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30 11:24:33| 人氣1,63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心理測驗遊戲:敬答Amethyst(陳勁秀:日常心理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心理測驗遊戲:敬答Amethyst
陳勁秀:日常心理學

Amethyst:

我覺得妳心思好細膩
會把對方的言語拿來抽絲剝繭地分析
很像是很密集而精巧地在認識對方
很像我以前習慣作的事情

其實我本來就沒有認為會等到妳的答案耶
因為當時妳就說是隨手編個測驗來問我
所以我就預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反而讓別人白等囉

我其實是一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相當有計畫的人
就是因為我不算是
充其量只能算是半個有計畫的人
所以本來是希望再給自己一次看看能不能夠有所進步的練習機會

其實我為什麼明知道沒有武器保身徒留紀念品鐵定死路一條卻還是會想那樣選的原因我很清楚

其實妳分析的很正確
理智和情感的交戰在我體內從來不曾停過
它們不是模模糊糊地躲在某個心靈暗處背著我擅自決定誰要出頭
而是在我睜開的眼前放肆爭鬥叫囂
不過就像妳說的
有時候我會硬性將某一方壓抑下來
這種事情我還滿擅長的
可以說是訓練有素
每當這麼做時只有一個原因
就是不想傷害到別人
而我發現要做到這一點(在我所遭遇的情況下)
居然就只有去滿足別人『善意的』期望這個方法
這種苦我過去很能夠忍耐(邊發抖噴淚邊忍耐)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很苦惱我有同樣大塊(而且都是超大塊)的理智和感性
它們的拉扯扭打再加上別人把他們自己的也扯進來混戰
總讓我疲憊不堪
不過現在我已經想開了
因為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之所以為我必須要去承擔的甜蜜與負荷
至於別人硬要拉進來的
就分為另外一件事好好去處理吧

心理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就是心理測驗
專門學心理計量的老師會斬釘截鐵地跟你說坊間心理測驗頂多只有趣味性。我自己修了那門很硬的課程之後終於明白老師說的是什麼了。
我用這種方法說明好了
那門課程的英文名稱是叫psychological testing而非psychological test。有加ing代表我們是要學習如何將一個測驗由無到有的編製出來的過程,而非只是去學有哪些測驗是在測什麼這種成品已經出現之後的事情。
我想學習過的人之中除了很少數的人之外,大部分的人一定不會對那些很艱深很難理解裡面涉及很多統計環節有的背後使用的模式還是數學模式的『心理測驗』感到有興趣。像是我個人就覺得難得令人生畏,很佩服一頭往那裡頭鑽的心理計量學者。

而且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如果妳聽到的是指打算教學生皮毛粗淺的入門的老師上的課的話,就不會覺得『心理測驗』難懂難編;可是一旦妳有機會去上很深入在訓練你具備編制出『負責任』的測驗之能力的課程的話,妳就會發覺『心理測驗』怎麼會這麼難,上課的講義中不時出現各種數學算式….。正統的各種學校擁有的智力測驗或是性向測驗就是在這種恐怖的過程中投注諸多精良到不可思議的大腦的滴滴腦汁最後才辛辛苦苦誕生出來的(它們之所以這麼難生是為了在各個編制階段中都要設法加入一些處理以盡量去除『誤差』的成分),而且還認真地不斷會進行修正再修正。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具備一個好的測驗該具備的信度(是指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與效度(是指測驗真得有測到其意圖量測到的心理屬性,而非測到別的心理屬性)。

坊間的心理測驗顯然不是這樣誕生的。
光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作答很可能就會選擇不同的答案,並且答案的解讀往往並未給予受測者客觀的理據。
有時候它的解讀又很像是運用算命先生的伎倆,給你一個模稜兩可簡短的說法,讓你有自己去詮釋的空間。
不過不可否認地,我們都做過一些坊間心理測驗也覺得很準。我想有些坊間心理測驗的作者可能是自認為對人有一番觀察心得的人,所以他可能能夠去掌握一些事物或是抉擇取向與一個人的特質之間的大致關連,所以看來好像還頗有一番內涵。可是就算如此,這些作者他們對人的主觀觀察心得不大可能是經過實證的,而後者正是科學取向的心理科學非常注重的驗證精神。
所以同一個坊間測驗的受測者有人會直呼好準可是也會有人直呼根本不準。
我自己也很討厭問卷。
我根本不相信平時在學校三不五時就會有各系所的研究生發給我們的問卷回收之後分析出的資料能有多少價值。
學了很艱難的心理測驗就會知道一個好的問卷是有多難編制並且施測時必須有很多考量(例如填答者的動機)才能夠收集到『真實』的資料。
光是看有的人草草寫兩分鐘就全部勾選完,有的人卻謹慎地奮戰到底,就知道收集到的資料的品質不可能好了。
而且我還寫過一份問卷第一的句子這樣寫『小莉是一個的大學生…』(這是什麼中文),第二句寫『小莉兩個人和媽媽…』(那到底是幾個人?兩個?還三個?),看到這樣我心中就冒火,一直按耐著脾氣認真寫完。
不過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很多會使用問卷的系所根本沒有學過心理測驗的課程。所以根本不會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還以為隨便寫張表就完成可以收集資料了。
但是就算真得學了,也不見得能夠編得好,因為真得很難,有考量不完的考量。

妳最後所提的文學中的精神分析,以及我現在開始接觸的神經醫學,其實都還在心理學的範疇裡。精神分析本來就是一種心理學理論以及治療技術,而我目前學的臨床神經心理學當然是臨床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可妳問我的問題,就碰上我的痛處了…。

妳一定猜想的到,雖然它們都在心理學的範疇裡面,可是很像是打同一個娘胎出生可是長大後卻各自發展分家彼此不相往來形同陌路的手足。
我本身的特性不喜歡侷限,興趣也廣泛,理想上會很希望能有機會都好好地學一學看一看有所感受體悟一番。可是事實上根本不可能有那種無窮盡的年輕歲月甚至一輩子兩輩子供給你都去鑽研,然後你就得取捨…而且事實往往不會讓你那麼自在地去取捨,俗世有俗世不知道在搞什麼鬼的壞運氣讓你有時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主導權讓它決定你…。

以前當我還是一個悠遊自在的大三學生時,我假日還會勤奮地去『紫藤廬』聽用精神分析解讀美學和藝術的講座。現在當然是不可能作這麼愉快又愜意的事了。
有機會的話,其實也想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可是那得要特別到英國去學。而且後來發現,精神分析作為一種治療技術其實在很多精神疾病類別中效果是相當有限的,因為它的理論本身解釋病理的部分太過狹隘。(不過作為了解人內在世界的複雜運作,佛洛依德有其絕對天才性。)

修臨床神經心理學的課嘛,本來不算在我的計畫之中。因為我並不打算以後到神經科去工作。那裡的工作性質很常是協助失智(即俗稱的老年痴呆)或是腦傷的診斷以及復健的建議。我更想去精神科工作。可是命運的轉輪帶動了幾位精神科領域的指導教授的拒絕,把我帶向神經領域的老師門下,所以我不得不開始修課。不過我本來就不會排斥讀偏生理、醫學的學科(雖然真得讀起來時實在令人咬牙切齒)倒也是。再透露一點想法(而且是正面的喔)的話,就是現在我發現就算是在精神科工作,還是有神經科的訓練比較好,因為若是沒有那些知識的話,對於眼前的病人的症狀就只會用精神疾病來考量,可是有時後其實是生理上的疾病或是腦損傷才呈現出那些問題,忽略這一點的話,就會造成誤診。所以我目前是覺得,只要現在多吃點苦,以後能夠對病人有更大的幫助的話,那麼是值得的。不過話又說回來,目前還是咬牙切齒的在過日子啊哈哈~

我還是不得不讚嘆妳真的很細膩,注意到我會為了這種事深深內疚。事實上我總是為了這類事情邊唸書邊在內咎苦惱然後只是在瞪著課本…。

我今天回信是因為今天下午好不容易考完一科期中考,我開心極了(所以話就變更多啦!)…連下午的陽光在我眼中突然都柔和可愛了起來~而且昨天邊痛苦咬牙切齒邊抵擋不住陣陣襲來的睏意而頻頻睡去然後又突然驚醒的我,現在居然還睡不著!可見我有多麼討厭考試 \_/ !

台長: 東年
人氣(1,63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春藥
2020-01-11 01:22: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