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13 16:47:29| 人氣4,9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報內容由 張老師月刊 提供


---子女愈少,質要愈好

文/古婕文‧攝影/黃念謹

高齡化現象席捲全球,放眼世界各國,人口結構老化,似乎已是一股擋不住的趨勢。台灣當然也無法置身於這個潮流之外,許多專家學者憂心,台灣正尾隨歐美國家的腳步,走上高齡化社會一途。

兩年前,紐西蘭的「亞洲人口學公司」(Asian Demographics)曾經提出一個令人心驚膽顫的警告:「未來廿年,亞洲經濟可能大幅衰退!」它認為,由於亞洲人口結構漸漸高齡化,過去勤奮打拚、創造出經濟奇蹟的勞動族群將逐漸減少,恐怕很難繼續維持經濟成長的榮景;此外,從勞動大軍中退出的老年人口,會慢慢成為社會的主要族群,加重年輕勞動階級的撫養負擔,嚴重影響各國的經濟成長。

哎呀呀……事情這麼可怕?倘若高齡化潮流果真勢不可擋,台灣的未來,該怎麼辦呢?

別慌張,且先呼口氣,定定神,看看行政院政務委員胡勝正的研究分析,應該能提供那些驚恐不已的政府官員、躊躇於「生」或「不生」的夫妻們,一顆輔助理性思考的定心丸吧!

胡勝正認為:「我們應該注意問題,但不用過度緊張。」他表示,其實目前台灣高齡化的現象,相對於日本、瑞典、丹麥等其他國家並不算嚴重,不過老化的速度確實比較快。這是由於現代人普遍遲婚、少子,再加上一九六○年代推行家庭計畫的影響已慢慢浮現,當時宣導「兩個孩子恰恰好」的生育概念,造成生育率普遍下降,而那個年代所生下的孩子,目前又剛好進入結婚生子的階段,於是使得最近十年來生育率又大幅降低,老化的情形特別快速。

不過,他不認為高齡化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問題,相反地,他強調「過去都是從量的方向來看問題,而沒有考慮到人口的品質。」胡勝正認為,高齡化社會應鼓勵「以勞動的質取代量」,反而有助於改善人力品質,促進經濟的成長。

‧ 少子化,就要「好子化」

造成高齡化現象,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出生率逐漸下降,另一個則是人們生命期望值(平均壽命)普遍延長。針對生育子女數減少的現象,胡勝正認為,事實上,孩子的數目少了,父母反而更有時間、精神與能力來教育每一個孩子。「過去可能生很多個,可是沒有辦法每一個都栽培他;現在生少了,父母可以讓每個孩子都念到大學,人力的素質反而會提昇。」

「尤其我們現在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以後是靠腦力、知識來生產,而不是勞力。因此,需要的不是很多人,而是高品質的勞動力。」胡勝正表示,由於技術的進步,產能大幅提昇,已經不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生產;唯有受過大學教育者,才能利用知識、腦力來創造產值,進入知識經濟的「贏者圈」。目前在台灣,進入「贏者圈」的勞動人口比例,已經由一九七○年代,每一百個就業人口中有四個受過大學教育,增加為不到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大學畢業。

胡勝正認為,「生產與創造財富的方式正逐漸改變」,因此,未來應以品質來代替數量,「所以,少子,就要好子;孩子是在精不在多。」他強調,少子的浪潮,有助於創造「一個諸葛亮勝過三個臭皮匠」的未來,未必會對經濟造成衝擊。

‧ 活得愈久,教育投資愈划算

至於另一個造成人口高齡化的原因,也就是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的現象,胡勝正亦認為,生命期望值愈來愈長,將會慢慢轉變我們對「勞動年齡」的預設,對人力素質和經濟發展亦會有正面的影響。

他表示,平均而言,人們活得比以前更久,老人們比過去的同齡老人更為健康,也就愈有能力繼續投入工作。因此他鼓勵延緩退休年齡,老年人不一定得在六十五歲退休,成為數據上的依賴人口。「原本人口老化的數值,是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對十五歲至六十四歲勞動人口的比例,可是如果我們把退休年齡延長為六十六歲,變成是六十六歲以上的人口,對六十五歲以下的勞動人口比,那麼數值又會很不一樣,高齡化現象其實就沒有那麼嚴重。」

而且,「工作得愈久的話,教育投資將會更值錢,」胡勝正說,「以前我剛出生的時候,台灣的平均生命期望值才不到五十歲,如果念到博士,到三十多歲才開始工作,剩下可以賺回教育投資的時間就很少了,投資教育不划算。但是,如果人們可以工作的時間延長了,教育的投資就會愈划算,父母親將更有意願投資子女去接受教育,而子女也有比較多的慾望多唸書,這樣願意念到碩士、博士的人更多,我們的人力品質會更高,經濟生產力及所得也都會提高。」因此他認為,人口老化並非嚴重的問題,對經濟未必有負面的影響。

‧ 「儲蓄防老」取代「養兒防老」

不過,談到高齡化現象,最現實、也最令人們憂心的問題,恐怕是過去人們認為養兒有「防老」的功能,現在人們生育子女數減少,甚至選擇不生孩子,到了老年時期,該怎麼辦?由誰來撫養呢?

面對這個疑問,胡勝正要大家放寬心:「人是會理性選擇的,當一個人決定『少子』的時候,通常就已經做好了因應的準備。」因此他認為,高齡化不會造成老年人口的經濟安全問題。

他指出,子女數很多的夫妻,必須將大部分資源花在教養孩子上,相較之下,孩子生得少的人,會更有能力照顧自己,並且有餘力去儲蓄,所以可以提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準備。根據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的研究調查顯示,擁有四到五歲孩子的新一代父母,只有一‧五% 的人是為了養兒防老而生育子女;對於年老後的經濟來源,在可複選的情況下,仍只有十‧四四% 的人表示,希望靠子女奉養;八十七% 的人則說,準備靠自己的儲蓄及退休金養老,「養兒防老」的觀念,似乎已經成為過去式。

此外,他進一步強調,子女數減少,父母親能夠投注更多的心力與資源去栽培子女,當子女的教育程度提昇,收入和成就愈高,將來的回饋可能比多子者來得大。所以他認為,人們不必過度擔心老年人的經濟問題。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說,「當然『少子』的趨勢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只是問題不是經濟面的,而是社會面的。由於小家庭愈來愈多,很多父母和子女不住在一起,因此,未來會出現的應該是老年人照顧的問題,像是萬一忽然中風了,需要別人照顧時,可能會出現困難。還有,老人有一些心理上的需求必須被滿足,例如需要有人和他講話、溝通,需要被關心……等,這些才是面對高齡化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

‧ 提供社會福利為治本之道

胡勝正認為,金錢不是萬靈丹,政府想藉發放金錢補助獎勵生育,並不能解決高齡化社會的問題,「發錢沒有用,人們不會因為一點點錢就決定生孩子,如果真的有用的話,孩子的品質可能也不好,因為會為了這點誘因而生孩子的父母,可能是不負責任的父母,不一定能夠好好地教育小孩,也很難真正提高人口的品質。」他強調,政府應該從建構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下手,一方面,規畫提供幼兒醫療、托育等服務,去除生養的障礙,才能達到獎勵人們生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必須提供老年人長期照護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環境和生活機能,以根本解決高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適當的社會福利對經濟其實是有幫助的,沒有社會福利的國家,會有嚴重的貧富不均問題,社會容易動盪不安;如果有完善的社會福利,讓大家都能受到照顧,社會就會比較穩定。」

「高齡化現象並不可怕。」他認為,從根本來思考,以人力品質的提昇取代量,並且建構出適當的社會福利體系,將可以讓每個人都更嚴肅理性地面對生育的抉擇。「人們是會理性選擇的!」對於高齡化的未來,胡勝正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9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