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15:50:03| 人氣1,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7)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7)

 

重新認識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來改變對社會的汙染。如果企業改變一下經營活動也許也能實現無垃圾社會,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企業如果沒有利益可圖就不可能成立,其利益是我們購買商品或利用服務中產生。還有國家制定嚴格的法律也許可能實現,法律雖是由國會議員制定,但對此的選擇還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我們每一個人在這社會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無論什麼樣的角色都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作為政治性的角色,從國民、市民的立場出發;作為主權者參與與政治相關的事情;作為生產者的角色,在自己的崗位上通過工作,參與經濟活動;作為生活者的角色,一邊消費東西、享受服務,一邊在文化教育、趣味娛樂中成長起來...這樣的各種各樣的側面在我的生活中重疊著。

 

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某個部分大一點,某個部分小一點,從這樣多側面的角度總體上來看一下是有必要的。現在首先讓我們作為生活者來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吧。所謂生活就是購買東西,接受服務,然後在使用東西過程中,在享受服務中生活就過去了。為什麼這樣做呢?很清楚是為了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滿足。怎樣才能得到滿足呢?無論說什麼最基本的還是健康第一重要,這就需要吃安全的食品,在無害的且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然而現在我們只關心身邊的的環境。一聽到附近建造焚燒爐,就會反射地感到是不是有公害排出,精神上也會感到緊張起來。這樣的環境問題,是我們在生活的環境裏所產生的聯想,但現在這些都得到了改善。

 

就拿垃圾焚燒爐來說吧,這10年間建設起來的設施,對周圍居民健康的危害幾乎接近零。從現在起必須考慮的是在地球範圍內長期的環境問題。50年代以後異常氣象的頻繁發生,紫外線的增加,像大氣對人體有害一樣,在地球的全領域到處都一樣。為我們的孩子、以及所有來來的孩子考慮一下的話,就需要重新考慮我們現在的生活,那麼我們選擇現在的生活方式。而現在的情況是環境污染的物質原因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而且我們的身體不遭受任何直接的危害。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改變生活的方式需要知識和修養。辦公室過分地使用暖氣和空調,刷牙、洗臉、烹調時開著熱水籠頭任水流淌,電視、電器不隨手關掉,也不注意從製造商那裏給于生態系統的影響,選擇商品時只要價格便宜和好看及方便就買,明明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但還是有人購買汽車……。對我們來說,常常還有這樣的事發生。

 

至今為止我們感到理所當然的、好的事情,周圍的人也同樣地在做著。為什麼說改變這些認識和做法必須掌握知識,不要僅僅作為一個公司的職員,而是否必須具備作為一個“對地球遠大的修養”呢?那麼讓我們也來考慮一下關於小氣和奢侈的問題,所謂小氣和奢侈,是指這樣一種情況,即當你沒有某種東西或者沒有錢買某種東西的時候,反過來又想擁有足夠的錢購買這種東西。有的人有能力購買但就是不買,如不使用錢就會遭到小氣的非難。另外大多數的人買不起的時候,有的人能買好多好多,那個使用錢的勁頭讓人看了羡慕不已時被叫作奢侈

 

但地球現在也因東西多餘、錢多餘的人類而繼續遭到傷害。在石油危機的時候,就曾說過東西(資源)枯竭了,但現在才明白,枯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在地球上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對發達國家來說有充足的錢,錢顯得有多餘的,東西也都有多餘,但就是小氣和奢侈這樣的語言的社會基礎沒有了。被這個語言原有的概念束縛的人將會被說成是落後於時代的人。在現在的地球上不足的不是東西,而是裝東西的東西,是資源被使用後成為垃圾時,扔掉垃圾的地點(地球環境)。對發達國家,缺的不是錢,而是拯救地球的知識和修養。

 

東西在不斷地生產出來,多數是使用後就扔掉,無論什麼都用錢來解決的,使用自己的錢說自己是奢侈的話,這僅僅是他本人的意志,其實翻成地球語應該是小氣。應該要珍惜東西、盡可能地不要把東西變成垃圾的人,為此而獻出智慧的人、流汗的人,用地球語來說是奢侈的人。遵守地球環境的習慣,愛護地球,並傳給子孫,對這一點沒有人不同意的吧!問題在於自己讓自己理解並付之於行動。你現在就看一看周圍在不斷地扔掉的垃圾,然後重新去認識生活那才是重要的!那個時候的關鍵可就是地球語中的奢侈。在我們的生活裏得到的原理中,經濟占很大的比重,既使現在也沒有發生變化。在地球上好好地生活,不傷害地球地生活,也能有利可得是必要的。

 

現在讓我們來再考慮一下垃圾的收費制,垃圾收費制不改變法律也能做到。以城鎮村莊為單位,因為有領導和議會的判斷就可以了。也可以是一種馬上可以實現的方法。所謂的垃圾收費制,就是一旦垃圾進行焚燒、填埋就要消費相當的地球環境。地球環境消費稅就是負擔這一部分消費的制度。在超級市場購買不能回收利用東西的人,支付環境消費稅,購買可以回收利用的就不要支付,這個想法不是很有可行性嗎?

 

對於過剩包裝,如裝在泡沫苯乙烯的盤子(超級市場裏用來裝商品的容器)、塑膠的容器裏進行出售,到現在為止對超級市場來說很划得來,對消費者來說既輕又方便。但若變成收費了,超級市場就會將垃圾處理費用轉加到消費者頭上去,但為了讓消費者滿意,就會採取盡可能簡單的包裝,盡可能地使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容器裝商品等各種措施。對那些不能利用的,在超級市場的前面放一個箱子,如果來買東西的時候,順便帶來,免費收取,或採取更積極的辦法,對帶來的按上一個優惠圖章,向類似這樣的做法會促進回收利用的發展。

 

從銷售方面像這樣改變是可以的,如果進一步來說只有製造商在製造這些商品時就這樣下工夫,才會發生變化。製造塑膠的製造商像對玻璃、金屬那樣,從塑膠也能回收利用的方向,在技術、結構上去 考慮。在那個社會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去做的話,企業 就不能成立。為了利用、減少生活垃圾,想要安上裝置的話,有一種將生活垃圾進行堆肥的裝置。這種裝置只能在獨家獨戶、日照好、庭園好的地方才能使用。生活垃圾與土中的微生物進行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中的氮、磷在土壤中可以回到生態迴圈之中,這種方法多少花費一點設備費用,每天將垃圾放進去,有一點麻煩。因此,也許只能供熱心於垃圾的人們採用,對大多數的人不能寄予這樣的希望。但是,如果變成收費處理垃圾,特別是生活垃圾量又多,費一點手腳也許會使用堆肥的裝置,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將發生變化,對家庭垃圾的收費制應務必給于充分的討論。

 

對冰箱、電視機這樣的粗大垃圾實行收費的地方增加了很多。東京都從19917月對電視機徵收600日元,冰箱是1000日元,對從各家庭排出的垃圾也開始實行收費。到現在為止不斷地購買新產品扔出很多粗大垃圾的人,和不怎麼扔出垃圾的完全一樣對待,都是免費收集的。但是從垃圾處理的預算上來看,扔出垃圾多的人就使用的多。仔細想一想感到很不公平。收費制就是對扔出多的人承擔自己的那部分,這樣做就比較公平。這就是受益者負擔的思想方法。對消費者來說讓自治組織收集粗大垃圾,還不如在銷售店裏進行交換。如果買新的東西、就將舊的東西進行交換,因為舊東西交換這樣的服務體制沒有形成,新的東西也不買,消費也發生了變化。這樣一來,銷售方面為了出售新的產品必須回收舊的東西,最後由製造商回收,朝著再生利用的方向去努力。這樣就能一步一步地接近沒有垃圾的社會

 

觀察生活,充實生活,其結果是自已得到滿足。怎樣的事情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呢?應該好好考慮的是在這樣有限可以扔東西的地球環境內,怎樣進生活,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每天在社會、學校、工廠或在農田、海邊工作,都是進行生產活動。這樣生產東西的同時,也在生產垃圾。問題也就出在這裏,在工作時常常要求的是生產性,即在一定的對問內是否達到某個程度。進行工作的主體追求的是對這個主體來說最適合的條件。公司追求的是對公司來說最好的條件。學校追求對學校、商店追求對商店、工廠追求對工廠最適合的條件。換句話來說,大家都在考慮提高生產性。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追求中工作著。因垃圾給環境的影響,是從工作的結果中產生出來的,必須考慮的是,扔出垃圾的主體與處理垃圾的主體不是同一的。就是說垃圾對扔出垃圾主體的自身一般不大會產生什麼問題。如城市垃圾進行處理時,城鎮、農村也在起作用,與自己雖沒有關係,很多人是這樣想的,但細細去想一想,真的是這樣嗎?

 

比如印刷了幾萬本書進行出售,作為結果也就是製造了大量的垃圾紙,這些垃圾由一個自治體的組織進行處理,該二氧化碳在地球中堆積起來。作為出版社的心情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來讀這本書,更多的書能出售掉,就對環境的影響這一點來說,如此之多的紙張被使用掉,運到焚燒爐的垃圾增加了。那這樣一說『什麼也不做最好嗎?』如果這樣說也是很不正確的!這書讓很多人來讀,使人們朝著不扔出垃圾的社會邁進,如果能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工作,更近一步地認識社會,然後去付諸什麼行動,一邊在扔出垃圾,一邊是為不要扔出垃圾而努力。就這樣,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做某些事情。如果這樣的話,使用資源、在有限的環境裏,就這樣處於既對立又矛盾之中,所以就是要回收再生利用。例如讀完了的書借給別人,在再生利用展銷會裏進行展出,反復地去使用,或者去圖書館看這也是一種方法。

 

另外即使是不要的東西也暫不要馬上作為垃圾扔掉,而應交給集體回收和啟治體作為資源垃圾予以回收,作為紙被再利用。這是再生利用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垃圾扔出以前的階段,即在工作現場,盡可能地不要扔出垃圾,這就是減少垃圾。減少垃圾是所有行業、所有工作中能夠做到的事情,特別是製造業或是流通、出售這些東西的行業是最重要的。對從事生產流通界的人來說,為了節約資源,保護有限的地球環境,做些什麼才好呢?這樣的思考將越來越重要,負責垃圾再生利用的人,可以說就是承擔21世紀企業最先進工作的人。

 

在城市行政領域,垃圾部門已經成為出世的部門。清掃部和環境設備科等,其名稱在不同的城市叫法各不相同,但是負責處理垃圾的部門,對城市的經營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部門。在那些城市裏市長總是把有才能的人送到這樣的部門。擔當者也總是以良好的成績回答市長的期待,從有經驗的部長中提拔為市長助理。在21世紀使企業垃圾再生利用的部門將成為出世之道,換句話來說對於企業將成為重要的部門,現在已經出現了這樣的預兆。

 

例如原子能發電,作為控制系統的材料,是匯總了最先進技術的巨大系統工程,先進技術領域是最受人歡迎的專業。在這種領域裏設計者發揮技能的重要點是,原子能爐在40年後成為垃圾時,怎樣處理才好,這將成為一個問題。放射能強的地方,並不那麼強的地方,一點問題也沒有的地方區分開來,能簡單地作出這些分離,費用少、不占很多地方,這樣的整體觀念的設計是非常需要的。而與此完全相同的是,在其他領域也開始進行著。車子的設計者、樣式、速度等的性能也非常重要。與此同等的是,對設計的要求是,當車子成為廢車時部分零件還能回收。這樣說來即可以利用,又能使用便宜材料,並拆開可以單獨修理的零部件,再生利用作為資源使用時,不要與其他混合。

 

例如鐵和鋁、塑膠可以簡單地分離變得越來越重要起來。在電腦設計領域、家用電器產品領域,類似這樣的討論正在開始,21世紀所有的技術領域將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要改變垃圾在地球上堆積的現狀,有必要建立一個重視將垃圾變成資源的再生產結構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是現在社會18O度的轉彎,存在著一種表裏關係。因此必須大膽地改變原有的想法。在一切工作領域內,這種需要將變得越來越強烈。在有限的地球環境中,為了人類能永久持續地生活下去,企業怎樣做才好呢?對市民的運動、消費者的運動表示理解也是必要的。實質性地負責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中,從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做起是最有效的。去改變社會垃圾的再生利用,通過一個人一個人的努力去實現。作為一個公司的努力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又是有限的。經濟的結構、行政的結構,或者從廣義上的文化、道德、人們的意識等必須進行改變。

 

垃圾是因為生產、消費這樣的經濟活動,由人類 所產生的東西。因為對包括經濟的社會結構不去考慮的話,無垃圾社會就不可能實現。各行各業在制造販賣、使用某種東西的時候以及尋求最經濟的方法做某種事情的時候,肯定在那兒有處理垃圾的欠帳單傳遞著。該欠單的處理,現在的結構是使用稅金,只要國家或自治體認真考慮實行的話,就拜託該人辦理。在企業一個勁地生產東西,並讓其流通,產生利益,只要支付稅金就感到充分盡到了自己的責任,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改變的話是不行的。與自然界碳的迴圈、水的迴圈、氮、磷等無機物的迴圈相同,人類製造出的塑膠、紙、鐵、鋁、玻璃這樣的原材料,從這些原材料製造出汽車、電腦、高層大樓這樣的製品,像自然迴圈那樣的結構人為地去進行建造已是必要的了。

 

美國在10個州施行飲料容器的保證金法。德國在《回避廢物及管理法》的基礎上以政府命令,施行了對食品、飲料等所有的商品的包裝由生產者進行回收。雖然說還是部分的,但已經開始朝著無垃圾社會目標努力。在日本19915月國會通過了《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從現在開始通過產業界的調整,期待著具體的成果出現。在消費者盡可能地不扔出垃圾,並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無垃圾社會將變為現實。企業走在時代的前面,開發有再生利用可能性的商品出售,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優先使用,以宣傳的方式去不斷地實現。另外行政也將垃圾的再生利用作為優先,在投入人和預算的基礎上,去不斷地接近實現的可能。然後在這些行動的裏面,通過制定法律將此固定下來。

 

國家的法律是由國會制定的,國會是由國民通過選舉眾議員而構成的,因此應當選舉理解無垃圾社會的必要性的國民、市民,像這樣的政治家越增加,這樣的法律通過就越方便,當然這樣做和產業界的利益是對立的。問題是重視的立場是站在製造、出售東西那一邊,還是站在保護地球環境,讓人類永久地生活在地球上、把地球作為活動的場所這一邊。其力量對比傾向于那一方是重要的問題。結果是一個人一個人帶著怎樣的問題意識,怎樣考慮、怎樣行動,怎樣對社會發生作用,與社會進行運轉的問題。無垃圾社會的重要性在於僅僅有知識還不能去改變現實社會,但若有了見識特別是有具體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在觀察生活、觀察工作、觀察社會中去尋找答案。將觀察到的東西轉移到行動上,一步一步地去改變現實。在改變現實中,肯定會碰上障礙,沒有障礙的變革是不可能存在的。想要改變現有的狀況,一定會碰上不想那樣做的力量的抗衡。這種力量不僅在自身以外,在自身中也存在著。在這裏如果態度不堅決的話,就無法改變現實。這時起最大作用的是思想(對問題的看法、思考的方法)。無垃圾社會是理想的模式。在現在的社會中,馬上實現這種社會是不可能的。但怎樣的世界作為目標取決於自己理解的理想,理想是應該能帶來強大力量的。所謂原點是一個人一個人的世界觀,由與生活和工作有關的諸位對社會的看法而形成,特別是與年輕的一代參與地球的程度是有很大關係時,與從地球環境得到影響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在地球範 圍內,以新的想像,致力於每天的生活、工作。然後充 滿希望地去改變生活。

 

結果確實如植物中的慧王栗子所預言的那樣,30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激進派動物(人類),以萬物之靈自居,以自我為中心,人口爆發性地增加起來。因為這個原因,每年2千萬公頃的植物居住地(森 林、綠地)被荒廢,1千萬以上的豹動物的家族(生物種)被殺害。植物和動物付出巨大犧牲,而簽訂的有關垃圾的和平條約(二氧化碳人0.028%)卻完全沒有被(激 進派動物)放在眼裏。激進派動物依然被無知和樂觀所支配,最近還在內部發生了互相傾紮,大量拋棄垃圾,導致了植物和動物的不和,但邪惡在宇宙中最終是要被滅亡的。植物的大反攻,步步緊逼。栗子設下的巧妙的圈套,如果越能滿足激選派動物何往舒適的生活的欲望,就越能快地用熱地獄(溫暖)和殺人光線(紫外線)將他們殺掉...其效果慢慢地開始顯示出來了。

 

不愧為動物後代的激進派動物,開始注意到異常的預兆,並開始商量對策。例如,把動物作為朋友就是一種做法(野生動物保護)。但這僅僅是自我盡盡單方面的想法,關於這一點就像不主張自己的生存權那樣的經濟動物。最近有一種傳聞,據說在全新的構想中產生了一種新人類,他對行為的和平是起積極作用呢?還是消極作用?尚不能斷定...這第二次的垃圾戰爭的趨勢,已是難以預料的啦...(接續下來,羽會來談一談我們"內心世界無窮盡的垃圾",敬請期待喔^0^)

 

         

          懇請多想想未來生存在地球的孩子們會快樂嗎.....

台長: 幻羽
人氣(1,15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