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8 08:43:01| 人氣2,6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諸方調理健身要法~:~(1)**易筋經**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諸方調理健身要法~:~(1)**易筋經**

 

心念如瀑流,一刻不息。若以正念充滿,念流清淨,則與智慧相應;若任妄念放逸,煩惱之河,則易與無明相應。是以宜時時覺照,提起正念。然諸大德行者生存於此科技不斷變化的時代,身心的調理亦屬不易,禪門裡所開示均為心地工夫上的修持,若要調身息以健身之工夫,無妨參閱諸方調理健身要法,今略PO數方以饗,僅供參佐!        *幻羽*合十

 

**易筋經**

易筋經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隻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後落跡於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流傳至今。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原系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實無干係。

 

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指筋骨、筋膜,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於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隻取導引內容,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

 

明天啟四年《易筋經》的偽李靖序中曾對易筋書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道原所撰的講述佛教禪宗傳法譜系的《景德傳燈錄》中的達摩傳有一段達摩與諸弟子的對答,達摩對諸弟子的答語,評價為得吾皮得吾肉得吾骨,只有對慧可的評價最高,說是得吾髓。所謂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種譬喻,並非實指,不過是比喻對其禪法的領悟程度。這篇偽李靖序從達摩說二祖慧可得吾髓這句話衍生出達摩把《洗髓經》傳給慧可之論,並且強調說並非漫語。至於易筋,此序強調連絡周身,通行血氣的重要性。在《易筋經》正文《總論》中,交待變化的意思,指人身的經絡;認為人之身有內有外,洗髓清其內易筋堅其外洗髓易筋之後,就可以體證佛道,得享高夀了。

 

實際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獻,並非佛家所創的語彙。如有學者指出,在宋代張君房所撰的道教類書《雲笈七簽.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說法,更早的還可以在魏晉時期出現的道家求仙小說《漢武帝內傳》中找到淵源。《漢武帝內傳》已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的記載,表述的是道家練氣求長生的一種理想。所以易筋原屬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經》中有配合陰陽法,是用少女少婦按摩,甚至還有類似于道家房中術的內容,以及《易筋經》第一次出現時是由天臺紫凝道人宗衡公佈的這些事實,因此可以斷定《易筋經》實為道家功法,與達摩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易筋經》的內容包括了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武俠小說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後,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這些都還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壯神力練成之後,手托城閘,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從道光年間開始的武俠小說提到《易筋經》,渲染的都是《易筋經》中所說的練成後的這種神奇功用。

 

易筋經包括內功和外功兩種鍛練方法,各有12勢。易筋經內功採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臟腑的功能。大多數採取靜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適自然為宜,不可迸氣。

 

古代相傳的易筋經姿式及鍛煉法有12勢,即韋馱獻杵(3)、摘星換鬥、三盤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馬刀、青龍探爪臥虎撲食打躬勢、工尾勢等。

 

易筋經外功注重外壯,《易筋經外經圖說》指出:凡行外壯功夫於靜處面向東立,靜慮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須使其氣貫兩手,若一用力則不能貫兩手矣。每行一式,默數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間斷。行第一式自覺心思法則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遲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貫上頭頂。此煉力煉氣,運行易筋脈之法也。易筋經共計十二勢,其預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少林易筋經韋馱獻杵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釐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橫擔降魔杵:少林易筋經橫擔降魔杵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復進行820 次。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掌托天門:少林易筋經掌托天門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釐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820 次。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第四勢:摘星換鬥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510 次。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復510 次。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準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臥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僕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儘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復,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僕腳勢進行,動作如前。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復820 次。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修練之時:

一、精神放鬆,形意合一習練本功法要求精神放鬆,意識平靜,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導。通常不意守身體某個點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隨形體動作的運動而變化。即在習練中,以調身為主,通過動作變化導引氣的運行,做到意隨形走,意氣相隨,起到健體養生的作用。同時,在某些動作中,需要適當地配合意識活動。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手上托時,要求用意念觀注兩掌;摘星換鬥勢中要求目視上掌,意存腰間命門處;青龍探爪時,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動作雖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卻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識思維活動。如三盤落地勢中下按、上托時,兩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勢中伸肩、撐掌時,兩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勢中拽拉時,兩膀如拽牛尾;打躬勢脊椎屈伸時,應體會上體如一樣的捲曲伸展運動。這些都要求意隨形走,用意要輕,似有似無,切忌刻意、執著於意識。

 

二、呼吸自然,貫穿始終習練本功法時,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暢,不喘不滯,以利於身心放鬆、心平氣和及身體的協調運動。相反,若不採用自然呼吸,而執著于呼吸的深長綿綿、細柔緩緩,則會在與導引動作的匹配過程中產生”“”“三相,即呼吸中有聲(風相),無聲而鼻中澀滯(喘相),不聲不滯而鼻翼扇動(氣相)。這樣,習練者不但不受益,反而會導致心煩意亂,動作難以松緩協調,影響健身效果。因此,習練本功法時,要以自然呼吸為主,動作與呼吸始終保持柔和協調的關係。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環節中也要主動配合動作進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掌上托時自然吸氣;倒拽九牛尾勢中收臂拽拉時自然呼氣;九鬼拔馬刀勢中展臂擴胸時自然吸氣,松肩收臂時自然呼氣,含胸合臂時自然呼氣,起身開臂時自然吸氣;出爪亮翅勢中兩掌前推時自然呼氣,等等。因為人體胸廓會隨著這些動作的變化而擴張或縮小,吸氣時胸廓會擴張,呼氣時胸廓會縮小。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配合動作,隨胸廓的擴張或縮小而自然吸氣或呼氣。

 

三、剛柔相濟,虛實相兼本功法動作有剛有柔,且剛與柔是在不斷相互轉化的;有張有弛,有沉有輕,是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如倒拽九牛尾勢中,雙臂內收旋轉逐漸拽拉至止點是剛,為實;隨後身體以腰轉動帶動兩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為虛。又如出爪亮翅勢中,雙掌立於胸前呈擴胸展肩時,肌肉收縮張力增大為剛,是實;當松肩伸臂時,兩臂肌肉等張收縮,上肢是放鬆的,為柔;兩臂伸至頂端,外撐有重如排山之感時,肌肉張力再次增大為剛,是實。這些動作均要求習練者在用力之後適當放鬆,松柔之後尚需適當有剛。這樣,動作就不會出現機械、僵硬或疲軟無力的鬆弛狀況。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力求虛實適宜,剛柔相濟。要有剛和柔、虛與實之分,但習練動作不能絕對地剛或柔,應做到剛與柔、虛與實的協調配合,即剛中含柔、柔中寓剛。否則,用力過,則會出現拙力、僵力,以致影響呼吸,破壞寧靜的心境;動作過,則會出現疲軟、鬆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四、循序漸進,個別動作配合發音習練本功法時,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健康狀況、不同身體條件的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各勢動作的活動幅度或姿勢,如三盤落地勢中屈膝下蹲的幅度、臥虎撲食勢中十指是否著地姿勢的選擇等等。習練時還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另外,本功法在練習某些特定動作的過程中要求呼氣時發音(但不需出聲)。如三盤落地勢中的身體下蹲、兩掌下按時,要求配合動作口吐音,目的是為了下蹲時氣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緊張,引起氣上逆至頭部;同時口吐音,氣沉丹田,可以起到強腎、壯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該勢動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氣,並注意口型,吐音口微張,音從喉發出,上唇著力壓於齦交穴,下唇松,不著力於承漿穴。這是本法中調息的特別之處。

 

《易筋經》原文指出:將欲行持,先須閉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紛擾,澄心調息,至神氣凝定,然後依次如式行之。練習中必以神貫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動,神散意馳,便為徒勞其形,而弗獲實效。初練動式,必心力兼到。易筋經全套功法習練過程中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所以在練習前和練習中對習練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應做好習練前準備,如穿上合適的服裝(最好是寬大、有彈性的),排除二便(不要忍便習練)。其次,要做好準備活動,如壓腿、踢腿、活動各關節,使人體在生理上產生預熱,以免在練習中由於過度牽拉而受傷,尤其是冬天或天氣寒冷的情況下準備活動就更為重要。第三是心理上,練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動逐步由複雜趨於簡單,習練中要做到眼隨手走,神貫意注,心力兼到,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習練效果。若在練習中神散意馳,心君妄動,形意不合,就會徒具其行而不能獲實效了。第四,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習練中絕對不能因為追求某一標準動作而不顧動作要領。有些動作暫時達不到標準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動作要領的基礎上再逐步達到標準動作的要求。

 

易筋經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笈。金庸小說在金庸《天龍八部》中游坦之就是因為習得易筋經自我療傷排除體內冰寒劇毒,也正是他學習了易筋經從一個無名小輩變成一個江湖數一數二的高手。《笑傲江湖》中介紹易筋經神功,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威力極大,"是以數百年來非其人不傳,非其緣不傳。縱然是少林寺本派出類拔萃的弟子,如無福緣,也不獲傳授。"《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身中幾股真氣,只有易筋經能解,但先決條件是必須加入少林。令狐沖寧願身死也不學此經。由於他為江湖立下若干功勞,方證大師風清揚之口,將此經傳於令狐沖。

 

《易筋經》與《九陰真經》、《九陽真經》和《神照經》並稱為金庸筆下四大內功秘笈。易筋經是一種內外兼練的醫療保健養生功法,相傳為武帝時代天竺和尚達摩所創。《易筋經》就是指改變筋骨的方法,經常練習《易筋經》可以收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道光年間後的武俠小說常常提到《易筋經》,極力地渲染了練成後的神奇功用,這對我們認識和理解易筋經的功能上造成了一些誤解和分歧。此書編委意在還原《易筋經》內外兼練、強身健體的養生功法實質,強調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便於更多的功法養生愛好者學習和掌握。

 

 

《易筋經》,中國武術博物館所收藏的為光緒年刻本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