸根復命所據,兼有生反與玄行等意義。主體的構築基準不同,也是儒道學術最大的殊異所在。

台長: 啃羊
人氣(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聞道先後 |
此分類下一篇:「存有」與「道」會通之可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