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01 00:36:25| 人氣7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際媒體中國資本之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哈佛商業評論 福布斯 新聞周刊出中文版




今年2月美國三本著名雜誌暗渡陳倉進內地是大新聞,《哈佛商業評論》、《福布斯》、《新聞周刊》均以月刊方式揮師亞洲最大的空白市場,之後又傳出著名的《MIT科技評論》年內也要落地中國,出版簡體字中文版。

這4本雜誌都借道香港,2家港資公司是幕後操盤手,他們都有香港上市公司背景,落點上海、北京,目標直取中國新崛起的知識精英。《哈佛商業評論》早於2002年10月悄悄進入中國,售價70元一本,而其他兩本原計劃都是今年4月開始出版。

但,3月底,突然峰回路轉,北京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官員直指《哈佛商業評論》、《福布斯》、《新聞周刊》因非法進入而遭禁止刊行。官員說他們沒有獲得和大陸出版機構合作的批准,《哈佛商業評論》用購買大陸刊號出版書籍做法更是違法。三本刊物瞬間失勢。但動作迅猛的《哈佛商業評論》通過國內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美國研究所,拿到了國內公開出版物刊號,4月份依舊推出中文版。之前呼聲甚高的《福布斯》、《新聞周刊》在內地暫時沒有大動作。

國際幾大知名刊物中文版今年有望齊聚中國,早年進入北京公開發行的《商業周刊》,在香港出版但內地推廣有章法的《財富》,香港出版內地贈送的《財務總監》,大有“洋刊物”的中國大聚會架勢。但政府嚴厲監管和原先曲線進軍的失策,讓大聚會近乎流産。高調的《新聞周刊》中文版未按時出版,出版母公司慧峰集團(8228HK)在4月份以後已經跌破發行價0。4元。

這些知名刊物因爲濃郁的國際水準,讓看客目不暇接,但其操作並不是簡單的翻譯和印刷,背後的商業操作掩藏得頗神秘,加上所有商業操作都在香港,編輯部在上海,對內對外大部分信息不對稱,在資本市場手法相當淩厲、也是屢屢得勝。慧峰集團(8228HK)內藏很多知名大人物,小小公司股權結構複雜,還有中東富豪做股東,因爲大舉中國媒體市場概念,在2002年10月17日上市時,在創業板超級淡市還集資6280萬,上市當日微升2。5%,創下紀錄,而2003年3月公佈的年度業績,虧損超過2200萬。

晨興 只做不談

《哈佛商業評論》面世的時候,以70元的零售價把市場震了一下,但很多購買者被它的內容吸引,在之後的評論中,“國際管理類殿堂級刊物”、“管理聖經”的美譽不絕於耳,而它的市場策略也相當到位,在中國主要沿海城市機場、酒店、主要街道、商務區的書報攤,還有城市中心地鐵站等高人流地區鋪貨,重視上攤率,也重視購買群體的區域性。

在2002年8月初,一個名爲“哈佛商業評論”的論壇在西安召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忻榕教授主講“通過人力資源創造競爭優勢”。在論壇上,《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表示9月登陸西安,再輻射中西部。據說當地的西安外國語學院在協助雜誌推進市場。

其實早在2002年4月,哈佛商學院出版社首屆大中國區合作夥伴年會就在上海召開,這是哈佛商學院出版社首次進入中國,最大的新聞是大會宣佈了聯合香港晨興集團合作出版中文版《哈佛商業評論》的計劃,時間在下半年,辦公地點也在北京和上海。

這時晨興第一次在中國印刷媒體行業露面,他拿到了很多人夢想的資源-----哈佛的80年品牌雜誌。

說到晨興集團,就會說到陳啓宗和恒隆集團(0010HK),在香港地産界,恒隆的穩健和投資方式與衆不同,5月26日計算市值86億,在香港主要9家地産上市公司中,截至2003年3月26日的淨利潤排名第7,約3億元,但2年多以來,股價變化極小,今年還漲了5%,排名第2,去年的跌幅只有7%,排名第一,比長實大跌37%,恒基跌34%,要穩健的多。而在上海,恒隆也是高調名字,一座中央商務區的恒隆廣場就是大招牌。

陳啓宗家族通過陳氏家族信託基金Cole Ltd.持有上市的旗艦恒隆集團(0010HK)63%,恒隆集團再持有恒隆地産(0101HK)62。01%,去年恒隆集團高調私有化旗下格蘭酒店,整體管理趨於保守。恒隆集團1960年建立,1972年上市。1986年陳氏家族組建私人公司---晨興集團(Morningside),有陳啓宗弟弟陳樂宗任主席,早年在北美、歐洲作多項投資,1992年開始投資中國內地項目,據說有50億之巨。旗下晨興科技(Morningside Technolage)很活躍,在互聯網、生物醫藥、電訊、廣告媒體、甚至是上海的生態林業投資都見到身影,有“天使投資者”的豪爽風格,其中最出名的案例是1996年很早就投資中國互聯網的門戶網站SOHU.COM,做到第二大股東,幾經沈浮不改信心。後來SOHU.COM美國上市獲益甚豐。

之後投資的戶外廣告公司---媒體伯樂(8072HK),在香港創業板上市,但持續虧損,業績不佳。在媒體方面的投資,晨興早在1991年就開始。

但如何獲得哈佛商業出版社的首肯,拿到《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權,晨興三緘其口,因爲不是上市公司業務,很多私人投資舉動都屬於不公開行動,但晨興聯手中國社科院一起做刊物是透明的事實。晨興集團通過旗下晨興科技投資公司投資的結構清晰,而且在版權出版方面很有潛力,晨興已經組建晨興商業出版公司。

領銜《哈佛商業評論》的忻榕是陳啓宗的南加州大學同事,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工作,是科大管理學終身教授,據悉現任上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米其林領導藝術和人力資源管理捐贈教席”教授,也擔任多家跨國公司顧問和咨詢人員,是資深管理專家,有評價說陳啓宗聯手忻榕大做自己的學者型富豪夢想。

《哈佛商業評論》是好的開始,2002年10月推出,每本價格70元,在商業上很有膽略,因爲目標讀者明確,購買群體基本固定,在市場上被視爲絕對競爭者。但開始的做法就是以不定期方式購買國內出版社書號,這是之後的軟肋。後來遭遇政府部門的指責購買書號違法時,迅速通過合作夥伴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哈佛商業評論》拿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刊號和中國戶口,可以坦然落戶了。

恒隆和晨興的野心當然不止一本《哈佛商業評論》,他們看好市場更廣泛的刊物,而《哈佛商業評論》的迅速落地成功也給他們信心。有85年歷史的美國《福布斯》在2002年11月找到晨興,討論合作進入中國大陸,大家都把進軍中國看作是成功的一大步。

2002年12月19日,福布斯集團亞洲區副總裁兼行政總監威廉.艾丹甫在上海舉行的《福布斯》全球行政總裁會議合作協定簽字儀式上就高調表示2003年1月在上海設立辦事處,4月出版中文簡體版《福布斯》。福布斯集團業務發展副總裁Miguel Forbes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晨興商業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福布斯中文版》,更希望《福布斯》能成爲中國與世界各地溝通的橋梁,除了爲我們分佈在全球的讀者提供中國經濟發展最新消息外,也爲中國的讀者提供世界的財經資訊。

晨興商業出版公司業務發展總監Ken Shi也表示:中國爲企業家提供了極佳的營商環境,《福布斯》一直致力培養企業家精神,因爲這是推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我們希望《福布斯》能成爲中國企業家的寶貴資料庫。

在今年4月,合作雙方表示《福布斯中文版》4月份會在香港如期出版,內地讀者可以通過指定的圖書進出口公司訂閱,剛推出的中文版8成以上文章爲《福布斯》和《福布斯全球版》翻譯稿,有一些中國經貿的新聞和社論。但他們沒有透露首期的發行數量和內地發行情況,據悉北京嘉華時代出版顧問公司幫助福布斯作內地發行。但他們表示日文版的《福布斯》發行量超過8萬份,韓文版超過5萬份。

中文版主編福布斯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范魯賢透露說﹐上海代表處主要編發新聞稿件之外﹐同時製作「原汁原味」的《福布斯》大陸百名富豪排行榜。

晨興的媒體拓展行動有很多傳聞,包括已經滲透到類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拿到營運權,但這些都是櫃底活動。


慧峰 複雜的玩家

慧峰集團(8228HK)的做法比較特別,2002年10月17日上市,淡市集資6280萬元,以0。4元發行1。2305億股,當日還微升2。5%,市場爲之驚訝。當時的賣點就是他要把newsweek帶進中國。

但撥開慧峰低調的迷霧,我們可以看到一群呼風喚雨的高手在行動。他們是香港社會的風雲人物,在幕後的資本市場也是弄潮兒。

1998年5月慧峰組建,當年的中電(002HK)主席、前立法會議員潘國濂博士、他的兒子潘樹人、還有香港港區人大代表李鵬飛是創辦者,後來小小的1。23股的公司中又加入鍾士元、沈運申、香港科大教授林垂宙、還有沙特、科威特富豪,甚爲熱鬧。

但細看結構,操作者極具匠心,股權結構相當複雜。在早期,潘國濂、太太潘汪慧平、女兒潘靜薇、兒子潘樹人組建一家公司Amazing Nova Corporation,潘國濂、太太潘汪慧平各持股40%,2個兒女各持股10%。 潘國濂夫婦還有一家全資擁有的Forever Triumph公司,以及一家100%持股的Matrix Worldwide Corporation企業,這三家潘姓公司成爲慧峰集團(8228HK)的主要持股人,Amazing Nova Corporation持有34。11%,Forever Triumph持有10。81%,Matrix Worldwide Corporation持有12。52%,潘氏家族的持股量達到57。44%。
李鵬飛和太太蔡婉霞持有的Supreme Lucky Ltd.則持有慧峰集團2。26%。沈運申的輝展集團持有0。86%。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發展公司持有2。02%,教授林垂宙間接進入慧峰。鍾士元爵士持有慧峰集團0。1%。這些都是小股東,但大名都份量不輕。

在慧峰的股權結構中很特別是來自中東的投資者,科威特王子Sheikh Ali Khakifa Athbi Al Sabah持股2。77%,揚名在慧峰名人榜。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和2名來自於科威特、沙特阿拉伯股東持有的私人證券基金Arabian Gulf Investments (Far East)Limted控股的 Arabian Gulf Investments Oversea Limted 是策略投資者,持有慧峰3。71%。1989年在巴林上市的Bahrain Middle East Bank(E.C.)2000年7月投資慧峰,持有5。84%。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結構,包括公衆人士,慧峰集團共有11撥人和10家公司持股,除了潘氏家族的3家公司,其餘的都是微量比例。

看客需要關注的是,科威特王子Sheikh Ali Khakifa Athbi Al Sabah是巴林上市的銀行Bahrain Middle East Bank(E.C.)的董事,兩者聯合股權超過8。61%,被視爲公司高持股量股東,再加上Arabian Gulf Investments Oversea Limted 是策略投資,中東投資客在慧峰集團(8228HK)整體持股比例達到12。32%,是真正的第2大股東。而科威特王子Sheikh Ali Khakifa Athbi Al Sabah早年曾爲科威特政府部長,是中東地區的電訊科技投資者,在流動電話、互聯網、微波通訊、銀行等領域有成功案例,最特別的是他還大量投資媒體和出版物,旗下公司擁有中東唯一的阿拉伯文版新聞周刊,他和美國華盛頓郵報的關係非同尋常。據說,他投資的中東版新聞周刊很賺錢,也有影響力。

這一組合的結構很明顯,潘氏家族把持公司,潘國濂是主席,潘樹人是首席運營官,而在幕後的中東投資者是真正的大鱷,消息人士稱他們不僅帶來資本,還在協助慧峰集團(8228HK)獲得美國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的認可,因爲這家從來沒有做過媒體、在公司介紹上注明是通訊和科技投資公司的慧峰集團要拿到《新聞周刊》的授權實數不易,甚至有評論美國新聞周刊“瘋了”。

慧峰通過在上海的機構來操辦具體出版事物。他的全資公司上海傳一信息技術公司和上海圖書館合作,將其錄音收藏數碼化,再提供給上海信息、Mmchian、I-home等網站內容,慧峰上市的報告稱2001年期間數碼化20小時錄音,營運收入不多,慧峰集團(8228HK)旗下有5家科技、電訊、投資公司:開曼島註冊的Pacific Digitals (HK)、香港註冊的 Net2Voice (HK)、 網絡工程有限公司、 BVI註冊的Optimum Cyber 都是技術性公司,BVI註冊的Unifine Ltd.是投資公司,規模都不大,甚至無營業紀錄。而慧峰的媒體業務主要通過BVI註冊的Unifine Ltd.投資,多層結構很複雜。

這一次他高調突然轉型做印刷媒體,對投資者來說是個未知數。

在慧峰集團的組建中,這些名人的活躍程度表現在內部公司的交易上,慧峰旗下的5家公司的來源都和一家名爲SAR1的公司有關聯,這家全稱SAR1 Innovations Limited (前稱SAR1.COM Limited)2000年11月21日在開曼群島註冊,令人關注的該公司由慧峰同一批股東擁有,鍾士元爵士2000年9月開始或委任爲SAR1主席。

SAR1早期擁有Pacific Digitals (HK)、香港註冊的 Net2Voice (HK)、 網絡工程有限公司、 BVI註冊的Optimum Cyber以及BVI註冊的Unifine Ltd.5家公司。在2001年12月慧峰集團重組時,SAR1把Pacific Digitals (HK)、香港註冊的 Net2Voice (HK)、 網絡工程有限公司、BVI註冊的Unifine Ltd. 4家公司轉讓給慧峰集團,2002年2月慧峰再次向SAR1收購 Optimum Cyber,SAR1使命結束。這一輪內部交易,完成了同一批股東之間的資源交換,是否套現,如何套現,是個小小的謎。

但在這些重組交易中,李鵬飛夫婦通過以3元港幣購買490000股網絡工程有限公司股份,轉來轉去,順利獲得1110萬股慧峰集團股份,持股比例達到2。26%。鍾士元爵士因爲擔任SAR1主席,獲贈0。1%慧峰股權。沈運申1999年7月2000元向潘國濂購入20%股權入股輝展集團後,1999年10月購入eCyberpay.com,再轉讓給BVI註冊的Unifine Ltd.,之後在2001年12月公司重組時,eCyberpay.com又轉讓給SAR1 ,在多次重組中,輝展集團獲配SAR1股份。之後沈運申和潘氏家族多次通過Forever Triumph和Amazing Nova Corporation將SAR1股份換來換去,結果是沈運申成功全資擁有輝展集團,也直接持有慧峰集團0。85%股份。

這些交易很複雜,但讓這些名人花費甚少真金白銀,都獲得了相應的股權,因爲都是自己的公司之間關聯交易,這些財技並不出衆,當然看客有點迷糊:不知道這些名人和權貴要做什么?

美國授權 中國受阻

在內部的不停換股中,2000年10月,慧峰集團(8228HK)開始與美國華盛頓郵報旗下NEWSWEEK(新聞周刊)討論中文版事宜。但討論並不順利,在時間表上看,一直到2001年8月才有眉目,這個月,慧峰集團作了2件很關鍵的事:8月2日向SAR1收購BVI註冊的新公司----Unifine Ltd.,8月22日,Unifine Ltd.和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一起註冊成立華宇傳媒有限公司(SinoWorld Media),慧峰集團持股50%,兩家共同投資100萬元港幣。爲即將有結果的跨太平洋合作作準備。

聯合出版集團前身是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香港總管理處,系駐港中資機構,有成員機構28家 。 主要業務爲圖書雜誌的出版、發行和零售,並經營印刷業,報業等 。在香港和澳門30多家 圖書零售店。多年投資的發行體系由8家有圖書發行子公司,經過50多年的的長期發展 ,形成全球華人範圍中文圖書發行網絡。慧峰的合資夥伴都是品牌企業。

而實際運作出版中文版《新聞周刊》的是華宇傳媒有限公司持股80%的華宇新聞周刊有限公司(SinoWorld CNW Publishing),在這家機構中,科威特王子Sheikh Ali Khakifa Athbi Al Sabah直接出現,持股10%,潘國濂的私人公司Forever Triumph也直接持股10%。

2001年10月,慧峰經過一年多談判,雙方訂立特許權協議,終於拿到《新聞周刊中文版月刊》簡體字版權,授權時間爲3年,授權內容主要來自於是《NewsWeek》美國版和國際版,設計生活、文化、健康、科技、娛樂、家庭等內容,對時政、經濟、國際新聞基本回避。這是美國《NewsWeek》的第6種國際語言刊物。

幸運的潘氏圖謀的中國媒體大計展現雛形,他對複雜財技偏好,給自己的一本中文版周刊描劃出極爲複雜的5層資本結構圖。

根據協議,美國《NewsWeek》公司每年從中文版《新聞周刊》印刷和電子出版總收益中收取若干百分比特許權費,每年最少爲100000美元。

2002年1月和4月,華宇傳媒出版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新聞周刊中文版:《健康生活》、《孩童時代》,用繁體字、簡體字分別出版,在中港臺地區銷售。中國版《健康生活》通過上海科技出版社《大衆醫學》雜誌發行,《孩童時代》通過上海職業女性雜誌社出版的《媽咪寶貝》雜誌發行,以這兩本雜誌的特刊專輯名義出版,和原雜誌捆綁銷售。而在內地的操作也很有技巧,由慧峰集團旗下上海註冊成立的上海傳一信息技術公司和兩家內地出版社簽約,特許證審批手續由內地出版社辦理,在法律上都有認可。

在慧峰集團2002年10月的上市文件中,這一和內地雜誌捆綁銷售做法被描述爲符合中國內地法律,也獲得美國《NewsWeek》認可。並表示會繼續使用。上市文件也公佈這兩期雜誌共發行21萬本簡體字版,3萬本繁體字版。截至2002年6月底,銷售總收入爲170。6萬元。

2002年10月慧峰集團在一片慘淡的氣氛中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集資6280萬元,上市當日微升2。5%。

2002年11月14日潘國濂再投資100萬元增持北京中錄慧峰數碼技術公司股權至51%。12月中,慧峰宣佈增持華宇傳媒股份從50%至80%,也宣佈華宇傳媒將負責刊物在中國內地的廣告銷售。

2002年11月,慧峰也宣佈9個月虧損1025。7萬元。但這並不是炸彈,股價交投活躍,一直在攀升,截至2003年1月20日,達到0。58元高位。但之後股價開始滑落,交投不再活躍,好像大莊家已經離場。

2003年3月20日慧峰集團(8228HK)公佈2002年度業績,虧損2200。7萬元,去年同期有443萬元盈利。

2003年5月6日,慧峰3個月再度虧損猛增至674。7萬元。

但這些數據的威脅都比不上中國新聞出版署的一紙禁止令。3月底,慧峰股價從0。5元直落0。4元。4月中,股價最低跌到0。35元。

4月計劃出版的《新聞周刊》中文版原定出版8萬本,潘國濂在回應香港《明報》查詢時,拒絕回答是否中文版未獲得北京當局批准。

2003年5月26日,慧峰集團(8228HK)宣佈,與北京天意華廣告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購買其16%的股權;慧峰未有透露收購代價;行政總裁潘樹人表示,慧峰在未來4個月內再增持天意華的股權至20%。北京天意華廣告公司在雜誌廣告方面有專業表現,是《三聯生活周刊》等雜誌廣告代理。


這兩例被視爲國際大傳媒機構借道香港進軍內地傳媒市場的案例,手法不同,但都有特色,香港一些公司扮演的中間服務機構色彩很明顯,他們善於集合資源的能力出色,組合跨地區團對,但這些中間人都不是簡單、率真的媒體理想主義者,他們更多是以商人角色介入,在選擇産品和推動市場上,資本行家色彩明顯,非常善於選擇進入方式,也擅長曲線擊球。更有特色的是香港的操作者利用國際知名品牌,背靠大中國空白市場,模擬出跨國媒體的中國版新概念,令人遐想,對他們的能力矚目,而在資本市場也是異常活躍,看客對他們的財技更爲關注。

如何收場,如何回應國際品牌的市場策略,我們要看陳氏家族、潘氏家族和那一批名人的高招了。至少,他們不會甘心這麽失去努力了一年的所得,而且已經投了真金白銀的中東投資客更不會輕易罷手。

好戲在後頭。




資料:

潘國濂博士

於1998年5月創辦集團,是本集團之主席。潘博士持有臺灣國立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及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他曾任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之總經理及營運總監,先前亦爲香港立法局議員。潘博士曾任聯交所理事會成員及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成員。他現爲津世企業有限公司之董事總經理,港基國際銀行董事及China Merchants China Direct Investments Linmited之獨立非執行董事。潘博士爲香港科技大學之創辦委員會成員。

潘樹人

於1998年創辦集團,是本集團之行政總裁。他持有南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電機工程系理學士學位。畢業後,潘氏加入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及興建區域光纖網絡。期後,他成爲香港新電訊有限公司之高級工程師,負責設計及興建起整體電訊傳送網絡



李鵬飛博士

于2002年成爲本集團之非執行董事。李博士持有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名譽博士學位及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他于1978年至1997年成爲香港立法局議員,于1988年至1991年爲香港立法局首席議員。李博士于1985年至1992年亦爲香港行政局議員。李博士爲安培泛達有限公司( Ampex Ferrotec Limited )之董事總經理,先前爲香港中華總商會繼香港生産力促進局之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之副主席。李博士爲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之前任主席,自1998年獲委任爲香港特區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自1997年起爲第九屆中國全國人大代表之香港代表。李博士亦爲華經顧問有限公司( Pacific Dimensions consultants LImited )、策略研究中心( Centre of Strategic Studies )及積德電子有限公司( Jade Electronics Limited )之主席。

台長: allen
人氣(7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ebhnh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2013-05-20 05:30: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