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7 07:18:03| 人氣2,74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情的禁區--續談《柏林蒼穹下》/《慾望之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情的禁區     

《柏林蒼穹下》的愛情無疑很美,錯的只是電影高估了愛情的救贖力量。

公路電影的出現,跟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當現代城市問題叢生,人們只好逃離城市,在無盡的公路上對生命尋問。溫德斯一向執著於公路電影,他說,從天使的活動軌跡去看,《柏林蒼穹下》可以是一部垂直的公路電影,它仍有關於現代人的尋找與迷失。只是,公路盡頭是否有愛情?而就算有,它又能為我們的心靈困境與社會問題提供答案嗎?

《柏林蒼穹下》被批評誇大了愛情的力量,這問題可以放在一個時代的脈絡去看。愛情作為一種不被相信、甚至是不被談論的事物,已成了當代人文學科的一個禁區。道理很簡單,當文化理論志在批判,當每一樣事物每一種觀念都被解構,愛情中暗藏的種種陰謀自然無所遁形,包括傳統道德、社會制約、性別意識、種族觀念。七折八扣下,愛情只剩下「社會關係」及「性慾」。

學術不關心愛情,電影也視愛情為禁區。當然,歌頌愛情的電影仍大有市場,然而它們大都被視為膚淺的商業片,至於質疑愛情的電影則往往容易獲得藝術桂冠,代表作有安東尼奧尼極度荒涼的「現代愛情三部曲」、雷諾瓦對愛情百般嘲諷的《遊戲規則》,華語片有蔡明亮那部只有性沒有愛的《愛情萬歲》。文化理論與電影創作有一共通點:要尖銳的批判容易,要樂天的信仰困難,愛情這一課題就是好例子。

《柏林蒼穹下》很美,在於它提煉出愛情很純粹的部分,那是從暗戀到邂逅的最真切的最初,是默默的不求回報的遠距離欣賞,沒有柴米油鹹或爭吵冷戰的煩惱。電影的確就像童話──整個故事在兩人相遇後落幕,只差沒打出「他們從此幸福快樂地在一起」。另外,電影對肉身與物質的迷戀,亦添上了幾許爭議。當愛情必須由肉體──甚至是肉慾──的愉悅來達成,它已經有了享樂主義──甚至是消費主義──的嫌疑。顯然,這樣的愛情難以拯救一個戰後的千瘡百孔的現代社會。

而我的困惑是,對愛情的全然否認的確是文化理論的一個盲點,但我卻又很認同愛情的救贖力量非常微弱。在學術與藝術殿堂中,愛情似應更受重視;但在私領域中,太多人以為愛情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又太一廂情願。愛,還是不愛?真的是個問題呢。(愛情的救贖.下)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2,74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沈鑫河
對愛情的質疑,的確是當代文化批判理論的盲點,也許它們只把愛情窄化為滿足個體需求的愛情,那種愛情的確自私宛如戰場,但還有一種愛情是犧牲、為他人幸福而行為的愛情,那是帶領人類通往善的愛情,人類終於領悟到靠自己爭取得來的幸福不是興福,他人給予的才真正是,自己去爭鬥而來的只是罪孽,為他人付出的才是純善。
ps.愛情萬歲裡充滿了愛,李康生對陳昭榮的愛,舉手投足之間,她為他的洗衣、火鍋夾肉,以及結尾楊貴媚對自己缺乏愛情的悲泣,處處都關於愛情,而非只有性。
2013-09-13 01:44: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