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31 18:37:31| 人氣5,5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軾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仲和,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元年(1056),隨父及弟轍出蜀入京,翌年進士及第。嘉祐六年(1061),又應制科考試,名列三等。任命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等職。

熙寧四年(1071),蘇軾官至太常博士,攝開封府推官。王安石執政,推行新法。蘇軾持不同政見,上書力言新法之弊,認宋神宗“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希望神宗“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由於政見不同,蘇軾此後數年便出任地方官職。始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等地。元二年(1079),改知湖州。這時因作詩被誣以“訕謗朝政”之罪而下獄,貶黃州團練副使。

七年,又改汝州。元八年,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司馬光當政。蘇軾改知登州。至郡五日即入朝起居舍人。其後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元祐二年(1087)兼侍讀。這時司馬光盡廢王安石熙寧之法,蘇軾對此亦有不同的看法。又因政見不同,請求外調。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此後再入再出,歷任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書等職。元祐八年,哲宗親政,章惇、蔡卞當權。蘇軾又以“譏刺先朝”的罪名免官降職,一貶再貶而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紹聖四年(1097),複貶瓊州別駕。

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遇赦,蘇軾官複朝奉,渡海北歸。翌年,回到常州。因病告老。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終年66 歲。著作傳本有《東坡七集》、《經進東坡文集事略》等。

蘇軾一生從政,但他是典型的文人。像他這樣的人物,在黨派爭中,一貶再貶,也就不足怪。正因此之故,他對人生世態,才漸有所悟。所寫文章,也更有特色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他的文學思想調“有而作”,崇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

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詩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蘇軾的詞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筆極有力。”

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腴跌宕,天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遊,以及的吳寬,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裏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第一。”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念等,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

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先後娶過兩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叫王弗,眉州(今四川)貢進士王方的侄女。蘇軾步入“婚姻殿堂”時十九歲,這一年王弗十六歲。按蘇軾自己的說法,他本想過隱居生活,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只是迫於家庭壓力,才不得已結婚考進士。不過王弗進了蘇家,伺候公婆無微不至,讓蘇軾很感動。更讓蘇軾吃驚的是,王弗沒讀過書,只是在他讀書時喜歡陪在他身邊。而當他偶爾有所遺忘時,王弗竟能把一段段的文字背出來,這讓蘇軾不得不對刮目相看。

嘉祐六年(1061),蘇軾簽書鳳翔府判官,帶著王弗赴任。蘇軾是個有口無心的性格,這種人在官場上混容易吃虧。王弗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對丈夫很留心。蘇軾接待客人時,王弗常在簾後聽,客人走後,很快做出判斷:某人光揀愛聽的說,對靠不住;某人對恭維太過,一旦沒了利用價,他很快會背叛,甚至落井下石!

更奇的是,後來的結局大都與王弗的判斷相合。可惜好人不長命,治平二年(1065),蘇軾剛從鳳翔回到汴京,王弗便因病去世了。蘇軾非常悲痛,打算稍閒時將王弗遺體送回老家安葬。剛好次年他父親蘇洵病故,蘇軾便將兩件喪事一道處置了。

與王弗的恩愛,在蘇軾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直到熙寧七年(1075)他擔任杭州通判時,還夢見又和王弗在一起,只是這次“相聚”的情景格外淒涼,於是提筆寫下悼亡詞《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第二任夫人叫王閏之。他在《祭王君錫丈人》說:“某始婚姻,公之猶子。允有令德,天閼莫遂。惟公幼女,嗣執罍
。”意思是蘇某初娶的是的侄女(古稱叔伯之子猶子),可惜年紀輕輕便離開人世。而的幼女閏之,又成了蘇某的夫人。王閏之生於慶曆八年(1048),王弗生於寶元二年(1039),相差九歲。有人說早在蘇軾娶王弗時,王閏之就因自己沒能嫁給才華橫溢的表姐夫深感遺憾,這不符合事實:王弗十六歲出嫁時,王閏之才七歲,來的遺憾?

蘇軾續娶王閏之在
一年,沒有現成的書證。按情理推斷,應該是他治平三年(1066)葬父期間議定,返京前結婚。古人守喪必須守足二十七個月。蘇洵死于治平三年四月,所以蘇軾與王閏之結婚應該在熙元年(1069)七月之後。《年譜》稱蘇軾熙元年免喪,二年回到京城。據此可以斷定,蘇軾守喪期滿後,很快和王閏之完婚,隨後一同回到汴京,二人結婚必在熙元年之末。

關於這一點,還有確鑿的證據:《宋史·蘇軾傳》說:“軾知杭州,過年十九,以詩賦解兩浙路,禮部試下。”說蘇軾知杭州時,他和王閏之所生的兒子蘇過十九歲,順利通過鄉舉,繼而到汴京參加會試。蘇軾知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七月始。據《汴京遺跡志》載,元祐間會試只有兩次,一在元祐三年,一在元祐六年。宋朝試則在會試前一年行。

按這個時間表,蘇過參加的是元祐五年兩浙路鄉舉,當年前往汴京。倒推十九年,蘇過生於熙寧三年(1070)。也就是說,蘇軾到汴京不久,王閏之便懷了孕,這個時間不會錯。

熙寧二年後,蘇軾相繼擔任過開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剛到湖州沒幾天,就遭奸人陷害蹲了大獄。王閏之受到了極大的驚嚇,沒有跟隨蘇軾赴汴京獄。幾個月後,蘇軾貶
黃州團練副使,不久王閏之由蘇轍護送到黃州。

這位少夫人和堂姐一樣聰慧,甘願和丈夫過淨的農家生活。《蘇長公外紀》說蘇軾在東坡養了一頭牛,不料得了牛水痘,眼看將死,王閏之獻計說:“快熬一鍋蒿湯,准能救活。”蘇軾如法炮製,牛果然痊癒。

八年(1085),司馬光執政,蘇軾遇赦擔任登州(今山東蓬萊)知州,上任七天被召回朝,初授中書舍人,接著升任翰林學士,其間外任杭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揚州知州,又回朝擔任禮部書、翰林承旨。就在這一年,跟隨了蘇軾二十多年的王閏之因病醫治無效,死於汴京。

蘇軾在《書金光明經後》中說:“軾之幼子過,其母同安郡君王氏諱閏之,字季章,享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師。”王閏之剛閉上眼,蘇軾便被轟到了河北定州,沒幾天又貶惠州,再貶海南島,直到六十五歲才遇赦北歸。如果王閏之不死,也只能跟著倒楣的丈夫流落嶺南活受罪!這兩位蜀中麗人,王弗可謂紅袖添香,王閏之可謂禍福與共,們都親身領略了中國歷史上無僅有的大才子蘇東坡的風範,從這一點來說,是很幸運。

蘇軾身邊還有位麗人也姓王,叫朝雲,是他當杭州通判時收入室中的,那年朝雲十二歲,是杭州的歌妓。蘇軾
朝雲寫的墓誌銘說:“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敏而好義,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看來“敏”和“義”可以括朝雲的品行。

宋朝士子身邊雖有夫人,還可以名正言順地納妾。朝雲的“敏”主要表現在藝術方面,時不時蘇軾淺斟低唱,是分內之事。跟著蘇軾也沒少擔驚受怕,發配黃州、流放惠州,都在蘇軾身邊。紹聖三年(1096)七月的一天,身在惠州百無聊賴的蘇軾想聽朝雲唱歌,於是命把《蝶戀花·花褪殘紅杏小》唱一遍。朝雲似有所感,流淚說道:“妾平生最不忍唱者,‘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二句也。”蘇軾傷感道:“我方傷春,又悲秋!”沒想到幾天之後,朝雲竟死在惠州,年僅三十四歲。

蘇軾的四個兒子:王弗蘇軾生了長子蘇邁,王閏之蘇軾生了次子蘇迨與三子蘇過。這三個兒子都由王閏之一手撫養成人。西元1083年秋,朝雲生下了第四子蘇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到了年,蘇軾臨死時,問環伺在床邊的幾個兒子問道:“們說,死了好不好?!”小兒子神秘的搶答道:“一定很好。”蘇軾奇道:“你怎麼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兒子道:“,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還不都回來。千百年下來沒一個人回來,可見死了一定很好!”

蘇軾一生接觸過的女人不止這三位。葉廷琯《鷗波餘話》說:“衡山王泉之曾至都昌,見《都昌縣誌》載坡公南遷時,遣妾碧桃於縣。”意思是蘇軾被貶惠州,了讓侍妾碧桃少受罪,到都昌後,將留在那裏自謀生路。此還頗傷感地寫了首詩:“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見,東風吹老碧桃花。”

陳鵠《耆舊續聞》又說:辰州陸知州曾對他說,蘇軾《賀新》詞提到“榴花”,人皆不知其意。他曾在晁說之家見過東坡手稿。晁說之告訴他:“東坡有妾名朝雲、榴花,朝雲死於嶺外,惟榴花獨存,故詞多及之。”意思是朝雲死後,蘇軾身邊還有侍妾榴花相伴。關於碧桃、榴花的記載比較缺乏,其實性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