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31 11:22:32| 人氣11,4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云何: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云何: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大智度論》云:「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又云:「般若波羅蜜能示諸法性,無法有,法空故。」

 

般若之智異於世間之智,世間智指世間的聰明才智、學問知識;般若智為菩提妙智,能通達諸法實相,斷除煩惱結垢,轉愚成智,轉凡成聖,成就出世聖果。

 

明了因果之理,不斷地反觀自照,積極修善斷惡,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明澈諸法緣起性空之理,以智慧觀照,明了緣起性空之理,則能不住緣起,畢竟解脫。明白實相之理、佛性本具之理,了達諸法緣起性空之後,更進一步亦不住空,安住實相,深信人人本具佛性,不假他求,此乃最究竟的般若智慧。

 

般若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般若。說大般若,就是說大佛性;說大佛性,就是說大般若,名字雖然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大覺悟,你能大覺悟,就有智慧;不能大覺悟,就沒有智慧。大覺悟就是大佛性。佛是梵語,譯為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說佛性就是般若。般若可分為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1)文字般若:文字雖非般若,但為詮解般若之方便,能生般若,故稱文字般若。佛法的道理,透過文字表達,即能讓人明白宇宙人生之真理。古人言:「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覆。」文字般若即是確立正知見之標的。出世間的文字般若,令你發菩提心,修菩提道,得菩提果,也就是經典的文字般若。

 

(2)觀照般若:觀照,即智慧心之作用,其體為般若,從文字般若,能生起觀照般若,依文字義理,觀心反照,以智慧心照破煩惱、執著,故稱觀照般若。譬如你讀經文,對「如是我聞」四個字,生起疑問:「什麼是如是?什麼是我聞?如是是什麼?我聞是什麼?」於是生起觀照。你讀「如是我聞」之後,便以文尋義,找這個意思,這就是觀照般若。

 

(3)實相般若:依觀照般若,破妄證真,能所一如,證悟心性,即為實相般若。經由文字般若,明白佛法之理;由觀照般若,依理起修;最後契悟實相般若,即是通往菩提涅槃,常樂我淨,畢竟解脫之路。有了觀照般若,就知道如是者,法的本體;我聞者,我聽法的本體這個道理。這是由觀照而達實相,法體如是、法體本空,本空就是實相般若。

 

明白這三種般若,也會明白三因佛性。三因佛性,就是緣因佛性、了因佛性、正因佛性。

 

(1)文字般若就是緣因佛性,以文字為助緣,使你知道這三種佛性,也知道佛性就是般若,般若就佛性。因為這樣,而開發照了實相的善根功德。

 

(2)觀照般若就是了因佛性。有觀照的力量,便產生了因佛性的功能;沒有觀照般若的力量,便不能明白了因佛性。

 

(3)實相般若就是正因佛性,也就是第一義空的佛性,由照了而達正因,證實相。

 

怎樣能生佛界?

佛是覺,就是覺悟。能覺悟就是佛,不能覺悟就是眾生。一念覺就是一念佛,念念覺就是念念佛;一念迷就是一念眾生,念念迷就是念念眾生;能覺悟自己所做的是顛倒事,就是佛;你不能覺悟就是眾生。所以說佛和眾生的界限,就是在覺和迷之間,要做佛?要做眾生?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怎樣能生菩薩界?

常想利益眾生就是菩薩,菩薩知道有眾生可度,但還沒有到無眾生可度的階段。到了佛的境界,根本就沒有眾生可度。為什麼?因為已不著相了,離一切相,就是什麼相都沒有了。你若修六度萬行,就能生到菩薩界。

 

怎樣能生到緣覺界?

觀察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無明為十二因緣法之首,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貪瞋癡三毒而來。有了無明,就有行;有了行,就有識等等。如果把無明的根本找到,就把無明的根斬斷,就沒有生死了。怎樣能斬斷呢?就要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就能斬斷三毒的根,把無明變成智慧。有了智慧,便曉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樣心就光明,心就清淨了。把無明破了,法身就現出來了,這就是辟支佛。

 

怎樣能生到聲聞界?

你要修四諦法,就要找苦的根源。苦根是在見惑和思惑裏邊,所以要用三十七助道品來消滅見思二惑。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把三界的見思二惑消滅之後才能證到四果羅漢位,這時就達到不生不滅了。以上這是四聖法界。

 

怎樣能生到天界?

你要修五戒十善法,也就是修身口意三業清淨:身有三善,就是不殺、不盜、不淫。口有四善,就是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意有三善,就是不貪、不瞋、不癡。有這樣的功德,才可以生天道。但是只能生在地居天,也就是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而不能生到空居天,即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除非有修襌定的功夫,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上升。從色界十八天生到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時,那就是三界中最高的第二十八層天。如果再接再勵、精進修習襌定,就能跳出三界,脫離分段生死,證到羅漢果位。

 

怎樣能生人道呢?

你若是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不會失人身。前生修褔慧,褔慧雙足了,就生到富貴家,一切順利,又健康又長壽,相好莊嚴。前生如果不修褔慧,就生到貧窮家,一生坎坷,多疾夭亡,相貌醜陋,這就是因果律。

 

這是一種不變的定律,你做善事就有善報,做惡事就有惡報。因為前生不修,所以今生要受苦,如果再不修,來世還不如今生。如果你發願修行,來生一定比今生好。因為前生修行,所以今生一切安順,如果今生再修行,來生一定比今生還更好。如果不修行的話,來生絕對不如今生。這道理很簡單,人人都可以明白。來生是順或逆,完全由你自己來決定,佛菩薩也幫不了這個忙。

 

怎樣能不生四惡趣?

你若不存鬥爭心,就和阿修羅界斷絕往來。你若不貪,就和畜生界斷絕往來。你若不瞋,就和餓鬼界斷絕往來。你若不癡,就和地獄界斷絕往來。以上是六凡法界。十法界就是十條路,由你們自己去走,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就看你們有沒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的人,會造種種善業,消種種惡業;沒有般若智慧的人,會造種種惡業,消種種善業。這種般若智慧,人人具有,只看你們會不會運用而已,如果你們會運用,這般若光就普照法界;如果你們不會運用般若的智慧,本來就在你們心中的十法界,你們都不會明白。

 

般若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淵源,故又稱諸佛之母。六波羅蜜中,前五度如足,般若波羅蜜如目。若只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而沒有智慧,拚命地在事上修,只是人天的果報;若只知般若之理,而忽略事上的力行,有理無事,仍然不能解脫。故六度之行,須以般若之眼,配合餘五度之助行,事理兼備,圓滿自利利他之行,福慧莊嚴,即能到達涅槃彼岸,成就無上佛果。

 

       

台長: 幻羽
人氣(11,467)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七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那個-我-是-誰?....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無常經》*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