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09 00:08:16| 人氣86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星河實驗室27:她們和我(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構成社會的人吶,我們不要彼此為難

Mommy: “Girls have to go into the world and make up their own minds about things.”

Meg:“Just becaus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

 

       身為社會所定義的女性角色,我從小受到不少非議,舉凡包括:「妳的眼睛再大一點會更好看」、「妳一個女生,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成何體統」、「妳的笑聲好像男生喔」、「哪有女生這樣說話的啦」、「妳抿嘴笑的樣子不好看欸」、「妳如果不按摩小腿的話以後會有小腿肌喔,穿短裙短褲會很醜」、「妳很兇欸一點都不像女生」、「妳要是再瘦一點會更漂亮」……小時候聽到這些話,真的會往心裡去,總是感受得到自己不符合這些零零碎碎的標準,進而疊加出我對自己的要求和鞭策。最後導致的結果是,當我明明已經夠好了,我自己卻看不到;當我已經做到極致了,卻仍然執意著要再多做些什麼。

(註二)

 

       年長後的我才意識到,當我把這些話毫無阻攔的全都囫圇吞棗後,等同於我將內在小孩委託給陌生人照顧了,感覺到不安而發出的吶喊聲全被置若罔聞,在我本就不寬的狹小內心空間裡,積累了很多不具名且不知從何而來的垃圾。小時候的我花費太多的氣力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對於流言蜚語更是沒有抵擋的能力,只能依靠當下想到最好的辦法來面對逼自己要變得更好、更優秀,使那些對我有過多意見的人少講些刺耳的話語。尤其我偏向豪爽、直率的性格,在亞洲國家的文化及權力影響下,這類型的女性面向比較難得到珍愛,我也時常被貼上「個性與長相不符」的標籤。

       其實我喜歡自己的個性,在嘰嘰喳喳的外界評論進駐之前,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問題;承受過來來去去的風言風語,成長經歷促使青春期的我,在某一天下午對我爸說:「如果我下輩子還是成為人的話,我要當男生」長出鎧甲和韌度後的我不禁疑惑,是世界對女性的框架太過時了?還是我走得太前端因此時代跟不上我?我們都只是構成社會的一份子,他人以何為憑對我指指點點呢?曾經有個認識的後輩說,他感覺我是個傾向女權的人,而我認為不管自己的立場符合哪個心理學或社會學理論,我只是在追求和推廣我本應得的尊重。

 

       因為學了心理學,我開始能感受到內在小孩有話要對年長後的我說,但當我想要接近她時,她會哭鬧著對我拳打腳踢、責怪我沒有保護好她。和內在小孩對話本是不易之事,更何況是治癒內在小孩的傷口?小時候沒能站在自己這邊確實是我的責任,而現在的我也願意陪她顛沛流離,因為她值得,因為我值得。看到《她們》中,Jo能義不容辭且大方的表達出對於女性的看法,以及她親力親為的挑戰霸權社會的界線時,我深受感動,除了把自己小時候的遺憾投射在電影角色上,也意識到現在的自己有能力做到像Jo一樣不屈不撓。透過《她們》、透過Jo,我又更貼近了自己一點。

 

       這是我踏破江山萬里,好不容易換得的成長姿態,希望我的內在小孩喜歡。我會陪妳等待康復後,一起踏青散步。

 

二、在一起是因為愛,分開也是

(註三)

Joe:“Teddy(Jo稱呼Laurie的小名), I don’t believe I will ever marry. I’m happy as I am, and I love my liberty too well to be any hurry to give it up.”

Laurie:“I think you’re wrong, Jo. I think you will marry, Jo. You’ll find someone and love them, and you will live and die for them because that’s your way, and you will. And I’ll watch.”

 

      最能玩在一起的兩個人,如果變成戀人的話,未來會怎麼樣呢?JoLaurie本是莫逆之交,個性鮮明、標誌且獨立的兩個人,一直以來都以朋友的身份相處融洽、形影不離,沒有哪個性別應該做什麼事,也不存在利益得失的計較,JoLaurie彷彿能穿透彼此的心跳,為彼此演奏最合拍的樂章。在嘻笑打鬧之間,兩人的情意或許早已超出友情:開心時能自然擁抱對方、難過時能為對方抹去淚水、不想參加聚會時能牽著手一起逃跑、不想合乎社會標準時能攜著願望一起出走。

 

       Laurie以為自己愛上Jo了。我也以為。

    (註四)

      看過電影無數次的我,不管看幾次LaurieJo坦白心意的橋段,都還是會情難自控的盈滿淚水,真摯的投入在這兩人關係改變的重要環節。「我太熱愛我的自由了。以至於我還不想那麼快放棄它。」是Jo拒絕Laurie的時候脫口而出的話語,兩個激動的、深愛著對方的人無法理解彼此的情感和想望,導致相互失望,明明相望卻怎麼也觸碰不到對方。

 

       我依然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Jo說的這句話時,內心被敲擊的震撼感覺,刺刺麻麻的、無法言喻的,我反覆思考過好多回,至今它仍然列為我在本部作品中最喜歡的台詞之一。誰能在20幾歲就完全懂愛和自由呢?JoLaurie,一個畏於被愛、一個敢於談愛,當時對愛的認知不位在同一層面的兩人,倘若成為伴侶且廝守終生,的確有頗大的機率成為Jo口中的「我們會希望當初沒有結婚,一切會變得令人厭煩」以及「我們會吵架,因為我們根本忍不住」。太喜歡沉浸在內在故事、太專注在與喜歡的事物對話,以至於突然有個頻率吻合的人闖進自己的世界時,就誤以為那是情愛。

 

      如同導演所說過的,JoLaurie他們代表另一性別的自己,過於相像的人碰撞出來的火花,有時候會燙到對方,也灼到自身。這使我聯想到榮格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在分析心理學中提出的「阿尼瑪」Anima和「阿尼瑪斯」Animus的概念:「阿尼瑪」是指潛藏於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瑪斯」則相反,每個人身上都同時具備「阿尼瑪」和「阿尼瑪斯」,需要不斷梳理,方能將兩邊融為一體。JoLaurie渴望著對方,卻一不小心就被活生生的愛(註五)焚傷,這巨大且強而有力(註五)的吸引力,反而會讓兩人傷痕累累;儘管站在眼前的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各自心中具象化的「阿尼瑪」/「阿尼瑪斯」,但礙於當時雙方都未能尊重自己有愛和被愛的自由,捧著燃燒著的慾望,兩顆方向不同的心變得無法依傍;好比成長後的Laurie,回到家鄉對Jo說:「我覺得……妳是對的,我覺得我們兩個在一起會互相殘殺。」

 

      退一步才發現,原來分開也是因為深深愛著。

  

(註六)

 

三、愛是人類終極的應許之地

 (註七)

Jo:“Perhaps, um…perhaps I…was too quick in turning him down. Laurie. ”

Mommy:“Do you love him?”

Jo:“If he asked me again, I think I would say yes. Do you think he’ll ask me again?”

Mommy:“But, do you love him?”

Jo: “I care more to be loved. I want to be loved. ”

Mommy:“That is not the same as loving. ”

Jo: “I know. You know, I just……I just feel……I just feel like…women,they…They have minds and they have souls, as well as just hearts. And they’ve got ambition and they’ve got talent, as well as just beauty. And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 But I’m……I’m so lonely.”

 

       JoMommy的話語流淌及情緒拉扯,發生在第三個姊妹Beth因病離世之後,一直照顧著BethJo,也變得像社會上的其他大人一般,支離破碎、無處遁逃:現實生活來回喧囂,逼著她應聲倒下。她曾經用熱愛抵擋一切世俗(註八),卻發現終有自己無能為力的範疇;對那時候的Jo而言,她累到將選擇權拱手讓人,過度空虛的孤獨感使她過度渴求被愛,假使那個能夠溫暖她的人恰好是她最熟悉的Laurie,她更能毫不費力地得到愛,然而她真正想要的,無非是有人共感與理解,頻率相當的、為了她不遠萬里的人。

 

mind, soul, heart, ambition, talent, beauty.

Jo需要被看見,但她當下忘了,自己其實並不愛Laurie

(註九)

《她們》討論的議題含括家庭愛、手足愛、夥伴愛、伴侶愛......是非常有意義且具深度的,這讓我感覺自己跟角色很親近、能感受到所有的情感,也推進我去更廣泛的看見愛的層面及存在;這部作品花了巨大的篇幅發現愛、討論愛、定義愛,我想用佛洛姆(美籍德國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在其著作《愛的藝術》寫下的語句來為Jo總結:「如果一個人能夠創造性地去愛,他就會也愛他自己。如果他只能愛別人,他根本無法愛。」

 

 Jo在向外索取愛之前,她似乎得先向內關照她自己、修復她和自己的關係,她的內在小孩等她很久了。

 

 人們窮盡幾個世紀探討愛,愛卻從未被探討清楚,前人沒想到的是,幾百年後的我們依然重複著幾千年前的歷史;不過,用力地活著並不可笑,這來自於愛有70億種的變形,亦起源於愛的平凡和複雜。「愛是心理學的最終成果」—《愛的藝術》。心理學出現了那多派別和體系,沒有一個不指向愛、沒有一個能割捨愛,人之於心理學之必要,等同於愛之於心理學之必要,我們都是愛的最終結果,愛本是我們。

 

      謝謝自編自導本部作品的Greta Gerwing以及《小婦人》原著作家Louisa May Alcott21世紀的我,和《她們》密不可分。

(註十)

 

註一:圖片取自網路

註二:圖片取自ig帳號07cinerama

註三:圖片取自pinterest
註四:圖片取自《她們》

註五:取自埃里希‧佛洛姆著作《愛的藝術》中的說法:「如果有人說一個人『確實愛生命』,大多數人會精確理解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們指一個人愛一切成長和活生生的事物,他會被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一個成長中的成年人、一個成長中的觀念和一個成長中的組織所吸引。對這樣的一個人來說,哪怕不是活生生的事物,如石頭或水,也會變成活生生的。所有活生生的事物會吸引他,不是因為這些事物巨大且強而有力,而是因為這些事物是活生生的。」

註六:圖片取自《她們》

註七:圖片取自ig帳號07cinerama

註八:文字取自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若未來找到出處將再補上

註九:圖片取自pinterest

註十:圖片取自網路

台長: 文學樹
人氣(86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星河實驗室 |
此分類下一篇:星河實驗室28:妳有力量,重新再活一次(註一)
此分類上一篇:星河實驗室26:她們和我(上)

禹安老師
【愛的各種姿態】
很喜歡子瑜分析電影⟪她們⟫中Jo與Laurie之間「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糾葛情誼。
愛本該有各種姿態,但我們總以自己最渴望也最能理解的方式進行判讀,並且還一廂情願地認定這就是唯一的答案。狀態飽滿的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深愛自己便可無所不能;心靈匱乏的時刻,我們赫然驚覺自己需要被人好好寵愛。究竟哪一個我才是對的?或許對與錯根本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我們能否穿透那個向來擅長自圓其說的我,看見自己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子瑜在文章中細膩探討Jo對Laurie的愛與不愛,即便是才華洋溢、熱愛自由的Jo,也有誤讀自己的那一瞬間。Jo很幸運,在誤讀尚未化為致災的實際行動前,有瞭解她的母親為她照亮被隱蔽的真相。那我們呢?一起看看子瑜的文章,或許能點亮自己未曾細想卻又真實存在的一面。
2023-09-09 13:01: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