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29 08:08:12| 人氣2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是價廉物美是不夠的 , 還要反應快 --- 以H&M為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0年代有兩個在美國服飾零售業的兩大品牌,一為Liz Claiborne,另一為GAP,前者是以模仿高級品牌但價格低廉吸引消費者,而後者則是以「個人的風格 」(Individuals of Style)的設計風,以及廣告活動當紅,尤其是GAP更在美國一躍而為第三大服飾零售集團,底下還有高檔的Banana Republic,低價的Old Navy。

米勒德“米奇”德萊克斯勒(Millard “Mickey” Drexler)所倡導的個人的風格為GAP帶來15年的成功,但是2002年保羅普萊斯勒(Paul Pressler)剛接任的時候,Gap公司已經身陷困境。從營業額來看(即開張一年以上店鋪的營業額,這是衡量零售商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比去年同期連續29個月出現下跌。很明顯,Gap已經與顧客脫節,從1960年代算起,Gap開始經歷普萊斯勒所稱的中年危機,顯然過去的方式是不夠的,普萊斯勒於是開始他的再造。



但是市場是不等人的,英國的《衛報》一直關注著時尚界的動態,他們曾經提出過McFashion的概念,一種麥當勞(McDonald)式的便宜、快速與時髦的“大眾時尚”,這類品牌包括MNG、GAP、NineWest、Kookai,H&M、Topshop、ZARA等等,國際上對這類時尚品牌的運作方式作過精闢的總結,即:“一流的形象,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

在這類品牌裡面,H&M、ZARA,2006年,GAP被瑞典H&M和西班牙ZARA趕超下去。ZARA的母公司是INDITEX,在2003年之前還表現平平,但在2003年,卻成為西班牙的最佳品牌。



事實上,若把ZARA、H&M和三星等品牌作對比,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2000年之後成功的企業,它們的成功不僅僅是靠創新,而是靠快速反應。這就是今天的業態。

我們以H&M為例,所謂“一流的形象”,例如2006年H&M請瑪當娜這位過去曾與Versace合作的天王巨星做形象代言人,並且和服裝設計名師CHANEL的設計師卡爾•拉格斐合作,設計了幾款服飾,造成消費者搶購。除此之外,舉凡店內設計與陳列,店址立地在與一線奢侈品牌相鄰的選址策略,聘任一流的攝影師和造型師……營造“一流的形象”就是如此。

而“二流的產品”的意義是學習一流品牌,因巴黎、紐約、米蘭和倫敦的時裝周通常要至少提前兩季發佈最新款的時尚,對於大多數時裝公司來說,它們至少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才把設計變成商品。而對像H&M的品牌,只需要派一些探子,把代表當時最新潮流的時尚焦點彙總,去到引領潮流的四大時裝周“借鑒”,再由專門的設計師融入自己的設計元素,最後產出自己的產品,這種時間H&M只需21天,ZARA更恐怖只需12天,而據說GAP光設計就要3個月。

“三流的價格”就是便宜但物美,H&M於2000年進入美國,店中所有商品的平均售價只有18美元,就連卡爾•拉格斐設計的限量版時裝也是在50到100美元這個價位而已。由於成本控制得宜,H&M的產品售價雖然低,但毛利仍然能很高。

款式多、量不多、進貨快與銷貨快,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分店每週根據銷售情況下訂單,這就減少了需要打折處理存貨,也降低庫存成本;款式更新快加強了新鮮感,吸引消費者不斷重複光顧。

用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話來評價,那就是“在21世紀,成功者已不再是創造者,而是快速反應者。”

台長: David
人氣(2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時尚類短評 |
此分類上一篇:沒有了Magdalene Gross的GAP還剩下甚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