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6 01:20:17

佛教的情緒管理(下)


佛教的靜坐,教人培養慈悲心、心靈的平靜、或專注力(mindfulness)正是協助人們克服破壞性情緒的妙計良方。 兩千多年來,佛教徒相信靜坐訓練能夠讓人心境更平穩、生活更快樂、做人更有愛心。同時,靜坐也會讓人越...

2004-11-26 01:09:45

佛教的情緒管理(中)


達賴喇嘛曾說:「人類要存活下去的話,快樂和內心的平衡至關重要,否則我們的子孫,以及子孫的子孫,可能活得很不快樂,遑遑然不可終日,且壽命越來越短。美國911大災難說明,在恨的指引下,現代科技與人類智力,可能...

2004-11-26 00:58:47

佛教的情緒管理(上)


接下來我想簡單地整理關於佛教對於情緒的觀點。 佛教徒研究人的心理運作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痴」是佛教的重要觀點之一,又稱為「精進」,「精」即是「不雜」,「進」即是「不退」,換句...

2004-10-24 23:40:39

關於情緒(二)--情緒管理可否學習?


許多研究也指出,杏仁核和情緒的學習與記憶有很重要的關連性,且杏仁核的損壞也伴隨著情緒學習與記憶的缺損。例如老鼠看到貓會表現出靜止不動、準備逃跑或反擊等行為反應,但當杏仁核受到傷害時,這些原有的防衛動作...

2004-10-23 03:27:01

關於記憶


二十世紀中葉,加拿大的蒙特婁神經研究院(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 住進了數名患有癲癇的病人。由於病情嚴重,醫生Brenda Milner便以外科手術將他們的海馬體及鄰近區域切除,希望能減輕發病時的痙攣。 手...

2004-10-21 21:05:18

關於情緒(一)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情緒有其生理上的因素,而杏仁核(Amygdala)在其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1960年代,任教於耶魯大學的Jose Delgado作了一個戲劇性的實驗,證明了杏仁核是情緒中樞,掌管憤怒、恐懼等。他將一頭...

2004-10-03 02:27:17

通往成功的路上


我像一隻蝸牛爬在所謂通往成功的路上... 不久,我遇見一隻兔子,牠說成功要像牠一躍千里,說完牠就蹦著不見了,可是在離地與著地之間,有人和牠打招呼,牠卻看不見。 我試著學兔子用力往前一躍,發現不但前進不...

2004-09-08 03:21:41

讓孩子學會分享


虛線內為轉載文章。 -----------我是虛線----------我是虛線-------------我是虛線------------ 適逢假日,火車上站滿了人,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坐在媽媽的隔壁座),只聽到媽媽正在低聲鼓勵小朋友把座位讓給別人...

2004-05-25 20:17:20

同理心


Rogers強調同理心是一種態度,而非一種技術。 這不只說明了同理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動,也告訴我們同理心並不是操縱別人、或挖掘別人的工具,更不是為了建立關係而使用。但是,當我們全然地投入對方的生活世界,...

2004-05-08 00:21:05

制約與自由


制約與自由: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制約」這兩個字,制約似乎是限制和約束的一種統稱,而非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世界名著《小王子》裡面,狐狸和小王子有一段經典的對話,其中一句就是:「我被你制約了。」 ...

2004-05-05 20:31:40

試著讓孩子帶著你


媽媽帶著孩子剛下公車,孩子「咻~」地就要衝過馬路,媽媽嚇得趕緊一把揪住孩子。如果妳是這位媽媽,這時候妳會如何做呢? 1.怒容滿面,破口大罵。 2.二話不說,先賞他個耳光。 3.嘴裡碎碎念,拖著他回家。 或者...

2004-05-05 01:41:03

網站首頁上之模型說明


這個模型是我在從事心理治療與教育訓練時,所採取的切入觀點,我持續的以這樣的模型了解、解釋、預測和治療我的個案。 模型顏色兼採冷色系與暖色系,是象徵著專業要求與溫暖尊重。 模型中類似太極圖騰...

2004-05-02 03:12:52

客體心理學對親職教育的啟發

客體心理學對我的啟發 客體關係看起來似乎是心理分析學派中的一小部分,其實早已自成一家,不論它們標榜為心理分析的修正派、改革派或混合模式…等,皆有其各自的特色與觀點,而它們共同的部分是相對於客體的主體...

2004-05-02 03:09:37

Klein的死之本能讀後感

客體關係看起來似乎是心理分析學派中的一小部分,其實早已自成一家,不論它們標榜為心理分析的修正派、改革派或混合模式…等,皆有其各自的特色與觀點,而它們共同的部分是相對於客體的主體,其心理發展乃受客體關係...

2004-04-30 16:53:59

現實治療學派理論簡介

Glasser認為人格乃是整體自我運作的總和,他深信人格發展的歷程正是一個人學習如何去滿足基本需求(need)所塑造出來的,需要獲得滿足的程度或狀況,將影響個人人格的特質,能滿足需求的人稱為「負責的」,不能滿足的...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3 / 4 頁 , 共 51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