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11 04:36:58| 人氣3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搖滾獨立建國‧Distortio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地下非罪 搖滾獨立建國

搖滾樂的吉他聲響太過刺耳。福爾摩沙子民們,耳朵總有著潔癖,任由唱片工業的靡靡之音四處竄行,卻容不下一絲絲反叛革命。媒體大大方方冠上吸毒、酗酒、濫交的污名,得以將樂團界一網打盡,省得老百姓耳根清靜。台北某處的地下室裡,隱沒在舞台深處光影斑爛,今夜仍有另一組樂團粉墨登場。

[系列文章原刊載於Man’s Style六月號]

彷彿一閉上眼就能重回往日時光似的,搖滾樂隨著啤酒氣泡在金黃色的記憶之海中向上浮現。躺倒在Vibe後座陰暗的沙發間,音響裡傳來的或許是The Cure,或Kurt Cobain神經質的嘶吼。舞池的地板隨著大鼓節奏穩定振動,又或是Pub某處吞沒在黑暗中看不見臉孔的樂迷的一聲驚呼。舞台上的或許是瓢蟲,或濁水溪又上演了一齣駭人聽聞的行動劇,吉他敲擊音箱、碎屑四濺,觀眾一邊鼓掌一邊尖叫閃避。

Smell like teen spirits。聞起來像是青春張狂的味道,搖滾樂的味道。

2000年唱片公司喊出「樂團時代來臨了」的口號,在中正紀念堂展開一場「五團開唱」演唱會,亂彈、董事長、四分衛、五月天、脫拉庫齊聚一堂,沸沸湯湯的好不熱鬧。

四年過去了,亂彈、脫拉庫解散,董事長、四分衛重回地下的懷抱,只剩五月天仍能在主流市場上佔有一片天地。Vibe、聖界、OOXX、華山音樂館等表演場地一間一間地倒;樂迷長大了,從校園中畢業、也從搖滾樂中畢業,穿上一身筆挺西裝,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辦公室,坐下來打卡。

○Anyone Can Play Guitar

當然台灣的搖滾樂並不是從2000年才開始的。更早一點或者回溯到紅螞蟻、薛岳,甚至是東方快車,但是樂團界真正發聲是在九零初期Wooden Top、人狗螞蟻、Scum還存在的時代。當時Hard Rock正大行其道,四分衛未脫Guns N’Roses式沙啞嘶吼,刺客則是「指揮艇,組合」的Happy Metal。台上翻唱重搖滾歌曲的同時,骨肉皮、濁水溪、賽璐璐等第一世代的樂團也慢慢竄出頭。

1995年左右,台灣南北最盛大的音樂祭「春天吶喊」與「野台開唱」先後開辦,「只演唱自己寫的歌」的主張如野火蔓延,為樂團創作風氣催生。至此台灣地下樂團界已大致成形。

自七零年代末期的民歌風潮以降,地下樂團捲起的搖滾風潮可說是台灣近十年最重大的音樂社群動員/創作力量。大學的熱音社團教室裡,青年們自動自發地聚集在一塊討論電吉他改裝跟效果器型號優劣,午休時練鼓聲音敲得震天價響。在樂器行及練團室裡,透過傳單或網路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湊齊三、五人便組成樂團,興致勃勃地寫出一首首略嫌稚氣卻大膽狂放的歌曲。

○Almost Famous

1995年後,廢五金、閃靈、脫拉庫、糯米團、瓢蟲等第二世代的出現更將樂團風氣帶向另一個高峰。這些樂團大多出身於校園,團員都來自同一間學校,朝夕以對的相處之下更促進了創作的產量。同時樂團勢力亦開始在台北城內擴張,Vibe、地下社會、聖界的開幕為樂團界提供了駐足的據點,每週三天以上的樂團固定演唱更增加了觀眾對新面孔的需要性。許多學生樂團拼命練團、寫歌,只為了能站上燈光絢爛的舞台。

漸漸的,第二世代的樂團們不甘於被困在地下室,小小Pub裡百來人的掌聲不夠響亮。他們渴望被聽見,於是他們選擇往主流走去。早至刺客、廢五金、糯米團,晚至四分衛、五月天、脫拉庫、花生隊長,那些樂迷們在Live House裡常見的熟面孔都上了電視,打好粉底笑容可掬的接受訪談。隨著媒體大肆炒作,曾有一度人們真的覺得時代來臨了,從地下室深處傳出的吉他破音開始被聆聽。春天吶喊與野台開唱的場地裡人滿為患,Pub一間間地開,新樂團一個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

然而第一、二世代的樂團都敵不過銷售數字的無情,一一挫敗了下來。近十年來絕大數樂團都擠破了頭想贏得一張唱片合約,夢想著能在主流市場呼風喚雨,但事實證明上千萬的宣傳費用也敵不過俊男美女偶像們的回眸一笑。主流發聲的夢想終究幻滅了,但不肯與主流唱片妥協、停留在地下廠牌發片的樂團如閃靈、1976、濁水溪,受限於宣傳經費有限與宣傳機器為主流唱片所壟斷等因素,獨立發片的銷售量始終不過五千張之譜。版稅收入無法維生不說,渴望被聽見的表現欲更無法滿足。再加上樂團多是學生背景,一到了畢業關卡,逼的不得不去面對兵役、就職等現實問題,無法持續專注在創作上,團員們只得各奔東西。

樂團界開始崩壞,樂迷們也顯得意興闌珊。就像樂團成員一樣,以學生為主要族群的搖滾樂迷同樣得面臨兵役與就職的問題,成為社會人之後被生活重擔所追逐,再無閒暇時間去持續聆聽樂團的興趣。台灣的地下樂團場景(Scene)始於校園,也死於校園。

○New Born

往主流的路終究是一條死巷,而留在地下、獨立發片看起來似乎也是慢性自殺。曾挖掘豬頭皮、伍佰,專輯張張賠本張張出的獨立廠牌水晶唱片已暫停發行業務;口碑好、有名聲的角頭則放棄了樂團路線,逐漸往原住民音樂、獨立音樂人的方向靠攏,只剩TRA與馬雅的零星發行。

第一、二世代的樂團有的解散、有的改組,有的轉往電音、嘻哈發展,有的堅持初期本位主義,但難免聽出其中的老調重彈。正當樂團界裡一片了無生機,老團沉底、新團不出的青黃不接時代,以67年次前後出生的第三世代樂團為這段過渡期帶來新氣象。

Tizzy Bac、Echo、旺福、壞女兒、薄荷葉等樂團的名氣或許尚不及前輩們響亮,但他們勇於轉變、不拘泥於固有形式;他們大多有過合輯及專輯的發行經驗,但樂風仍一直不停蛻變新生。更重要的是他們吸取了前人的失敗經驗,知道何者可行、何者則不。

台長: Quiff
人氣(3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魔音穿腦 |
此分類下一篇:我們在夏天裡豎起耳朵
此分類上一篇:搖滾獨立建國‧Echo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