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6 02:37:38| 人氣7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偈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偈論

                ⊕潘文良 撰

小子‥
  你好呀!歡迎光臨!
  最近,登入網誌的幕後編排,總會死當在那裡,日前,即見你之留言,本是不想「評論」此事的,但有問不答,亦感無禮也!
 
  觀朱邦復先生之《漢字基因字典》的說明,言‥
「每字僅取一音、一義(含引申義,目前尚未全部整埋完畢)。 」
  查「詩」之意為‥
【詩】音〔ㄕ Shy〕。會意、形聲。小篆文。
 字首〔言〕‥{體}所說的話。
 字身〔寺〕‥{體}士人的分寸。
 {體}語文之分寸、規律,一種表意之文體也。
 {體}‥
 〔詩律〕文體之規律。
 〔詩意〕有意境之感受。

 
  這「僅取一音、一義」,是為了讓電腦(小杏子),易於理解漢字。
  但實際上,諸多漢字,除了本義之外,還會有「引申義」,乃至於「演生義」呢! 而詞句(組字成詞句)之意,還會因時代而改變,乃至古今之意,完全相反。譬如‥「人盡可夫」,本是用來安慰女子的,像是安慰失戀的人說‥
「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後來,「人盡可夫」,卻成了‥諷刺女子淫蕩之成語。
  而今時下的流行語,詞意更是教人「不知所云」呢!
像說人很「機車」一詞,機車之意,卻是「很難搞」的意思。
  或因朱邦復先生,每言系統、每要定義,才會把「詩」義,給「定」得那麼「死」啦!
  觀朱邦復先生之回應所言‥
「詩有三要‥格式(含對偶)、平仄、韻腳。
 偈只有韻腳,以便朗朗上口。」

(韻腳‥韻文句末,所押的韻。)
  其所言「詩」者,也不能說是「錯」,只能說是「不足、不周全」;
而其所言「偈」者,乃有所「誤解」也!
  其所言之「詩」,實為狹義,看來,只有唐代之「近體詩」(絕句、律詩),才能符合其定義也——唐代之「近體詩」,才有那諸多如「字數、對仗、平仄、押韻」等格式之限制。
  廣義的「詩」,所謂「詩言志」者。志者,心之所思、心之所向。
詩者,不過是一種‥抒發情感、傳達理念,而較「散文」為精簡,又有所規律的一種文體。
  要說「詩的格式」嘛!這「格式」,實會因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格式。
從遠古時代,《詩經》的詩,到現代的「白話詩、童詩」,也不知‥要分多少種「格式」才夠哩!
 
  其所言‥「文化系統中,詩與偈,是兩個不同之子系統。」
  阿文之見解為‥
「『偈』當為『詩』之『子系統』,而非與詩同等級之子系統。
 也就是說‥偈也是詩的一種表現形式。」
  換個方式說‥「詩包含‥古體詩、新體詩、近體詩、偈、現代詩、童詩……」
(阿文覺得‥「白話詩、現代詩、新詩、童詩」,
 若名之為「白話詞、現代詞、新詞、童詞」,歸類於「詞」,當是較為合適的。
 蓋‥詩的每句字數,較為統一,雖有長短句,
 但一首詩中,多數句子,字數都是一樣的;
 而一首詞中,每句字數,視詞牌而定‥
 今之所謂「歌詞」者,每句字數,無所限制,可謂是「宋詞」之後裔也!
 故當把「每句字數,較為統一」的,歸之為詩;
 而把「每句字數,不求統一」的,歸之為詞。
 只是‥今人似乎已是「詩詞不分家」啦!
 除了「歌詞」謂為「詞」之外,其它的,通稱為「詩」了。
 若言‥「文化系統中,詩與詞,是兩個不同的子系統。」
 這也才說得過去。)
 
  「偈」之一字,本是梵語之「譯音字」,不多作解釋的話,也就不知其義。 (譬如‥「般若」一詞,為梵語之譯音,不作解釋,國人不知其意,其譯意為「智慧」者,國人則明「智慧」之意也!)
  「偈」也是詩的一種形式,偈者,古天竺之頌詞,以漢字(方塊字)之詩的形式表現,更是「如虎添翼」,中國佛教徒之「禪詩、禪偈」,不但詞句優美,更是意境深遠。
  一般而言,中國佛家之「偈的格式」,但求每句字數統一,而不求有無押韻,更不求平仄、對仗,多以四句為一偈。(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如《三字經》者,亦可稱之為偈。佛教亦有《佛教三字經》也!)
如《金剛經》中之「四句偈」‥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可見其所言‥「偈只有韻腳,以便朗朗上口。」
  只對了一半——對了下一半‥「以便朗朗上口。」
  偈者,常是不須押韻,也能教人,「朗朗上口」也!譬如‥佛家所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也是一首「偈」,一無押韻,但唸起來,就是順口又好聽呀!
 
  至於‥朱邦復先生,所謂‥
「詩乃詩人之作品,其立場為文人,其目的為表現才華;
 其內容,在於主觀認知。
・偈乃出家人之方便法門,立場為大眾、目的為渡人;
 內容要求,符合客觀真實。
・詩人為『職業』,重視功名利祿,故寫詩,力求表現個人才華。
 出家人,不問世事,作偈只為渡人……」

  說得也真是有夠「犀利」的——相較於「出家人」而言,所謂的「文人、詩人」,彷彿就成了「自私自利」的人啦!
  是的!作詩(或者作詞),在於主觀認知、表現個人才華,但其「目的」為何?是否就是重視「功名利祿」,或者「博得讚賞」呢?
  阿文只是覺得‥之所以作詩(或者作詞),其首要目的為‥
「抒情、達理‥抒發情感、傳達理念」也!
  至於‥作詩,能夠成就「功名利祿」嗎?
古來有幾個文人、詩人,是因詩詞了得,而被皇帝,賞賜了「功名利祿」的?
  作了首好詩好詞,膾炙人口,而「博得讚賞」,那也還說得過去哩!
 
  唐人〈白居易〉,身處李唐王朝,盛衰轉折的時代,長期兵禍,社會動亂,日趨嚴重;在唐元和二年至六年(公元八○七年,至八一一年),白居易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初得憲宗信任,其對皇帝,寄予厚望,為貫徹自己的政治理念,常與權貴顯宦,積極對抗;將耳聞目睹之時政弊失、民生疾苦,創作一首又一首的詩,名為「諷諭詩」——
其作詩之目的,說是「個人主觀認知、表現個人才華」也行,但可謂「自私自利」、為「功名利祿」乎?
  唐人〈杜甫〉,被稱為「愛國詩人」,詩中字句,在在流露其憂國憂民的情懷,每令讀者,亦傷感落淚——
其作詩之目的,說是「個人主觀認知、表現個人才華」也行,但可謂「自私自利」、為「功名利祿」乎?
  宋末忠臣〈文天祥〉,能文能武,抗元兵,而為奸臣所陷入獄,宋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前,作《正氣歌》以明志——
其作詩之目的,說是「個人主觀認知、表現個人才華」也行,但可謂「自私自利」、為「功名利祿」乎?
  如白居易、杜甫、文天祥者,恐怕‥一不小心,惹得皇帝老子不高興,可就因詩而得牢獄之災,乃至斷頭之禍呢!
 
  作「偈」為「渡人」,然「詩」之功能,實亦可「勉人、勵人」也!
  朱邦復先生所言,亦為其「主觀認知」——
說得也沒啥錯,但那麼說,不免「洗面礙到鼻」,令人感到,如俗語所謂‥
「一篙子,打翻一船人」也!
  呵呵呵!無怪乎‥小子會覺得心裡「不服氣」也!
  至於‥要以身為詩人為榮,還是以身為詩人為恥?
  哈哈哈!那就看個人的「起心動念」如何、「行事作為」如何、「結局後果」如何啦!
蓋‥有時候,人雖懷好心善念,卻也會做錯事、做壞事(非本意)呢!
譬如‥想救人,卻反而害了人。
譬如‥阿文只想撰文分享,用意良善,卻舉例不當也!以致挨了一頓‥當頭棒喝也!
 
  至於,小子所言‥
「朱邦復先生,果真是個狂傲之人,似乎很喜歡訓人,
 訓起人來,不留情面,教人很難堪。」

  朱邦復先生,是個使命感很重的人,每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前提,因此常會「依法循理不容情」,加上‥年紀也有啦!訓起人來,自是不顧情面也!
(或可謂‥「愛之深,責之切。」吧!
 先德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看來,他老人家,可是「嚴以律己」,又「嚴以待人」啦!)
  語謂‥「玉不琢,不成器;鐵不打,不成具。」
  受不了「琢磨、打擊」者,就別想成器成才也!
               阿文
                 2006.12.11.一 04:14:20
 
■註解
【律】格式、規則、法則、節奏。
 〔規律〕事物按一定步驟而運動的特性。
【聿】筆。《說文解字》聿:所以書也。(以筆而曰,即成「書」也。)
【詞牌】詞調的名稱。如‥水調歌頭、菩薩蠻等。或稱為‥詞牌子。
【主觀】據自己的認知,對事物作判斷,而不求符合實際狀況。
  如‥他考慮事情,往往流於主觀,而忽略了客觀環境。
  屬於認識的主體。相對於客觀而言。
【主觀主義】一種不以客觀現象出發,而依自我印象判斷事物的思想作風。
【客觀】 觀察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加上個人意見。
  獨立於意識,或精神而存在——相對於主觀而言。
【客觀主義】排除個人的主觀意識,依據客觀的科學方法,以實驗觀察,
  判斷一切事物的主義。 (主、客觀,據《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
【白居易】人名。(西元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
 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
 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
 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
 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 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
 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
 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 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杜甫】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
 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官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亦稱為杜工部。
 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
 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
 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或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文天祥】人名。(西元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宋末忠臣,
 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
 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
 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
 著《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
■延伸閱讀
  ⊕詩的格式演變
【古體詩】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等,句數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仄對偶。簡稱為古詩。
【新體詩】一種詩體。形成於南朝齊武帝永明時,特講求聲律和對偶,
 為過渡到唐代近體詩的詩體。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乃對古體詩而言。有絕句、律詩、排律等形式之別,
 除排律外,句數均有限制;聲韻平仄,亦有定則,多用平韻,且一韻到底,
 概不轉韻。形成於唐代。
【今體詩】凡絕句、律詩、排律,皆屬於今體詩。形成於唐代。
 相對於古體詩而言。
  唐.張籍.酬祕書王丞見寄詩‥「今體詩中偏出格,常參官裡每同班。」
 亦稱為近體詩。
【白話詩】中國近代流行的一種詩體,流行於五四運動後,其特色,除以白話
 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協韻的格律,完全不同於古時作詩的體例規則。
 頗為自由、活潑。亦稱為現代詩、新詩。
【現代詩】中國近代新興的詩體。又稱白話詩、新詩。
【童詩】兒童所作之詩,或大人以兒童心態、情境、見解,所作之詩;
 其內容,想像力豐富,較為純真、自由、活潑、生動、有趣。
 (阿文的解釋。)
 
  ⊕詩的類型
【迴文詩】一種格式固定,字句迴環往復的運用,無不成義,且可供吟詠的詩文。
  如‥晉。竇滔妻蘇氏所作,尤為著名。 或作回文詩。
【打油詩】或稱「諧詩」,一種內容俚俗諧謔、格律也不太講究的舊詩體。
  相傳為唐代張打油所創。
   明.楊慎.升菴詩話.卷十四.覆窠俳體打油釘鉸‥
 「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唐人有張打油,作雪詩云‥
 『江山一籠統,井上一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或稱為打狗詩、打油腔。
【悟頭詩】說書人,在開場時所念的詩。 常為七言的四句詩。
  《平妖傳.第十五回》‥
 「瞿瞎子當下打掃喉嚨,將氣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頭詩句,
  然後,說入正傳。」
【定場詩】傳統戲曲中的表演程式。
 指劇中主要腳色,第一次上場,唸完引子後,所唸的詩。
 通常是七言體的四句詩,內容多介紹劇中特定情境。
【諷諭詩】用來諷刺當時政治或社會,以曉諭當政者,或社會大眾覺悟的詩歌。
 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類詩。
【藏頭詩】將所欲藏的字句,嵌於詩句首字的一種詩體。
【籤詩】寺廟裡,筒中放竹籤,上面書寫號數,另外用紙條寫詩語及號數。
 卜者抽籤,依號碼尋查詩語,以決算吉凶,這種詩,稱為籤詩。
 或稱為籤語。
【偈】音〔ㄐㄧˋ〕。佛教文學的詩歌,無韻。
 音譯相當於梵語gatha的原文,義譯為頌。每偈由四句構成。
  《五燈會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譯曰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多為四句以上。
 頌者,美歌。 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
  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
【偈】偈有廣狹二義。廣義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 gatha)
 與祇夜(梵 geya),兩者均為偈頌之體,然兩者之意義互異‥
 偈前無散文(長行),而直接以韻文記錄之教說,稱為孤起偈,即伽陀;
 偈前有散文,而尚以韻文重複其義者,稱為重頌偈,即祇夜。
 然諸經論中,或有混用此二者之情形。
  狹義之偈,則單指梵語之 gatha。音譯‥伽陀、伽他、偈陀、偈他。
 意譯‥諷誦、偈頌、造頌、孤起頌、不重頌偈、頌、歌謠。
 為九部教之一,十二部經之一。此文體之語句,則稱偈語。
 梵文文獻中,由特定音節數與長短,組成之韻文,通用於佛教經律論。
  偈之種類極多,佛典中,最常用者,為兩行十六音節(兩句八音節)所組成,
 稱首盧迦(梵 cloka),又稱通偈。
  另一種,為兩行二十二至二十四音節(兩句十一至十二音節)所組成,
 稱為 tristubh(音律之一種)。
  此外,不限音節數者,為兩行八句(四個短音量,有七句與一音節)所組成,
 稱為arya(音律之一種)。
  以下為一行首盧迦之例‥
   nity btsamskr,
   utpdavyy-dharmnh。(﹀記號為短音節,─記號為長音節。)
  此一偈之漢譯,有四字與五字,各兩句兩行,自外形觀之,如同漢詩,
 但無韻律。
  長偈中,未必為一頌二行,而每有一至四行者,原典中偈之音節數,
 與漢譯後之偈句,其字數,並無直接關係。
  此外,一般首盧迦,不限制音節之長短。另有為表示散文之長度,
 而將各段散文,逐一分別為三十二音節者。例如‥
 漢譯大般若經,最初四百卷,相當於四百卷之梵本,稱作十萬頌般若。
  漢譯經典中,多處提及偈頌,然各經所說不一,順正理論卷四十四謂,
 偈有二、三、四、五、六句等。
  《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謂‥
 「一切之偈,稱為祇夜,亦稱伽陀,有三句、五句、六句等。」
  《成實論卷一》謂‥
 「祇夜(偈)有伽陀、路伽兩種;路伽又分順煩惱、不順煩惱兩種,
  十二部經中之伽陀,即屬不順煩惱之類。」
  《百論疏卷上》謂‥
 「偈有兩種,一種稱通偈,即首盧迦,為梵文三十二音節構成;
  一種稱別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
  又,佛教之詩文稱為偈莂;偈即作詩,莂為作文之意。《佛光大辭典》
~~~~~~~~~~~~~~~~~~~~~~~~~~~~~~
【賦詩言志】諷誦詩歌,借以表達心志。
  所賦的詩,通常取材於詩經,而且多半斷章取義,未必是詩的本義。
【詩言志、歌永言】詩與歌,都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古「永」字,今作「詠」。)
【志】意向、抱負、決心。如‥意志、志同道合。
  《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志】音〔ㄓˋ Jyh4〕。 會意、形聲。金文
  字首〔心〕‥{體}內感器官,司情緒及認知。
  字身〔士〕‥{體}有專才或學位的人。
  {體}士人之心,有氣節;又,心之所往也。
  組合字‥鋕痣誌
  {體}‥
  〔志向〕 人心的方向。
  〔志士〕 氣節之士。
  〔志願〕 人心的意願。
  〔志氣〕 人心的氣度。
  〔立志〕 樹立志向。
 
~~~~~~~~~~~~~~~~~~~~~~~~~~~~~~~~~~~~~~~~~~~~~~~~~~~~~~~~~~
■附錄:小子於《影音與文字》的留言
阿文先生‥
  你好!輾轉來到你這兒,又見你此文,真是感慨良多。
  朱邦復先生,果真是個狂傲之人,似乎很喜歡訓人,訓起人來,不留情面,教人很難堪。
  覺得你對詩偈的見解,還公平、正確些,見其對詩偈的解說,不能說不對,但又覺得很不服氣——他把詩人,給說得一文不值了。
  真不知‥這下子,要以身為詩人為榮,還是以身為詩人為恥。
  不知阿文先生,有何看法?
               小子
                 2006.12.07.四 00:48:19
 
※小子見阿文所作《影音與文字》一文之留言。
◎潘文良《影音與文字》。2006.11.25.六 15:10:36(網誌)
 https://avun1230.wordpress.com/2006/11/25/◎影音與文字/
◎潘文良《影音與文字》。2006.11.25.六 15:10:36(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305767
~~~~~~~~~~~~~~~~~~~~~~~~~~~~~~~~~~~~~~~~~~~~~~~~~~~~~~~~~~~~
■附錄:小人於朱邦復工作室的留言
▽小人。2006.12.07.四 00:48:40
編 號:#7067
日 期:2006.11.25.日 05:51:57
留言者:小人
主 題:什麼是偈?
 
老師‥
  您說您寫的是偈,請問‥什麼是偈?
               小

                 2006.11.25.日 05:51:57

 
~~~~~~~~~~~~~~~~~~~~~~~~~~~~~~
▲朱邦復的回應
  閣下不是剛問過,什麼是系統嗎?正好練習一下。
  在文化系統中,詩與偈,是兩個不同之子系統。
  詩乃詩人之作品,其立場為文人,其目的為表現才華;其內容,在於主觀認知。
  偈乃出家人之方便法門,立場為大眾、目的為渡人;內容要求,符合客觀真實。
    詩有三要‥格式(含對偶)、平仄、韻腳。
    偈只有韻腳,以便朗朗上口。
  詩人為「職業」,重視功名利祿,故寫詩,力求表現個人才華。
  出家人,不問世事,作偈只為渡人。每當對方,說出不便於回答之話語(不便褒貶時,褒易偏、貶招損);或不便明說之事項(說穿了,受者便不會用腦矣);或事關緊要,難以啟口之際(不說是欺瞞,而偈意含糊,正可匿藏),是稱方便法門也!

 
 http://cbflabs.com/gstbook/allmsg.php?type=100&keyword=7067
 
※阿文按:
  未知此留言之「
小子」,與「朱邦復工作室」之留言者「小人」,是否同一人也!
■留言回應=================================================
▽小子。2006.12.16.六 10:10:50
  感謝你的回應。
  阿文先生,對於詩偈的見解,才叫人信服也!
==========================================================
■相關文章。
◎潘文良《影音與文字》。2006.11.25.六 15:10:36(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305767
◎潘文良《影音與文字》。2006.11.25.六 15:10:36(網誌)
 https://avun1230.wordpress.com/2006/11/25/◎影音與文字/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5.16.六 02:37:38
◎潘文良《詩偈論》。2006.12.11.一 04:14:20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306283
※本文佈告於臉書。2020.05.16.六 02:38:00
 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2693551890756383
■標籤:詩偈、朱邦復、漢字基因字典、理解、梵語、般若、白居易、杜甫、文天祥、當頭棒喝、復興中華文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琢磨、打擊
 

台長: 阿文
人氣(7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阿文開講 |
此分類下一篇:◎成功的真相
此分類上一篇:◎影音與文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