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2 13:33:39| 人氣2,0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天賦自由》-肯.羅賓森,盧.亞若尼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9.3.1)如其名,為尋求天賦找方法,想為孩子和自己多方面去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會讓自己快樂的興趣學習且持之以恆。「在生活中多嘗試不設限」、「對興趣多賞識多鼓勵」、「目標確定後不因阻力所放棄」、「自信心更加堅定」,「如童稚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對我而言,更因不被年紀、體力而設限,是本激勵人心,鼓勵我往前的書。
正如同閱讀習慣,對我而言是生活的一部份,因為閱讀,讓我的知識更增長,像是一個陪在我身邊的老師,隨時為我解惑;也是在面對壓力時舒解的出口,總是無言的傾聽著我情緒的起落。如同第四章所說的「忘我的境界」,正當專注在其中時,身邊的一切彷彿靜止般,都停了下來。在此刻,神遊著~

讓天賦自由

(圖片出處博客來網路書局)
以下是重點整理,書中摘錄:

(四)忘我的境界 
你或許也曾體會到自己「消失」在某個經驗中。
你一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身邊的世界似乎就離你而去。
幾小時過去了,對你來說好似只有幾分鐘,這就是你的「神馳狀態」。
處於神馳狀態,就是以「最優」的方式運用你特殊的才智。

(一)找出天賦與熱情
所有人都身懷獨特的天賦與熱情,能夠驅使我們創造超乎想像的成就。
一旦意識到這點,一切都將因而改變。
你必須及早發現被你視為玩樂的工作,絕對不要低估「及早領悟」的重要性,平庸之人,將因此轉變為快樂鬥士。

*找到了與生俱來的天賦,並因而點燃體內的熱情。我把這些故事稱為「頓悟」的故事,因為故事主人翁都獲得某種程度的啟發,成為生命的分水嶺。因為頓悟,他們的生命從此徹底改變,被賦予的方向與目的,也因而出現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

*許多人把熱情拋在一邊,從事不十分熱中的工作,只為了獲得物質安全感。事實上,你為了維持生計而接受的工作,很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就被發包到海外去了。如果你從未學習如何進行創意思考,並探索自己真正的才能,到時候你該做什麼呢?
如果我們繼續以過去的教育模式培養下一代,他們到時候該做什麼呢?他們一生中很可能換過多次工作,甚至有多種職業生涯,也有可能從事目前尚未存在的工作類型。因此,我們難道沒有責任鼓勵他們盡量探索各種可能性,發掘自己真正的天賦與熱情?既然我們對未來的唯一認識就是「」,那麼我們就必須隨之而變,才是明智之舉

*天命為何物?
天命就是天生資質與個人熱情結合之處。
他們從事自己鍾愛的工作,而且認為工作中的自己最接近真實的自我。他們的時間流逝與別人不同,他們活得更紮實、更專注、更有活力。
天命的兩大成分是「天資」與「熱情」,兩個先決條件是「態度」與「機會」。歸屬於天命的順序大約是:我有、我愛、我要、在哪?
我有-你要先了解自己有能力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我愛-已經歸屬於天命的人都認為,工作就是深刻喜悅的來源。
我要-「態度」,指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與環境――觀察事物的角度、你的性情,以及情緒性的觀點。態度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含你的基本個性、意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周遭眾人的觀點,以及他們對你的期望。有個有趣的指標可以用來判斷你的態度:你認為「運氣」在生命中是什麼角色?
熱愛工作的人常說自己很幸運,自認沒有成就的人則說自己運氣不好。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存在著意外與偶然,但幸運並不只是純粹的僥倖。成功人士身上幾乎都有相似的態度,例如堅忍、自信、樂觀、企圖心,以及不屈不撓。你如何解讀周遭環境、如何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基本上就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期望。
在哪?-若缺乏適當機會,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天資何在,也不知道這份天資能為你創造多高的成就。在南極大概很難找到騎野馬的好手,沙哈拉沙漠也可能沒人懂得潛水採集珍珠。天資需要有機會使用,才能展現出來。你或許永遠無法發現真正的天命,其中一大因素就是機會,端看你能否獲得、創造機會,以及是否、如何把握機會。
你能否歸屬於天命,經常也取決於是否結識其他懷抱相同熱情與奉獻精神的人。實際的做法就是積極尋求機會,多方探索自己的天賦

*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
吉莉安才八歲,前途已經出現危機。她的功課一塌糊塗,起碼在學校老師的眼中是如此。她老是遲交作業,筆跡潦草,考試成績也差。不僅如此,她還經常影響課堂的進行,不是動來動去發出噪音,就是猛盯著窗外看,老師得被迫暫停教課,把吉莉安的注意力拉回來,但她卻又開始干擾身邊的小朋友。學校認為吉莉安有某種學習障礙,也許比較適合轉往特殊教育學校。
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學校信函,擔憂之際也立刻採取行動。媽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她去讓心理醫師診斷。
吉莉安告訴我,記憶中,心理醫師花了二十分鐘詢問媽媽,了解吉莉安在學校的問題,以及學校認為她造成哪些困擾。當媽媽和醫生終於談完了,醫生從書桌邊起身,走向沙發,坐在小女孩身邊。
他說:「吉莉安,你剛才都很乖,謝謝你。不過你還得再乖乖待一會兒,現在我要跟妳媽媽單獨講話,我們要出去幾分鐘。別擔心,我們很快就回來。」
吉莉安有些惶惑地點點頭,兩個大人便讓她獨自坐在那兒。醫生走出房間的時候,傾身把書桌後面的收音機打開。
他們一走到外面的走廊,醫生就對吉莉安的媽媽說:「請在這裡站一會兒,觀察她做些什麼。」那兒有扇窗可以看進房間,但吉莉安看不到他們這一邊。幾乎就在同時,吉莉安已經起身,隨著音樂在房間四處
遊走。兩個大人靜靜站著觀察了幾分鐘,小女孩的優雅身段讓他們屏氣凝神。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吉莉安的動作具有某種渾然天成,甚至可說是原始的成分,而她臉上那樣純然愉悅的神情也再明顯不過。
最後,醫生轉頭對媽媽說:「妳知道了吧?林恩太太,吉莉安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分,帶她去上舞蹈課吧!」
吉莉安開始每週上舞蹈課,每天在家裡練舞。後來,前途曾經充滿危機的小女孩吉莉安,最後成為享譽全球的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她結識了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並和他合力創造了幾齣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包括「貓」與「歌劇魅影」。她成為極負盛名的當代編舞家,曾為無數人帶來歡樂,也為自己累積了財富。這都是因為某個人看進了她的心靈深處,某個人曾經見過跟她一樣的孩子,並且懂得解讀其中的意義。如果換成其他人,或許會讓她吃藥,要求她不要亂動。但吉莉安根本不是問題兒童,也不需要轉到特殊教育學校。
她只是需要展現真正的自我。


(二)一定有屬於你的才華
個人才華可以有很多種展現方式,如果數學不好,或不會倒背字母,
也不能因此判定你是無用之人。
個人智力如同指紋一般,各不相同。每個人運用智力的方式也都不同。
不論是雙胞胎,或是各自生活在地球兩端的人,運用才智的方式必都各有特色。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打從心裡知道自己有出色的才能,那並考試成績可以斷定;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不接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顛覆理所當然-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能力,常抱持理所當然的觀點,而天命的重要來源原則之一,就是要求我們提出質疑


(三)誰都能飛 
想像力在人類生命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因為想像力,你才能回憶過往、思考當下、預測未來,以及--發揮創意。
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之處,就是來自於想像力。
想像力催生了語言、藝術、科學、哲學,以及浩瀚繽紛的人類文化。

*現在我知道她為什麼喜歡我的畫了,是因為畫裡的自由。這也是我看見兒童創作的時候,最喜歡看見的東西,那種豐富、美好,都是兒童體內的魔術。孩子們不覺得藝術有什麼奇怪或特別,他們接受藝術、了解喜歡藝術。他們走進博物館就四處張望,一點也不覺得有威脅性。成人反而會以為藝術品傳達了什麼深奧的訊息,以為自己應該發表一些看法,或採取什麼行動。但孩子們卻能直接接受藝術,這是天性使然。

*你必須有實際的作為,而不是躺著空想。創造力是非常實際的過程,你在過程中做出屬於你獨創的東西

*對工作懷抱熱情的人,並不像一般人那樣把工作視為勞務;他們之所以工作,是因為他們喜歡工作,並且在工作中找到天命歸屬。


(四)忘我的境界 
你或許也曾體會到自己「消失」在某個經驗中。
你一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身邊的世界似乎就離你而去。
幾小時過去了,對你來說好似只有幾分鐘,這就是你的「神馳狀態」。
處於神馳狀態,就是以「最優」的方式運用你特殊的才智。

*詹姆士如此解釋:「人類可以因為心態轉變而使人生轉彎,這真是當代最偉大的發明……只要改變心態,就能改變生命。」

*如果我能隨心所欲,如果我不必擔心生計或他人對我的看法,我最想做什麼?陶哲軒可能從不需要思考他這輩子該做什麼,他可能從不需要MBTI或HBDI幫他決定什麼職業最適合發揮他的天分。這些奇才在天資初現之際都還保有童稚的純真,我們現在該做的,就是用這樣的純真態度去看待自己的未來,還有孩子、同僚和社群的未來。


(五)尋找讓你看見自己的伙伴
狄倫前往紐約尋找志趣相投的人,其實是尋找他自己。
窺得格斯里的人生之後,他也開始想像自己的人生。
他跟牛頓一樣,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而看見了更遠的風景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只能獨自追求熱情,那麼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或將感到無上的解放。

*結識其他跟你懷抱相同熱情的人,可以讓你知道自己一點也不孤獨,或許有很多人不懂你的熱情,但志同道合的人卻能完全了解。你可能不喜歡他們本身的個性,甚至不喜歡他們的作品,這都是非常合理,但也是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們共有的熱情獲得彼此的認同。置身於你的族群裡,你們不僅能盡情討論專業話題,相互激盪創意,切磋專業技巧,還能不忌諱地發表你對某些東西的喜惡。

*梅格‧萊恩(Meg Ryan)
多數人之所能找到天命歸屬,都是因為結識了懷抱相同熱情,也希望盡情實踐自我的人。著名作品包含「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的電影紅星梅格‧萊恩,演藝生涯高峰已經持續二十幾年,但當初還在念書的時候,她卻從未想像自己可以進入這一行。事實上,演戲或演說都讓她聞之色變呢!她告訴我,每次學校有表演,她都寧願坐在台下,而非站在台上。她是個好學生,八年級的時候獲選代表全體學生向畢業生致歡送辭,她起初很開心能得到這份殊榮,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得在全校師生面前演說。
她練習了兩個星期,等到站上講台,卻嚇得動彈不得,還得勞動媽媽上台把她牽回座位。然而,她後來卻成為當代的傑出喜劇女星,部分原因就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伙伴。
因為在校成績優越,梅格‧萊恩拿到獎學金,前往紐約大學攻讀大眾傳播。她向來喜愛寫作,一心想成為作家,當時也認為寫作就是她心中真正的熱情。她偶爾拍些廣告補貼學費,因而被製作人看上,請她在連續劇「世界轉變時」(As the World Turns)擔綱演出固定角色,沒想到卻讓她愛上了演藝圈。
「我發現演員的世界充滿驚奇。」她告訴我:「大家都是幽默又搞怪的人,工作環境就好像一個瘋顛的大家庭,非常有趣。我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逐漸習慣了這種『日常』生活。我們老是聊著某某人為什麼做了某件事,也不斷研究人類的行為,很有意思。對於我所飾演的角色有什麼喜好,我也產生了一大堆看法,不知道這些看法從何而來,但我就是想很多,我常說:『噢!那是對白背後的潛台詞,怎麼被我講出
來了?』我發現自己會改寫台詞,非常投入角色與戲裡的世界。我們每天拿到新劇本,得背好多台詞,你得全心全意、全神貫注,沒有任何時間想別的事,完全沉浸在其中。」
拍完「世界轉變時」,從大學畢業之後,梅格‧萊恩卻沒有立即前往好萊塢。她依然想探索自己的潛能,於是在歐洲待了一段時間,甚至考慮加入和平部隊。後來因為受邀到洛杉磯拍一部電影,她再度回到演藝世界,也再度發現自己在從事這分工作的時候,似乎就會進入一種特殊的境界。
「我認識了一位很優秀的演技指導,她的名字是芙瑞(Peggy Fury)。她告訴我表演的藝術與技術,還有她身為演員的體認。在我之前,西恩‧潘也來上過她的課,還有安潔莉卡‧休斯頓、蜜雪兒‧菲佛,以及尼可拉斯‧凱吉。我周遭的人都必須從內心很深、很深的地方,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我們也都喜歡研究人類的各種狀態,並讓文字轉化為實際的生命。這一切就像花朵一樣綻放在我的腦裡、心裡、靈魂裡,我決定在洛杉磯找房子定居。之前在紐約的經紀人也幫我跟洛杉磯的經紀人牽線,於是一切都就緒了。
我有機會演出很多部電影,那是非常豐富的學習過程,也幫助我個人的成長。我決定接一部電影,原因可能是劇情很好玩,或是為了跟某位演員合作。不論如何,每部電影最後都對我的生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有時候是因為電影探討的主題,有時候是因為特定的劇組人員。每一部電影都有不同的角色典型,都是促成我個人生命演變的原因。」
梅格‧萊恩的生命有很多可能性。她有作家的天分,學術方面的能力也很強,很多事物都讓她感興趣,或令她著迷。但只在演戲的時候,
才覺得伙伴們眼中的世界跟她的非常一致,他們讓她感到自在,也肯定她的才能,鼓舞她、影響她,並驅動她呈現出最好的狀態。每當她身邊環繞著演員、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等等電影人,就是她最接近真實自我的時刻。
成為這個族群的一分子,讓她找到天命歸屬。


(六)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為了到達天命狀態,有時必須想方設法排除頑強的限制因素;
面對嚴酷的阻力,也不能失去你對未來的憧憬;
有時又得脫離熟悉的生活,投入一個更適合你發展的環境。
追根究柢就在於「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進入天命之後的收穫雖然豐厚,
但收割之前,或許得先克服堅如鐵石的阻力。


(七)幸運來自你的態度
「幸運」的人找到熱情,也有機會實際去追求熱情;
「不幸」的人則不斷遭遇挫折。
只是每個人都會碰上或好或壞的際遇,際遇並不能完全左右你的生命,
重要的是你面對際遇的態度

*威爾森一直認為,雙眼失明是「一件麻煩事,但絕非令人一蹶不振的痛苦」,他的人生態度殊為典範,帶給世人無比的激勵與啟發。他失去視力,卻具有遠見,也轟轟烈烈證實了生命並非由過程中的遭遇來決定,而是你面對遭遇時所採取態度。
PS.該故事予A分享,正面鼓勵的故事

*韋斯曼指出幸運人士的四個特徵。首先,幸運的人常能讓運氣發揮最大效益,他們特別懂得創造機會、察覺機會的存在,並且在機會出現時善用利用。其次,他們懂得聆聽自己的直覺,並採取輔助措施(例如冥想),幫助自己提升直覺能力。第三個特徵是慣於預期自己的好運,不論做什麼事,他們的心態都是預期正面的結果,因此也不斷創造自我應驗的預言。此外,幸運之人也不允許自己被厄運箝制,在情況不利的時候,就快速採取行動控制情勢。


(八)辨認生命中的良師
良師在你的生命裡占據特殊地位,對你有個人的意義,幫你開啟一扇扇的門,並且直接參與你的人生旅程,告訴你下一步可以踩在什麼地方,鼓勵你勇往直前。

*良師經常在適當時機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不過,就像卓斯勒與明斯基的例子,有時候,你也可以主動選擇你的良師。巴菲特自己就是無數投資者的導師,但他選擇了證券分析之父葛拉漢為他的良師。葛拉漢是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他二十二年教學生涯裡,唯一給過a+的學生就是巴菲特,並延攬巴菲特進入他的投資公司。巴菲特在那裡工作了幾年之後,才自己出來創業。羅文斯坦撰寫的《巴菲特:一位美國資本家的誕生》一書指出:葛拉漢敞開了門,可說是特別對著巴菲特一人。他給巴菲特工具,讓他探索市場上豐富的機會,傳授的方法也特別符合這個學生的個性。有了葛拉漢提供的武器,巴菲特終於能拋開限制,發揮他天生的才幹。以葛拉漢的個性為典範,巴菲特也學著更堅強,後來也以獨立作業聞名。

*良師的第二個功能是「鼓勵」。你本以為自己機會渺茫或毫無可能達到的成就,卻能因為遇到良師而產生自信心。他們不允許你沉溺於自我懷疑,或以為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他們總在一旁提醒,讓你了解自己原有的能力,也知道只要繼續努力,必能有所成就。

*良師的第三個功能是「輔助」。良師可以提供建議與技巧,幫你鋪路,甚至你短暫踉蹌也無妨,因為他們就在一旁幫助你從錯誤中學習,並重整旗鼓,如此一路引導我們走向天命。

*良師的第四個功能是「督促」。積極的良師可以督導你超越自己預設的限制,他們不僅不允許你屈服在自我懷疑之下,更不允許你不發揮潛力的極限。真正的良師可以提醒你,絕不能只是把「過關」當成目標。


(九)人生永遠不嫌遲
人類的生命應是一個不停循環的整體,你的能力有可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以不同的強度展現。
青春之泉確實存在,就是你的心靈、你的天賦,還有你為自己與所愛的人發揮的創意。
只要懂得探索這股泉源,你將能超越年齡的限制。

*你身邊想必就有人覺得被鎖在自己的生命裡,他們真心希望能更有意義、更有成就的人生,但既然已經三十九歲、五十二歲,或是六十四歲,就以為機會已經消逝。或許你也覺得為時已晚,此時突然改變人生方向,是不切實際的做法。或許追求心中熱情的機會曾經出現,卻已錯失。或許你過去自信心不足,以致不敢實踐心中的熱情,而今時機已然消逝。很多證據都指出,可供我們發現天命的機會,其實比想像中多。本書撰寫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數以百計的例子指出,許多人都是到晚年才開始追求人生的熱情。

*就是你必須重新認識自己,並且以「全人」的眼光看待自己。進入天命狀態的一大障礙,就是你認為心靈獨立於身體之外,只是房子裡的房客,或認為身體只是頭腦的交通工具。

*只要肯花功夫跳脫僵化的生活,重新思考未來的路途,並重拾過去因故中斷或無緣實踐的熱情,那麼不論你正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能把自己轉往一個新的方向。我們幾乎在任何年紀都依然有能力發現天命

*保羅‧帕茲(Paul Potts)
保羅‧帕茲(Paul Potts)在三十六歲的時候,生命似乎僵置在黯淡的低潮之中。他知道自己有一副好嗓子,也曾經上過歌劇訓練課,卻因為一次機車意外而斬斷他的舞台夢。此後他成了英國南威爾斯郡的手機銷售員,一輩子遭受自卑的困擾。有一天,他聽說電視選秀節目「英國達人」(Britain’s Got Talent)將舉辦試唱會;這個節目是美國偶像選秀節目走紅之後,寇威爾(Simon Cowell)創造的節目。帕茲爭取到機會,在全國性的節目上演唱普契尼歌劇選曲〈公主徹夜未眠〉,美麗的歌聲讓全場為之傾倒,節目評審甚至感動落淚。數週之內,他成了國際風雲人物,首次演出的短片也在YouTube網站被下載高達一千八百萬次以上。最後他贏得節目的競賽,有機會在英國女皇面前表演。手機零售商店損失一名員工,卻造福了全世界的歌劇迷。帕茲在二○○七年底終於有機會出版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決戰星光」(One Chance);其實,唱歌一直就是他的天命。
「我的嗓音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帕茲說:「如果在學校被欺負,我的嗓音總會帶來安慰。我不很了解別人為什麼要欺負我,我就是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大概是因為如此,我一直有自信心的問題。但只要一開口唱歌,問題就消失了,我會進入非常自得的狀態。我一輩子都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在第一次試唱之後,才發現自己也是號人物──我是保羅‧帕茲!」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智力的特質之一就是充滿動能。人腦各部位互動頻繁,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各部位通力合作。正是因為腦部的動態功能,才能讓你在事物之間發現新的連結,也才有可能實現創意。
愛因斯坦就是善加運用智力動能的好例子。他身為科學家與數學家的才華已經成為傳奇,然而,他也用心學習以各種方式發揮才能;他認為任何挑戰腦力的事,都可以發揮實際用途。例如,他曾經訪問許多詩人,只為了更了解「直覺」與「想像力」。
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在愛因斯坦的傳記中寫道:「年幼求學期間,死背硬記的教育在他身上的成果有限,他後來能成為理論家,並非因為死命用腦,而是因為他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他能建構複雜的方程式,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數學只是一種語言,被大自然用來描述自己的神奇之處。」
每當在工作上遇到挑戰,愛因斯坦經常讓小提琴幫助他。愛因斯坦的朋友告訴艾薩克森:「他晚上常在廚房拉小提琴,即興創作曲調,同時一邊思考艱澀的問題,然後就在演奏中突然大喊:『我懂了!』好似瞬間開竅,問題的答案就在音樂聲中浮現腦海。」
愛因斯坦似乎也了解,智識成長與創造力是來自於智力的動態特質。你不只看到事物的差異,更看到事物之間的關連,你因為這些類比經驗,才獲得成長。這些「頓悟的故事」都指出,當你豁然開朗、想通了某些事情,其實是因為你終於發現事件、概念、情況之間的關連。


(十)當興趣不能餬口時
為了找到天命歸屬,你不見得必須丟開一切,砸下每一天的每一分鐘。
如果能夠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即便一週只有幾個小時,
其他時間所做的事情也會因而更有意義,甚至促成難以想像的轉變


(十一)學校的好成績不等於人生的好成績
教育體系其實不需要改革,他們需要的是
轉型
轉型的關鍵也不是追求一致性,而是要適應個體的需求,發現每個孩子的個人天賦
我們營造的教學環境必須讓孩子產生學習欲望,並自然地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

創意的學校例:
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不少發人深省的良好教育模式,1960年代初期,義大利北部的小鎮瑞吉歐艾密利亞出現突破性的幼兒教育法,如今已是全球皆知的「瑞吉歐教學法」。此教學法的預設立場是,孩子們都有旺盛求知慾、有能力靈活應變,且充滿無限潛能。課程設計以孩子為中心,教師依照孩子的興趣進行教學。此外,學校的環境也非常重要,被視為重要的教學工具。老師在教室裡布置戲劇演出區、工作桌,以及各種學習環境,鼓勵孩子們互動、一起解決問題,並學習與人溝通。
瑞吉歐學校安排了充分的時間上藝術課程,認為人類的學習方式有很多種,孩子應該透過繪畫、音樂、偶戲、劇場等藝術形式,學習多種「符號語言」,才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並開發獨特的天賦
瑞吉歐學校的教師以每週的短期教學計畫為單位,與整學年的長期計畫結合,讓學生從各種角度進行知識探索,學習怎麼做假設,以及如何與同學合作,整體課程設計感覺上就好像遊戲一般。教師自認是為學生服務的研究員,幫助學生廣泛探索他們的興趣,同時跟著學生一起繼續學習。
過去二十年以來,瑞吉歐學校廣受讚譽,也贏得多種獎項,包含樂高獎、國際安徒生文學大獎,以及柯爾基金會頒贈的獎項。目前全球各地都有學校採用瑞吉歐教學法,包含美國的三十所學校。

「格蘭治鎮」的情況跟瑞吉歐大不相同。事實上,格蘭治鎮並非真的小鎮,而是格蘭治小學的學生經營的一個環境,位於英國中部諾丁罕郡的長伊頓鎮。這個鎮裡有鎮長、鎮議會、報社、電視台、菜市場、博物館,全部都是由孩子們負責管理。校長葛維爾認為「年輕人必須做有意義的學習」,所以當學校董事會聘請他幫忙拯救不見起色的校務,他便大張旗鼓創造了格蘭治鎮,賦予每個孩子一個真實世界的職位,藉此啟發孩子們的學習。「我強調的是實際體驗與環境背景。」葛維爾這麼告訴我。
葛維爾讓學校課程完全改觀,不過依然符合國家測驗的指導原則。學生的課業非常繁忙,但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孩子理解這些知識的實際用途。學生必須經營收銀台或估算公司獲利,數學的意義因而更為豐富。如果你獲聘撰寫電影劇本,識字與寫作的能力就有額外的意義。當學生運用科技製作電視節目,科學便活了起來。因為得決定廣播電台的音樂播送清單,音樂賞析因而有了實際目的。因為議會必須進行決議,公民課也就更有道理。葛維爾還定期邀請業界的專業人士,幫學生做技術訓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就提供了很大的支援。
高年級學生擔當責任較重的職位(他們的課程與格蘭治鎮的結合程度也最高),低年級生一入學就開始扮演積極角色。葛維爾表示:「我們從不對孩子說:上課是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可以看到格蘭治鎮如何因為他們的知識而向前發展,這才是學習的意義,考試的目的只是評估他們在這個目標之下的進步狀況。因此,這些孩子對於自己為什麼要上學,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格蘭治小學的出席率高出全國平均數字許多,學生在國家測試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2004年,該校91%的學生有英文能力(相較於教學方案開始之前的2002年,提升了30%),87%的學生有數學能力(提升14%),100%有科學能力(提升20%)。葛維爾說:「教學方案對孩子的態度也產生深刻影響,過去缺乏學習動機、無精打采的學生,特別是男孩子,以及沒機會發揮潛力的學生,現在都有高昂的學習興致與專注力。教室裡溢滿了這種學習精神,老師也逐步調整、開發課堂的教學與學習,更加強調實際體驗與環境背景。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之後,也變得更為獨立。格蘭治小學提供的學習經驗都有真實的目的,學生不但有興趣,也有參與感。整體效果甚至擴及教職員與家長,他們也逐漸對教學方案的未來發展貢獻更多心力。」
負責督導學校的英國教育標準局對格蘭治小學的評語是:「學生喜歡上學,談起學習經驗的時候,顯得滿腔熱情,也以積極、開心、自信的態度面對課業。」

*教育的未來發展所憑藉的原則並非「一體適用」,而是「因材施教」;不是鼓勵群體思考或「去個人化」,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深入探索人類多元的潛能。為了我們的未來,教育必須與天命的概念結合。


 

台長: jean
人氣(2,0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勵志.教養閱讀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喬辛迪.波沙達 愛倫.辛格
此分類上一篇:《在愛裡相遇》 蔡穎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