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7-25 14:14:51| 人氣1,7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現代偶戲的跨界表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嚴格來說,台灣的現代偶戲發展至今,約莫四分之一世紀,大致可以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立於1999年)、偶偶偶劇團(成立於2000年)、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等主打現代偶戲創作演出的團隊成立時間起算,這些團隊對於偶戲的理解認知,完全不同於過往的傳統偶戲團體以及兒童劇團,為此,他們甚至於在創團之初,還得花力氣向大眾解釋及教育,偶戲非專屬於傳統與兒童。他們的偶戲理念,不僅能夠吸引當時年輕的現代劇場演員、設計師,一起投入到現代偶戲的研發與創作之中,某種程度也對傳統偶戲界及兒童劇界,有了些許影響。

 

如今,若要再說偶戲只見於傳統偶戲(如掌中戲、皮影戲、懸絲傀儡),或者只屬於兒童偶戲(或兒童劇),那可是大大地落伍,且脫離現實的;事實上,現代偶戲所面對的,早已擴及層面更廣的觀眾。至於人偶同台,這都只不過是現代偶戲的基本款與標準配備;重點是,從偶的設計、製材、操作,到故事取材、人偶關係,再到演出的場面調度、跨界混種,已經成為現代偶戲創發產製全流程及全面向的範式轉化(paradigm shift)。

 

「無物不偶」是現代偶戲在創作本質上很核心的原則,換句話說,也就是「凡物皆可偶」,從定義上,打開了傳統偶戲重工藝與技藝的範疇,於是凡物不見得要經精雕細琢、高妙操偶技巧,才能鮮活靈動,而是即便現成物件,只要經過巧思擺置,結合演員的操作與互動,也能成就像洪健藏《THE 浮浪貢OF 龍興46》(飛人集社劇團),或是國光劇團與日本橫濱能樂堂合作的新編《繡繻夢》,前者以物件構建出家族故事流動一個又一個的敘事空間,後者則是透過一襲華麗的繡繻演繹惆悵的情感湧動。另外,在物件質材的開發、變形與想像上,偶偶偶劇團幾個以物件劇場為代表的作品,像《紙要和你在一起》和《布!可思意的世界》,都認人看到物件質材(紙、布)的多樣可能性,以及劇場演出轉化的美學性。

 

倘若將偶視為一種劇場表達的語言系統,偶的出現在劇場演出之中,不再只是做為人物的替身,或做為主詞而存在,現代偶戲的創作,有更多思考的是,讓偶也可以成為風景,襯托氛圍,尤其是強化偶表演的節奏、韻味,可說是提升為一種詩意的存在,棲居於表演靈動、空間流轉、光影更迭、音樂聲響、場面調度之間。「炫技」不是觀演之間所要追求的最終或唯一,反而「敘事」的整體考量與內在統一性,才是現代偶戲要拓展的,如果說偶的在場與行動構成一條敘事束,那麼與其他同在的敘事束(如燈光、空間、音響、服化、演員等),形成糾纏互文的敘事體,在這樣的劇場表達文法基礎之上,現代偶戲創作者終究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當代的風格語彙,才可能成一家之言(或一家之格)。

 

譬如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花費三年時間所共創的《穿越真實的邊界》,內容便取材自先秦志怪經典《山海經》與波赫士的經典文學《想像的動物》,從中提取諸多怪奇、變形、誇張、玄幻等的偶物造型,再將其置入一個介於夢境、真實、已知與未知的虛實並置時空,形成層次混融的偶物展現宇宙;此外,還有即時投影與現場樂音,以及真人演員。這一切統攝在瑰麗魔幻、寓言感十足的風格舞台之中。

 

現代偶戲的內容取材,相當多元、靈活,且常有現實入世的社會議題關注。像是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微塵.望鄉》,以新移民、新二代為題,刻劃台灣家庭照護、身分認同、鄉關何處等細膩的小人物故事。或是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融合了身分尋根、布袋戲史、性別認同等敘事束,另類回看台灣近代社會歷史,重省家、國、身分、性別的生成脈絡。或是真快樂掌中劇團的《孟婆.湯》,將舞台拆解、裸露開來,讓原本各有人間罣礙的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淚聚成孟婆之湯,飲湯遺忘前世,重新開始另一個人生,著重女性的主體性,熟知的經典與故事,拆解再重組。

 

從這裡也可以發現,現代偶戲的形式美學及風格手法,對於若干傳統偶戲團體或操偶者,是有影響的。信手拈來,像是前述的真快樂掌中劇團,或是山宛然、台原偶戲團、台北木偶劇團、不貳劇團等,多少都是從傳統偶戲出發,有扎實的操偶技藝,也都有融合傳統與現代偶戲的想法和做法,不是裝飾性的過水灑粉,而是從內容到形式,都嘗試把握傳統偶戲的基本功夫,在此基礎之上,再結合更多的現代偶戲美學,甚至觸及和開拓跨文化偶戲的創作可能性。

 

面對越來越多可能性與變化性的現代偶戲,製偶師及操偶人都成為非常重要的創作人才庫,經常性地參與國際偶戲大師工作坊、國際共製、偶戲藝術家交換計畫、舉辦偶戲藝術節(如飛人集社劇團的「超親密小戲節」),甚至是國際偶戲職人學校等,這些都是有效拓展現代偶戲視野、培育偶戲人才、深化偶戲創作與教育的積極作為。現代偶戲在台灣表演藝術領域的創作滲透率,漸次提升,已經成為當代劇場創作展演工作者,應具備的美學元素與創作媒介認知,我們當然期待它能夠有更開拓、更大膽、更實驗性的作品出現。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7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