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01 16:49:00| 人氣1,88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拜訪頭份黎屋夥房日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日記是我們新認識的朋友景方所寫的,她目前就讀彰化師大研究所,因為論文的關係與我們結緣,她對我們的觀察讓我們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也很喜歡她的文字風格,謝謝她願意與我們一同分享!
光爸


3月初春,一波波的大陸冷氣團來襲,一直等待著溫暖天氣的來臨。
3月17日,與光爸約好下午到黎屋雜貨店拜訪。很幸運地,從16日開始放晴,一直到18日都是陽光普照的日子。
有機會接觸住在頭份客家夥房的光家,是某日在網路查詢關鍵字「快樂生活」尋找可能的受訪者,蒐尋系統找到的其中一篇是康健雜誌2005年12月主題「樂活族」(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介紹一種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與環境責任的生活方式,期待讓地球與子孫能世代永續的發展。報導當中節錄了一段光爸在黎屋雜貨店開張時寫給女兒光妹的信,提到光爸開了一家「非大量製造」、「多樣性」、「以環保出發」的手工雜貨店,「我們不是在販賣產品,而是在經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網路蒐尋系統的方便,我找到了光爸的「台三線」新聞台,裡面有許多光爸和光媽所寫下的在客家夥房與孩子們生活的點滴,也包括了許多的文化傳統的記錄和社區營造活動,也從中間知道除了雜誌中看到的光妹,還有二個弟弟光棣與光野。願意選擇回歸手工生活以及對於傳統文化與資源的珍視情感是我很佩服的,這是在台北生長的我很少接觸的生活方式,也許己有許多人厭惡大眾速食文化的潮流,卻仍然無法跳脫社會期許的壓力,看不見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而在新聞台當中所看見的,是一種難得的,誠懇、踏實而純樸的生活,也在記錄對文化對家族情感的文字當中,也在充滿笑容的照片當中發現了幸福。
在這之前我並不認識光家,鼓起勇氣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台長光爸,而光爸很親切的回應他們的樂意分享,並邀請我到光家去玩,獲得這個善意的回應與人情讓我在心裡感動了許久,因為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住在台北的陌生人,沒有透過朋友介紹,對於客家文化更是只有一知半解,我接受到的是無條件的接納與幫助。
出發的前一天我一直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中,趕論文的日子我總是在焦慮,各種事件都能讓我焦慮不已,而這次我則老是在擔心自己會很失禮,帶著模模糊糊的感覺就跑到人家家裡去了,另一方面我更抗拒著要帶著錄音器材和研究的心情出發,不過研究的期限卻像把刀抵在背後逼著我前進。直到客運抵達頭份的那一刻,走在前往黎屋的街道上,心情才慢慢安定下來。下午接近二點,正好走到要轉入夥房的小路上,接到了光爸的電話,問我到了哪裡,從電話中指引我走到了雜貨店門口,先看見光媽抱著五個月大的光野出來招呼我,小小的光野好奇地看著陌生的我,眼腈睜得大大的,各種表情很可愛。光媽開了雜貨店的門帶我進去坐著,沒多久,光爸帶著光妹和光棣出現,光妹和光棣的臉上用原子筆畫了幾條扭扭曲曲的斜線橫線,說他們今天在扮演貓咪。黎屋雜貨店,同時也是社區的文史工作室,如同光爸寫給光妹上的信中提到「不是在販賣產品」,比較像是一個多功能的聚會空間,擺設著木頭桌椅,最搶眼的是掛在天花板上,鋪在桌上花花的客家花布,旁邊的架上放著伯母們做的醃製品和釀醋等農產製品,正對著大門的一面牆擺放了整牆的音樂CD唱片和影片,有客家歌謠也有西洋爵士樂,有宮崎駿的卡通,各類的電影。有時會在這邊請一些老師來上課。
我預計第一天進行訪談,因為第二天會有一群朋友來訪,分享光家在日本的經驗,下午剛到黎屋,自我介紹,熱情的光妹拉著我陪她畫卡片,在附近走訪朋友家,光棣也會跟著跑來跑去,不知道什麼時候聚集了許多孩子們在雜貨店喝起了光爸煮的冬瓜茶,度過下午的遊樂時光。
讓孩子們自己畫畫,光爸抽了一點時間接受我的訪問,談起從台北搬到頭份的經過,從921震後進入東勢想起了自己的家族在頭份,跑台三線的日子,陪阿公過生活的日子,開始思考生活的選擇,慢慢地回來記錄與學習傳統的生活智慧,到結婚生子,促使自己需要更快的做決定,想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大約30分鐘的錄音訪問,覺得自己聽得入迷,卻好像在某些地方感到不解與困惑,也許最大的疑惑是「如何做出決定,選擇放棄原本的生活方式」,「何以能夠如此地安於不同於主流的生活型態」吧?在我腦中好像一次會冒出很多很多的問號,因為我一直理所當然地過著被教育的標準生活型態,雖然不那麼喜歡,卻又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一直以為能做的選擇就只有從社會建構出來的選項中,盡量去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然後從中自己尋找樂趣與調適。光爸與光媽構築起來的家庭生活,是大部分的現代人沒有思考過的,光爸說:「我們可以有別的選擇」,我想試著瞭解更多一些,那不僅僅只是外在上看到的回歸傳統與環保生活,也不是只想要悠閒度日,在現代眼光看起來沒有什麼生產效能與收益的生活方式背後,其實是帶著心中的理想與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前進,就算不被理解,被當作奇怪的不務正業,還是靜靜地享受著每一個片刻,我覺得很了不起。光爸卻笑著說:「其實也沒那麼困難!」
大部分的時間,我還是處在焦慮當中,擔心我的論文進度,但也刻意想要暫時遺忘它,才能也放下心來感受,四處走走,風吹來的涼爽,孩子們的笑聲與笑臉,互動的情感交流,都必須要丟掉自己的焦慮才能去感受。如果我無法體會,相信再怎麼訪問我還是會困惑不解,所以,我想這一次的拜訪,就給自己一個很小很小的生活體驗與觀察吧。關上錄音機,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感受,不過我確實很希望我的腦中植入一台錄音機,可以將所有的訊息再重複播放一次,現在所記下的,只剩下在記憶容量有限的主觀片段了。
在光家的兩天我吃了許多好料理,大部分的菜是家人親戚種出來的,光爸的爸爸種的菜,光媽的媽媽拿過來的瓜,伯母拿來的醃菜…。夥房後面有一片菜園,是光爸的父親在照顧的菜園子,最近是在換季的時候菜量較少一點,光媽認識了一種可以吃的野菜,就生長在附近休耕的田裡,全家人就可以在傍晚採野菜回家。這麼一來,瞭解食物源頭與生產方式吃的安心,伙食的開銷也降低,光媽說,如果去買,可能也會買些比別人貴的東西,選擇有機的、健康的、手工的食品,我在第二天早上吃到了光爸光媽在新竹的朋友所做的手工全麥麵包,鬆軟香濃的口感,我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包!
第二天有光家的一群朋友們要帶著小孩來訪,從晚上開始準備第二天招待客人的材料,我加入幫忙剝花生殼,光棣在一旁玩花生,光媽忙著幫光妹洗澡,帶光野睡覺,光爸買一些明天要用的東西回來,也一起剝著花生殼,光爸說:「我們每天就是花時間做這些別人看起來沒什麼意義的事情,煮飯啦!洗衣服這些....」而這些其實是生活當中很基本的必須,但我們並沒有理解過怎麼在這當中去過生活和享受生活,只是把事情快速的解決,或花錢請別人替我們完成。在這些別人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對光爸光媽來說,存在著某種特殊意義的吧?想起新聞台當中那一篇光爸寫給光妹的信當中有這麼一段「手工的生活是緩慢的,因為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生活所需,包括我們盡量自己生產和調理食物,並且以素食為主,使用的器物也盡量就地取材,並且力行資源回收與再利用,這樣的生活需要很多勞動,而這些勞動是直接與我們生活所需相關,而不是去換取鈔票。」
覺得自己好像懂,又好像不懂,光爸在訪談時曾提到他們的夢想之一是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不是非得要把事情都交給別人,要取回生活的自主權,每一個小地方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就不需要由國家用納稅人的錢集體蓋垃圾焚化爐、水庫、電廠等設施傷害環境,光爸也提到過去做新聞工作時曾經到一個菲律賓的小島發現全島都是運用太陽能,小小的空間與村落能夠處理運用自己的資源,就不需要蓋大電廠。減少了消費的關係,人跟人的關係也就不需要建立在利益的交換上,而是直接的情感交流和分享。光家將對環境與社群的理想逐步實踐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透過生活去行動,像是一種平和自發的社會改革運動。
夥房附近的房子因為接近竹科大量興建新大樓住宅,承載著記憶的空間快速地消失著,許多人搬離老屋,舊空間閒置等待土地增值新開發,光爸和光媽則就地在這些老房子裡面,透過自己的雙手打造起孩子的樂園和希望,光媽說他們在做的就像是閒置空間的再利用,把大家以為已經不能用的東西整理組合起來,創造新的意義也傳承古老的價值。
「黎屋書院」是一個目前讓孩子們學習,說故事、聽故事、畫圖、遊戲的場所,裡面頭有許多的繪本、玩偶給孩子,另一邊則擺放著大人自己看的書,希望讓孩子自學的光爸光媽有一個開學堂的夢想,運用「華德福式」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充滿愛與關心的環境中學習人與自然的共生。目前已找到另一個合適的空間,包括庭院、大樹,還有空出來的雞舍,將來與孩子們一起動手整理,把目前雜貨店的東西移至新的空間,創造一個以孩子為主體的使用空間,合適的桌椅高度和空間,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與學習,也有一片空地可以運用,讓孩子開始養養動物、種種植物,學習照顧另外一種生命。一個更加理想的讓孩子學習成長的環境逐漸在腦海中成形,下一步就是實踐。
早上的時間是讓小孩在書院裡說故事,看繪本,畫圖的時候,光媽說要讓小孩有一個讓心靜下來的時刻,這也是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孩子不是只需要動態活動,也需要靜心。書院裡有一張布旗,上面寫著「黎屋劇團」,中間畫著大大的太陽,四週則畫上許多的動物有烏龜、螃蟹等等,光媽說那是一次全家參與新竹縣文化局舉辦的說故事活動,主題是印度故事,光家演出了佛陀誔生的故事,穿著向友人借來以及光媽縫製的印度服飾,由光野小寶貝當主角,光妹與光棣自由跳出印度舞蹈,全家在台上玩了一場,抱了第一名回家。說故事是與孩子一起的生活中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光家最近也去參與新竹一位兒童詩人舉辦的讀書會。雜貨店前幾年辦了許多活動,社區的、藝術的、文化的活動,最近帶孩子比較忙,就動身去參與有興趣的活動,心靈的、或教育的課程。
光媽也聊到母親對自己的擔心,現在不賺錢老了怎麼辦啊!種種的提醒,我其實也會有類似的疑惑,一家人的開銷要如何支應,現實的考量真的不重要嗎?光媽在新聞台的文章「屋下」也有提到「很多關心我們的朋友相當擔心我們的經濟狀況如何,因為辦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經費來源以及租房子(黎屋書院和黎屋雜貨店都是向親戚承租)水電瓦斯、寬頻、電話等等,都需要金錢的支持,我們很感謝太多來熱心幫忙的朋友,也嘗試用「換工」的方式去幫忙需要我們出力的朋友,除了這樣的有情有義之外,的確會用到過去工作時存下來的一筆錢,我只能說,不一定需要很多錢才能過日子,大部分人已經習慣賺錢養家買房子買車子買保險,然後有機會就去瘋狂採購或大吃大喝來犒賞辛苦賺錢的自己,我把自己的物質慾望降得很低很低,錢只要夠用就好,而且應該花在該花的地方。」,也許陪伴孩子成長,提供孩子需要的關心與愛,維護與建立讓孩子在自然與田野中成長的環境,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質和人工玩具,而是家人滿滿的愛與陪伴,身心健康的細心照料。我在想,好像不是不賺錢,而會是不需要賺很多錢也不急著在現在賺錢,並且不是用上班下班的方式來賺取,把賺錢的時間放回生命的根本價值,重視家庭家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敬天愛人的文化,讓生活過得很簡單,心靈很富足。
第二天中午,母乳協會的朋友們來訪,光家大小都熱情招待客人,孩子們很快的玩成一片,光爸端上特製料理點心,光媽分享著在日本的觀察經驗,播放拍攝的記錄,在日本光市的梅田醫院,由3位醫生推動的母乳宣言,強調著擁抱給孩子的溫暖和安全感,話題圍繞著在家生產,打不打預防針等育兒話題,我就當作婚前教育來學習與思考著,原本不怎麼想生小孩的我,羨慕起這些充滿愛心與見地的媽媽們。晚些時間,光媽向大家介紹夥房的每個空間,也提到一些目前面對的挑戰,例如被認為不務正業的標籤,也希望有多一些理念相同的朋友們能夠一起帶孩子彼此支援和照顧的期待,另外,也有房屋漏水等實際問題待處理等等。理念的認同與行動之間,存在著某一種距離,像光爸光媽這樣身體力行心中理想的人,目前仍然屬於少數,我想這樣的行動與生活需要開創的勇氣與力量,人們大多選擇走一條既定明確的道路,因為這樣比較簡單,也比較有安全感。是什麼力量與信念讓光爸與光媽堅持在目前的生活方式與選擇,我想我需要更多的瞭解與體會。畢竟,來玩個一天兩天,和真正的每日生活是不同的狀態。
傍晚,光爸、光妹與光棣帶著大家到田中採野菜,踩在長滿野菜與野草的田裡,很舒服,土地是柔軟的,光妹光棣和朋友的孩子們倒在草堆裡玩耍,很開心地故意跌倒,伴著夕陽採著一袋袋的野菜作為下一餐的配菜。告別了光爸光媽,說好了下次再來,我搭著朋友的便車回到台北,心裡有滿滿的感受,對於人的一生要怎麼過活,有了新的視野與學習。期待著下一個拜訪光家的日子。

台長: 光爸
人氣(1,88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光爸你好請問你們店的
如題想要知道你們的店在那
2006-10-11 10:07:27
光爸
如題你好,
我們的店在苗栗縣頭份鎮山下里後湖15-1號
距離頭份交流道約三分鐘車程
如果要來
記得先打個電話確認一下是否在家
我們的電話:037-595998,671165
期待見到你....
Love for you
2006-10-20 23:53:4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