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2 13:54:05| 人氣2,5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五方佛--五智修持法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閦佛(梵文:अक्षोभ्यAkshobhya,藏文:Sangs-rgyas mi-vkhrugs-pa;「閦」音「矗」),又名不動佛、無動佛,五方如來之中的東方佛。據《阿閦佛國經》云,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之前,曾侍奉大日如來,示而萌發「對眾生不起瞋恚」的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終於在東方的妙喜世界的七寶樹下成佛,佛剎名為「善快」。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與「不動明王」有區隔。

 

阿閦佛另譯為阿閦鞞佛、阿芻鞞耶佛、惡乞芻毗也佛、無怒佛、無嗔恚佛,為大乘佛教信仰中,東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於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莊嚴,有高大的七寶菩提樹。阿閦佛信仰與阿彌陀佛信仰皆起源於大乘佛教早期,不過同屬大乘的漢傳佛教中,另外一位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較為人知。在藏傳佛教與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剛界五智如來(五方佛)中的東方如來,代表「大圓鏡智」。

 

「五方佛」,又稱「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俗稱「大日如來」、即是釋迦牟尼佛)、東方阿閦佛(另說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毗盧遮那佛象徵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東方不動佛象徵「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象徵「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象徵「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徵「成所作智」。

 

佛教典籍中認為五佛皆是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如來淵源攷》:「五方明王為五方五佛之化現;五方五佛名號不一,皆為同體,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附錄五智修持經文--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節錄)

 

(A.)說此大乘一切諸佛瑜伽祕密金剛三摩地根本經教。於此經宗及體。都有二門。云何說此經宗體。有二門一者清淨實相為宗。二者真如法界為體。云何清淨實相為宗。說經之根宗本有三。一者毘盧遮那法身本性清淨。出一切法金剛三摩地為宗。二者盧舍那報身。出聖性普賢願行力為宗。三者千釋迦化現千百億釋迦顯現聖慧身。流出曼殊室利身作般若母為宗。次第即當說。二者云何說此經體。如來真如法界為體。於意云何根本聖體有五。一者本源自性清淨聖智金剛聖性為體。二者無動大圓性鏡金剛菩提為體。三者平等性金剛法界為體。四者如性觀察理趣金剛聖力智用為體。五者成就菩提聖性金剛慧劍為體。如上所說。若一切菩薩應當志誠修學速證佛地.是故如來說宗體已。

 

當云何名為如來一切聖性之觀。菩薩若修如來一切聖性觀者。世尊說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有十種纏縛身心大難障故。若能修持聖性觀者。先須當識心地體性無明纏縛。若應不識即被蔽覆心性。聖慧道眼則不能開故。其纏縛性者。甚能微細障。於菩提先當識心十種纏縛。身心障蔽大難之者。

 

何則得通達進修無上菩提。若菩薩現修觀行者。須於大師受法阿闍梨邊。決擇十種纏縛身心。速達聖性悟入菩提。則當修得如來聖智聖性力。觀達證菩提金剛解脫如來法身。

 

云何名為十種纏縛。一者由性慳嫉。常網其心纏縛蔽障。令心邪見不得正悟。是名纏縛障礙。二者由無明影蔽之所障礙。慧眼難開妄惑覆翳。是名纏縛障礙。三者煩惱迷悶貪瞋邪見。處處計著不能信正。墮愚癡坎深著世網。名為纏縛障礙。四者貪愛五欲駛水常流。惑障迷心垢重纏縛。無明漂沒無有歇期。是名纏縛障礙。五者味魔死節相續無休。邪箭所中盛年夭喪。名為纏縛障礙。六者忿恨密煙之所熏。於心眼中被所翳障。是名纏縛障礙。七者貪欲熾火恒所燒然。虎狼之心四向叉撮。名為身心纏縛無明障礙。八者飲惡魔悶酒醉蓋心。喫過失毒藥惑亂狂走。是名纏縛蔽障身心。九者五蓋惱害常被遮礙。覆正智心難可解脫。名為纏縛不得開悟。十者苦海大河六道四生。輪迴五趣無能間斷。慳貪在心常受飢饉。出生入死墮於地獄無有絕期。是名纏縛不得解脫。是故十種纏縛者。蔽覆身心障難修持。不得證入菩提佛果。如是此教令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有情眾生。修入如來菩提聖性觀。

 

云何證得聖性觀者。菩薩志誠修持心地三性三無性。除去惑障十纏蔽覆而得解脫。如來則當具說修證。開通心地總有三義。一者三性三無性。二者智起即慧用。三者心動則心眼見。云何名為三種之義。一者於遍計所執性者。向淨識性中微覺智起則是慧用。遍計所執於慧用照寂。則智用寂照證慧用寂滅。如何得滅遍計所執。若覺智無起相名了證。慧用寂靜則滅遍計所執其性清淨。如何證依他圓成實性。依他起性者。心皆依色而起。圓成實性者。無有所依心性無託。諦觀無用心性瑩徹。寂靜無動性如琉璃。內外明淨則是名為見性無動。心證寂靜名為三性三無性。菩薩若修證。得如來三無性。聖性觀者則是除去十種纏縛適然解脫。則速達本源自性清淨菩提涅槃故。

 

(B.)是故曼殊室利菩薩。對世尊大眾菩薩前告言。若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志求無上菩提。修持真實佛金剛聖性三摩地一切法者。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是也。為有情眾生心地法藏。有煩惱種性。煩惱種性則是菩提性者。有情心處本性真淨。空無所得。是故有情心是大圓鏡智心處是也。菩薩於圓鏡智心作志求。用功觀照大圓鏡智。心性覺證寂滅。即得了寤心鏡瑩淨。瑩淨達空即心證平等性智。證平等性智者。通寤達性本性實空。證入空中心。心心性如如性體地。名入如如智。則證妙觀察智也。得入如如性清淨聖智。獲得金剛成所作智者。證菩提性成就聖智也。是故則名四智菩提玄通觀智。入一切佛心金剛三摩地。聖智相應則名瑜伽三密門三十支契印。加持身密十支三摩地。令身根清淨。證身體性智聖力。加持口密十支三摩地。心念觀智清淨。則聖力加持意密寂靜十支三摩地。則意密地清淨。則如性真淨。證性印三昧不空聖智金剛喻定三摩地如來法身。成就如是祕密教者。是故令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及一切眾生。修學教旨入瑜伽一切法修持佛金剛三摩地三密菩提法教。入聖性海無邊三昧法界三摩地故。

 

(C.)若有一切菩薩摩訶薩。求證無上菩提者。先當修入一切法如來大慈心觀。云何名為修持證入如來大慈心。十種觀門何者為十云何修入。

 

一者入三摩地觀。照無邊十方等如虛空心性無礙量等法界。是名本性大慈。能自護身亦護他身。自利利他名為大慈觀。

 

二者入三摩地。觀察根本自性本源。最勝第一義自性慈心。能除斷忿恨瞋恚煩惱根本。一切妄想永盡亦無過失。是即名為根本大慈觀。

 

三者入三摩地時。名為觀照慈。於此大慈心自性性中。不見一切眾生得失過患。常作一切清淨勝相。而悉能知。不見三世眾生彼有諸愆犯禁之名。是故名為見性清淨入佛大慈觀。

 

四者入三摩地照見心性平等慈。能令自身暴惡之性能忍能受。亦令他一切有情眾生能忍能受。是故名為心性清淨內外無忍。名為見性平等慈忍性。忍力達空不見本性內外諸忍。是故名為入性大慈心觀。

 

五者入三摩地時觀心見靜慈。得生大慈心故。能濟拔諸眾生苦。令得安樂趣向菩提。菩薩證得寂靜慈者。於寂靜中不見苦惱。能導引蒼生令入淨土。得我淨故則是名為如來大悲寂靜大慈觀。

 

六者入三摩地時照見五蘊皆空。無所得慈故能自滅貪瞋愚癡諸惡顛倒。亦能令他一切眾生除滅內外不善諸惡。皆悉遠離諸見誹謗詐偽諂諛憍慢我執。不求恭敬名聞利養。如是等過一切不造。是故名為無所得大慈心觀。

 

者入三摩地證入聖智三摩地時。觀察心性證法性慈。以法力慈故。得梵釋天龍之所禮敬。菩薩常自觀身。嚴持威儀戒網不以為喜。威德自在人所稱讚。能防護一切凡愚之心。則得自然翻惡作善見者歡喜。則是名法性聖智大慈觀。

 

八者菩薩入三摩地時。澄心證淨證定證聖。了見寂靜。名為殊勝寂性慈。具此慈力者。超過欲界空色二世。是名不染三界菩薩。若證入寂性慈者。能莊嚴報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以故名為菩薩證得心性寂滅慈。是故則名殊勝寂性大慈觀。

 

九者菩薩入三摩地時。證真如慈本體無變實性清淨。菩薩若修行此慈者。則得離一切相證無生三摩地。成就一切無上菩提。自利利他皆悉圓滿。是故名為真如大慈觀。

 

十者菩薩入三摩地時。證得法界慈。具是慈者能普覆一切。遍含有情總得解脫。令證菩提聖力加持。無不成就一切菩薩摩訶薩。是故名為法界大慈觀。爾時如上所說十方大士菩薩。入一切如來佛心觀者。是名一切諸佛十大慈觀教法也。


(D.)是時世尊說一切菩薩修學大乘。求無上正等菩提者。入四十二位修證三賢十聖地等覺妙覺佛地者。菩薩於大乘法中。廣發大願行菩薩道。修入如來聖行菩提。從地前次第而學。從此修習凡有二義。云何有二。一者外凡。二者內凡。云何名為外凡。所謂菩薩持五戒十善。修諸業行。學習六波羅蜜散心修持得生天上。亦生人間成有為福受。有漏快樂故。二者云何內凡。所謂菩薩學習菩提無為無漏福。次第修行位中學有三等。何者為三。一者下賢。二者中賢。三者上賢。且初下賢菩薩入十信者。修學十信行得十住行。相扶接引為信成就故。次有中賢菩薩入十住者。修學十住行得十迴向。相扶接引名為解行成就故。三者上賢菩薩入十迴向者。於加行位中修持十迴向。學耎頂忍世第一法。名為次第修證。成就聖胎漸登聖位。進修菩提成就故。已下三賢菩薩位。純在有漏修學故。

 

如來次第說十聖位等妙二地。菩薩有四等上中下及最上等。云何為四。一者且下等六地以下位菩薩。修學三密三摩地者。名為隨相行。用修行入定半有漏半無漏。入定即無漏出定則有漏故。二者次有中等七地位菩薩。修學三密三摩地者。名為無相用。修持入定者住於三昧。則得分證無漏聖道漸證修行入。菩提道次第成就故。三者上等八地位菩薩摩訶薩乃至法雲地菩薩。修學三密三摩地者。是名無功用定。住是三昧得名純無漏道。證入金剛聖性運通。無為自在神力無相。無功用任運成就。得登佛地進成菩提故。四者次有最上殊勝等覺妙覺二位菩薩。修入佛地住如來三摩地故。得三種意生身。證金剛法界聖性三昧。與真如同無相無念。一念慧得金剛喻定。同佛不壞金剛性。入無為聖智道聖性相應。則成無上正等菩提智身法身滿足故。名為如來。

 

是故釋迦牟尼如來。說一切菩薩及一切眾生。修學如來無上菩提者。依一切諸佛金剛聖覺智修行得入佛地。云何入聖覺智得入佛地。菩薩修入聖智者則是覺也。覺者佛也。覺諸有情聖智相應。是名眾生本自覺也。覺本心源即名了見煩惱性者。是名菩提性也。菩提性者則是法身佛也。是故世尊言告諸菩薩摩訶薩。所有一切眾生求於無上菩提者。菩薩常當修持如來一切覺。一切覺者是名一覺。覺諸情識空寂無生。何以故決定本性本無動搖。佛言一切境界本自是空。一切識識本來空性。一切境識。本即是空。如何言見。佛言見即為妄。何以故一切萬有本自於空。無生無相本來不有。本不自名悉皆空寂。一切法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身尚不久云何有見。佛言本來清淨故是名本覺。覺本淨性清徹無處。是故名為法身智身滿足故。佛言一切眾生當用覺觀。覺本心性體靜無生。離眾生垢故。覺本無寂離涅槃性故。覺應諸法於一切法無住動故。無動無住如菩提故。譬如毘楞伽寶隨色而應。同為一體無有分別。如來佛性隨情皆有悉應清淨。眾生德感亦復如是。菩薩若證心無所住無有出入。得同唵摩羅清淨佛識故。佛言告語諸菩薩摩訶薩。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如來金剛三密祕密聖性菩提者。則得迅疾玄入通證如來佛心。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如來告諸一切大眾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於四十二位法門之中。次第修學。從堅信忍中入十發趣心。修行一切諸佛祕密三十支觀門三摩地金剛。菩提向果爾時標顯。初從十信修行次位。云何修入十發趣心。一者捨心。捨一切物及己身。國城妻子一切捨。二者戒心。持菩薩十無盡戒。及一切諸佛大乘戒。三者忍心。於無生忍中。於一切法盡忍。四者進心。修持如來一切善法常行精進。五者定心。於一切法常住正定。六者慧心。於一切佛法能行善巧智慧。七者願心。於一切法起大悲心廣。願救度一切有情。八者護心。於一切佛法中。常起菩薩大護法心。九者喜心。於一切眾生安樂。常生喜樂心。十者頂心。如人頂高貴不見。觀心正定於佛法中最為上。勝名觀照頂。心則是故名為菩薩修入十發趣心向果。

 

當知菩薩從初發心志求堅信。從堅信忍行修入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行十長養心。修學菩提心向果。一者慈心。慈能與樂。二者悲心。悲能拔苦。三者喜心。達性無生菩提智道生喜悅心故。四者捨心。捨一切有為諸物。及國城己身妻子男女一切捨。五者施心。施一切有為身命。男女妻子內外心。國城田宅盡皆一切施。六者好語心。與他人己身。於內外一切處。常與一切人好意好語心故。七者益心。菩薩自取其惡。常恒資益一切眾生利益心故。八者同心。共一切有情。同入無生心同入菩提法。是名同法三昧得同心故。九者定心。得一切如來正見正性正定一切佛智。悉由定力三摩地心成就菩提故。十者慧心。於一切智慧。能生一切佛法般若。波羅蜜多是名慧心故。是則名為菩薩修學十長養心向菩提果。

 

是故金剛聖智身毘盧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如是一切菩薩。從堅法忍行中。修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進行十金剛心。修學菩提心向果。一者深信心。於一切諸佛大乘甚深法藏。常行大信心永不退轉。名為大深信心故。二者念心。於念不失一切諸佛正智。念大乘甚深妙義戒定慧心。是名念心故。三者迴向心。迴向一切大乘法教如來無上正等金剛菩提。名為迴向大乘心故。四者達心。達如來聖智理趣。達照寂心內外清淨名為達心故。五者直心。直正聖道正智心性。正無邪曲無妄見諂諛。真空實性名為直心故。六者不退心。名為進求菩提心無有退。達性不轉是名不退心故。七者大乘心。不入二乘亦不入外道諸惡執見。則名為大乘心故。八者無相心。不入一切有為諸相。不入五塵色像。是名無為無相心故。九者慧心。於一切諸佛智慧悉皆無礙。是名慧心故。十者不壞心。不壞大乘正見菩提正智佛心。名為不壞大乘心故。則是名菩薩次第修學十金剛心向菩提果。

 

是時聖性身毘盧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菩薩從豎修忍行中。修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修向十聖地。進入菩提心向果。一者體性平等地。二者體性善慧地。三者體性光明地。四者體性爾焰地。五者體性慧照地。六者體性華光地。七者體性滿足地。八者體性佛吼地。九者體性華嚴地。十者體性入佛地。是故則爾時名為十聖菩薩地修向菩提心向果。

 

是時法身體毘盧遮那如來告言。一切諸佛當知。菩薩從十金剛心修入堅聖忍中。修十聖地入佛如來地。修向菩提心佛果。一者金剛智定等覺。地量法齊等等於如來。體性實際真如一性一切法。名等覺聖地。二者妙覺地。百千億微妙聖智金剛慧力。入金剛喻定妙覺地。修入此地中。成就如來解脫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大智身法身滿足故。名為聖性妙覺地。是故名為一切諸佛。修入如來金剛菩提妙覺地。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註》: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共十卷。為唐不空三藏譯。略稱《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文殊大教王經》、《千鉢經》。本經述千臂千鉢曼殊室利菩薩的祕密三摩地法門。

 

本經前九卷分為無生、無動、平等、淨土、解脫等五門九品。

 

根本清淨無生門,為毘盧遮那如來所說,作阿字觀,此法門包括前二品。

 

圓成實相無動門,為阿閦如來所說,作囉字觀,此法門包括第三、四品。

 

法界真如平等門,為寶生如來所說,作跛字觀,此法門包括第五、六品。

 

妙觀理趣淨土門,為觀自在王如來所說,作左字觀,此法門包括第七、八品。

 

金剛菩提解脫門,為不空成就如來所說,作曩字觀,此法門即第九品。

 

第十卷對六師外道等詳述此等法門使其皈依。

 

          (阿囉跛左曩--曼殊室利<文師殊利>菩薩真言)

 

                          

台長: 幻羽
人氣(2,51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六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附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此分類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六之(四)第二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