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7-11 11:34:40| 人氣1,7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略聞【終南山】一二事(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略聞【終南山】一二事(續)

  終南山不僅寺廟數量、富麗程度甲諸山,住山高僧也稱第一。據不完全統計,見於《高僧 傳》、《續高僧傳》和《宋高僧傳》的終南僧人有西域的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 , 中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觀、曇(僧)影、慧嚴、道恒、僧刀石、慧睿、僧弼、曇鑒、 慧安、曇無成、僧導、僧因、僧苞、僧業、僧周、僧亮等。這批僧人中的大部分主要活 動於圭峰大寺(即今之草堂寺),是“逍遙園——大寺”國立譯經場的譯主和骨幹力量。南朝 梁代以後的僧人有:曇相、法藏(北周隋唐間之法藏,葬雲際寺),僧照、靜藏、道刪、法 應 、靜靄、普濟、普安、青彡(靜)淵、法誠、慧超、善慧、法 琳、智藏、法喜、智正、淨業(悟寺主)、慧遠、靈潤、會通、覺朗、智洗、弘智、法順、 智儼、善導、道判、慧、法藏(唐賢首國師)、道宣、澄觀 、宗密、淨業(香積寺主)、懷惲、玄奘、飛錫、惟政 等等。此外還有一批生前不曾涉足終南,死後卻長埋于此的僧人,如通幽葬至相寺南峰,曇 遷葬終南山北麓勝光寺山苑,曇崇葬至相寺之右,信行葬至鳥鳴阜山足,普曠葬龍池之峰,道宗葬至相寺南岩,吉藏葬至相寺北岩,僧邕葬於終南山北 ,慧藏葬於至相寺前峰,智梵葬終南山,明瞻葬太乙山智炬寺,靈幹葬終南之陰,慧君頁葬德寺東岩、曇倫葬終南山,靈藏葬至相寺前峰,玄琬葬 終 南山,慧滿葬龍池寺側,慧乘葬南山谷口,空藏葬于龍池寺側,德美葬木便梓穀,道氤葬逍遙園側,慧因葬至相寺等等。這批僧人有的是某宗派的創立 者,有的在法難劫後振興佛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有的以某一方面的學說見長,總之都在中 國 佛發展史上起過促進作用,佔有重要地位。這些高僧大德的活動和死後豎起的無數靈塔, 無疑給峻秀的終南山增添了不少莊嚴與神聖的色彩。

  三、終南山與朝鮮日本佛終南山不僅是中國佛的名山,而且與朝鮮 、日本佛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自艸付秦開始,以迄于明初,朝鮮入華學 僧至今能考知其名號者達二百幾十人,其中唐朝時期的入學僧占總數的一半以上,而這時 曾經在終南山請益求法或作短時間活動的竟達20多人。最有名的如:

  慈藏,貞觀十二年(638),及閘人僧實等10余人入唐,經五臺山到達長安,唐太宗以殊禮 待之。不久後至終南 山雲際寺東崖架室而居,時達3年之久,貞觀十七年還國,帶回佛藏經一部和佛像、幡花 蓋具等,回國後建議新羅國王採用中國的服章制度。慈藏被任大國統,主持新羅一切僧尼 規猷,以“定律”稱著本國。

  圓測(613—696)新羅國人,3歲出家,15歲至長安請業,時當貞觀二年(628),比慈藏早 入華10年。他終生留居中國,在唯識學究上很有成就,其獨具特色、自成系統的唯識理論 被稱作“西明系”,與玄奘高足窺基代表的慈恩系學說頗有不同之處。年曾奉敕多次參 加譯 經工作,時人稱其“海東法將”。在西明派與慈恩派的詰抗爭長中,圓測曾在玄奘去世、 窺基返回慈恩寺居住弘法後前往終南山雲際寺靜修,後更去寺30裏結茅而居,前後達8年之 久。卒後葬于洛陽龍門香山北谷,其弟子慈善和勝莊(亦新羅僧)將其部分遺骨帶回長安,葬 於終南山灃峪德寺東嶺上,宋政和五年(1115)複移葬于樊川北沿興寺玄奘舍利塔左。 其塔至今仍存。

 義湘(625—702)也是新羅人,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入華,住終南山至相寺,從華嚴宗 二祖智儼習《華嚴》義,與華嚴宗三祖賢首國師法藏同學。與同住山中的道宣律師亦有交 往。咸亨元年(670)還國,創浮石寺弘揚華嚴。後來,法藏托歸國的新羅僧勝詮法師將自 己的新作《華嚴探玄記》等多部著作送給義湘法師。義湘得書,再創10寺弘揚其。此前 , 義湘法師亦曾托入華的孝忠法師送給法藏金九分。兩人的密切關係於中可見。義湘在本國被 推“華嚴初祖”。義湘以外,曾到至相寺求法的新羅僧還有孝忠、勝詮、道亮、寶壤等人 。

  此外,與終南山有關的朝鮮僧人還有:圓安,新羅皇隆寺僧圓光(亦入華求法僧)的弟子, 武德、貞觀中入唐,初住長安京寺學習經論,歸心學,名望暫顯,後應特進肖王禹之請,住藍田津梁寺,並受其四事供養。僧連義亦住于藍田穀。智 仁,入華年代不詳,曾參與玄奘譯經場工作,其中於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終南山翠 微宮協助玄奘譯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1卷,任筆受。慧超,于唐開元初入唐。然後經海 路至印度求法,至開元十五年(727)還至長安,撰成《往五天竺國傳》,後從金剛智及其弟 子不空學習秘法,是不空的6大弟子之一。大曆九年(774)二月,慧超曾奉敕往周至境終南山 仙游寺的玉女潭祈雨,完成任務後曾給代宗上表彙報工作。慧昭,貞元二十年(804)入唐, 投滄州神鑒大師習曹溪禪法,後西游長安,入終南山紫閣峰“餌松實而止觀”3年,然後 又下山當四達之路織芒鞋施人,亦3年。大和四年(830)還歸故國,先後于州露岳長柏寺、 康 州智異山花開谷雙奚穀寺開法,受到興德大王、湣哀大王的 隆遇。

  日本佛的各宗都與中國佛有著淵源關係,其中的淨土宗創始人源空法然在創宗時曾提 出了“偏依善導大師”的口號,重視稱名念佛,依靠彌陀本願力(他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於是此宗信徒便追終南山陰的善導塔院香積寺其祖庭。1972年中日兩國恢復邦交之後,日 本佛協會於1978年、1979年兩次組團來華拜謁香積寺,並與中方商妥著手修復該寺,然後 又在善導逝世1300周年紀念日的1980年5月14日和法然誕生850周年紀念日的1982年11月15日 組團到香積寺與中方僧人隆重行法會、表演歌舞和辦淨土書法展覽,從而進一步加深了 中日兩國僧人間的友好關係。日本日蓮宗依據《妙法蓮華經》創立宗派,此宗的“三大秘法 ”中奉日蓮親書的“妙法蓮華經”5字及繪有天部諸尊的十戒互具的曼“本門的本尊 ”、“妙法蓮華經”5字同時“本門的題目”、《法華經》即本門的精華。《妙法蓮華經 》于姚秦弘始年間(399—415)在圭峰大寺由鳩摩羅什譯出,因此,日蓮宗便以大寺,即今之 草堂寺其祖庭,並對鳩摩羅什感恩載德。1980年9月,日蓮宗應中國佛協會邀請組 團訪 問中國,並專程參拜草堂寺,歸國後即成立“草堂煙霧會”協助中方修葺草堂寺募集經費 。1982年日蓮宗向草堂寺奉獻鳩摩羅什木雕像一尊,並在草堂寺聯合辦尊像奉安開光法會 ,後來又在草堂寺內修建了一座鳩摩羅什紀念堂。日蓮宗與草堂寺的密切關係正在與日俱增 。

  四、釋道消長與融合道推老子李耳始祖,尊《道德經》根本經 典,終南山道之始一 般被追溯到老子入關傳經設之時。終南山西段有樓觀台,在周至縣東南15公里的山麓中, 相傳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最先於此結草樓,以觀星氣,故名草樓觀,後來簡稱樓觀。老子 西入關,在樓觀南築台尹喜授經,故台稱說經台,又因位於樓觀境內,故亦稱樓觀台。《 樓觀本起傳》謂“此宮觀所自始也”,“此大所由興也。”繼樓觀之後,漢武帝于元封 初(前110)因夜聞太乙神之告而於第二年在終南山大和口建太乙宮,以祭山神,至光熹元 年 (189),始有道士楊諶,住此主宮事,“胎息辟穀,煉氣飛神,水飛符,役使六丁,召龍 至雨”,從而使其成的又一據點。南北朝時期,終南山道有了新的發展,至有唐李 氏王朝的建立,道被欽定於佛之前,從而達到的盛期,但在道觀、道士的數量上都難 比於佛。隨著唐朝的滅亡,政治中心的轉移,終南山佛開始走向衰落。而道則不然, 其始有陳、呂洞賓、劉海蟾、張無夢,種放等人居山修道,迨至金、元時期,王重陽及其 弟子繼之創立並弘揚全真教,終南山道於是又進入的第二個盛期,並且有了更多的新變 化。歷代于終南山中所建道觀可考或現存者有樓觀台、通道觀、仙游觀、金台觀、重陽宮 、涼山、望仙宮、丹陽觀、長春觀、太一觀、四皓廟、玉觀、金仙觀、開元觀、靈泉觀 (原華宮)、白鹿觀、太元觀、艸負黎觀(原艸負陽宮)、化羊宮(亦稱化羊廟)、太平觀( 原太平宮)等數十座。無 疑地,昔日的道觀數目實際上比這要多得多。特別是,道的一些主要派別的祖庭就在終南 山中。也正因如此,有人將終南山列名山。

 在終南山的道史上,有幾件突出的事與佛有著特別的關係。其一是樓觀派的形成。樓 觀建成後,至三國鹹熙(264—265)初,有道士梁諶事鄭履道法師于此,受《日月黃華上經》 、《水石丹法》、《樓觀先生本起內傳》,傳“煉氣隱形之法”,“水石還丹術”、“六甲 符”及采服“日月黃華法”。北朝時,更有高道如王浮、王延、嚴達等住此修煉,並終於演 成宗派,是樓觀派,樓觀台因之成的活動中心、道法重地。這一派的特點之一是宣 揚老子西升化胡說,昌煉形之術,兼修內外丹,聲稱周、秦時已設道士,藉以與佛抗衡。 這時的二雖然同山,但其基本關係是磨擦乃至於對抗。這一派發展至唐代而尤盛。其二是 通道觀的建立。北周武帝曾7次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辯論儒釋道三先後優劣問題, 至 建德三年(574)下詔禁佛道二,經像悉,沙門道士並令還俗,三寶福財散給臣下,寺觀 廟塔賜予王公,先建通道觀於城,選著名道士、僧徒120人住觀學習《老》、《莊》、《 周易》,目的是要以道教教義改造佛;接著又于樓觀台附近的田谷建通道觀別院,選華山 道士8人、樓觀道士10人居之,共弘“真教”,其中的德高望重者稱“田穀十老”。北周武 帝禁佛道二的實質是尊儒、祖道、禁佛,通道觀的建立即是一大證明。終南山這時是道長 佛消。隨著北周的滅亡,隋、唐兩個統一王朝的相繼建立,佛劫後餘生,走向鼎盛,終南 山佛 、道二的形勢才又隨之番然變樣。其三是全道的創立。全道由金代北宋遺民隱居不仕 、自食其力、聚徒講道而逐漸形成。其創始人王重陽系陝西咸陽大魏村人,早年習儒,後 應文、武科考不第,遂于終南山下劉蔣村隱居,不久自稱遇仙得道,並赴山東境內佈道,創 宗立派,點化馬鈺等7人。卒後歸葬于劉蔣村成道宮,馬鈺于宮內修建一套大廳,親題橫額 “祖庭”二字,此後各方門徒即以此祖庵。元代,王重陽先後被追封“重陽全開化 君”、“重陽開化輔極帝君”,“祖庵”亦因此改名“重陽宮”、“重陽萬壽宮,”這時宮 內殿宇共計5048間,居宮道士上萬人,僅元廷派來保護宮觀的道兵便達3500人。重陽宮成了 全國七十二路道的總集合點。原屬於樓觀派的樓觀台這時也歸屬于重陽宮統領,轉弘全 道。王重陽的7大弟子也一度在終南山活動過,其中的馬鈺又收弟子10人,世稱“十大解元 ”,這些人後來都成了終南山祖庭的“仙”,有的在終南山另建道觀。全道主張儒、釋 、道三同源、三平等 、三合一,以王重陽《立十五論》規範,注重修,不事燒煉與符竹錄,不食葷腥,除情去欲,忍 恥含垢 、苦己利人,兼有儒之謙遜、墨之堅苦,靜修以明心見性則與佛禪宗相仿拂。全派道 的這種態度,也許就是終南山佛教為衰而不泯、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

               文章出處:中華五千年網 (www.zh5000.com)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