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5 13:13:34| 人氣2,7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簡約的劇場,不簡約的人生功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1年2月26日,週六14:30

地點:城市舞台

演出: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本文首登於《中國時報》〈旺來報〉21版,2011年313日。】

 

本劇改編自近年來風行全球的暢銷書,改編者Mitch Albom,既是原著作者,也是書中與劇中的主述者,果陀劇場的演出則由卜學亮來擔任這個角色(劇中名為「米奇」),戲就在他走進右下舞台所做的開場白之後展開,基本上觀眾是跟著他的敘事觀點,從而瞭解他與老師Morrie Schwartz(劇中名為「莫利」,金士傑飾)亦師亦友、亦兄亦父的關係。

 

也由於觀眾貼近米奇的視角,我們儼然和他一起沐浴在莫利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當中,透過這對師生既真實又溫柔、既幽默又感懷的對話錄,彰顯了生死課題的嚴肅,也調和了生死課題的沉重,歸根結底其實只有一個字:愛。

 

和大多數的心靈成長書籍一樣(比如《曠野的聲音》、《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類故事多半都會有一位心靈導師(mentor),也都有一位現代都市裡的迷途羔羊(stray lamb),在經過一段奇妙的歷程之後,迷途羔羊成了回頭浪子,心智成長,體悟人生大義,對許多忙與盲的現代人而言,這類作品一直有著廣大的受眾市場。

 

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個真實故事當中,名利雙收的米奇,面對大去之期不遠的莫利,兩人外表形象與生命態度的差異,所呈現的戲劇衝突性,這是吸引人的要素之一;在兩人相處的這段期間,米奇重修人生的功課,莫利也傾囊相授,鞠躬盡瘁,這是吸引人的要素之二。

 

這齣戲沒有過多繁複的舞美設計,幾個層層疊疊的鏡框,一些交代季節變遷和地方景觀的投影,一彎類似鐘錶圓形表面邊緣的圓弧走道,以及因應不同場次所需要的簡單桌椅、輪椅、病床、鋼琴,乾淨簡潔的舞台,還有米奇隨著體悟的增加而改變的服裝,越來越休閒,藉以象徵他漸漸卸除了俗世的擾攘與名利的羈絆。

 

兩位演員表現相當稱職,彼此都有所發揮:金士傑所飾演的莫利由於「漸凍人」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行動和言語的能力也越來越困難,但是心智仍舊清明如昔,金士傑模仿地唯妙唯肖;相對地,卜學亮所飾演的米奇則在劇情中,擔負起大部分行動的責任,這個角色從年輕時的活跳青春,到事業高峰的世膾江湖,再到受師感化後的溫穩柔和,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演出中(含中場休息),卜學亮的表演層次也適度地有所改變。

 

整體而言,導演楊世彭繼前年與果陀劇場合作《步步驚笑》(金士傑、天心、卜學亮、劉亮佐合演)之後,再次與金士傑、卜學亮合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風格均偏向簡約的劇場主義,不但留給演員極大的表演詮釋空間,也讓觀眾感受到劇場本身所具備的無窮魅力。

台長: 于善祿
人氣(2,7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