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8 08:36:19| 人氣2,50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約翰衛斯理與聖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餐禮」又稱「主餐」(Holy Communion, The Lord's Supper,天主教和聖公會稱之為Eucharist, 如果天主教與聖公會的聖餐神學是相同的話, 約翰衛斯理作為聖公會的牧師, 理應接受「變質說」。但原來他並不認同「變質說」, 而是贊同「代表說/記念說」, 但卻仍強調和秉承聖公會認為聖餐是「基督真正的臨在」(The real presence of God)的聖餐觀。

 

變質說」的意思是: 當牧師或神父祝謝了餅和酒, 這餅和酒就會神蹟地立即「變成」主的「真身體」和「真寶血」, 因為聖經記載說: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26:26; 14:22)

 

然而, 改革宗教會則接受代表說/記念說, 他們認為「餅」和「酒」只是「代表」主耶穌的身體和寶血, 因為耶穌接著說: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2:19; 林前11:24)  而且當時耶穌還未死去, 手中的餅和酒怎會是祂的「身體」和「寶血」呢? 只是代表祂的身體而已。

 

信義宗和路德宗則接受「同質說」的, 意思是: 祝謝後的餅和酒既是餅和酒、也同時是耶穌的「真身體」和「真寶血」, 因為(林前10:16-17):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麼?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麼?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約翰衛斯理認為聖餐禮是信徒生活不可或缺的集體操練之一, 越多越好! 他大約4-5天便參與一次(今日的「平安福音堂」也是每週在崇拜前有「擘餅聚會的), 他認為基本上聖餐有三方面意義: 記念主恩、基督真正的臨在、主再來和天上的愛筵(因此要時常追求聖潔, 等候主再來)。因為這是主的命令(22:19)、也是信徒的責任。領受聖餐可以得著更多祝福、罪的釋放、心靈和事奉得著力量和更新、抗拒試探、邁向完全、強化信徒對神應許的渴求、並委身基督…

 

聖餐禮是約翰衛斯理牧養時所持守而有效的「施恩的工具」(Mean of graces), 透過這聖禮, 神要將「恩典」賜給信徒, 包括:

「先在恩典」(Prevenient Grace)

「稱義恩典」(Justifying Grace)

「成聖恩典」(Sanctifying Grace)

 

雖然當時聖公會有一規則, 已經接受嬰洗禮的兒童要到14-16歲才能接受堅振及聖餐, 但約翰衛斯理9歲已經接受堅振及聖餐(這可能反映他屬靈生命的早熟!?) 他強烈認為聖餐禮應該是崇拜的中心和高潮, 信徒應該為聖餐預早作準備, 他自己就以身作則, 由星期四晚開始及整個星期五操練禁食、禱告、自省、自潔, 迎接聖餐的日子。

 

 

從徐忠昌牧師的《敬虔主義(Pietism)和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n)的興起》一文中提到, 原來約翰衛斯理的循道會運動都是從一次聖餐開始的:「於1727813Herrnhut的一次聖餐聚會中,全體都感到聖靈強烈的工作,而成立了「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是因當晚的弟兄們來自波希米亞的鄰城莫拉維亞。莫拉維弟兄會帶動了整個復原教的宣教事業,甚至大大影響了後來約翰衛斯理的循道會運動。」

 

1729年約翰衛斯理在林肯學院的邀請下,返回牛津,很快就成了弟弟查理斯所召聚之群體的屬靈領袖。其他學生稱他們的團體為「聖社」(Holy Club),後來則改稱為「循道派」(Methodists),指他們凡事皆循規蹈矩,是語帶譏諷的! 但無論如何,這個群體卻經常一起研習新約希臘文、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把無數的神學及屬靈作品寫成簡易本、每星期禁食兩次、每週領聖禮、並且定期探訪病患的及坐監牢的人。倘若聖公會的信徒給教區教會逐出來(這是當代英國國教對循道派信徒常採取的行動),循道派便為他們舉行聖餐

 

君的《恩典與責任約翰.衛斯理思想的特色》中說到當時英國的聖公會因長年得到國教的優待,在崇拜上往往拘泥於形式,以致宗教生活顯得缺乏熱情。約翰.衛斯理與弟弟查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在校園裡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定期一起查經、追求理想的信仰生活、多領聖餐(每週一次)、且利用時間作監獄探訪的工作,更進而追隨當時福音運動的先進們,立志將生命全然奉獻給主。沒想到Holy ClubMethodists這個綽號後來竟然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運動,且蔚然成為普世教會中一個重要的宗派。

 

陳啟峰在《從約翰衛斯理所領導的復興運動看社會改革的動力》一文中記載衛斯理不惜以取消會籍和停止聖餐來迫使會友放棄蓄奴:

「衛斯理指導早期的「美以美會」(美國的循道宗)對黑奴問題的爭議,在1739年的《教會法規》內明列「禁止買賣男人、女人或孩子的身體及靈魂,為要奴役他們」。1772年,他譴責奴隸買賣,說那是最惡劣的「流氓行為」。因此,在1784 年的美以美會總議會,通過六條法規,以摧毀奴隸制:

1.  要求蓄奴的美以美信徒在20個月內解放之。

2.  此法規一生效,一切嬰兒立時擁有自由。

3.  凡不打算守此法規的,允許他仍在12個月內退出。

4.  蓄奴者不准領聖餐。

5.  蓄奴者不准參加教會團契。

6.  除了解放奴隸外,不准任何轉讓、買賣,否則開除。

 

衛斯理曾經在聖餐的事上與人發生衝突: 《維基百科--約翰衛斯理》中記述由於他早期的個性仍屬於較拘泥的高派教會人士,對於重大事件猶豫不決之時,常用抽籤或是隨意翻聖經指出經文作為決疑之法。例如他在喬治亞工作期間,曾與Sophy Hopkey小姐論及婚嫁,但又考慮守聖職獨身。最後,他用抽籤之法來決定,結果是反對與這位小姐結婚。約翰這個決定令對方與其富有的家屬大感不滿,這位小姐旋即與另一位追求者結婚。婚後其丈夫反對她參加衛斯理所主持的宗教討論會,衛斯理反以為她缺乏靈性修養,不准她領聖餐。她的友人誤以為衛斯理藉此在報復,甚至起來控告他。以至於衛斯理在喬治亞的工作完全失效,只得返回英國。

 

最近(21/3/09)《國際日報》報導過一則關於衛斯理曾經因為在聖餐的問題上有分歧而與跟隨者分開事奉:

「《大哉聖哉耶穌尊名》這首歌的作者柏洛納(EdwardPerronet, 1726-1792)。他的父親是法國的新教徒,逃亡至瑞士,以後移居英國,在聖公會牧會達五十年之久,極力支持衛斯理兄弟。柏洛納曾隨從衛斯理約翰在英國北部佈道八年! 後因主張佈道團團員可主持聖餐和應脫離英國國教兩事,意見分歧而分道揚鑣。」

 

徐忠昌在《基督教近代教會史》道出後來循道派教會成立的原因:衛斯理本來只想在英國安立甘教會內改革,但最後仍是要分離出來,其中也有與聖餐有關的原因(b)

a.      安立甘教會(Anglican Church)(後來的聖公會)只向社會上階層的人傳福音,長老會和浸信會則向社會中產階層的人傳福音,但只有當時的循道會(衛理公會)向下階層的人傳福音,在曠工和勞動階層當中建立教會。

b.        衛斯理所帶出來的信徒受到聖公會的牧師歧視,甚至不准他們領聖餐!

c.        有些地方的聖公會牧師德行敗壞,傳道不按聖經。

d.      在工業革命中,勞資兩方的對立,使這些下階層的信徒與聖公會沒有感情。

e.        很多地方沒有教會,聖公會也不去開拓,只好由循道會去開拓。

f.        聖公會和循道會是英國兩大教派,但型態不同,後者非常嚴謹、循規踏矩(但在教會增長原理中,這種牧會型態可能適合下階層的信徒)。

 

香港基督教循道理聯合教會撰寫的《循道宗的起源》顯示施餐的需要引致循道公會被迫自成一派:

約翰.衞斯理復興教會運動的初期,原沒有另組教會的計劃,但當時衛斯理原屬的英國聖公會的其他一些牧師在態度上,迫令衞斯理的追隨者感覺要另行設備聖餐,才由衞斯理封立幾位牧師主持聖禮,於是漸漸與聖公會分離,使英國的循道公會成為獨立的教會,並1784年正式登記成為有法律地位的教會。其後發展迅速,堂所遍設世界各地,成為基督教的一大宗派。

 

君華牧師在《恩典的途徑(Means of Grace)一書中提及衛斯理很重視聖餐的牧養: 在公共崇拜中的禱文、唱詩;聖事中的洗禮、及聖餐等都是於我們有益的行動。特別是聖餐The Lord's Supper,是衛斯理格外重視的聖事。聖餐的另一個名稱eucharist,他的字根就是「感恩」的意思。我們感悟到蒙受神的恩典,一定會有所回應,並且會重新立志過討上主喜悅的生活聖潔的生活。所以衛斯理一反當時聖公會的習慣,勸會友要多多領受聖餐。然而,這並不是如中世紀時的觀念,好像我們可以靠著這個行動,帶來如何的「好運」,而是在這行動中,我們自己也在恩典中成長。

 

約翰衛斯理所制定的五項基督徒定規性的生活方式,亦即「施恩的工具(The Means of Grace)」: 1. 基督徒的聚會(相交);亦即一般所謂的「小組的生活」,這是他使用最得力的「恩具」。 2. 禱告;3.研讀聖經;4.聖餐禮5.禁食。這是約翰衛斯理確認的五道助益信徒成長的蒙恩途徑。

 

台灣高雄浸信會的劉智欽牧師在《神國與見證(二)》中記載過衛斯理突破聖公會的傳統, 甚至在礦場上主領聖餐:

約翰衛斯理是聖公會的牧師、也是宣教士,他和弟弟自願去到美洲,向印地安人傳福音。衛斯理雖是牧師、宣教士,但他並不清楚重生得救、「因信稱義」的真理。他沮喪的從美洲回來之後,才知道什麼叫重生得救,於是他跳出聖公會的框框,在家裡傳講、在街頭傳講,很多人跟隨他﹔他也開始在教會之外成立追求聚會、並騎馬去礦坑向礦工傳福音,在礦場上主領聖餐。英國教會因著約翰衛斯理的循道衛理運動,更新了整個英國教會的體質。

 

為何今天我們守聖餐時不用葡萄酒而改用葡萄汁呢? 原來這也是約翰衛斯理的變革: 因為他當時所提倡的復興運動,對象是低下的勞工階層,他們由於生活枯燥乏味,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所以工餘多喜愛杯中物,不單醉酒、更是酗酒。信主之後便要戒酒,戒酒之後就有餘錢,生活得以改善。戒了酒的酒徒若到教會守聖餐,一旦在聖餐時喝到一口酒,那就如癮君子戒毒以後第一趟遭遇試探那樣難以抗拒,所以教會以後就用葡萄汁代替了葡萄酒。

 

最近, 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的潘玉娟牧師在15/3/09的講章:「靈音回顧」中提到: 174712月的聖誕日,衛斯理約翰牧師向參加循道班會的成員,強調信徒與上帝立約的重要, 設立了「立約聖餐主日」。並於1755811,親自主持了首次的「立約禮」。此後,循道衛理宗教會,多於每年首次主日禮拜,舉行「立約禮」,鼓勵信徒紀念上帝救贖的恩典,並重新將自己奉獻與主,藉著從上帝而來的恩賜,盡己本分,榮神益人。

 

因此今日的循道衛理會的會章也會要求會友盡上一些基的職責, 包括承諾參加崇拜、守聖餐、參加團契和事奉、祈禱和學習聖經、以及有責任感地捐獻…

台長: 曾Sir
人氣(2,50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壯陽藥
很不錯的分享~~!
2020-02-22 21:28: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