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31 08:54:46| 人氣1,2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的世界》*釋聖嚴*法師

推薦 12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关图片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是全部的歷史,在心動念中,是在接受過去也影響未來。每一個念頭都有無限地深遠,每一個動作都是全體的宇宙,個人即是聯繫著整個的時間與空間的無限。換言之,現前一念,貫穿古往今來;個人動作,聯繫宇宙全體。

佛法所講的「業」,有「別業」與「共業」之分。別業是個別的眾生造了個別的業,使不同的眾生,接受各自的果報;共業是不同的眾生在不同的時空,造了同類的業,使得不同的眾生共同接受同類的果報。例如:家族有家族的別業及共業,公司有公司的別業及共業,國家有國家的別業及共業等。別業則是個別的自己所造,仍由個別的自己承受;共業是共同所造的,亦由眾生共同承受。很多事被世人看成偶發的個案,事實上必定是多種因緣所促成,與整體均有關係的。故在別業中有共業,在共業中有別業。

大家不要忽視了各自的心力,須知每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念頭的發生,都必須非常的留意、謹
、小心。我們生的每一個念頭,都與上下古今有關係,一言一行的表現,都會對自己及他人,有多方面的影響。故我們的行若不小心謹,將會自害害人,不負責的結果,便很可能許多的眾生帶來了災難。

整個宇宙的時間及空間,都是在循環中進行的。在時間方面,佛法講「三世因果」,若不解脫,永遠流轉。此生是由過去而來,也將通向未來世去,雖經百千劫,果報還自受,一己所造之業,定會在生命的遷流之際呈現出來。所以,若有人認
:「現在做壞事沒關係,只要將來修行便可得解脫。」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那是對人對己不負責任的說法。

在空間方面的彼此關聯,也是相同。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互
因緣,賓主相倚,息息相關,沒有一人、一事、一物是可以自外於世界而存在的;所以對己對人,不論是了自私的理由或道德的理由,都須負起責任,這便是禪修精神。禪法的修行,就需要時時刻刻踏實地,負起責任。

禪修者的心態,是要在行上沒有做壞事的預謀,若犯了不預知的過失,則以慚愧心來懺悔即可。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便是善人。

經律中常見到少欲、知足、知慚愧、懺悔、懺悔則安樂等的連用語,都是有助於自我提昇的道理和方法。

(1)
少欲:完全沒有欲是很難的,但要盡量減少。凡對個人物質生活享受的追求要少,凡對社會、對眾生有益的修行,則要精進不懈。


(2)
知足:針對個人身心所求的私欲要知足,對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修行,則永無止境。


(3)
知慚愧:發現自己有了過失,不論是對不起自己,或是對不起他人,都要覺得羞恥,生起慚愧心來。


(4)
懺悔:生起慚愧心之後,更進一步,需要懺悔。承認自己做的錯事,決心要對自己的行負責任。


(5)
懺悔則安樂:能對自己的行負責,便會心安理得,心中也不再有罣礙,故能在「我已承認」、「我當負責」的情況下得到安樂。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擾及困難之時,遭受各類打擊和挫折之時,或許會因找不到原因來解釋而覺得委屈及不平,但要知道,這些都是過去世自己所造的業因,今世帶來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平心靜氣地面對眼前的一切事實,能解決者設法避免,不能解決者則勇敢地接受,安樂即是來自面對及接受。

學佛的過程,便是透過認識自我、消融自我以達成自我成長、自我提昇的目標。
 

       *釋聖嚴*法師 講於1992211日法鼓山新春禪修營

            相关图片 

禪與智慧

(一)禪是無私無我的智慧,智慧是無相無住的心境


一般的人,沒有私心是不可能的。所謂私心,就是主觀。主觀有大有小,或個人,或家庭,或團體,或自己所屬的社會,只要有一個自他或內外的相對立場,就是有我有私的。人從自我的立場生的見解和心量,是非常有限的,故稱有相。如果能無我,便會體驗到無相與無住,也就會變成無限了。

「無相」並不是說,眼睛看到了東西說沒有看到,耳
聽到了聲音說沒有聽到,或者吃了東西說沒有吃到。乃是在看到、聽到、嗅到、到,或身體接觸到任何現象時,心裡便知道這是一個暫時的假相,不是實的有,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因此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叫作「無相」。

在臺灣,兩年前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由於用人不當,經營不良,不僅破
,而且吃上了經濟犯罪的官司。他在進監牢之前來看我,問我怎麼辦?

我說:「進監牢就是進監牢囉!
就把當作從這個家到那個家好!」我接著問他:「羨慕做個出家無家的和尚嗎?」

「唉,我曾經想過!」

「那好
就把進監牢想像成暫時離家出家好了!」我又問他:「財的確重要,但當母親生的時候,究竟是的那一隻手帶了財來的?」「我是兩手空空地來的。」

「現在
應該很歡喜才對。金錢如水,在那大的水裡邊洗過手了,結果,水是流走了,手是乾淨的。」

「師父
,因為你是和,所以會講這種話!」

現在要進監牢了,不這樣想,又能怎麼辦?」我又告訴他:「知道?曾經有一個非常有錢的人,破以後坐了牢,因他一千個不甘願,一萬個不服氣,覺得是冤枉的,覺得自己是受害人,結果在監牢裡悶悶不樂,便氣死在牢裡邊了,也願意像他那樣?」

「如果日子不好過的話,寧願死
!」

被判的是有期徒刑還是無期徒刑?」

「要坐八年才可以出來。」

然是八年還能出來,願意把自己判成死刑?」「唉,那還是不死的好!」

你既然不想死,就得把我的話帶到牢裡邊去用!」

「那我出來以後,是不是還做生意、還
?」

「有錢
呢?」

「也許到那個時候,我不想
錢,要做和!」

不要罵人了,我這個和不是像這樣子來的!」

這就是「無相」的道理,能
知道什是無相,就能知道什是無住。「無住」就是不把一個現象或一事情當成是特別的、不得了的重要,也沒有一樣事情看作是不重要的。

我曾經遇過這
一個年人,在他戀愛的時候,就把對象說得那樣的好;失戀的時候,便把那女孩說得一文不。我就告訴他:「再好也不可能是那樣子的好,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人,是人就不會好到那般的完美;再壞也還是人,是人也不會壞到那樣子的徹底。」所以,說好說壞,都是「有住」,都不正確。

記得我的師父東初老人,在我出家後不久,有一次問我:「聖嚴
說,金錢好不好?」我答:「佛說的,金錢如毒蛇,一定可怕!」我的師父又說:「聖嚴還有所不知,現在有很多人專門養毒蛇,取了蛇毒來做藥而發大財。如能善用毒蛇的毒,可以救人,可以治病,就看會不會養蛇了。不會養蛇的人,會被蛇咬,會被毒死;會養蛇的人,蛇毒可以讓你賺錢,可以讓救人。」結果我說:「師父,那我還是要錢!」他又說:「錢要取之於道,用之於道才對。如僅僅是要錢,而不知善於用錢,那就等於到毒蛇身上,只會被蛇咬,而不知運用蛇毒治病了。」

所以,世界上的東西,沒有
對的好,也沒有對的壞;沒有對的需要,也沒有對的不需要。這叫作「無住」,也就是「智慧」。

“禪的世界”的图片搜索结果 

(二)禪是當下即是的全體,智慧是全體即空的心相


所謂「當下」,可大可小,大可大到包含整個的宇宙,小可小於最小的無限。一般人對於最大即是全體的觀念,還容易瞭解;對於最小即是無限的觀念,則難領會。一個人的身體是全體,沒錯!一個人的一根眉毛,一根頭髮,或任何局部,也能算是他身體的全體?是的,一絲纖細的頭髮也是全體。中國有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成語,就是最好的說明。

在常識中,往往也會以局部推想到全體。記得我小時候所見的
人,凡是看到西方人,就會說是「吃牛肉的人來了!」因,西方人從旁邊走過的時候,就聞到一股牛的味道。遇到一些西方人身上有牛味,就以所有的西方人都是那樣子;只聞到一些西方人的味道,就把當成是全部西方人的味道了。類似的以偏全,雖然並不正確;局部不能脫離全體,則是事實。

不過,一個人如果僅僅瞭解「當下即是全體」,可能會
生一種執著,認大的也是我,小的也是我,而發生自我佔有的問題。自我的佔有,本來是一種獲得的滿足,可是,在我們佔有一樣東西時,實際上是已經被那樣東西所佔有而不得自在,不得解脫。不管是男是女,當他得到一個對象的時候,自以是得到了另外一個人的全體,事實上是失去自己的一半。但是,大家還是樂此不倦!

智慧是什
是發現和實證全體即是空的一種心理現象。全體,如果是的、是實在的話,一定是不動的、不變的。然是不動的、不變的,那一定是死的,也就一定是不可愛的!花,如果是永遠地開著不謝,便不吸引人了;孩童,如果只哭不笑,或只笑不哭,便不好玩了;淑女,縱是國色天香,也難免光陰催老。這世間的任何現象,都在遷化、移動。由於們是變化、移動的,所以是不,是空的。即有而空,因一切現象,皆不出無常變遷的生滅軌則。

有一次,有對剛結婚的年輕人來見我,我向他們道喜,那位新
卻說:「師父,就不必給我說恭喜了!」

?」

「諸行無常,五蘊皆空,我是跟
結了婚,有何可喜?」

然是空的,還結什婚?」

「空跟空在一起,是正常事
!」

這樣的話,他好像
得佛法了!

但是,我又告訴他:「空與空在一起,是沒有摩擦的。
們倆結婚之後,可不要三天之後就嘴,四天之後又!」這可能不容易了。


新娘搶著說:「就是預防著架,所以先來見師父,到時候要請師父主持公道。」

我說:「那很好,我會給
們無理三頓棒,有理棒三頓。」結果他們兩人向我道謝後,歡喜地走了。

相关图片

(三)禪是超越的存在,智慧是無礙的心量


所謂「超越的存在」,就是比存在的事實還更存在,也就是不能說是不存在,可是不等於存在。唯有如此,才能心無罣礙。

我常常以一則禪宗的公案作例子說明這道理:曾經有兩位和
去行,路過一座無人的荒廟。其中一位和,看到廟裡沒有人,便在佛殿上解急,他的同伴責怪他:「怎麼可以在佛前小便呢?」這位和說:「那告訴我那兒沒有佛,我去解!」

我們前面說過:「當下即是全體」,任何一點,都是佛身所在,即使是塵沙一粒,也都是佛的全體。
然是有佛的地方都不能小解,那還有什地方可以解呢?這位和並沒有否定佛的存在,也知道佛是應該尊敬的。可是,正如人吃飯是正常的事,解小便也是正常事;佛是得尊敬的,人解小便,又有什不尊敬呢!

不過,全體遍在是佛的理體、佛的法身,這是悟後的境界,而且是在這座荒廟裡,無人也沒廁所的情況下,所以對他來講,佛殿跟廁所都是一樣的。凡夫
未見佛性,未明佛的理體、法身,則不應該效法。

悟後的智慧是靈活的,是無礙的;一般人的常識和知識是有阻礙的,是無法自在的。因此,普通人總是被常識及知識所困擾而處處惹煩惱,常常不自在。

相关图片

(四)禪是無得無失的事實,智慧是黑白分明的心用


我們理解到空的事實,因是空的,所以明白「失去」和「得到」是同樣的事,因此是無得亦無失。得與失,只是一種過程、一種現象,現象的本身,正在有所得的時候,同時也有所失,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一般人認
,得到的越多,自己的安全感越大。其實,從禪法的立場來看,有所得者未必是實質的保障,有所失者也未必不是好事。而且應該得的才可得,不應該得的不能得,得了反而累贅;應該失去的必須失,不失則很麻煩。何況應該得到的得到了,不算是得;應該失去的失去了,也不是失。

例如:有人做工一個小時至少要
五塊錢美金,拿到錢時,不必歡喜地說:「我得到了五塊錢。」因那是以他做工而換取了五塊錢呀!轉過身,買了牛奶、麵包,吃完了也不必嘆道:「我的錢又丟掉了。」因那也是交換呀!數小時之後,上個洗手間,吃的東西通通掉了,則很少人會說:「我失去了們。」因誰都知道,那是應該排泄掉的,不叫作失去。

知應該得的不叫得,應該失的不算失,正常的人,正常的生活,便是無得無失。得到的時候,不用歡喜;失去的時候,不必悲傷。

也許有人認
「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觀念,「禪師」可能是瘋子、瓜。大家不要因剛才我講了佛殿上小解的故事,而以所有的禪師或開了悟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其實禪悟者是智者,智者沒有煩惱、執著,但對於現象的存在是清清楚楚的,比一般人更楚,而且是對的楚。

禪畫的「十牛圖」中,最後一圖是一個和
拿著一個布袋,袋裡裝滿了許多的東西,見到不同的人就給與不同的東西。那表示說,一個大徹大悟、有大智慧的禪者,他會以無量的佛法來適應所有的人。依不同個人的不同需要,給予不同的佛法,而對於各人的需要,他是對的楚,不會弄錯的!

「禪」是從「佛」而來的,我們必須要尊敬「佛」,學佛「法」,親近「僧」。要知道:能
傳授成佛方法的老師,必出於如法修行的淨僧團。

我們必須跟著老師學習而得智慧,如果不依照老師的指導,而想自己依佛法自修、自開悟、自解脫,雖有可能,可是極其困難,而且易入歧途,極其危險。

       *
釋聖嚴*法師 講於1992412日紐約大學法學院210

               “禪的世界”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