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03 12:05:26| 人氣3,58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騎兵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不懂好萊塢電影,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北雙方代表性的統帥和名將:李將軍、賈克遜;格蘭特、薛曼,不拍,拍啥非決戰性的《騎兵隊》(影宣:北軍為挽回劣勢乃派騎兵隊深入敵境~)

統帥名將多沒趣,有西部片和明星(約翰韋恩)味再加南北愛情故事的《騎兵隊》,才有人看啦!

是嗎?那我上網抓些貼文,給無手邊無前評《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三pp11-124有詳述南北戰爭和統帥名將)者參考。

騎兵隊Horse Soldiers

約翰·韋恩(John Wayne,1907年5月26日-1979年6月11日),美國電影演員,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演繹的角色極具男子氣概,個人風格鮮明,他的說話語調、走路方式都與眾不同。他有綽號名Duke。
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評選20世紀百年百大明星,約翰·韋恩名列男演員第13位。根據哈里斯民意調查2007年1月16日公布的結果,韋恩在2006年最受歡迎的美國電影明星中,排名第三位。該項調查源於1994年,韋恩是已經逝世的明星中唯一的一位每年都列入前十名的人。
韋恩的銀幕生涯開始於1920年代的無聲電影,他是1940年代到1970年代主要影星之一。他的名字和西部片和戰爭片緊密聯繫在一起,同時他又勝任各種其它類型影片中的角色,如傳記電影、浪漫喜劇、警匪片等等。他與導演約翰·福特曾經維持長達35年,多達21次的合作。

個人生活

約翰·韋恩出生在愛荷華州溫特塞特,原名馬里恩·羅伯特·莫里森(Marion Robert Morrison),後來他的父親將他的名字改成馬里恩·麥可·莫里森(Marion Michael Morrison),把他的弟弟取名為羅伯特。
韋恩曾申請就讀美國海軍學院,但未錄取。他轉而領運動員獎學金,入學南加州大學修讀法律預科。他是美式足球隊員,但是後來卻受傷退隊,無法再領獎學金,也未能完成大學學業。他在大學時,已經在一些製片場打零工,也是在這時認識大他13歲的導演約翰·福特。
約翰·韋恩前後有三任妻子,兩次離婚,一共七名子女。他的妻子都是西班牙血統。韋恩惹上多次緋聞,包括他的祕書,以及影星瑪琳·黛德麗。他的兒子麥克·韋恩及派崔克·韋恩,分別是製片人、演員,以及節目主持人、演員。他們曾多次出現在父親的影片中。由於電影《搜索者》常被認為是約翰·韋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在劇中飾演的角色名叫伊森·愛德華(Ethan Edwards),為紀念這項演出,韋恩將小兒子命名為伊森·韋恩,後來也成為一名演員。約翰·韋恩也是前世界拳擊組織重量級冠軍湯米·莫里森的叔祖父。
在二次大戰,珍珠港事件爆發時,好萊塢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包括約翰·福特在內,都競相從軍報國。約翰·韋恩卻因故並未服兵役,未能盡與他的銀幕形象符合,所以曾造成了爭議與遺憾。約翰·韋恩曾在接受花花公子雜誌專訪時,發表過對印第安人及黑種人有成見的言論,一時聲名狼藉。在電影《紅河谷》,由於配角演員蒙哥馬利·克利夫在現實中的同性戀傾向,約翰·韋恩及另一名配角演員華德·柏尼納,除了拍片時以外,都對他敬而遠之,蒙哥馬利·克利夫因此拒絕在其後電影《赤膽屠龍》與他們繼續合作。
約翰·韋恩於1964年被診斷出罹患肺癌,但是他在切除左肺及4根肋骨後,幸運的痊癒。「約翰·韋恩癌症基金會」、「約翰·韋恩癌症協會」在其後成立,目前由他的兒子派崔克·韋恩擔任總裁。
韋恩有明顯的政治主張,是共和黨的支持者。他與合作的導演約翰·福特、霍華·霍克斯、朋友及合作演員詹姆斯·史都華等也都有相同的政治立場。他還分別在1966年及1970年,為他的朋友羅納德·雷根助選加州州長。

傳奇
 
《搜索者》,1956年。因為約翰·韋恩是傑出的西部片及戰爭片演員,尤其更以演出西部片最具代表性,西部歷史又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文化。因此韋恩無論在生前及身後,美國國內及國外,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約翰·韋恩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金球奬終身成就獎得主。1996年,他被追頒專為頒發給優秀西部片演員的金靴獎。韋恩是哈里斯民意調查,年度最受歡迎的美國影星中,唯一一位已經逝世但每年都列入前十名的人。他名列票房收入前十名影星達25年,紀錄迄今無人能破。韋恩還兼得了美國平民的兩種最高榮譽獎項:「國會金質獎章」及「總統自由勳章」(追頒)。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13名。
儘管約翰·韋恩未曾從軍,他仍成為美軍普遍崇仰的對象。一些二次大戰、韓戰、越戰的老兵表示,他們從軍的理由是來自受到約翰·韋恩影片的鼓舞。甚至日本昭和天皇於1975年訪美時,也表示想見韋恩、這位他們昔日敵軍的重要象徵。約翰·韋恩的名字如此為美軍熟悉,以至他的名字與一些軍用品連繫在一起,例如軍用P-38開罐器暱稱為「約翰·韋恩」,因為它「可以做任何事」;軍用的衛生紙被叫做「約翰·韋恩衛生紙」,因為它很「粗糙、結實、擦不乾淨」;二次大戰時期軍用的C口糧餅乾,被取名為「約翰·韋恩餅乾」,因為「只有像約翰·韋恩那麼粗獷強壯的人,才吃得下」。
紀念約翰·韋恩的建築物有:加州橘郡的橘郡機場,於1979年韋恩去世時,更名為約翰·韋恩機場,並設有他的銅像。華盛頓州有約翰·韋恩船塢,及州立公園內的約翰·韋恩拓荒者步道。紐約市的約翰·韋恩小學,以及紀念韋恩的馬賽克壁畫。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街道的一家儲蓄貸款公司前,設有約翰·韋恩的銅像,因為他曾為這家公司做過廣告。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屬於他的星。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國立牛仔與西部史蹟博物館」(National Cowboy & Western Heritage Museum),將他列入西部演員的展覽廳,該館並進一步頒給他「The Wrangler」獎座。韋恩也列名在加州名人廳。
2007年的約翰·韋恩百歲誕辰,一些慶祝活動在他的家鄉舉辦,包括一系列牛仔特技表演、約翰·韋恩影片放映、鄉村音樂歌手演唱,還有約翰·韋恩紀念館及學習中心的破土儀式等。

主要作品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年)、 (導演:約翰·福特;約翰·韋恩成名作)
《野風》(Reap The Wild Wind) (1942年)、(導演:賽西爾·德米爾)
《菲律賓浴血記》(They Were Expendable) (1945年)、(導演:約翰·福特)
《重返巴丹》(Back to Bataan) (1945年)
《荒漠義俠》(Three Godfathers) (1948年)、(導演:約翰·福特)
《要塞風雲》(Fort Apache) (1948年)、(導演:約翰·福特;合演:亨利·方達、秀蘭·鄧波兒)
《紅河谷》(Red River) (1948年)、(導演:霍華·霍克斯)
《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1949年)、(導演:約翰·福特)
《硫黃島浴血戰》(Sands of Iwo Jima) (1949年)、(2006重拍《硫磺島的英雄們》)
《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 (1950年)、(導演:約翰·福特)
《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 (1952年)、(導演:約翰·福特)
《情天未了緣》(The High and the Mighty) (1954年)、(導演:威廉·惠曼)
《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年)、(導演:約翰·福特)
《碧血濺長空》(The Wings of Eagles) (1957年)、(導演:約翰·福特)
《赤膽屠龍》(Rio Bravo) (1959年)、(導演:霍華德·霍克斯)
《魔鬼騎兵團》(The Horse Soldiers) (1959年)、(導演:約翰·福特)
《邊城英烈傳》(The Alamo) (1960年自導自演);2004年重拍《圍城13天》)
《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年)(導演:約翰·福特;合演:詹姆斯·史都華)
《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年)、
《碧血長天》(The Longest Day) (1962年)、(導演:肯·安納金;合演:亨利·方達、勞勃·米契)
《珊島樂園》(Donovan's Reef) (1963年)、(與約翰·福特最後一次合作)
《越南大戰》(The Green Berets) (1968年)、(約翰·韋恩自導自演)
《大地驚雷》(True Grit) (1969年)、(導演:亨利·海瑟威,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得獎)
《神槍手》(The Shootist) (1976年)、(導演:唐·席格;合演:洛琳·白考兒;客串:詹姆斯·史都華;約翰·韋恩最後作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4%E7%BF%B0%C2%B7%E9%9F%8B%E6%81%A9

李將軍

羅伯特‧愛德華‧李(Robert Edward Lee 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國職業軍人,爲南北戰爭期間聯盟國最出色的將軍。他最終以總司令的身份指揮聯盟國軍隊。如同古代的漢尼拔(Hannibal)與二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沙漠之狐埃爾文?隆美爾(Erwin Rommel)一樣,其以寡擊衆以少勝多但最終不敵的情勢爲他贏得長久的名聲。戰後,他積極推動重建,在其生命的最後數年成爲進步的大學校長。李將軍維持著聯盟國代表象征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早年生涯與事業】
  李出生于維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的Stratford Hall Plantation,爲獨立戰爭英雄亨利?李(Henry Lee)(綽號輕騎兵哈利)與安?希爾?李(Anne Hill (née Carter) Lee)的第四子。他在1825年入學美國軍事學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並于1829年在46名同學中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不僅在校成績頂尖,他同時也是該校第一個(至目前爲止也是唯一的一個)完美無缺的畢業生。
  李將軍其後曾駐防于喬治亞州考克斯珀島(Cockspur Island)上的普拉斯基堡(Fort Pulaski)七個月。1831年,他轉調至維吉尼亞州的門羅堡(Fort Monroe)擔任助理工程師。駐紮該地期間,他與馬莎?華盛頓(Martha Washington)的曾孫女瑪麗?安娜?倫道夫?蒄提斯?李(Mary Anna Randolph Custis Lee,1808年–1873年)結褵于其父母位于華盛頓特區對面的住處,阿靈頓之屋(Arlington House)。他們共有三子四女:George Washington Custis Lee、William Henry Fitzhugh Lee、Robert Edward、Mary、Annie、Agnes、與Mildred。  
工兵生涯
  1834年至1837年間,李在位于華盛頓的工兵總司令部擔任助手,且于1835年夏協助勘定俄亥俄州與密西根州之間的州界。1837年,他接獲生平第一個重要任命,擔任工兵中尉,監督聖路易斯(St. Louis)港口以及密西西比河上遊與密蘇裏河的工程。其成果使他得升爲上尉。1841年,他奉調至紐約港的漢彌爾頓堡(Fort Hamilton),在當地負責構築碉堡。  
美墨戰爭、西點與德州
  李將軍于美墨戰爭期間(1846年–1848年)表現卓越超群。他當時在由韋拉克魯斯(Veracruz)推進至墨西哥市的過程中,是溫菲爾德?史考特(Winfield Scott)的主要助手之一。身爲幕僚的他以個人偵搜促成了美軍多場勝仗。他找出了數條可用的攻擊路線,墨軍猶以爲這些路線無法穿越而未加防守。
  他于1847年四月的塞羅戈多戰役(Battle of Cerro Gordo)後升爲少校。他曾參與的戰役有康崔拉斯(Contreras)、楚魯巴斯科之役(Battle of Churubusco)、以及夏布爾特佩克之役(Battle of Chapultepec)。他在此役中負傷。戰爭結束後擢升爲中校。
  美墨戰爭之後,他駐防于巴爾的摩港的卡洛堡(Fort Carroll)三年。其後于1852年成爲西點軍校校長。在西點的三年中,他改善了校園內的建築與課程,並付出時間與官校生相處。其長子George Washington Custis Lee于其任內入學西點軍校,並在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855年,奉調至第二騎兵隊開赴德州前線,協助保護當地移民免受阿帕契與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的攻擊。那一陣子並不是李感到稱心如意的日子。他不喜歡長期遠離家人,尤其時當他的妻子病重。李只能盡可能的經常回家探視。
  1859年,當約翰?布朗(John Brown )于維吉尼亞州的哈普斯渡口(Harpers Ferry)(今位于西維吉尼亞)發動突襲時,李正好人在華盛頓。于是奉命逮捕布朗並重建秩序。他迅速達成任務並返回德州的駐地。當德州于1861年脫離聯邦時,李奉召至華盛頓待命。  
身爲奴隸主

  身爲維吉尼亞上流社會成員,李終身與奴隸制度接觸密切,但他名下擁有的奴隸未曾多于半打。實際上,在于維吉尼亞石橋郡(Rockbridge County)的記載中重新發現其1846年的遺囑前,未能確知其名下是否擁有任何奴隸。其遺囑內容爲在他去世時解放一名叫做Nancy的女奴及其子女。
  然而,當李的岳父George Washington Parke Custis于1857年十月去世時,李經由于執行其遺囑,自妻方獲得了可觀的房産,並有權暫時支配63名奴隸,包含男女及小孩。依Custis遺囑所言,自其去世起的五年內,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爲得當時”解放這些奴隸。
  Custis的遺囑于1857年12月7日認證。雖然Robert Lee Randolph、Right Reverend William Meade、與George Washington Peter與李共爲遺囑執行人,但另三人不符資格,所以僅剩李一人單獨負責結算房産及支配Custis的奴隸。李發覺自己需要資金來清償其岳父所遺留的債務,及修繕所繼承的房産。于是,盡管遺囑提供奴隸們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爲得當時”得到解放的機會,他仍決定充分利用遺囑所給予的五年支配權,雇用這些奴隸們到鄰近的農場以及有更多工作機會的維吉尼亞東部去工作,以資獲利。這項決定使Custis的奴隸們感到不滿,他們曾被告知在Custis去世後即可獲得自由。
  1859年,這群奴隸中的三名-Wesley Norris、他的姐妹Mary、及他們的一名表親-逃到北方。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收到兩封(日期爲 June 19與 June 21)的匿名信。這兩封信基于傳聞與1866年全國反蓄奴規範(National Anti-Slavery Standard)所印行的Wesley Norris的訪談記錄,聲稱Norris等人在距賓州邊界數哩處遭捕獲,並送回給李,遭李施以鞭刑並以濃鹽水擦拭傷痕累累的背部。他們在行刑後被迫到維吉尼亞的裏士滿工作,後又被轉送至阿拉巴馬。Wesley Norris在1863年1月于該州潛越戰線至北軍所控制的區域而獲得自由。
  李于1862年秋,五年期滿後,釋放Custis的其余奴隸。  
對奴隸制度的觀點
  自內戰結束後起,李通常被視爲在一定程度上反對蓄奴。在戰後及重建期間,李成爲聯盟國錯失偉業論的中心象征。而當分離世代視蓄奴爲嚴重錯誤後,李在一定程度上反對蓄奴的概念有助于他作爲南方光榮的象征,及建立全國性共識。
  最常被引用來主張李反對奴隸制的證據有:(1)解放Custis的奴隸,一如上述;(2)李1856年寫給妻子的信函。信中寫道:“我相信,在這個開化的時代,只有少數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與政治上皆屬有害。”(3)在戰爭最末期,他支持奴隸登記加入聯盟國部隊,並以解放其自由作爲服務功績的最後犒賞。
  批評家則認爲這些反對奴隸制度的描述誤解了李的真正言行。例如說,解放Custis的奴隸之舉通常被誤解爲是李本人的決定,而實際上是Custis遺囑內的要求。李寫給妻子的信函也因選擇性引用而遭誤述。在描述奴隸制度的害處後,他隨後寫道:
詳述其諸般缺失到底無用。我認爲,這種制度無論如何對白種男性的禍害更甚于對黑色種族,而雖說我在感情上強烈支持後者的行徑,我對前者更加同情。黑人在道德觀念上、社會心理上與實際情形上若身在非洲會大大的好過于身在此處。我希望他們所經曆的痛苦折磨-對其種族而言是必需的-可以把他們變好。他們要過多久才得受感化,端視全知全能的悲憫天意之所識與所爲。
實際上,該信的主題-贊成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演溝-完全不是奴隸制的禍害,反而是非難被李描述爲“既不可靠又不負責”且爲“有害作爲”的廢奴主義。
最後,批評家指稱,無論在個人上對奴隸制抱持什麽樣的態度,李完全參與奴隸制體系,卻完全未有過任何公開性的不同作爲,直到軍事情況終于極度絕望後,才計劃在不公平的情形下有條件的武裝黑奴。

【內戰】

  1861年4月18日,在戰爭前夕,經由馬裏蘭州共和黨人弗朗西斯?布萊爾(Francis P. Blair)在其子蒙哥馬利布萊爾(Montgomery Blair)-林肯的郵政局長-位于華盛頓的住處調解下,林肯總統透過國防部長賽蒙?卡美容(Simon Cameron)提議由李指揮聯邦軍。李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並曾于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擊爲“完全是一場革命”,背叛開國先烈。然而他因效忠于出生地,維吉尼亞,而加入聯盟國。
  戰爭爆發時李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後成爲聯盟國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李尊崇自己合衆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他僅願佩戴聯盟國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升爲聯盟國將軍。
  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聯盟國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後,他成爲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
  在約瑟夫?強森(Joseph E. Johnston)將軍在1862年6月1日于七松之役(Battle of Seven Pines)負傷後,李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獲得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即發動了一連串的攻勢。在七日戰役中,他面對由喬治?麥克萊倫(George B. McClellan)率領,威脅首都裏奇蒙的聯邦軍。聯盟國部隊因李將軍的攻擊行動而傷亡慘重,並因李將軍部下執行戰術時的無能而受損,但他的積極行動挫敗了麥克連能。在麥克連能撤退後,李將軍在第二次牛奔戰役(Second Battle of Bull Run)中擊敗另一支聯邦軍隊。他後來入侵馬裏蘭,企圖重新補給軍需,並盡可能的影響北方不利于戰爭結束的選舉結果。麥克連能因截獲一份南軍所遺落的軍令而得知李將軍的計劃,並在南軍得以集結之前增援優勢兵力至安提耶坦。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將軍抵擋住了北軍的攻擊,但不得不撤回維吉尼亞。
  因對麥克連能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安伯洛斯?本賽(Ambrose Burnside)爲波多馬克軍團司令。本賽下令渡過拉帕罕諾克(Rappahannock)溪發動弗雷德裏克斯堡戰役(Battle of Fredericksburg)。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爲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托馬斯?傑克森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爲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聯盟國而言,此戰爲以寡擊衆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沈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爲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歎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聯盟國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史都華(J.E.B. Stuart)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面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沖鋒(Pickett's Charge)-導致慘重的傷亡。一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後,李將軍于1863年8月8日向聯盟國的戴維斯總統書面請辭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聯邦軍總司令尤裏西斯?格蘭特企圖摧毀李將軍的部隊並進占裏奇蒙。李將軍率其部隊扺擋住其兩項企圖的進展,但格蘭特以其優勢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東南方持續推進。連串戰役發生于歐華連(Overland )、史波特斯凡尼亞法院(Spotsylvania Court House)、冷港(Cold Harbor)。格蘭特最終令其部隊暗渡詹姆士河而騙過李將軍。在抵擋聯邦軍進占彼德斯堡(Petersburg)-裏奇蒙鐵路補給在線的心髒地帶-的企圖後,李將軍的部隊在彼德斯堡被圍,並竭力掘壕自衛。他企圖打破僵局,派遣具伯?爾利(Jubal A. Early)經審南多亞溪谷(Shenandoah Valley)襲擊華盛頓,但爾利敗于菲利普?舍利丹(Philip Sheridan)的優勢軍力之下。彼德斯堡之圍自1864年持續至1865年6月。
  總司令
  1865年1月31日,李將軍升任爲聯盟國武裝力量總司令。1865年初,他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聯盟國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聯盟國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
  在聯盟國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于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李將軍放棄防守裏奇蒙,並企圖與約瑟夫?強森(Joseph Johnston)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爲聯邦軍所圍困,于1865年4月9日于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投降。若幹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份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遊擊戰,爲李將軍所拒。
  
【戰後】

  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曾官方申請戰後特赦,但未曾獲淮。申請書送出後上呈至國務卿威廉?西華德(William H. Seward)的桌上,他以爲是旁人將事情完成後呈送的副本而將之歸檔,數十年後方于其抽屜中再度發現。李將軍將不獲響應當成政府對其保留法律追訴權。
  李將軍申請特赦立下範例,鼓勵許多前美利堅聯盟國部隊官兵接受再度成爲美利堅合衆國公民。1975年,在一名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職員發現李將軍宣誓效忠的誓詞後,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對他發布特赦,並由美國國會回複其公民權。
  李將軍夫婦戰時居住于妻子的娘家,寇提斯李大宅(Custis-Lee Mansion),遭聯邦軍沒收,成爲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他去逝後,法院裁定該處房産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州政府提議收購其全部土地而獲同意。
  他自1865年10月2日起于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只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它若幹獨斷維持榮譽體系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長專注于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自1795年約翰?查維斯入學以後,華盛頓學院,或說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罹病與逝世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長感覺不適,無法清楚的說話。醫生們趕到後,僅能協助讓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轉。幾乎可以確定李校長是得了中風。這場中風損壞了腦前葉,使他言語失能,無法咳嗽。他經由人工喂食以維持體力,但轉而罹患肺炎。因爲無法咳嗽,李校長死于並發症肺炎(而非中風本身)。他在中風後兩周,1870年10月12日,逝世于勒星頓,葬于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瑣事】
  ◆羅伯特?李的誕辰紀念日在維吉尼亞州是李-傑克森紀念日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州則與馬丁?路德?金誕辰紀念日共同作爲官方假日。
  ◆1969年在電視節目The Dukes of Hazzard中所使用的大馬力道奇車,爲紀念他而命名爲“李將軍”(General Lee)。
  ◆盡管有總統特赦令,李將軍懸于詹姆士河堤堰的肖像令包含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快。因此爲了種族和諧的目的而于1990年代移除。
  ◆電影衆神與將軍(Gods and Generals)中,李將軍的角色由勞勃杜瓦飾演。他是李將軍的後裔之一。
  【紀念物】
  阿拉巴馬的李郡爲紀念他而命名。阿靈頓之屋,又稱寇提斯李大宅,坐落于今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由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作爲對其家族的紀念。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0603.html?tp=3_01

傑克遜

 托馬斯‧喬納森‧“石牆”‧傑克遜(Thomas Jonathan “stonewall”Jackson,1824年1月20日或21日~1863年5月10日)美國內戰期間著名的南軍將領。有部分曆史學家認爲,如果以戰績作比較,托馬斯?傑克遜是美國內戰中唯一的英雄。
  【內戰時期】
  李將軍的北維吉尼亞軍團轄下一個兵團任指揮官。他是整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于1861年4月27日成立了一個軍旅。
  [第一次馬納沙斯之役]
  石牆傑克森與一批維吉尼亞軍團趕到戰場;畢將軍的軍團正在撤退,因爲北軍大炮占領了馬修山,阻止了畢將軍軍團的前進。
  北軍步兵在大炮的掩護下推進, 石牆傑克森的軍旅開始迎戰。雙方開火後南軍就沖鋒殺敵,北軍被打敗,馬修山失守,大炮被搶。石牆傑克森和他成立的軍旅在這戰役中一舉成名,開始被稱呼爲石牆旅。但石牆傑克森常稱石牆旅爲"維吉尼亞第一旅"。
  【河谷會戰】
  當湯瑪士?傑克森獲得"石牆"的美名同時,在西線,南軍擋不住格蘭特的攻勢,節節敗退,爲了逼使更多北軍前往維吉尼亞戰區,李希望可以在維吉尼亞發動大型戰事,以免格蘭特把西部的南軍擊潰。石牆傑克森遂決定于1862年派兵攻擊馬裏蘭州,不過,在漢考克之役中石牆旅的炮轟未能打倒防守的北軍,于是引他們再次深入南方內陸的雪倫多亞河谷;而林肯亦決定派更多軍人追趕“撤到雪倫多亞河谷的南軍”。3月22日, 北軍軍官約翰率9,000人在第一次克恩斯鎮之役打敗石牆的3,400人,是其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被打敗。5月8至9日,北軍有兩個旅想組成一支較大的部隊,石牆傑克森先發制人,率6,000南軍進攻麥克道威。5月8日, 南軍渡過考帕斯徹河(Cowpasture River)時遭到北軍的突擊,但四小時後,北軍被打退,撤回麥克道威。次日, 北軍再次發動進攻,但大敗而回,南軍進入麥克道威。
  [死亡]
  他在錢斯勒斯維爾戰役中被己方軍隊誤傷致死。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450.html?tp=3_01

格蘭特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1822.04.27—1885.07.23),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美國內戰後期聯邦軍總司令,第18任總統、陸軍上將。生于俄亥俄州一小業主家庭。
  原名是海勒姆-尤利西斯-格蘭特(Hiram Ulysses Grant),小名勒斯(Lyss)。1822年他出生于4月27日,俄亥俄的安樂點(Point Pleasant,Ohio),父親傑西?魯特?格蘭特是一位皮革小商人,母親漢娜?辛普森是位農場主的女兒,格蘭特的名字是家人用抓鬮的方式起的,尤利塞斯是《奧德塞》中大英雄奧德修斯的名字,格蘭特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一生的事業卻有聲有色,轟轟烈烈,格蘭特畢業于西點軍校,他在南北戰爭中發迹。
  到了1839年,他接到了國會議員托馬斯-赫穆(Thomas Hamer)的推薦他去西點軍校的推薦信,此人過去是格蘭特母親的老友。但問題是這個議員在寫這封的時候,把哈勒姆(Hiram)這個名字忘得一幹二淨。于是他按照西方的取名習慣,自作主張地把格蘭特母親婚前的姓辛普森加了進去,變成了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所以當格蘭特接到這封推薦信的時候,只好將錯就錯,在自己的申請表上填上了尤利西斯-辛普森-格蘭特,之後這個被迫改的名字也就跟隨了他一輩子。
  雖然自己很不願,但是在父親的威逼下,格蘭特于1839年5月29日到達了西點軍校。在校期間表現平平,沒有什麽突出或是引人注意的成績。四年後畢業時,在39人的班級裏,排名21畢業。此時正好趕上了墨西哥戰爭,格蘭特被授予少尉軍銜派往了第4步兵團,在聖紮珈裏-泰勒(Zachary Taylor)指揮下,他的職位是軍需官。總體而言,他在這個職位上表現很不錯,只是有的時候表現的過于莽撞些。在馬裏莫(Molino del Rey )和查培爾佩戈戰役(Chapultepec)戰役中,格蘭特參加了實際戰鬥,表現得極爲勇敢。戰爭後被提升爲中尉,派往了西部地區繼續服役。但是其間,格蘭特卻被他的一個陋習搞得麻煩滿身,就是他過于貪杯。甚至在他執行勤務的時候也不例外,數次被憲兵人贓俱獲地當場抓獲。結果1853年,格蘭特由于再次在工作期間酗酒,而被“流放”當時的邊疆—舊金山。
  到了1854年,他在上司的強烈要求下,主動遞交了退伍申請,也得到了批准,以上尉軍銜退役。同年9月,他回到了老家取了朱麗亞-登特-格蘭特爲妻,之後又到了伊利諾伊的格利納開始經營商店,做起了倒賣礦石和雜貨的生意人。此時,格蘭特的家庭出現了一個很複雜或是愛人尋味的局面。格蘭特的父母都是很激進的廢奴主義者,然而他的妻子卻是擁有黑奴。當朱麗亞嫁給格蘭特,從自己的娘家帶來四個黑奴,被當作嫁妝而來。直到1863年的《廢奴宣言》的發布,這四個黑奴始終是格蘭特家“財産”的一部分。在1859年3月12日,格蘭特在給他父親的信中很坦白地說:“朱麗亞無法好好地生活,如果沒有了這些黑奴。”而在1858至1859年,格蘭特自己也買了一個30多歲的黑奴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不和。格蘭特夫人當內戰爆發後,格蘭特被作爲預備役征兆入伍被授予了上校軍銜,卻被他回絕,直到州長親自和約見後才收回了之前的拒絕。他先是擔任了第21伊利諾伊步兵團的指揮,到了1861年9月,格蘭特被迅速提拔爲准將。他的首次重要戰鬥是對密蘇裏州貝爾蒙南軍的突襲。他指揮北軍讓南軍受到了出其不意的打擊,然而之後由于友軍配合的失誤從導致南軍從攻擊中撤退成功,之後南軍又得到了增援反而北軍趕了回去。
格蘭特第一個大的勝利,來自他對亨利要塞(Fort Henry)和道格拉斯要塞(Fort Donelson)圍攻的成功,在1862年2月他先後攻下了這兩個在密西西比流域的重要據點。在圍攻期間,南軍曾按當時戰爭慣例提出過短時間休戰的要求,而格蘭特卻回答道:“No terms except an unconditional and immediate surrender can be accepted. ”格蘭特就此第一次在內戰中提出了“無條件投降”的說法,這個名詞開始貫穿他之後的戰爭中的所有行爲。這個勝利對北方無疑地一個巨大的鼓舞,此時的北軍在東部戰場的情況卻很不樂觀,在李對抗下,北軍陷入了苦戰。所以當林肯聽到這個消息後,很興奮當即提拔格蘭特爲少將。格蘭特被任命開始組建田納西方面軍,同時結識了他的老鄉--威廉-提康普賽-謝爾曼,謝爾曼此時成爲了他師長。
到了四月,格蘭特迎來了西部戰場上最血腥的一次戰鬥。田納西方面軍在夏伊洛(Shiloh)迎來了他們的頭一次戰役。戰役第一天,北軍顯然無法適應南軍的迅猛打擊,匆促迎戰結果自然是大敗而歸。而日後,謝爾曼的部隊趕到了戰場。謝爾曼當南軍迅速向先前潰退的北軍追擊的時候,出其不意地從斜裏殺出猛擊了對方的側翼。南軍遭到了這一出其不意的打擊,頓時亂作一團,敗退中的格蘭特又趁勢大殺回馬槍,反敗爲勝將南軍徹底擊潰。這和東部戰場的困境同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之後格蘭特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對維克斯(Vicksburg)的圍攻作戰,這和蓋蒂斯堡一並成爲了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也是他一生最爲重要的一次戰鬥。
圍攻部署七月,格蘭特首先任命謝爾曼爲菲斯軍官區總司令,負責對南軍的堅強據點威克斯堡(Vicksburg)發動進攻。但是由于兵力嚴重不足,謝爾曼的攻擊並不成功,戰局陷入僵持。維克斯堡小城位于密西西比河中遊,大河在此處變得很狹窄,所以地理很重要。控制了維克斯堡就等于控制了整條密西西比的交通控制權,在戰前這裏就是整條河上的交通運輸的總轉站和中心,其戰略價值極大。 維克斯堡繁忙的碼頭到了1863年年初,格蘭特親自率領部隊開始對維克斯堡展開了圍攻作戰。他首先將打算援救維克斯堡的南軍蔣斯頓的部隊擋在了維克斯堡站區之外,集中力量將其打退。
之後,再調回頭開始展開圍攻。他在維克斯堡外挖了兩條圍攻線:內對壘線(Contravallation)和外對壘線(Circunvallaton)。把維克斯堡圍了一個滴水不漏,大擺鐵桶陣。到了1863年5月,格蘭特的部隊人數上升到了7萬2千人,火炮248門;此時維克斯堡內南軍僅爲4萬5千人。同時在密西西比河上,在格蘭特的要求上,海軍的大批鐵甲艦也保衛斷絕了維克斯堡的水上聯系。就這樣,格蘭特把維克斯堡徹底地包圍了,之後就實施糧食的禁運,力圖困死守軍,當然城中的市民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而面對南軍司令彭貝爾頓讓市民離開的維克斯堡的要求,同樣遭到格蘭特的一口拒絕,堅持南軍必須無條件投降。北軍的炮兵每天不分白天黑夜日日連續對維克斯堡進行無間斷炮擊,每天只因爲炮兵吃飯和補給的要求停止炮擊三小時,其余的二十一小時都是無休無止的猛烈炮擊。就這樣到了1863年7月4日也就是美國獨立日,同樣也是東部蓋蒂斯堡戰役的後一天,南軍在堅守了7個月,彈盡糧絕後終于向格蘭特“無條件投降”。
圍攻中的格蘭特在這次戰役中,和他的偉大勝利相比,格蘭特的損失卻並不顯得很重大,他一共損失了9千人左右。而南軍傷亡了1萬2千人,另有3萬5千人投降被俘。而城中至少3至4千名市民由于圍困造成的饑餓和炮擊而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兒童。格蘭特還是于1863年7月攻下了這個戰略位置極爲關鍵的城市。至此,北軍徹底控制了密西西比河流域,進而開始威脅南方的後方地區。之後格蘭特毫不松懈繼續推進,在查努羅加(Chattanooga)突破了南軍的防線,進抵了喬治亞州的邊境,進展極爲順利。然而在格蘭特剛剛取得了這一身勝利後,之後詹姆斯-朗斯特 (James Longstreet)帶著他的田納西方面軍從北面長途近100英裏突然對格蘭特的獲勝之師發動了奇襲,雖然只有2兩萬但是卻讓北軍遭到了失敗。這也成了格蘭特在西部戰場上唯一的一次失敗。但是之後,格蘭特還是依靠自己的兵力優勢維持住了戰線,穩定了戰局。
  到了1864年4月,對格蘭特一直很偏愛的林肯,終于任命了格蘭特爲陸軍總司令。他開始轉戰到了東部戰場,同時任命謝爾曼爲西部方面軍最高司令,而格蘭特也給他下達了那條著名的命令“create havoc and destruction of all resources tha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enemy。”明確要求謝爾曼對南方進行毀滅性的不計後果,不惜代價的摧毀。同年5月,謝爾曼開始入侵喬治亞州開始了亞特拉大攻略。而他自己開始率領12萬大軍在東部開始和由李將軍率領的北弗傑尼亞軍團作戰,他目標就是占領“叛軍”的首都裏士滿。此時,格蘭特更是放言,他要抽打李(Whip Lee),打破李這個“南方的神話” 身爲總司令的格蘭特此時李的軍團只剩下了6萬人,但是他卻是格蘭特前所沒有遇到過的對手。在荒原戰役(Wilderness),斯巴薩維利亞戰役(Spotsylvania),諾斯-安娜戰役(North Anna)和冷港戰役(Cold Harbor)中,格蘭特都弱于自己的兵力和裝備李,所擊敗。李硬是把強大的北軍擋在了裏士滿以外,格蘭特在幾個月間足足損失了6萬人。雖然如此,但是南方敗亡的命運並不是李個人可以扭轉的。
到了1865年,李終于在格蘭特不屈不撓的壓力下不得不由于放棄了裏士滿開始南撤,打算與蔣斯頓的部隊會合。終于,李和格蘭特在阿托克馬(Appomattox)展開了最後的戰鬥,李面臨被包圍的處境,決定投降。李和格蘭特在阿托克馬斯的法院會面商討投降事宜。在得到了格蘭特決不會關押迫害一名南軍士兵的保證後,李同意在投降協議上簽字。最後,雙方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中簽署了協議。李手下的2萬8千饑寒交迫的士兵正式投降,也標志著曆時將近5年的殘酷廝殺終于停止了。雖然格蘭特之前對李從來沒有表現過什麽敬意,倒是總對李冷嘲熱諷,然而在這次會面中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
格蘭特和李在投降後的一起騎馬交談在戰後,格蘭特和繼任林肯的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發生了巨大矛盾,格蘭特最後站在了對抗總統的國會一邊,並且加入了要求嚴懲南方諸州的共和黨,成爲了其中激進份子。在擔任了全美陸軍總司令後,格蘭特提拔了自己的老部下—謝爾曼爲西部軍區司令,並發動了對印第安人的最後一戰,到了19世紀70年代印第安人的勢力被徹底地摧毀了。
憑著戰爭期間帶來了巨大威望作爲共和黨候選人贏得了總統選舉,成爲第18任美國總統日後並連任一屆(1869年-1877)。當年的“酒鬼”,此時則成爲了位高權重的總統。
作爲總統的格蘭特,不過傑出的軍人,往往並不能成爲很好的政客,格蘭特也不例外。入住了白宮後,格蘭特還如同在運轉自己的司令部,大批他軍中好友被提升爲政府高官。然而在處理當日愈演愈烈的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上,他同樣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到了最後,他自己內閣班子裏也是貪污腐敗成風,連副總統都被爆出受賄的醜聞。總體而言,他的8年任期政績上乏善可陳,倒是被譽爲了“史上最腐敗的八年”。格蘭特從白宮退下來後,成爲了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的大股東,但事後卻遭到了破産的命運,欠了一大筆債。最後,格蘭特只好寫回憶錄來以版稅還債。1885年,當他完成自己的回憶錄兩個月後,7月24日格蘭特由于長期抽吸雪茄而導致的喉癌去世。   
  格蘭特與朱莉亞于1848年結婚,生有三子一女。參戰時他已42歲,當時爲上校,指揮一個團。但短短的4年當中,他從上校升爲中將,擔任聯邦軍總司令。林肯在1864年3月任命他爲最主要的將軍。格蘭特迫使南方軍總司令羅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 )向他投降。憑借自己的軍威,格蘭特于1868年當選總統。1872年連任。盡管格蘭特能征慣戰,但並不等于善于理政,格蘭特的平平政績與他的赫赫戰功成爲明顯對照。特別是在第二次總統任期內,他對南方奴隸主妥協讓步以及對貪污腐化的屬員采取姑息縱容態度,引起了選民的普遍不滿。盡管他渴望繼續當政,但事與願違,他落選不得不離開白宮。
  格蘭特卸職後曾周遊世界,並想在政治上東山再起,但未能如願。有趣的是,落選後,格蘭特夫婦仍遲遲不搬出白宮,直到新總統海斯就職了,還得來白宮參加由格蘭特夫人一手操辦的午宴。更有趣的是,格蘭特夫婦覺得無家可歸,于是退職後決定四海爲家。他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遊遍了英格蘭、比利時、德國、瑞士、意大利、丹麥、法國、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羅斯、印度、暹羅(泰國)、中國和日本。
  格蘭特退休後,成爲一家金融公司合夥人,但是經商失敗,以破産告終。在那段期間,他獲悉自己有喉癌,並開始寫回憶錄,以還清他的債務,供養家庭,他和死神賽跑,最終回憶錄掙到了450,000美元。在完成最後幾頁不久,于1885年,格蘭特病逝。
http://baike.baidu.com/view/432664.html?tp=2_01

  M-4雪曼設計由來:

雪曼這稱呼是由英國人取的,源自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聯邦軍)的一名將領 威廉. 雪曼。(也有人翻議成"薛曼"謝爾曼"音皆源自"Sherman")
1939年在大戰爆發的威脅下,美國開始大力整頓三軍武備。一種中型戰車投入設計研製,這就是M3 "Lee"葛蘭特戰車。在最初的設計中,該型戰車的主砲口徑為37釐米。當設計快完成時,德軍閃擊戰快速佔領了法國。波蘭和法國戰役大大震動了M3的設計人員,他們意識到37釐米口徑已遠遠落後於實戰需要,於是把一筆把主砲口徑改成75釐米。但已設計好的砲塔無法容納這麼大口徑的火炮。無奈中只好在車體上打主意:在車體的右前方裝了一個奇怪的突出物,75釐米主砲就裝在那裏面。這種修補式設計令主砲的水準轉動方向角只有幾度。除了主砲方面的先天不良外,M3的裝甲設計也有嚴重缺陷,其車體和砲塔主要採用鉚接,一旦被擊中,鉚釘就被震得像霰彈一樣在坦克裏到處橫飛。當時已是1941年中,英國武器採購團在美國看到甚麼就買甚麼,以應付戰時之急需。儘管M3並不是一型成功的設計,英國人還是匆匆訂購一批,稍加改進,裝上英國的通訊設備就運往北非。
美國人深知M3葛蘭特的不足之處。馬上開始一輪新的設計工作。首先設計一個全新的砲塔以容納75釐米甚至更大口徑的火炮。其次改進車體結構,使整車高度降低,並將鉚接改為焊接或鑄造。這樣就推出又一新型號的中型戰車一一一"M4雪曼中型戰車"。雪曼這稱呼是由英國人取的,源自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聯邦軍)的一名將領 威廉. 雪曼。(也有人翻議成"薛曼"謝爾曼"音皆源自"Sherman")
M4雪曼與M3葛蘭特有許多相似之處,從底盤佈局到發動機,二者幾乎一模一樣。二者最大的區別是在砲塔上,M3葛蘭特戰車 火砲裝在車體內,而M4戰車的火砲裝在旋轉砲塔上。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火力的靈活性,而且有利於均勻增加裝甲厚度,從而提高坦克的防護性能。正因為如此,M4坦克的綜合性能要遠遠高於M3坦克。
從1942年開始,M4雪曼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儘快替換性能落後的M3。M4雪曼戰車第一次參戰,也是第一個大顯威風的地方是北非戰場。當英軍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無可退的境地時,大約四百輛雪曼被火速補充至英國第八軍團。在英製十字軍巡航戰車和范倫鐵諾輕戰車的配合下,經過五小時對德軍的砲火攻擊後,M4雪曼率先向油料、備件嚴重不足,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發動強制衝擊。經過十二天激戰,英軍大敗納粹德國非洲軍團。阿拉曼戰役,曾在沙漠中令對手望風披靡的德軍III號戰車、IV號戰車被擊毀二百餘輛。德非洲軍團從此一厥不振。                    
M4雪曼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M3式75釐米火砲,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和煙幕彈。在M4系列的各種改進型車上,共裝有4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變速箱為機械式,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每側6個負重輪分為3組,主動輪在前,誘導輪(惰輪)在後。
M4雪曼戰車的型號十分繁雜,就美國官方公佈的M4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和實驗型車就有50多種。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這6種型號的改進型車,主砲則有75毫米、76毫米、105毫米等。
由於M4坦克的型號十分龐雜,所以構成了龐大的「雪曼家族」。這些家族成員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有的採用鑄造車體,有的採用焊接車體,有的發動機型號不同,有的火砲口徑不同等等。其中,M4A3坦克較有代表性,這種坦克的戰鬥全重31.55噸,乘員5人,裝一門75毫米火炮,並有火炮高低穩定器,裝甲厚度15至100毫米,其動力裝置為一台368千瓦的水冷汽油機,採用小負重輪和水準螺旋彈簧懸掛裝置,最高速度可達42公里每小時。
由於它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很快贏得裝甲兵們的青睞。根據租借法案,英國等美國的盟國(包含蘇聯.法國.中國)也要求租借這種戰車。為此,美國龐大的汽車工業紛紛轉產,生產戰車。僅1943年一年,美國就生產各型戰車近3萬輛,其中M4戰車佔相當大比重。M4雪曼戰車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研製生產的一種中型坦克,它是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共生產了49,230輛,比蘇聯的T-34戰車生產數量還多。於1946年,美軍生產雪曼式坦克的數量達到所有德軍戰車總和數量的兩倍。這些戰車於蘇聯、英國及美國部隊廣泛的使用,雪曼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次大戰中最重要的坦克了。
二戰期間,不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隨處可見雪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陸諾曼第的坦克就是數百輛雪曼,成為盟軍邁向勝利的先鋒。二戰中、後期,M4坦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歐洲戰場上,雖然M4坦克在與德軍重型坦克的較量中,還有些力不從心,但它的數量多,可以以量補質。巴頓將軍指揮下的美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就是M4坦克,它們在諾曼第登陸以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軍有16個裝備有M4中型坦克的裝甲師參加了對德國本土的總攻。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美軍的M4坦克則出盡了風頭,日軍的97式坦克根本不是它的對手。
M4雪曼並不是二戰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裝備數量加上英國名將蒙哥馬利(我個人覺得"她"是笨蛋)、美國名將巴頓等精明的運用,使它在盟軍的武器裝備序列中佔有重要地位。 M4的火力雖略顯不足,但它的堅固,可靠和耐久性卻享譽軍界。
http://tw.myblog.yahoo.com/germany-tank/article?mid=376&prev=390&next=369

 

台長: 阿楨
人氣(3,58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北與南》
此分類上一篇:《光榮戰役》

Eddie
版主:
1)我有紙本版的《西洋世界軍事史》惜好久沒有翻看了.
2)以往看約翰韋恩的片子覺得蠻過癮的,但是越看越覺得只是一個大老粗,大喇喇的賣弄上世紀40-50年代塑造的美式大男人,重蠻力,沒腦筋的形象(就像當年哈雷機車,馬寶路香煙..都是蓄意塑造一種典型來蠱魅中產階級為主的美國人及其他仰慕美式文化的世人)

這種一成不變的形象已成老梗,因此就漸漸不愛看他的片子了.

3)9月Cinemax播出的
《噴射機英雄》Jet Pilot是冷戰時期的愛情喜劇影片。本片二月八日在Cinemax放映時的片名為《密戰計劃》。
出品:環球公司,1957年,彩色片。
演員:約翰韋恩(John Wayne) 珍娜李(Janet Leigh)
但是本片情節荒謬,又是推崇這個大顆呆的(John Wayne)被女主角一廂情願的愛上-當年的老片實在很幼稚哩!
2012-10-05 21:26:03
版主回應
本館另有更多的獨立戰爭/西部片/南北戰爭:

《1776》 《華盛頓》 《林肯》 《國家的誕生》 《光榮戰役》 《騎兵隊》 《北與南》 《亂世佳人》 《小婦人》 《冷山》 《與魔鬼共騎》李安 《邊城英烈傳》《巨人》 《綠巨人》 《誰來晚餐》《梅崗城故事》 《黑奴籲天錄》 《麥爾坎X》 《驛馬車》西部片《大江東去》 《西部開拓史》 《與狼共舞》 《神舞》 《瘋馬》 《變臉中的印地安人》 《日正當中》 《荒野大鏢客》
2012-10-06 09:21:24
阿楨
印第安民族運動史 (聯經出版 2008)

  內容簡介
  由於時代的演進,環境的變異,近年來,美國歷史書籍有關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歷史的文化論述,逐漸由負面轉向正面,印第安人的歷史被改寫了,其中印第安人的努力功不可沒。
  本書內容包括印第安人的貢獻、美國的印第安政策、印第安戰爭與慘案等重要篇章,是作為研究美國印第安民族史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馬全忠 退休新聞工作者,原籍河南,1923年生,畢業於南京國立政治大學,1948年到台灣,1973年全家移居美國舊金山迄今。在台期間曾服務於聯合報、中央通訊社,並參與圖書出版事業。退休前曾服務於美國世界日報、星島日報與少年中國晨報。
  著作尚有《權把加州作汴州》、《加州地名辭典》、《橋樑工程專家楊裕球回憶錄》、《英文新聞及英文廣告》等。
  目錄
代序 印第安的呼聲
前言
第一章 印第安人的貢獻
第二章 美國的印第安人
第三章 美國的西進運動
第四章 美國的印第安政策
第五章 印第安戰爭與慘案
第六章 人物誌
第七章 歷史大事記
2013-07-19 10:38:25
版主回應
西部片已死,牛仔很閒?! 文:Thom

一直以來,好萊塢主流片商視西部片為票房毒藥。這個曾經鼎盛的類型片如今在好萊塢也日薄西山,從巔峰時期的每年數十部下滑到現在每年個位數的産量。1992年由克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的《殺無赦 [1992]》,被譽為最後一部西部片。這部囊括第6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顛覆了傳統西部片的英雄神話。此後,西部片再也無法締造超越《殺無赦 [1992]》的獎項與類似的票房佳績。
  迪士尼2013年度大片《獨行俠》反其道而行,由狂掃全球26億美元票房的《神鬼奇航》系列金三角組合,以2.15億美元重金打造的西部片企圖再造神話。不過北美上映後口碑不佳票房慘淡,首週僅開出4900萬美元的票房,預計將虧損1.5億美元。針對此現象,不少輿論指出西部片已死,牛仔已經不再吸引觀眾。就連007和韓蘇洛聯袂演出的《星際飆客》,也無法搏得觀眾的心,更別提早先票房巨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飆風戰警》了。
  西部片是高風險的投資,過去在海外市場頻吃閉門羹,面臨極大的挑戰。該電影類型的主要目標族群是年長的白人男性,與現行的電影市場年輕主力相去甚遠,也因此製片人為了打這場硬戰,紛紛下重本找來A咖明星、使出不同策略確不見起色。1999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飆風戰警》,是當時華納兄弟拍攝最貴的電影(1.7億美元),以電腦特效打造蒸氣龐克,重新包裝1960年代的西部電視影集,在北美僅獲1.13億美元的票房;2010年同樣由華納出品,DC同名漫畫改編,梅根福克絲、喬許布洛林主演《疤面鬼煞手》,電影結合西部與超自然元素,投資的4700萬美元北美僅回收1000萬美元的票房。
  2011年《鋼鐵人》導演強費爾魯執導,丹尼爾克雷格和哈里遜福特主演《星際飆客》,結合西部片與科幻片元素,講述西部牛仔抵抗外星人的故事,1.63億美元的成本僅締造1億美元的北美票房;2013年迪士尼砸重金的《獨行俠》,原本2.5億美元成本下修到2.15億,即便由《神鬼奇航》系列製片傑瑞布洛海默、導演高爾‧凡賓斯基、強尼戴普金三角打造,依然無法破除西部片的票房毒藥魔咒,不僅北美開畫失利,海外市場表現也不被看好。
  細數上述影片的共通點,似乎皆是商業娛樂包裝的西部片,投入再大筆的資金,沒有好的劇本與製作,確實難以吸引觀眾。儘管西部片被好萊塢主流片商視為票房毒藥,近代該電影類型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例子,不僅獲影評人親睞,也讓觀眾買帳。今年奧斯卡頒獎季炙手可熱的《決殺令》,這部昆丁塔倫提諾向義大利經典西部片迪亞哥致敬之作,北美開畫票房便有好成績,全球更締造4.23億美元的票房,成為昆汀塔倫提諾票房最高的電影代表作;2010年柯恩兄弟編導《真實的勇氣》,故事改編自重拍1969由約翰韋恩所主演的經典電影《大地驚雷》,在美國上映第三週重新登上票房冠軍寶座,是柯恩兄弟最好的票房紀錄。此外,2003年凱文柯斯納再創事業高峰的西部史詩《天地無限》、2007年羅素克洛以及克里斯汀貝爾主演《決戰3:10》、2008年艾德哈里斯自編自導自演《鐵腕豪情》,也是表現成功的例子。
  西部片已死?上述例子馬上駁回此論述。只要有好的西部片,牛仔們就會有觀眾。而不少電影人仍然致力於西部片的拍攝,未來有幾部值得關注的西部片:娜塔莉波曼主演、導演選角歷經波折的《珍有一支槍》;外傳湯姆克魯斯將主演1960同名西部片重拍之作《The Magnificent Seven》;傑瑞米艾朗、尼克諾特主演《A Magnificent Death from a Shattered Hand》;日本翻拍1992年柯林伊斯威特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的西部經典《殺無赦 [1992]》,全新演繹日版的《殺無赦》。
  西部片不死,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更好的西部片。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04/34041792/
2013-07-19 10:41: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