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20 23:23:06| 人氣2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師別悲觀 --- Yahoo購併無名事件平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Yahoo以天價併購無名小站,在網路業界掀起一陣波濤,引起競爭對手的反對,看這些網路明星先進一連串的記者會,十分精彩。



而反對的一方,在1月24日由網絡數碼(webs-tv)發起,並邀請包括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蕃薯藤數位科技等Yahoo主要競爭品牌一同出席記者會,並且發表聲明稿,在這裡我們願提供一些我們的看法,在這個聲明稿裡我們只看到兩點:

1. 對競爭對手的前景描述得過度樂觀

2. 對自己的境遇過度悲觀

關於過度樂觀

第一,聲明的開頭,節錄了Yahoo方面的文字如下:

「網路(Yahoo奇摩)僅次於報紙、電視是第三強的大眾媒體」「就單一媒體到達率比較,Yahoo奇摩已遠遠超越所有主要報紙媒體」「Yahoo奇摩已超越所有主要電視台」--這是「Yahoo奇摩」為廣告主所做的簡報。



台灣的網路市場成長率多少?「那要看我們Yahoo奇摩成長多少,市場就成長多少」--這是鄒開蓮去年底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的發言。



那個簡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廣告用語,用來鼓勵廣告主買廣告,當然用來嚇自己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個家庭同一份報紙不會買兩份,電視或許會有第二台第三台,但是以戶數為主,有可能看電視的不只一個人,但是一個人可是會擁有一群入口網站帳號吧?此外把鄒開蓮去年底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所發的豪語當成真實狀態,再加上聲明中的市場調查,把Yahoo形容得神勇無比,那麼這個托拉斯不用購併無名,現在就活生生的在你眼前,其他競爭者的任行銷何動作大概也是徒勞的了,不是嗎?

第二,聲明對Yahoo以天價併購無名小站的後市報以無比的樂觀,因為聲明中說,「總瀏覽頁數觀之,無名小站僅次於Yahoo奇摩。其總瀏覽網頁數高達1,947,177,130頁,佔台灣前十大網站總瀏覽頁數的17%,僅次於第一名的Yahoo奇摩(占63%),遠遠超越第三名pchome.com的8.1%, webs-tv.net與yam.com合計3.2%、udn.com的2.51%、hinet.net的2.13%,倘若Yahoo奇摩與無名小站結合,Yahoo的總瀏覽網頁數將高達整體網路市場的80%..........」,這種1+1=2式的方法來評估任何一個購併案大概都會很樂觀,照此說法明基與西門子實在該攜手下去,而eBay買uBid也會成功的才對,但是事實不然,購併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我們不是唱衰Yahoo,是誰說購併一定會成功的?

第三,聲明中對Yahoo的市場力量遍及各領域的擴張抱以無比的樂觀,表示「除了相簿及部落格外,在入口網站、網路廣告、新聞、拍賣等服務項目中,Yahoo奇摩均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其他網站經營者,實難望其項背,唯有無名小站挾其在相簿與部落格的超高人氣,本為最有可能與Yahoo奇摩相抗衡的競爭者….」,這些領域的確Yahoo佔有優勢,但是聲明中卻漏了Yahoo也同時經營網路音樂與網路電話,以及網路購物三大領域,這三個重要的領域Yahoo經營得如何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第四,說Yahoo有個富爸爸,表示「….如同Yahoo奇摩有源源不絕的銀彈,或有籌資容易的資本市場,國內網站經營者,在先天上處於較不利地位。」,我們要問是富爸爸會讓台灣Yahoo任意揮霍嗎?再者任何一個購併案一定會成功嗎?購併案難道不是對Yahoo經營者的一大壓力?做不好富爸爸還會是好爸爸嗎?有經營上的閃失,富爸爸會原諒你,Yahoo經營者不必走人嗎?
關於過度悲觀

第一,說國內業者處於銀彈不足的窘境,表示「網路業仍是一個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的開拓,除了創新外,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並購買頻寬、架設數量可觀的伺服器,延攬優秀人才,然而國內絕大多數的網站經營者,都沒有這麼幸運……」,我們想問的是,高科技產業不是常以理想,以美好的未來吸引人才,怎會落得認為自己銀彈不足,無法吸引人才的地步,創業家的車庫精神到哪裡去了呢?



第二,至於說Yahoo拒絕競爭者購買廣告,聲明中提到eBay台灣區總經理王俊朗表示,「….對於eBay台灣,最困擾的是無法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流量。長久以來雅虎奇摩一直拒絕eBay向其購買網路廣告來增加流量,這是eBay在台灣市場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我們的看法恰好相反,eBay的問題不是廣告,本來有eBay擁有台灣最好的網拍網站的基礎--uBid,但是為了要與國際接軌,強硬的把所有的網頁與分類改成以美國的網頁及分類為主,導致原賣家們出走,而Yahoo趁勢接收了這批賣家;而且就算在Yahoo不讓你廣告,還是可以運用其他媒體,但原賣家會回去嗎?把eBay的失敗歸因於Yahoo不讓你廣告,這個觀點我們認為無法成立。

第三,聲明中說Yahoo是難以超越的創新障礙,因為Yahoo獨大,所有嘗試創新的網路小公司都幾乎活不下去,因為只要一有創新,就很可能被他消化,我們想問,這次出面的是不是都是所謂的「嘗試創新的網路小公司」?他們都在創新?而不從事購併?還有創新本身是不是創新?很輕易被模仿的是不是真的創新?被Yahoo模仿的,Yahoo就一定能做得好嗎?那KK Box不是很危險?



第四,而對於網路創業家成本高,「每一個網拍創業家,最大通路成本都在Yahoo奇摩身上」、「廣告費、商品刊登費、交易手續費的定價都被同一家公司控制,這是不利創業的產業環境」。我們不知道這是只凸顯了問題,還是同時也指出了機會,這不是推出一個價格較合理的網路拍賣平台的好時機嗎?數年前Yahoo網拍把握住了那次的機會,而這次Yahoo網拍加收成交費,競爭者把握住這次的機會了嗎?

第五,「Yahoo奇摩具有單方決定網路廣告價格的能力。在鉅額的廣告費用與上架成本壓力下,許多業者的利潤被嚴重壓縮….」,這更是個怪論,到底是擔心Yahoo的廣告定價太貴,還是太低?如果Yahoo仗著流量大把價格定的太高,那不正讓競爭業者有以較低、較合理價格搶攻市場的機會?而Yahoo真會發了瘋在有流量優勢的情況下削價,明明可以賺的錢故意不賺嗎?我們真的看不懂這是在悲觀些甚麼?

在我們的立場來看這件事,總覺得以上的悲觀與樂觀都不成立,也完全沒有必要,市場的現實環境是這樣,市場的事透過市場來解決,行銷的事由行銷來解決,儘量發揮創意與想像,我們這一輩人深受大師啟發,總認為在險惡的環境之下,創意才是決勝的關鍵,現在我們這個島上好像變得政治問題愛用經濟解決,經濟問題愛用法律解決,法律問題愛用政治解決,都亂了套,因此我們認為行銷問題千萬不要用政治解決,因為如果政府果真進場干預,我們認為將會產生以下的兩個後果:

1. 不讓強者生存,將使弱者更加偷懶

2. 引進不當的干預,還會有人把心思放在行銷上嗎?

如果對競爭對手有真誠的肯定的話,,那何妨面用行銷手法來解決行銷問題。

台長: David
人氣(2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科技類短評 |
此分類上一篇:說穿了,我們其實不懂品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