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02 10:04:47|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臭鳥頭小提琴製作教學(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好久沒有寫新文章了,之前明日報關閉,我還為了我的小提琴系列沒寫完而難過了好一陣子,沒想到今天就看到新聞台永續經營的好消息,所以我趕來湊個熱鬧,再寫一篇。

上回說到坐琴頸,並且雕刻出琴頭的漩渦。這兩個步驟費時費工,卻是最能讓人心情愉快的步驟,原因無他,滿足個人小小的藝術實現而已。如果用吃飯來形容的話,上次的步驟像是吃螃蟹,辛辛苦苦剝完蟹殼,也從剝殼的過程享受螃蟹的美味。那今天要講的步驟,就像是啃魚下巴,一點一滴都不能放過,得要啃得乾乾淨淨,一點渣渣都不留下,才能算大功告成。到底是什麼步驟呢?這個一點一滴都不能放過的,就是整個琴面的清理 (Clean Up),然後上漆(Varnish)。

記得之前在作琴的背板和面板時,我們先用雕刻刀粗雕,再用小型圓底刨刀細修,最後用小鐵片慢慢刮表面,把面修平。這一次我們就得用小鐵片,把整個琴身上頭所有的凹凸不平,一點點的刮平。

在這之前,得先把琴的邊緣修出來。琴的邊緣,從其截面來看,是一個從琴側邊開始畫起的270度的四分之三圓周,圓周接到琴面板或背板的時候,在沿著Purfling的凹槽,向琴身的Arching作出圓滑的曲線。所以如同附圖上所示,一開始要用平面的銼刀,大致修出這個圓周,在緊接著換成細目的小銼刀,沿著琴邊緣慢慢把這個圓修出來。除了要注意到圓的光滑與否,更重要的事,從琴的正面看,面板和背板的邊緣要互相平行。等到整個邊緣修好了,就可以用四百號的砂紙把琴邊緣磨光。

完成邊緣的輪廓,接著就是整個琴身的大工程了。先用小鐵片,從Purfling的凹槽開始,往琴身慢慢地把所有的小小瑕疵修掉。別以為就光修瑕疵部份就好了,因為除了修掉瑕疵,還得注意整個琴身的曲面是否平整,於是常常為了一個瑕疵,得把整個琴面又整整齊齊地向下刮了一層。就這樣一層層的刮,大概兩三個小時不停的動作,整個琴身大概就可以清理乾淨。不可避免的,一定有一些小小瑕疵沒有辦法刮去,這時候得要懂得放棄。所謂知足不辱,不能為了消除琴身表面上的瑕疵,反倒把整個板子都變薄了。

完成清理動作的琴,會閃的白色向絲綢一樣的微光,乾乾淨淨的,可以準備上漆了。再上漆之前,要先用矽藻土混著溶劑,均勻的擦在琴身上,這是因為琴身上還有很多木頭本身的孔隙,得先用矽藻土填上了,否則上漆之後,漆會滲入這些孔隙,漆的表面就沒法平整。接下來,先在琴表面圖上一層淡淡的染劑,這是為了突顯木頭上紋路,淡淡一層即可,多了反而會減少光的散射,讓紋路看起來死氣沉沉。等染劑乾了,就可以上漆了。

自古以來,小提琴的漆,便是他最神秘最為人感興趣的一個部分。這層漆,除了加強木頭的紋理之外,還得有防止灰塵,汗水,濕氣對琴身的侵害。它必須能讓光線通過,繼以顯出木頭本身紋路,又必須承載著染料,由漆的厚度來決定小提琴顏色的深度。更重要的事,所有的製琴師,總會夢想著三百年後,所製作的琴還能保持最佳狀態,因此持久性更是必須要求的首要條件。

要滿足那麼多條件,適合提琴的漆實在很難取決,好在提琴工藝發展了數百年,也有專業的製漆公司可以提供材料。我選用的,是以亞麻仁油Linseed Oil 為底的漆,這種漆會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化學變化,慢慢從液體轉為固體。或者是因為乾得較慢,所以適合初學者使用,在我上課的工坊,都是用這種漆。

一開始,先上三層透明漆,每上一層,得先晾在紫外線下一天,等它乾後,再用細砂紙沾亞麻仁油把表面磨平。一層層上了之後,在一層層磨平。三層之後,便開始在漆裡頭加上染料,慢慢調色,等到上了八到九層,琴的顏色就以大事底定,再也沒有變更的機會了。因此,能上成自己喜歡的顏色,是需要大運氣的。上好的漆,要等四到六週吊在陰涼處風乾,才算完全硬化。這期間,半流體的漆會自行流動,慢慢把一些不平的面填平,所以這時什麼也不能作,就只能靜靜地等待時間過去了。

好不容易講到這裡,這一課也要告一段落了。下一次就能把整個小提琴教學課程講完,敬請期待。

附圖上:用銼刀修琴邊緣。中:先上透明漆。下:再一層一層上加了染料的漆。

台長: BH
人氣(1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