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16 02:21:54| 人氣1,4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旅遊三大挑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不少國家紛紛視旅遊業為經濟發展重點,得到一張世界文化遺產的證書,的確是吸引旅客的一大亮點。加上澳門的賭業發展如火如荼,為免旅客來源過分單一,澳門更要打出「文化旅遊」的招牌,一方面扭轉「澳門只有賭場」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開拓志不在賭的旅客市場。因此,澳門當局極為重視這次申報工作。另外,從通識教育的角度看來,若這次申報成功,對於澳門本地人、中港台遊客及外國旅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歷史、建築與文化的教育機會。

澳門的古老建築群的歷史價值應該得到肯定,然而,若要發展文化旅遊,當局還是面臨一些挑戰,其中包括客源、城市景觀、配套措施等問題。

澳門的旅客大部分來自大陸與香港,他們大多只視澳門為賭博娛樂場所,因此,旅遊業暢旺利好的大部分是賭博周邊的酒店、飲食及購物,至於博物館及老教堂等文化景點的受歡迎程度,則未能與旅客的增長成正比。在現行的旅客來源中,有多少對澳門的文化歷史有興趣?有多少人來澳門只願逛逛博物館與古教堂?這是不少澳門人懷疑的。看看全世界旅客人數最多的法國與西班牙等國家,他們除了有自身豐富的文化遺產外,另一重點是他們有文化水平頗高的歐美日旅客來源,他們去巴黎可以對迪士尼不屑一顧,他們去尼斯可以過賭場門而不入,這群旅客是當地文化旅遊的支柱。然而,今天澳門最大客源,他們是否普遍具備這種素養?

所以,這次申報世遺是為澳門樹立全新的城市形象的契機,也是對今天中港台的文化遊客數量的試探。所以,就算申報成功,日後開拓客源的工作也恐怕是任重道遠的。

另外,澳門的城市景觀亦令人關注。雖說澳門保有傲人的建築遺產,但在過去二十多年來,澳門的城市景觀受到不少破壞,其中分為三個時期。首先,在八十年代的經濟發展期,澳門雖不曾像香港大規模地拆去古舊建築,但亳無美感的新式住宅樓宇已令城市景觀顯得雜亂無章。

第二,到了九十年代回歸前,葡國政府起用不少新派建築師,建造富有後現代風格的建築,其中的典型是九九年回歸前所建的幾座中葡友誼紀念碑。問題並不在於這些建築本身,因為歐美大城市在過去數十年都經歷後現代建築的洗禮,其中如西班牙的古根漢博物館、巴黎的新凱旋門及洛杉磯的蓋第中心等,都成為這些城市的新地標,吸引不少旅客。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規劃這些風格與造型都異常獨特的建築,使他們不致於對舊有景觀造成破壞。然而,當年澳葡政府缺乏遠見,使得這類建築摻雜在城市中,造成極不協調的景觀,例如在荷蘭路大馬路的一整排古雅的葡式建築中加入一幢造型奇特的後現代建築(衛生局),便非常礙眼。

近兩年,一座座猶如巨獸的大型賭場在澳門拔地而起,它們混合了不規則的後現代風格、金碧輝煌的裝飾、現代的建築材料,當它們進駐社區,再次為澳門的城市景觀帶來挑戰。以港澳碼頭為例,該處的海岸線現在已充斥著假火山、假中國城堡、假荷蘭建築等的娛樂場所佔據。至於曾經以清幽古雅吸引游客的龍環葡韻,其正前方亦將是豪華燦爛的金光大道娛樂中心。如何在發展賭業之同時,不破壞澳門原有的古建築文化肌理與城市景觀,這是開拓文化旅遊的重要考量。

旅遊配套措施不足也是澳門要克服的問題。澳門的不少景觀,美則美矣,然而其周邊往往欠缺旅遊配套,缺乏「可逛性」,旅客往往逛過五分鐘就得離開。對此,其實澳門當局近年來已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在大教堂中開闢聖物展覽館,在小廣場開設咖啡座,讓藝術表演在景點為場地表演。澳門每個獨立景點都很小,如何用相應配套讓旅客覺得它可逛可玩,并突顯其文化價值,非常必要。

澳門作為中國一個以旅遊賭博為龍頭產業的城市,其經驗往後必為其他城市借鏡。搞好澳門的文化旅遊,其實也正是試驗中國這文明古國能否像法國與西班牙一樣,成為一個文化旅遊大國。

(<亞洲周刊>,2005/7)
  

台長: Pan
人氣(1,4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