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6 20:17:45| 人氣1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977-:云何為『菩薩念佛三昧之利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念佛三昧之利益』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念佛三昧之利益』?依《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開示有菩薩三昧名念一切佛菩薩應親近修習觀察思惟如是三昧既能修習觀察思惟此三昧已。所謂菩薩

(一)則得增廣成就現前安樂法行故。

(二)則得增廣無貪善根故。

(三)則得增廣無瞋善根故。

(四)則得增廣無癡善根故。

(五)則得具足慚愧故。

(六)則得成就神通故。

(七)則得圓滿一切佛法故。

(八)則得清淨一切佛土故。

(九)則得天降下生具足故。

(十)則得入胎具足故。

(十一)          則得住胎清淨具足故。

(十二)          則得母生微妙清淨具足故。

(十三)          則得家生清淨具足故。

(十四)          則得諸根微妙清淨具足故。

(十五)          則得大人相清淨具足故。

(十六)          則得諸妙好清淨具足故。

(十七)          則得出家具足故。

(十八)          則得最上寂靜具足故。

(十九)          則得大寂靜具足故。

(二十)          則得諸通具足故。

(二十一) 則得為一切眾生作歸依具足故。

(二十二) 則得多聞具足故。

(二十三) 則得世間出世間法具足故。

(二十四) 則得一切諸法住處具足故。

(二十五) 則得巧妙方便知出世法具足故。

(二十六) 則得善通達一切諸法具足故。

(二十七) 得巧知前際後際法相具足故。

(二十八) 則得善巧莊嚴文字句義具足故。

(二十九) 則得智慧具足故。

(三十)          則得微妙神通具足故。

(三十一) 則得巧轉變心具足故。

(三十二) 得善教示他具足故。

(三十三) 則得為他眾生及富伽勝負白黑上下滿缺增損勝力具足故。

(三十四) 得是處非處具足故。

(三十五) 則得未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趣向具足故

(三十六) 則得正行具足故。

(三十七) 得意具足故。

(三十八) 則得自在具足故。

(三十九) 則得神通具足故。

(四十)          則得尊勝大家具足故。

(四十一) 則得大姓具足故。

(四十二) 則得端正具足故。

(四十三) 則得大威具足故。

(四十四) 則得大光明具足故。

(四十五) 則得作諸功德具足故。

(四十六) 則得大功德具足故。

(四十七) 則得大人牛王具足故。

(四十八) 則得令他歡喜音具足故。

(四十九) 則得令他深歡喜音具足故。

(五十)          則得微妙音具足故。

(五十一) 則得梵音具足故。

(五十二) 則得相應辯才具足故。

(五十三) 則得無諍辯才具足故。

(五十四) 則得無著辯才具足故。

(五十五) 則得稱實辯才具足故。

(五十六) 則得種種辯才具足故。

(五十七) 則得一切言音辯才具足故。

(五十八) 則得所生不離諸佛世尊而常恭敬供養具足故。

(五十九) 則得離邊地生具足故。

(六十)          得常生中國具足故。

(六十一) 則得遍遊諸世界禮拜承事諸佛世尊諮請論義具足故。

(六十二) 則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具足故。

(六十三) 則得一切菩薩功德莊嚴具足故。

(六十四) 乃至則得菩提樹下道場莊嚴具足故。

    由此觀之如是六十四種』,即所謂菩薩念佛三昧之利益。何以故?蓋『念佛三昧』者,有二種:(1)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2)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如同《觀無量壽經》曰:「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916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