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31 13:10:21| 人氣3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銥計畫當年如何如何 -- 銥計畫是3G的前車之鑑嗎?(020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全球衛星行動電話通訊服務系統銥計畫,從聲勢浩大的閃耀上市,到在不堪虧損的窘境下提出破產申請。在科技不停的發展之際,你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當年聲勢浩大
摩托羅拉在1987年率先提出全球衛星行動電話概念,並於1990年主導世界上第一個衛星行動通訊服務(MSS,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銥計畫(Iridium)。

摩托羅拉的原始設計是由77顆通過南北兩極運行的小型衛星,平均有序的分布在離地面785公里上空的7個軌道平面上,透過微波覆蓋全球,連結全球網絡。因為其衛星分布數與稀有金屬銥原子的外層電子分布數同為77,故取名為銥計畫。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進步,目前覆蓋全球的理想只需66顆衛星即可實現。藉由66顆低軌衛星(LEO︰Low-Earth Orbit)作為通訊中繼站,布建地面電台與陸地公眾網路銜接,並建構銥信號交換單元(IIU,Iridium Interworking Unit),以連結大哥大標準系統間的漫遊(如GSM漫遊),更可結合不同大哥大標準系統間之漫遊(如GSM與AMPS之間)及與衛星行動通訊網路之全球通訊。

全球衛星行動通訊服務提供全球用戶以單一手機、單一號碼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選擇最便宜之電信網路通話,同時享有語音、數據、傳真及傳呼等通訊服務遍布世界任一角落,完全不受時空限制(這個理想與3G行動通訊多麼相似啊!)。
開啟全球個人衛星通訊
廣受全球注目的銥計畫,也觸發其它類似概念之衛星行動計畫的開展,如Loral太空通訊公司、Alcatel、以及George Soros等共同投資的全球星計畫(Globalstar)、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ICO計畫等。銥計畫即是由摩托羅拉公司聯合美國SPRINT、德國VEBACOM、日本DDI、義大利STEL等全球17家通訊大廠,集資50億美元籌辦成立銥公司。關於台灣、紐澳、印尼、汶萊、和巴布新幾內亞等地的衛星電話經營權,則在1994年由太平洋電線電纜集團宣布投資銥計畫後取得。中華電信則加入全球星計畫。

銥計畫將主要客戶群鎖定旅遊特別頻繁的國際商業人士。根據全球航空界的評估預測,西元2000年時,全球每年搭乘航空旅遊的人次將相當於全球人口總數,其中5%(約2億5千萬人)是旅遊頻率極高的企業界人士。鑑於此,銥公司預估,待銥計畫全面開通後,客戶群總數可達100萬人,年獲利率可以超越一般行動電話公司,
銥公司並宣布成功開發單模及多模手機(可用在衛星或GSM行動電話系統)後,將使用戶享受比GSM國際漫遊更方便的服務。衛星大哥大分別由摩扥羅拉與日本京瓷(Kyocera)設計,在美國上市時手機預計2500至3000美元,折合新台幣10萬左右,通話費每分鐘7美元,合計新台幣將近200多元。

銥公司1998年5月18日從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最後5顆人造衛星之後,正式完成67枚衛星構成的衛星星系(含1枚備用衛星),並定於1998年9月23日啟用,正式開始進行全球商業營運。同為全球性的衛星行動通信的全球星計畫卻要等到1999年的第1季,ICO全球通訊則須等到西元2000年,才能相繼完成其衛星通訊網路,當時可以說全世界都在等待銥公司。
開台前的質疑
在銥服務上市前,部份行動電話同業就曾質疑衛星行動電話手機的價格偏高,市場接受度有限,用戶數可能難有高數字的突破。何況當時GSM900及GSM1800的行動電話經由國際漫遊,幾乎可達到全球通話的效果,預期會分食不少衛星行動電話的市場。而且衛星行動電話仍有約0.4秒的傳送延遲,無法作到保證與陸地行動電話一樣的通話品質。加上醫學界對行動電話電磁波的輻射效應仍有爭議,如果衛星行動電話功率太高,很難保證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參與銥計畫的業者則表示,衛星行動電話由於透過當地接收站與衛星鏈結,手機的發射能量已低於美國聯邦生微波輻射規定的0.2W以下。而衛星行動電話的確有語音延遲現象,但未來可以改善,相信將來可以作到與陸地行動電話一樣的品質。況且衛星行動電話用戶還可選用衛星通訊電話或地面行動電話網路,並可與GSM、AMPS等網路相容,在行動電話國際漫遊不普遍的非先進國家,衛星電話應可彌補其不足。

一位美國的衛星電話使用者試用2週後指出,銥衛星行動電話收訊效果表現極佳,但在美國使用衛星電話的時機其實很少,因為GSM行動電話在各大城市與郊區都有開通以及有漫遊的服務,只有訊號無法抵達的鄉間才有可能需要,但真正忙碌的人,應該更不能下鄉。他認為衛星行動電話的確是象徵高科技的圖騰,但可能不是個人首選的下一支行動電話。
重新定位再出發
在銥衛星規畫的這幾年,由於投資資金過巨、通話費率過高,並正逢2G的陸地行動電話技術大幅進步,GSM行動電話國際漫遊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加上費率不斷降低,GSM手機精巧,致使銥衛星大哥大推出時在推廣即出現阻力,始終無法突破困境。

1999年8月,距離摩托羅拉的衛星行動通訊服務銥計畫正式營運不過1年的時間,銥公司在虧損累累、找不到合適買主的窘境下,於2000年3月17日向紐約一破產法庭提出破產申請,法官並允許他們停止對5萬5千名用戶提供的服務。直至2001年,澳大利亞的Quadrant只花費2500萬美元即接手銥公司,並更名為銥衛星(Iridium Satellite),於2001年3月再度提供服務。

銥衛星公司對衛星電話發展定位也與原來的銥公司大不相同,認為他們的衛星系統的競爭者並非一般行動電話系統,訴求對象也並非經常於全球各地作商業旅行的客戶,這個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市場,而改以產業界和政府員工為目標對象。銥衛星公司接手後便和美國國防部簽下兩年價值7,200萬美元的合約,國防部未來可以透過2萬支衛星手機無限使用銥衛星的電話。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雖然讓大眾重新認識並開始意識到衛星通信網絡的價值,但是這並非萬靈寶藥,距離衛星通信真正的復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那3G呢?
銥計畫又令我想到3G,我相信行動網路(mobile internet)理想的必然發生,但是在可取代的科技不停的發展與出現之際,不禁要想,將來能夠實現行動網路理想的是現在已知的3G這種手持式設備嗎?高速行動寬頻足以運作各項多媒體功能,但是消費者真正用得到嗎?2G與2.5G的業者也投資了不少,他們真的會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嗎?

台長: David
人氣(36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科技類短評 |
此分類下一篇:為什麼3G的殺手應用不該是影像電話?
此分類上一篇:high-tech的high fashion與high fashion的high-tech (0208)

劉世杰
這篇文章見解精闢簡潔深入。
2009-10-26 11:29: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