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9 18:41:29| 人氣65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伊拉克戰爭對環境的毀滅性衝擊/下(邱花妹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譯自英國「紅辣椒」雜誌(Red Pepper)2003年3月號

作者:Duncan McLaren, Roger Higman and Ian Willmore,作者為英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成員

邱花妹譯

【照片】巴斯拉城外。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記者Dan Chung攝。


************


※為石油而戰

這場戰爭的藉口是,避免伊拉克製造毀滅性的武器,以及摧毀伊拉克擁有的毀滅性武器。但是許多評論者斷言,美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開採伊拉克大量的油藏。這場危機接下來如何演變,會決定伊拉克豐富的油藏將如何被處置,包括石油將往那裡去以及誰從中獲利。這不只會影響全球的油價,也會影響我們對於以下這兩種能源取得方式的分配狀況:繼續仰賴使用石油,或是為避免全球暖化而採取的節約或再生能源。

伊拉克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蘊藏量,至少有一千一百二十億桶油,加上相當於兩千兩百億桶油的潛在蘊藏量,以及一大片未經探勘的地區。

伊拉克擁有超過全球已知之石油儲存量的十分之一。同時,伊拉克的石油生產價格是全世界最低的,每桶大約1美金。相對地,美國與北海,生產一桶油要4美金,沙烏地阿拉伯需要2.5美金。此外,伊拉克石油的含硫量較低,品質較好。

目前伊拉克的油產量很低。大部分的基礎建設很差,一些油庫被過度汲取,水或洪水流入油庫,大部分輸油管和轉運設施也受損。專家建議,「永續性」的生產方式,將可以使伊拉克一年的油產量提升到近十億桶,大約增加目前產能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伊拉克已經規劃了一個開發417個新油井的計畫。這個計畫對某些人而言,將是鴻圖大業。假如海珊政權得以在這一次的危機後倖存,新油井將由俄國、中國與羅馬尼亞的公司鑽鑿。一些評論者估計,大約投資兩百億美金,就可以在五年內,使伊拉克的石油年產量增加25至30億桶。長期而言,潛在的利益可能更大,因為伊拉克七十個已經確認的油區中,有五十五個至今仍未開發。

美國國務卿包威爾宣稱,如果美國對伊拉克採取任何入侵行動,將會以「受到伊拉克人民信任」的方式控制石油。但是誰將會因為石油獲利,伊拉克的石油將到那裡去,他卻隻字未提。

雖然受到聯合國制裁的牽制,伊拉克仍忙於簽署它的石油資源發展契約,其主要的合作對象是法國與俄國公司。跟伊拉克做生意的主要公司,包括TotalFinaElf,俄國的Lukoil、Zarubezneft 與Mashinoimport,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及Eni。顯然,這些企業的利益,將因為推翻海珊政權而受到威脅。

所有美國的石油公司都沒有掌握伊拉克的石油發展契約。英國公司裡,除了殼牌(Shell)跟伊拉克有些可能的小交易外,其它公司也都不在這些發展計畫中。早在1998年,美國石油公司Chevron的總裁Kenneth Derr就興致勃勃表達,想取得阿拉伯豐富的石油蘊藏。

現在,法國與俄國擔心,美國人跟伊拉克反對派談條件,撕毀現有契約,讓美國公司優先掌握伊拉克的石油。英國石油公司BP-Amoco的總裁John Browne,最近曾擔心地表達,一旦戰爭結束,美國將大舉開發伊拉克的石油。

一份德意志銀行最近的報告指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其實建立於對伊戰爭的商業考量。改變伊拉克體制將使美國與英國石油公司獲益,而和平解決,將使俄國、法國與中國的石油公司獲利。


※過渡依賴石油挫傷永續發展遠景

這些問題攸關美國國家利益,因為美國經濟染有嚴重的「油癮」,它需要不斷注射「油」,以解除油癮。當前,已工業化國家每天消費將近五千萬桶石油,美國就佔其中的五分之二。

美國能源資訊部(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預測,至2020年,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將上揚37%至90%,這個比例將視經濟成長率而定。同期間,單是美國,一年就需要增加20億到32億5千萬桶石油。

美國進口的淨油量,在1985年到2000年間,成長超過兩倍,同時間,美國產量下降、消費上升。美國的用油,超過一半仰賴進口。至2020年,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將升高至三分之二。假如美國可以控制全部或大部分伊拉克計畫中這417個新油井的產出,整個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將不只足以滿足美國對石油消費成長的預期。

在美國總統布希贏得大選後的兩星期,他要求副總統錢尼重新檢討美國的能源政策。錢尼跟包括布希在內的許多美國政府官員一樣,也牽涉到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利益。其它有關係的官員還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絲、兩個內閣部長。因此,一點都不令人驚訝地,錢尼在2001年5月的報告中總結:「美國貿易與外交政策,必須優先考量能源安全。」

這份報告提出一項全球策略,以提高美國國家能源安全,包括詳細介紹全球的石油生產區。這份報告預測,至2020年,中東將提供全球所需油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它將攸關美國利益」、「這將是美國國際能源政策的主要焦點」。

2001年,英國首相布萊爾也重新檢討能源政策。這份報告聲稱,「英國將日益增加對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依賴」,「對歐洲與其它地區之進口油品的依賴日增,意味著我們必須將我們對能源問題的關心整合到英國的外交政策」。同年一月,英國外交部長傑克‧史鐸向英國資深駐外大使館官員,描繪英國外交政策中的七大優先策略,其中,「英國安全與全球能源供給」列為第六項。

※對伊戰爭違背永續發展原則

將這場新波斯灣戰爭描述為「一場關於石油的戰爭」,也過度簡化這場戰爭,的確,我們知道還有許多國內與國際政策牽扯其中。但明顯地,石油與能源安全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考量。難堪地依賴石化燃料,扭曲了美國的政策,阻礙了美國理性地與委瑞內拉、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商業往來,也對全球安全與和平,乃至全球氣候,構成重大威脅。

對全球而言,特別是美國,降低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從沒有比現在更為必要。布希的能源政策是他最大的錯誤政策之一,他像是蒙著眼睛、硬踩油門的駕駛,一頭駛向完全錯誤的方向。其後果將在這場新波斯灣戰爭中看到,也將在隨後必然出現的國際衝突與混亂中看到。

全球環境的未來,有賴國際間對有效的國際法之同意與尊重。美國獨斷之單方主義的出現,直接破壞了這樣的國際需求,向其它國家立下令人憂心的先例。

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另一個風險是,製造出更多基本教義派與恐怖行動,招募更多士兵、募更多款,繼續當前的暴力與報復循環。在這樣的情勢下,將不可避免地阻礙以永續發展為原則去處理這些地區與國家面臨的迫切問題,包括貧窮、高比例的嬰兒死亡率、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及水資源匱乏。

「地球之友」強烈譴責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強烈譴責這樣一場戰爭可能造成的人道與環境衝擊。對伊戰爭的擁護者,無能合理化他們的軍事行動。「地球之友」支持以國際協定、外交與談判等方式解決爭議,提倡人權、環境保護與永續社會。預防性的軍事行動違背了這樣的方向,製造恐怖主義與暴力的無邊循環,這將嚴重危害全球的永續發展。

明顯地,由美英主導的主戰派其開戰的主要動機,乃是察覺到他們需要取得伊拉克地區的石油。「地球之友」相信,解決已工業化國家對石油過度依賴的唯一方法,是增加對乾淨及永續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以軍事行動確保石油供給,增加了環境不正義性。過度消費的富國,將得以繼續集中控制資源,也將增加對石化燃料的消費,產出更多造成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量,而貧窮的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卻必須接收那些最負面的衝擊。

最後,我們認為,基於以上的論述基礎堅決地反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絕不等同於支持伊拉克政權或為其政策與行動背書。

台長: wobblies
人氣(65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xc
斬麒麟拉.斷切漢謨拉比斷切檀公.柔然斷切.斷切劉.斷切拉.斷切權杖斷切.斷切孔雀斷切.28800萬年祈教被倒了.全都永世不能超生.{獨立沙馬什(林立偉)得阿房宮[emot]angry[/emot]}.
2012-08-22 14:21:21
vanwn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2013-05-20 10:40: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