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30 02:58:11| 人氣8,79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生命之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23729日,周六14:00

地點:信誼知新劇場

 

這是一次關於高齡照顧者與長者戲劇療癒的共融藝術成果演出,參與者幾乎都是曾經或正在照顧家中失智或癌重症長者,少數被照顧者甚至已經離世,主要的帶領者是有著豐富編導與戲劇療癒經驗的張嘉容,透過扮演、替換、想像等表演方式,讓參與者在排練場中,能夠同理、換位思考,體會照顧者之間不同的情感負擔與壓力程度;打破生活與藝術的界線,讓劇場藝術的能量擾動生活(尤其是照顧者)原本的重複、滯苦、疲累。

 

以「生命之河」為題,以水的樣態自喻,開宗明義,每位參與者便以水來比喻自己目前的狀態,有的是廢水,有的是透明的水,有的像滾水,也有很吵鬧的水,林林總總;幸福的家庭都差不多,但每一位照顧者則都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演出內容全部取材於參與者的真實故事,從演後所播放的短短影片中可以看到,參與者從生活中所帶來的真實處境與心情,在還沒有其他解方之前,經常是僵固模式的困局,透過其他參與者的共創,或許能夠在排練場中融會出「經典」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面對真實的困局,劇場提供了可能解方的預演。

 

就像一條河流似地,演出場景的結構安排,大致是從「惡水」「苦水」,到「活水」,意指從極其揪心、惱苦、衝突的故事片段,經過參與「水面劇」的工作坊,慢慢地找到了支持、喘息、充電、轉化的方法,進而可以和自我對話與和解。在這個演出過程當中,我們看到老奶奶(主要的照顧者)替失智老伴安排最後的出國旅遊,藉以留下最美好、珍貴的回憶,看到照顧者面對病重伴侶插管與否的艱難抉擇,看到照顧者之間的勞逸責任而衝突;我們也漸漸看到照顧者暫時放鬆的多元方法,並且透過期待,擘劃未來美好的生活藍圖,最後更透過想像,讓老了的、臨近生命終點的自己,對現在的自己說些坦心話。或許可以這麼看,這條生命之河,不論是上游、中游或下游,也不論是險灘激流,或是靜靜流淌,終究是會海納百川,持續源源不絕,就像生命一樣,無常其實就是常。

 

演後的座談,我還分享了些許觀察(有些是寫此筆記時補上的)。類似這樣的成長團體或共融計畫,我在劇場中經常看到的多是女性參與者居多,其中應該有若干社會、諮商或心理的因素,我並非此專業,只能先提出觀察,原因待尋待解。其次,這樣的計畫,過程的重要性與意義價值大過於成果呈現,然而所帶引的議題,觀眾若能帶走進而繼續思考與關注,產生更多的核爆漣漪效應(剛看完電影《奧本海默》,有點受到影響),可能才是觀演共融、共學、共創、共好的最佳利益。第三,哀悼是人類諸般情緒中,能夠持續很長久的一種,也是很複雜難解的一種[1],每個哀悼者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功課。最後,沒有素人演員(我不喜用這個詞,那只是從所謂的狹隘專業的角度來看),因為每位參與者都是不同的、複雜的、豐富的生命文本。



[1] 像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至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哀悼母親,終至其車禍身亡。可參閱羅蘭‧巴特著,劉俐譯。2011。《哀悼日記》。台北:商周。

台長: 于善祿
人氣(8,793)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張嘉容
一早起來,看見善祿如此快筆的寫了評論,而且看見許多我在編排上的思考、內容,實在非常佩服!後來也跟善祿通電話,進行了一些很棒的對話。我提供我的想法補充。因為字數比較長,我分成兩篇貼

1、「水面劇」是一種形式和工作方法。「水面上與水面下」則是我們的團名。

2、「水面劇」的演出內容,是演員當下困擾的生命議題,透過轉化有新的洞見領悟之後,才會搬上舞台。

編導辛苦的部分也是在這裡,因為必須先完成療癒轉化的基本過程,再將此過程透過美學形式搬到舞台上。而每一次在舞台上的演出,同時仍然必須是對於演員療癒轉化的過程。

3、「水面劇」的形式本身就是內容就包含解答。形式就呈現療癒過程中運用的工作方法,演員在每一次排練,以及在舞台上演出時,仍然是透過這個形式在轉化的過程。梳理自己,觀眾也同時獲得這些方法,明瞭運用的效果,以及如何回到生活中運用。

例如劇中有一段離世媽媽說話的場景,是呈現和解開始啟程的過程。親人逝去之後,照顧者多少都有各種遺憾、罪惡感和內疚。劇中那段媽媽對主角鼓勵肯定的場景,雖然在主角的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發生,但是在運用戲劇治療的方法技術過程中發生了,成為主角在人生中第一次聽見的媽媽的肯定、讚美與祝福。在戲劇中,我把這個部分編導進去。每一次在演出的過程,也是主角再一次聆聽母親肯定鼓勵與祝福的過程。主角開始與現實生活中的媽媽、與內在媽媽、與自我開始和解,雖然這段旅程可能需要很久,但畢竟已經啟程。

又例如這齣戲當中的生命之河,是拉出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以及未來視角。演員扮演生命終點有智慧和理想的自己,以及這個生命終點有智慧和理想的自己,給此刻的自己一些建議。照顧者喪親之後,沉浸陷落在悲傷、失落當中;正在照顧困境裡面的人們,也有很大的迷惘和無望感。因此拉出未來視角,讓演員們被新的願景所激勵,產生渴望,也領悟到如果要實踐未來理想的人生和自我,當下需要如何修正方向,繼續前進。

4、當原生家庭原本就有很多的糾結,老化疾病和照顧處境,只不過更激化了家庭裡面原本就存在那些糾葛了一輩子的矛盾衝突。因此與照顧者們工作他們的當前議題到轉化,理論上需要很多時間。在「水面劇」的創作當中,要轉化完成才能夠搬上舞台,編導成戲劇,由當事人演出,投入的心力成本是巨大的。試想家庭裡面盤根錯節一輩子的矛盾衝突,如何在短時間裡面轉化和消弭呢?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和能耐推動
2023-07-30 20:11:40
張嘉容
5、面對照顧殺人的擔憂,以及做出選擇後的罪惡感和內疚,以及種種對照顧家人的遺憾,沒有一個決定是最完美的決定,只有我們要如何與已經逝去的家人和解,我們如何跟自己和解。因此這一段的呈現,也是主角對於自己情緒的直面和表達、洗滌淨化。

6、關於來看戲的人女性參與者多於男性這點觀察,我自己是覺得,其實參加藝文戲劇活動的觀眾絕大部分是女性,不限於成長團體或共融計畫。不過照顧者就絕大部分以女性居多。

7、「水面劇」的形式就是內容就包含解答。面對照顧者的困境,我在編排成果演出時,試圖透過戲劇編排,排呈現這些觀點。

透過扮演、替換、想像等表演方式,讓參與者在排練場中,能夠同理、換位思考,體會照顧者之間不同的情感負擔與壓力程度;打破生活與藝術的界線,讓劇場藝術的能量擾動生活(尤其是照顧者)原本的重複、滯苦、疲累。

開啟未來視角
與逝去的家人和解、與自己和解
開啟旁觀者視角和俯瞰視角,脫離當局者迷,客觀看見自己處境
換位思考,揣摩他人的視框和心情
同理和替身練習
表達和包容哀傷
表達和洗滌淨化
用隱喻來檢視自己的處境和目前生活
運用各種媒材和物件來外化和檢視自己的處境或困難、渴望
與目前的家人一起溝通,請家人給予自己需要的陪伴方式,容許哀傷有足夠的時間
與兒女有更好的溝通方法、表達愛的方式和人際連結



謝謝善祿的評論,看見整個結構和意圖。透過以上的回應,補充我的觀點和做法,也希望提供大家更多討論的機會
2023-07-30 20:16:12
張嘉容
我也是稱呼民眾演員,我也是同意的,對此與善祿有同感。
2023-07-30 20:21:24
于善祿
感謝嘉容詳細與第一現場的補充,讓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許多過程中的幽微之處。
2023-07-31 16:51: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