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9-06 15:03:03| 人氣2,7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義章1-3

  【本文】                      興毅總壇-經典研習班-心得報告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讀經心得: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話應該有兩種斷句方式:

其中一種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而另一種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前一種說法是說,用「無(道)」來指稱天地之始,即在天地之始世間萬物仍舊是一切未分的狀態;“無名”,是指太極未分,陰陽未判之前,無形無象的無極混元狀態。因為大道本體未動,無形無象,故曰“無名”;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天地之始生成,天地萬物亦「無名」。天地萬物仍舊渾沌純樸,未化如一,這就是天地之始的狀態。此時,天不叫天,地不叫地,貓不叫貓,狗不叫狗,這是一個天地萬物雖有,但卻無名的世界。無名,因此無爭─天地萬物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得之則生,不得則亡,生、亡皆只是順其自然而已。

亦可說,天地本無名,有了上下左右四方之形象,才有其名。天地生在大道之后,所以無名是“天地之始”。

而用「有.(道之妙用〝德〞)」來指稱萬物之分別出現,開始滋生繁衍,因此可以說是「萬物之母」。

後一種說法則是把人類對萬物的認識加入萬物的演變之中,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三者天地人三才也,「人」列其中。但是自從人類出現後,為了自身的方便,為萬物取了名字,對萬物做出了分別,定出了價值之後,這個世界突然變得不一樣了;「天」便成了「天」,「地」變成了「地」,「貓」變成了「貓」,「狗」變成了「狗」,世間萬物變成了一個個分門別類的事物,再也不是渾然一體的「萬物」了。這時,人類開始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這萬物,而萬物在人類價值標準的標籤下,斷然呈現好幾個等級。符合人類慾望的,鑽求累積而至於供不應求;不符合人類慾望的,則棄之如敝屣,使天地萬物破壞了原本的和諧,破壞了這整個自然,亦是降本流末的開始,如此慾望的流行無窮的發展下去,人類開始流轉六道不知返本歸元,但這些都必須適可而止,有了適當的滿足,就應該知道停止省思來修道,返返本歸元,歸根認母。

編輯心得結論分享

  所謂“天地之始”,就是天地未生前的無極狀態。這種先天元炁初動之態,在陰陽則為氤氳之交;在天地則為一陽之初;在日月則為晦朔之時;在四季則為冬春之間;在晝夜則為亥子之時;在人心就是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人心處於寂然不動之地,也可以稱為人心中的“無名天地之始”。太上慈悲渡世,廣為說法。在鴻蒙未兆之先,一炁未動之前,原是混混沌沌,渾然一團,無半點形跡可見,故曰“無名”。

  雖曰無名,而天地人萬物皆蘊育其中,只是尚未成象而已。有如人在父母未生前的原始之初,此即是“無名天地之始”的無極狀態。待到靜之已久,氣機一動則有,有名萬物之母”。

始者,天地未開之前,一團先天元炁相抱,好似雞蛋的白黃相抱一般;

母者,天地開辟以後,化生養育萬物,生生不息,關愛備至,如母之養子一般慈心。此即為“萬物之母”。

修道之人下手之初,唯清淨身心,去妄存真,念慮俱滅,一心不動,抱元守一。神神相照,息息常歸,順其一往一來,神炁相凝,打成一片。於是混混沌沌,不起一念;恍恍惚惚,入於無有之鄉。渾然無人無我,無天無地無万物;而又非昏聵,不丟真我。於此無知無覺之際,忽然一覺而生,此即是我太極的開基,我本來真性之覺。

  修道就是為了回歸人心中“無名之始”、“天地之始”的先天之地。一切有名有象者,皆屬於後天,變滅無常,非真道之常也。大道既無名,又何言“有名,萬物之母”?有道即有理,有理即有天地萬物。大道以無極生太極,以無而生有,以「一」而生萬物。萬物皆從無極而生,所以無名為有名之母,有名又為萬物之母。天地從道而生,萬物自道而成,故道又為天地萬物之母,皆是自然無為之妙。

修道之人,若能知此有名之母,便知萬物雖各具一性,實同於一無;雖各具其名,實本於無名也。故修道行道不落名相,是謂無名。

如母之養子一般「慈心」。此即為“萬物之母”佛心也,是彌勒慈心大收圓,歸「無名」以道,回歸 娘慈懐,同証無生。

 

台長: 福哥
人氣(2,7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道家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從物理學來看「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此分類上一篇:道德經心得--第一章 定義章1-2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