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6 11:38:58| 人氣8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深層素食主義C1~C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章 歷史─哲學的綜觀 摘要
第一節向素食主義借鏡
透過對觀念史的探討藉以說明素食主義的重要性,支持素食主義的論調重新被確認。有兩種觀念來說明:一為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提出有關理論的後設理論(metatheory),即對於新的理論必須經過千錘百鍊(反抗傳統、既得利益者或人類偏見),然後被確定是真理,最後被原先反對者聲稱他們發現它。相對於素食主義來說,在西方同樣經常遭受取笑,特別是用素食主義作為動物道德地位的延伸,西方社會目前尚未接受動物擁有道德地位。
另一個是多姆布洛斯基(Daniel A.Dombrowski)提出觀念具有「起死回生」或「週期性」,素食主義至少從此得到支持。雖然素食主義還沒形成一個主導的觀念,因此可以重新週期性地被發現。由於是因道德啟蒙之辯而發展,在歷史脈絡中應該越被接受,並且在歷史的檢視中獲益。(
作者認為有四點在歷史研究架構裡,對素食主義有所助益:(1)素食主義不是孤立在任何時代中(2)闡明某些特定論點起源,在歷史進程中有不同陳述與引申(3)解釋素食主義跟其支持者在歷史脈絡中產生關聯(4)支持立場的多樣性。凡歷史上看觀念史的角度,看素食主義的歷史發展,可能遇到新的政經立場,素食主義不斷被揭露出來。

第二節 古代及波菲里的特例
1西元前三世紀的印度皇帝阿育王信佛教,隨後影響耆那教和印度教。
2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第一個規定信徒吃素的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提出靈魂輪迴說,相信動物和人類的靈魂有相同構成、死後靈魂會輪迴轉世,以及人和動物之間自然與超自然親屬關係。
3波菲里(Porphyry):素食是節儉生活的方式,仰賴易獲取的食物一來有益健康跟淨化心靈,減少慾望。除了自衛、宗教祭獻或其他理由,可殺動物卻不代表可以吃動物,反對原因在在特殊狀況下殺動物並食之是情有可原,同類相食既成可能。
再者,他認為殺動物是違反他們意志下取走生命,植物卻可以不殺害之下得到我們需要的。所以吃植物食物所造成的傷害較小。第三,動物有知覺(經驗痛苦快樂的能力)、理性與記憶力(自然存在以便保命),反對者祇是扭曲事實。動物不說人的語言,所以否定動物擁有理性;波菲里認為動物了解他們同類成員的話語,是人類無法了解動物的語言,從動物的立場也可以說:人類缺乏跟動物一樣溝通能力,因為動物說的話人類聽不懂。所以人類無理性。因此無法對動物行為完全了解而證明人類有理由推論動物不可能有理性。
至於馴化動物(寵物),和人類生存是一種彼此「內在公正」(透過愛心,形成道德社群)相待的關係。兩者有任何社會契約關聯都無所謂,因為兩者之間的內在連結會形成一種包含動物在內的道德社群。假如缺乏契約性的社會關係而推斷人對動物沒有義務,波菲里斷言馴化動物是動物對人類展現完全信任,人類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不該比擬用於動物身上。人對動物有義務,特別面對動物的生存權,避免為了取食而殺害動物,並且強調不能把人類與野生動物界定互有敵意。
另外,對動物的殘酷導致(或可能導致)對其他人類殘酷的主張,當代生物學家威爾森(E.O.Wilsom)稱之「親生命性」(biophilia)的人將不會傷害任何活的生物。如同康德提出人對動物僅有「間接義務」。波菲里持相反意見,認為愛動物要超越物種主義,減少人類內在暴力傾向。

第三節從中世紀到現在
*中世紀
延續亞里斯多德和基督教的對待動物的看法,宣揚人類對動物(非動物)的間接義務。異端基督教運動中,素食主義被引為異端的理由之一。
1.艾斯克戴爾隱士:為了獵物放生而被獵人殺害。
2貝拉米內:動物缺乏不朽的靈魂,人類必須對欠缺不朽的靈魂的東西有慈善,所以人必須對動物慈善。
*文藝復興
1笛卡兒:動物只是機械。
2蒙田:人與非人動物之間存在一種親密關係或相互關聯。
3波姆:人與神存在神秘的結合,殺掠則破壞這種結合。
4聖湯瑪士‧摩爾:《烏托邦》一書譴責狩獵。
5達文西:素食主義者。
6亨利‧摩爾:動物有意識和不朽的靈魂。
7特里昂:第一個提到動物權的人。
8洛克:同情是人本性,但動物是神賜給人類的財產。
9萊布尼茲:人與動物之差異在於程度而已,動物擁有不朽的靈魂。
10休姆:公平適用於動物。
11盧梭:基於知覺,動物有權利受到保護。
*啟蒙運動
1歐斯沃德:反對為食物去殺害動物的抗議。
2尼可森:對公正與同情的考量。
3芮特森:素食主義者。
4斐利(Paley):種植植物比放牧更能有效使用土地,出發點仍在神賦於人對自然力的支配力。
5高德史密斯:對動物有同情心,吃動物又矛盾。後創美國宗教THE DORRILITES,吃素並禁用皮草。
6邊沁:只要有知覺能力,就應該被考量。
7叔本華:以憫憐心對待動物。但他認為人類有理由吃動物,因為人滿口慾的快樂比被吃動物所經驗的痛苦更重要。
*十九世紀
1考赫德:創立聖經基督教,素食為其一教條,此為有組織的現代素食主義運動之發端。
2一八七零年:素食主義與動物福利運動及反活體解剖主義關聯在一起,所持的理念是健康的飲食應該使得修復性醫療無用武之地。
3科學怪人:怪人來討論人與自然的關係及階層式倫理。
4崔姆爾、基爾納:教導兒童善待動物的童書作者。
5科布:反活體解剖主義。
6羅塞提:反活體解剖主義。
7羅斯金、卡洛爾:反動物實驗。
8薩爾特:著述素食主義相關論文與書籍。
9霍卜豪斯:演化心智一書說明心智推動演化整體發展。
10史懷哲:尊重生命。
11尼爾森:〈對動物的義務〉一文被討論動物議題的哲學家引用,文內涉及人類與動物的利益衝突,須以個案來做評估。由於動物具有生命權做最優先考量,所以人類的飲食偏好非殺動物的充分理由。
*二十世紀
1彼得‧辛格:素食主義思想和動物受到人類制度化壓迫,具有哲學意義。《動物解放》一書成為焦點。
2湯姆‧雷根:《支持動物權》主張非人動物擁有內在價值的個別生命主體
3亞當斯:《肉的性別政治》一書探索婦女和動物所受壓迫之間的關係,企圖在父權文化之內開創一個素食主義論述。


第二章 你吃什麼,你就是什麼:肉的意義 摘要
第一節食物的象徵
食是一項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本身也被賦于文化象徵意義。早期在食物採收所歡喜感恩的慶典,到農業或馴化動物,食物的意義也跟著轉變。當我們加在食物上的意義,決定我們是什麼。簡言之,食物的象徵意義是我們自我認同之社會結構的一個重要面向。

第二節 肉的意義
肉的象徵意義由人類學家做解釋:人種的祖先最初是素食者,為了適應環境而改變成雜食性。人類學家費迪斯認為肉類和肉食行為具有相當大的文化意義,並且代表支配我們與自然之關係的意識型態,食肉強調對支配合法性(權力)之傾向。對於我們的欲望,透過宰殺動物而滿足,一方面確定人對動物支配的主張,另一方面動物流血有被征服的意味外,還藉由犧牲儀式達到平息神祇的目的。
另外,肉類和其方便取得在文化中有力量、侵略性、高社會地位等屬性。肉類顯現出並強化各種形式的父權控制形式,從政經權力使到性別角色的定義:肉類是陽性食物,真正男人需要吃肉:素食是女人的食物。因此,不單純是生理之別,男人透過食肉來表現自己各種屬於陽性特質─男子氣概(內含價值判斷)與權利。
在不同文化或社會中,肉類與食肉習慣也是象徵角色。不管肉食是代表成功或富足、共享(好客、社會財富地位象徵、社會價值)或儀式中的一環,甚至在古希臘可以由祭品的分享推出先有公平分配,後有人民權利。延伸到今,做為人駕御自然之權力結構之一部分,吃肉是一種政治行動。但是人類所推測食肉行為在人類道德社群之扮演的角色,同樣不能否定現今反對殺害動物的素食論點。
至於個人層面中習俗、儀式、友誼表達、自我認知方式及性向自我認同等個方面,都與飲食習慣關聯複雜。

第三節 素食的意義
吃葷涉及人類滿足自己飲食偏好而殺害動物,避免不了實質象徵意義;吃素無法不造成植物死亡,並認真看待食肉與疾病之關連。
亞當斯(Carol J.Adams)提出另一套肉類的意義,動物受到的壓迫與女性受到的壓迫有關。肉類與男人優越性有關,支配自然與女性。作者提出亞當斯的「不在場指涉項」(absent referent):(1)事實上,當人在吃肉時,動物已死不存在(2)定義上,當我們吃動物時,我們改變談論動物的方式(3)隱喻上,人描述經驗時,對於動物會使用隱喻。在(3)上,不在場指涉項的意義來自其被使用到或指涉到別的東西。
由於(3)可以將女性和動物之間做連結關係,亞當斯認為有三階段:物化、裂解和消耗。物化指壓迫者將另一生命當作物件看待;裂解是把它分解成一小塊、成為產品;消耗是壓迫的完成,即對象透過隱喻被物化,經過裂解,對象脫離原本意義,最後消耗,對象僅剩他目前所代表的意義。至於動物,人將把牠當作無生命之物(物化),將牠宰殺分成一塊塊肉塊(裂解),在市場上販售,動物失去原有的意義,僅剩作為滿足人類口慾的東西(消耗)。
第三章 思想與感覺的區隔化及舉證責任 摘要
第一節 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現象
選擇素食的另一個障礙:區隔化,也就是思想內部的各種分裂、思想與感覺加以分開的傾向,而阻絕或疏離彼此重要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工廠是畜牧裡的動物多麼痛苦,我們卻可以選擇不去想它並且繼續吃動物。甚至疏離會因為其他心理作用而加大,或者在某些特定狀況否定某個行動以其發生的形式發生。
區隔化實例:
1馬丁─為動物立法保護,也獵動物。
2達爾文與雷波德─獵人。
3科布─只關心自身學術內反活體解剖
第二節 不一致
在思想或情感上區隔化,可能又因習慣、害怕改變或肉類文化意義而無法戒掉食肉,作者認為行為的不一致代表我們對世界對生命扭曲看法的警訊。
第三節 看不到關聯
不協調道德思想的主要形式,他們每一個都具體表現看不到關聯的疏失。我們可能無法完全了解我們所做所為和其他的關連。所以素食主義者可能看見別人所忽略或不理會的關連,並選擇飲食習慣。
第四節 一個簡短的個例研究:環境倫理學者與吃肉行為
環境倫理重新界定一個道德社群和道德考量的對象,並肯定以自然整體或部份具有道德地位。
1.J.Baird Callicott柯力考把雷波德的狩獵和吃肉行為合理化,大地倫理關懷基礎在共同體、整體(生態系或物種),與吃肉(個體)不同,卻也略過動物在工廠是農場受的苦與死亡
2.Holmes Rolston羅斯頓不想把吃肉行為從人類和自然關係中去除。食用動物只受工具性的痛苦,可促進更大利益(人受到的痛苦更大)。

第五節 反轉舉證責任
反對肉食者對於吃葷者的一項要求:吃葷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或沒什麼不對。

台長: unicorn
人氣(8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動物解放 |
此分類上一篇:動物解放─第六章物種歧視在今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