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14 00:30:20| 人氣1,5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雪廬老人-李炳南-講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雪廬老人-李炳南-講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小乘、中乘、大乘,一直到等覺菩薩,再到佛,通通離不開「慈悲喜捨」這四字。小乘是小乘的講法,三賢位有他的講法,登地菩薩又是個講法,等覺菩薩又一講法,到了佛又一講法,皆不一樣。《華嚴經》是大乘菩薩道,講的是大乘菩薩的四無量心。阿彌陀佛到了極頂,〈彌陀大讚〉也是講慈悲喜捨,與我們的慈悲喜捨一樣不一樣。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沒一樣的。《華嚴經》這段是講地前菩薩,講第十回向完,才講登地菩薩。

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佛說的話,大家皆能領會。安住、無比,大家聽的意思也不一樣,瞭解也不一樣。程度高聽的高,程度低聽的低,全在個人聽的程度。我沒口才學問,全看祖師的註解,盡我的心給大家解釋。

慈悲喜捨有五重,「安住」是一條,「無比」是一條,「無動、無亂」兩個是一條,「無恚」又是一條。「安住、無比」兩個合起來是大慈與大悲,分開講不行。先明白次序文法,才能講學理。

自中國有文字,字的樣子屢次變,從前的字不認得,一直變到現在,字形變,字聲也變,臺北話跟臺南話不一樣。我是山東人,才來時不臺灣話,客家話幾句,因客家話是廣東音,北方逃難逃到南方去的多。現在我又臺灣話,比客家話容易。我有時說濟南的土話,濟南土話拿來當國語,這個誰知道?所以凡事不能執著,什事情都是千變萬化。我現在有白頭髮,今天才刮鬍子,一下生就白頭髮?這是天天變!

安住梵行

「安住梵行」,梵是淨,心定在乾乾淨淨,們心淨了?我們修淨土,淨土在裡?萬法唯心,都是心理變的,心裡不淨,裡有什淨土?心不淨?心亂動。所以開頭要先學十住,住是定住安穩不搖動了。十住,第一住就講「信住」,住在信仰的事情上面,信仰這個就不信仰那個。第一住是從一信至十信,十信完滿了,才安住。

我心沒安住,有人說:「學佛多少年了?」我學佛年歲不多,才七十多年,心還亂。伏惑就不容易了,斷惑才不搖動,大家一位斷惑?所以淨土法門是大方便法門,沒有淨土法門,這經不能講。各經沒了門,就抬出淨土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住在蓮包裡去。住在那裡頭,沒有壞環境。外頭有境界勾引,使的心不乾淨,在極樂世界外頭沒勾引的,這個太便宜了!

《華嚴經》是圓菩薩,到這時候「心能詣理」,心才對佛理得,詣是心上佛理不動了。們修淨土宗的,佛理?不。唯識宗講「現量、比量、聖言量」,要信現量,如經上說是火,就拿來當火燒。現量不,就拿「比量」比方。不悟其理就是迷信,迷信能伏惑,迷信這一條不往別的走,就是聖言量,就能辦事。偏偏我們不老實,不願意老實念佛。現在念佛的人光嘴裡唱,絕不老實,嘴裡念佛,心都亂跑亂動。十住滿了,這個心都在佛理上。

第一「安住」,咱修淨土宗,命終是阿彌陀佛不來接你,還是你自己不如法呢?阿彌陀佛來了,你跟阿彌陀佛沒感應。什麼叫感應?我說個比方,一張紙沒有火,一面鏡子也沒有火,鏡子放在紙上,放上十年它也不發熱。但是鏡子對準光,火就出來了。阿彌陀佛跟你的心,一個好比鏡子,一個好比紙,沒對準太陽就不放光,就不出火,沒感應。

無比梵行

第二「無比」,無比不必比,必得兩個一樣才成功。佛心跟眾生心,兩個心是一個心,佛的心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佛的心,沒兩樣、沒法比。你的心變成佛的心就成佛,你的心不到佛心,不成佛。所以說「對餘超勝」,除了心以外,什麼都沒辦法。萬法唯心,一離開心,什麼都不行。

佛的樣子,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太好了。《金剛經》說,若以三十二相求如來,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不但見不了佛,而且行邪道。必得萬法唯心,心對心,沒第二個法子。今日家家都擺了一兩部藏經,經又不會自己說話,什麼用處也沒有。有人說:「你怎麼毀謗經?」我沒敢毀謗經。經擺在那裡,會講那就好,他不講,有經有什麼用處?

佛法以慈悲為本

佛法以慈悲為本,先講悲,眾生有痛苦,心裡悲憫他,光可憐他有什麼用處?你必得為他拔苦,把他的痛苦解決。所以佛經頭一條必須布施,眾生缺乏什麼給什麼,把他的痛苦去除了,還缺乏些事情,也把那些痛苦去除了。

慈,叫你安樂,叫你高興,也在布施上。布施分多少種,悲也分多少種,很不簡單,這是佛教的根本。沒有拔人的苦、給眾生的樂,這個佛法我也不要,這個佛法沒用處。佛法要給一般人拔苦與樂。

本性不動,動了心,不得定,不但對外邊的眾生沒好處,自己也沒用處,亂七八糟的心有什麼用處啊?心安安穩穩住在這裡,一動心就是慈,再一動心就是悲,除了這兩個字心都不動。佛法的一舉一動,都是給眾生解決痛苦,給他安樂,佛法有用處沒有?

現在國家缺什麼,幫國家忙也是慈悲,也是為眾生。現在賣毒藥的人很多,幾乎沒東西能吃了,除了自己醃的鹹菜,什麼也不敢吃了。若出來一個有大力量的人,把這些毒藥都消滅掉,這不是很大的功德?

起心動念都在給大家利益上,慈不是小慈,要大慈。什麼叫大慈?對一個人拔苦與樂也不是不好,太小了;大慈是對胎卵溼化的六道眾生,一切一切都包括在內。十法界除佛以外,一律都在他們身上給大慈利益,這才可稱菩薩了。

你聽了經照辦去,自利才能利他。自己什麼都不懂,如過河,不會划船,也不會泅水,要救人自己也淹死,有啥用處?大慈大悲不分界限,大慈大悲必須慈悲兩字合著用,所以安住、無比合著說。

無恚梵行

先講最後第五條「無恚」。先民用中國字,懂得中國文,現在人念書光念一些流氓話,什麼作秀、吃豆腐這個,查字典我都查不出來。流氓語不能信。《論語》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慍。子路發了脾氣「慍見曰」,念過《論語》的都懂「慍」。慍與怒什麼分別呢?怒是生了氣,表現出來,說話眼神一切一切都表現出來了,比如說「某人大怒曰」。慍是心裡不高興,說不出口來,就是這麼個分別。藏在裡頭不發作是慍,怒是發作。恚是慍,一肚子不高興壓在裡頭沒發作,《百法明門》裡頭五十一心所有這字。

有句話說:「硬是要得!」別人辦不了,我辦得了,這是四川土語。無恚,違境而無恚,做事情順利叫順境,逆境剛好相反。這兩種事,對心皆不好,皆不安定。喜歡也不安定,發脾氣也不行,心都不安定。遇見不順的事,看了也是平常,心絕不慍,這是修養的功夫。

念佛人,後來「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任何眾生都歡喜滿意,沒有怨恨,得到慈,得到悲。修行人捨給他東西,苦也拔了,高興了叫「喜」,別人得了好事他歡喜,也叫「喜」。今日之下,大家是幸災樂禍,一聽誰家得了好事,認為不公道。誰家被車子壓死了,心想:早該這樣子。幸災樂禍。這個心有慈悲沒有?喜是別人得了,拔苦與樂,替他高興,你一高興,等於你得了一半的慈悲。偏偏不會做,就是貪瞋癡迷惑顛倒。

無動、無亂梵行

第三條分「無動,無亂」二重,先講「無亂」,後講「無動」。「無恚」是遇境界不順而無恚,「無亂」是遇好境界不能亂。對順境起貪心叫欲,《三字經》說:「愛惡欲,七情具」,一有欲就在七情裡,貪欲放不下。七情六欲沒斷,怎能修行?有了欲心,心就動搖,安不住。佛號念到一心不亂,能不搖動,就很不容易。先不動,再不亂。

佛法離不開「戒定慧」,不論學哪宗,受不受戒,必得入定,定就安住了。你只要伏住惑,伏惑就有道,雖沒受戒,因有伏惑叫「道共戒」,道裡頭自自然然就有戒,在定裡不會幹殺盜淫,這叫道共戒。所以「無動,無亂」這兩條合起來,慈悲喜都有了。

後頭的「捨」不能細講,講了做不到,細講更做不到。有人問:「你做到沒?」我也沒做到,經壇上不能打妄語。說慈悲喜都做到了,有這個心就不清淨了,要捨!做了一切事,做過去就完了,這得有功夫。四無量心是對眾生,四安樂行對眾生也對自己,有安樂行,才能往安樂的地方!

           相关图片 
 

李炳南(1891116日-1986413日)享壽95歲,名,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僧、雪叟,以字行,中國大陸山東濟南人, 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著名中醫師、台灣佛居士,創辦臺中市佛蓮社。他與廣欽法師、煮雲法師被認是台灣淨土宗興起,成台灣佛主流,最主要的三位推手之一。對於中臺灣佛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相关图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