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8-25 12:18:35| 人氣4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盜屍人故事結構討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盜屍人故事結構討論

☆本文經作者小海豚同意轉載

未經作者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小海豚的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mingts/index


結構討論:

  從整個分段來看,其實男主角的個性是隨著進入整個
事件的核心越來越深刻而改變越來越多。從一個很單純的
學生,由於其本身特性被賞識的關係,變成實驗室的工讀
生。接著、再一步一步地從觀察者的角色捲入了共犯結構
當中。裡面他看見了制度殺人,可是由於考慮到利害關係
而不說話。第一次的不說話其實已經將他的良知慢慢給吞
食掉了。他也因此與高層的關係越來越熟稔。



  所以當他壓抑住自己的良知、壓抑住自己的害怕,而
接受他們的說法時,第二次的親眼看見謀殺就不再代表什
麼。反而是認為自己能夠控制整個局面、想到以後的飛黃
騰達就把所有的道德放在腦後。或許可以說是環境或權力
逼使他低頭,但有很大的一部份其實是來自於人的貪婪、
畏懼、和懦弱,而使他變成了犯罪者的一環。從這裡來看
、沈默有時候也是一種罪惡,當你覺得該說而未說時,其
實就已經幫犯人達成更多的野心。



  到了最後、他可以說是完全的喪失了自己,即使以後
他真能夠發達,但內心的譴責會不停的跟隨著他,縱使表
面上看不出來,他可能為自己的行為掩護、解釋、辯解,
但心裡一想到那種黑暗還是可能會使他有許多的恐懼與害
怕。尤其是對於生命的不尊重、這一件事情來說。所以結
尾中的盜墓而屍體從原來的工人妻子變成那被殺掉的人,
雖然說有那麼一點超自然的味道,但是這可能只是一種潛
意識中的害怕轉變成真實中的具體事件。



  三件事情的連接、從見證J的死亡與解剖,到看見D的
親手殺人,至最後的盜墓取屍,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墮落的
過程,從光明走向黑暗的過程。他原本可以成為命運的宰
制者,可是他由於缺乏勇氣,而只能變成共犯結構下的一
環。整個故事中強調的、也是我們害怕的主因不是最後屍
體為何會轉變,而是在權力與沈默中喪失自我良知的個人
。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也印證了一句俗諺:「可憐者必
有可惡之處。」

台長: 銀色快手
人氣(46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