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9 08:27:05| 人氣3,169| 回應20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渴盼輝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蔡毅雖在《渴盼輝煌》多處(p.42-,216,256)批評諾貝爾文學獎,但由書名便可知蔡也是中國諾貝爾獎情結者之一。隨著2012莫言獲獎,稍解結,但反中又陷政治化!詳參【圖博館】: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蔡毅《渴盼輝煌:諾貝爾文學獎與當代中國文學發展方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本書包括:諾貝爾這個人、諾貝爾獎的設置評選和特色意義、諾貝爾文學獎概況、諾貝爾文學獎之效應等內容。

 

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  2003-10-08  新華網  文/曹緯夏

 

    高行健獲獎是否值得我們驕傲?

  法國華裔作家高行健榮獲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讓我們當代中國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瑞典皇家文學院對高行健的評價頗高,好象代表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文學前進的方向。好象我們中國的文學只有沿著瑞典人的評價我們的文學才有生存的空間。這樣的評價不僅讓我們想起了前幾日梵底岡的“封聖“事件,我們不僅要從這個文學獎來看這個諾貝爾獎是否是包治百病的的“唐僧肉”。

  在高行健獲獎以後,許多人感到又一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在歡呼雀躍。我一開始還以爲真是一個中國人呢?原來是一個法國人。爲什麽這樣說呢?我們先要認清一個法律的概念,什麽叫中國人?中國人在法律上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人才是中國人。因此我們不能稱高行健是中國人,而應該是一個華人,盡管他用中文寫作。因此,如果說無論海內海外,稱其是中國人,首先是對我國憲法無知的表現。而且我們許多人對他的獲獎有著一份狂熱。多年以來,我們當代中國所有的文學界人士都在努力的爲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著巨大的努力,要說評價的標准,也不至于出現如此的偏差。爲什麽諾貝爾獎曆史上這是一個給一個某籍的某裔人。爲什麽不是一個純正的法國人或者一個純正的中國人。許多人都說爲高行健感到驕傲,但是有多少人讀過他的作品,有多少人認真的領悟了其真正的所謂代表了“中文小說”的方向。“在我看來,是西方的影響才讓他得了諾貝爾獎,西方的存在主義要遠遠大于我們中國文明對他的影響。爲中文小說的寫作開辟了道路”。這樣的評價恐怕連魯迅先生也擔當不起。在關于他的小說的介紹中,很多的是關于中國的介紹,但是很少的是對中國的正確的詮釋。就象美國的那個曾經獲獎的賽珍珠一樣,雖然對中國農村進行了描述。但是她的理解讓中國人看來,決不是合格的,而且有些是錯誤的。高行健的作品也是一樣。雖然瑞典皇家文學院說其思想何其的高遠,至少中國人看來是不能苟同的。因此,對于獲獎者,不應該單單來看其獲獎。更應該來看其對人文精神和世界的影響。如果真是許多人驕傲的那樣。那麽高行健的作品是不是代表了你的思想呢?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十分十分好的特點就是愛“攀親”。從日本是秦始皇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女的科學幻想,到今日高行健得獎,繼而得出中國文學的方向應該是出國加入別的國家才能有自由的空間,才能展開自己的想象。好象我們當代的中國就象是艾略特的《荒原》一樣,我們當代的中國是一個文化的沙漠。我們總是說日本人是我們的後代,得出的結論是日本屠戮我中華2000萬同胞。如果現在我們又和高行健攀親,讓人家回來,才是最最可笑的。我想我們應該正確的立場是應該向法國和法國文化部表示祝賀才對。對法國人高行健祝賀才對,不要老說我們中國人拿了2000的諾貝爾文學獎才對,如果有人聲稱中國人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如果一個外國朋友問你:那他爲什麽是法國國籍,我們應當怎麽說呢?法國對高行健獲獎很高興。因爲在法國曆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最多的。高行健的獲獎會繼續保持法國人在這個遊戲中的領先地位,當然法國人應該驕傲。

  我們總在說:只有中國的,才是世界的。的確中國文化博大精神,我們的文明和文化底蘊是世界任何民族不可比擬的。如果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用西方的文學觀點和向文學看齊的話,那麽也許外國人的目的就達到了。顯然瑞典皇家文學院對中國博大的文化和我們燦爛的文學是根本無知的。也正以爲這樣的原因,他才演出了這樣的一出鬧劇。如果高行健在國內,也許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但是要說他代表了中國文學前進的方向。這樣的文學顯然是對中國文化的滲透的。是西方文化對我們中國文明的侵略。我們在盡快的加快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的進程和渠道。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來了解中國文學,進而了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我們的文學完全可以爲自己驕傲,在20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我們對中國文學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可而感到深深的遺憾。但是遙看未來的中國文學,必將象燦爛的星河一樣耀眼于世界文明的上空。

    馬悅然是決定中國文學的定海神針?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委員會中,有一個著名的漢學家叫馬悅然,聽說此人是一個特別了解中國文化和頗通中國文學的人。

  又因爲此人是瑞典皇家文學院中唯一通曉中國文化的人。在100年的諾貝爾獎的曆史上,沒有東方的大國中國的獲獎,好象WTO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完善的一樣。因此,瑞典皇家文學院肯定會把目光投向世界東方的他們眼中的神秘大國-----中國。馬悅然作爲唯一通曉漢語、中國文化的人因此是中國人甚至華人最重的一個砝碼。聽說我國當代有作家自己推薦自己,他們要想榮膺此獎,肯定要引起馬悅然的注意。高行健的獲獎就是成功的證明。好象高行健的作品正是馬悅然給翻譯成瑞典文的。因此,會引起瑞典皇家文學院的高度重視,從而獲得成功。但是馬悅然是不是真正的了解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學的精髓呢?恐怕從2000年的獲獎就不敢恭維了。

  高行健的文學思想與我國的文學是不一樣的。他的思想多是用西方的思想來思考中國的事情。因爲他的專業以及對他的文學影響大部分都是法國的思想文化。因此,在我們看來,他的作品雖然用中文寫作,但是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學以及人文思想是不一樣的。但是他的思想和漢學家馬悅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在馬悅然看來,北島的詩歌遠不如高行健的作品,也就是說,離真正的中國文學越遠的作品,馬悅然看來越是高尚的。越是用西方的方法來思考的,才是能夠得獎的作品。我們不能怪馬悅然有什麽偏見,他也許沒有什麽偏見。他完全是按照西方人的思考方式來評價的。如果不是高行健,還會有其他的用西方的文學來寫作中國的事情得獎的。而真正的中國文學。也許這位瑞典皇家文學院的院士比我國的一位熱心的中國文學青年了解的還要少。

  諾貝爾文學獎的主旨就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具有本民族的思想滲透其中。福克納的小說總是在描述一個自己的小村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我們對瑞典皇家文學院對中國的了解表示理解。但是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00年的風雨曆程。瑞典人既然能讀懂美國人的作品和美國民族的性格。當然也應該深深的理解中國文學。但是很遺憾的是瑞典皇家文學院還在以諾貝爾獎的權威遷就自己的錯誤。想當然是有失偏頗的。馬悅然難道是一個漢學家,他的理解就能代表中國文學嗎?他對中國文學的評價就是我們中國文學的基本現狀嗎?顯然不是。馬悅然作爲瑞典人,當然是用瑞典人的意識形態和文學角度去看中國作品的。也許他對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不了解呢?怎麽能說他們就能說高行健代表了中國小說未來的發展方向呢?

  對于中國文學不能被國外理解,也有著我們翻譯方面的原因。我們的許多作品翻譯成外文時,失去了文學作品原有的思想和價值。所以外國人讀時,肯定會有錯誤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我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外國人有翻譯成〈猴的故事〉,這樣很難理解〈西遊記〉的真諦。所以,我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很難被外國人理解。這樣,我國的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很難和外國交流。

  當然更談不上對我們文學的理解了。

  馬悅然只是在研究少數幾個中國作家和用中文寫作的作家。

  因此,他對中國文學的理解也是不完善的。馬悅然也許在未來還是影響中國作家獲獎的重要人物。但是他絕對不是影響中國作家的定海神針。我們中國文學遲早要走向世界,獲得世界的認可。

    國家的強大乃是得獎的根本

  在諾貝爾的遺囑中曾經這樣寫到:“對于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可好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諾貝爾的遺囑的希望固然是理想的但是,在100年的曆史上不難看出,凡是國家強大,經濟進步,國力雄厚者無疑獲獎的最多。從1901---1982年,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有171人獲獎,法國有44人獲獎,英國有78人獲獎,德國有58人,前蘇聯有16人。絕大多數的獎項都被發達國家瓜分。而發展中國家獲獎者只是鳳毛麟角。尤其亞洲,比如在本世紀的上半葉,諾貝爾文學獎只有1913年的印度的泰戈爾獲得,後來還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這些世界強國得獎也有著其必然的因素。因爲無論是科研條件、教育背景等他們都有著深厚的基礎。取得科研成果也是必然的。那麽文學獎得獎是不是也是國家強大在其作用呢?這其中也有著這方面的原因。在諾貝爾文學獎曆史上,法國人獲得獎是最多的,包括2000年的獲獎者高行健。其次是美國。爲什麽美國只有200年的曆史,而他的獲獎者有8位呢?從我們看看美國的國家地位就知道了。近年來,幾乎每屆諾貝爾獎都有美國人。今年就有8位。爲什麽美國這樣一個還不如我國清朝曆史長的國家就可以獲獎,而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而産生不了一個獲獎的作家嗎?顯然不是。在諾貝爾設立之時,也就是在1901年,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值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往後發展,我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一直到1949年。這個時期不是日本侵略,就是軍閥內戰。諾貝爾獎當然不會關注一個正在戰爭的國家。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的經濟發展並沒有真正的走上正軌,加上當時特殊的政治原因。因此諾貝爾也沒有光顧我們。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國家強大、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包括我們當代的文學創作也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時期。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展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諾貝爾獎也開始關注中國,因此有了我國作家被提名的報道。這樣的報道也是正常的。得獎也是正常的。有人會說,爲什麽象愛爾蘭、波蘭這樣的小國爲什麽會出現好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是小國,如果他長期不被世界認可,肯定會讓世界遺忘這個民族。因此,通常的小國的人會通曉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他們的行爲。無非是想讓他們的民族影響繼續的維持並發展。而我國因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無論是在舊中國還是當代中國。我們國家的影響力沒有一個國家低估過。因此,我們不會出現我們這個民族被世界遺忘了。1992年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德裏克?沃爾科特來自西印度群島的聖盧西亞。要說聖盧西亞的文學成就比中國強,恐怕世界上沒有人相信。但是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佐證。我們縱向來看,回顧我國古代的曆史,凡是在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時代,必然文學的發展也是空前的。比如在我國曆史上的“開元盛世”。那時侯的文壇象燦爛的星河一樣。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人和作家。所以說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很大方面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的強大。國家強大乃是一切發展之根本。試想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能夠創造什麽樣的文學作品呢?我們當代的中國,面臨著很好的機遇,對于作家也是一種福音。我們的國家正在努力的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第三步發展目標。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正在騰飛。試想如果按照當前的社會發展。在我國實現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時候。我們當代的中國作家肯定會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我相信,在國家強大的時候,我們中國的許多作家也會染指這頂桂冠。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10/08/content_1113352.htm

 

 

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原先是要繼<二00一年政治文學獎得主>之後寫篇<蘇童比高行健更有資格得諾貝爾文學獎>,我的理由是、在後現代的文學裡、旣然已經沒有任何派別的文學理論、可做為文學優劣的判準,那麼我們就只能依、甲文本是否能以比乙文本更具文字魅力、來呈現文本所欲表達的文學氛圍。

  就此而言,在重讀並比較過高行健的《靈山》(聯經,1990)和蘇童的《妻妾成群》(遠流版)《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離婚指南》《天使的糧食》(以上麥田版)之後,我仍認為蘇優於高。

  雖然高氏在《靈山》試圖擺脫伝統小說的反應社會與人生、故事情節與人物描寫,而歸結於「語言的實現,而非對現實的模寫。小說之所以有趣,因為用語言也能喚起讀者真切的感受。」(p.6,502)。而且高氏的敘述人稱遊離於「你、我」,跟我的文體類似。

  但我認為高氏在《靈山》並未發揮上述主張該有的文字魅力和文學氛圍,亦即與氛圍不相幹的描述廢字太多了、至少可刪掉七成,而且剩餘的文字也不足以喚起讀者真切的感受──不論是「你、我」的激烈交戰(這點我的文體擅長)或疏離分裂(這點<鄉愁><尤裏西斯生命之旅>的鏡頭擅長),連「靈山」的靈氣也比不上沈從文對湘西的描述。

  而蘇童呢,原先我以為有七成功力,但重讀就降為五成,為何呢?可能是最近老以二三折方式「創抄」自己的原稿吧。

  若要論文字魅力和文學氛圍,我覺得王德威在《天使的糧食》的評語較濃烈,不信我抄些共賞。「蘇童營造陰森瑰麗的世界,敍說頹靡感傷的伝奇。」「蘇童的魅力何在?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淫猥潮濕,散發淡淡鴉片幽香的時代。他以精緻的文字意象,鋳造擬的風格;一種旣真又假的鄉愁,於焉而起。在那個世界裡,耽美倦怠的男人任由家業江山傾圮,美麗陰柔的女子追逐無以名狀的欲望。宿命的記憶像鬼魅般的四下流竄,死亡成為華麗的誘惑。」「蕯伊德認為東方的神秘陰柔,狂野豐饒一再物化為西方欲想的目標。藉題發揮~,當南方已經風格化,成為一種電影的外景場地,小說的紙上奇觀。蘇童筆下南方的墮落來必是歷史真相,卻是一種有關南方寫作形式的墮落。」

  即便張藝謀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場景由《妻妾成群》的南方搬到北方,其影像的魅力卻比原著的文字魅力高了二成,為何?只是一般人所批評的賣弄東方神話嗎?如果是,在<活著>宣告神話結束之後(《張藝謀神話的終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p.242),為何仍可在<紫禁城杜蘭朶公主舞臺秀><麗江歌舞音樂燈光秀><英雄><十面埋伏><二00四雅典奧運閉幕秀>一再展現張氏影像魅力呢?

  這其中有張氏獨特的色彩設計和畫面構圖下、與東西方無必然相幹之影像魅力,這種魅力有時雖不易表達文字擅長的內心世界,但已足以呈現文學整體的氛圍。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5904

 

新華調查:從2008年中國文學事件中感受文學的力量 

 

    新華網杭州12月21日電(記者段菁菁)在2008年年終之際,回望一年來中國文學之路,一些沸沸揚揚的事件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文學依然是2008年文化中一股活躍的力量。 

    諾貝爾文學獎:“瘋狂”于此是悲哀 

    每到年終歲末,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都牽動著各國文學界的神經。2008年,中國文學的“諾貝爾情結”再次爆發:一名偏居小城的安徽詩人葉世斌被名爲“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的組織推舉爲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消息,一度充斥大小媒體。其實,這一研究中心並不具備推薦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資格。盡管國內文壇對這一滑稽的鬧劇一笑置之,但不可否認,“葉世斌事件”是中國文人期盼諾貝爾文學獎的具體表現。 

    “對于中國文化界來說,諾貝爾文學獎曾經是一個巨大的象征,我們也一直想像著,當它由中國人獲得的那一刻,中國文學的一系列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北京大學教授、文化評論家張頤武認爲,一種“諾貝爾情結”強烈地控制了中國文學,這個情結實際上是一種矛盾的心態,是一種又期待又恐懼的心理:一方面我們用諾貝爾文學獎來論證中國文學由于表現人性缺少深度而無緣獲獎,同時又對于諾貝爾文學獎表示不屑一顧。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表示也曾把目光投向中國,詩人北島以及山西作家李銳一度呼聲頗高。李銳本人顯得異常平靜,“中國當代文壇確實很浮躁,很多作家最關心的是怎麽轟動,怎麽迎合市場,出版社最關心的是怎麽制造暢銷,理論家、教授們又常常沈迷在和漢語處境無關的時髦‘話語’當中”。他認爲,冷靜地創作或許比炒作更能夠讓我們與這個獎項靠近。現在的作家如果無論巨細都一窩蜂地狂躁于“諾獎”,那麽對于中國文壇來說無疑是一種悲哀。 

    著名作家王蒙則認爲,諾貝爾文學獎本身代表的不是一個純文學的標准,“與之對抗毫無必要,也不起作用;奉爲天神,同樣幼稚。我們與諾獎評審機構應該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溝通。與其批評‘諾獎’,不如改善自己的國家文藝評獎。”王蒙呼籲,應該建立一種真正文學性藝術性權威性、且被世界公認的華語文學大獎。 

    “矛盾”中的茅盾獎:注入文學創作“新血液” 

    如果說對于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壇是失落、無奈等多種複雜情緒交織,那麽作爲中國文學的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人們給予更多的是一種期盼。然而,近年來每在獲獎結果公布後,茅盾文學獎都不免被指已經成爲各種社會力量、文化力量折中的結果,而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折中的關鍵詞便是“市場化”。 

    長期以來,茅盾文學獎在中國作家和讀者心目中都占據著神聖的位置。從曆屆獲獎作品看,茅盾獎向來側重宏大敘事,青睞厚重的史詩性作品,倚重現實主義精神,關注曆史題材。然而在今年的頒獎禮上,“黑馬”麥家帶著他的《暗算》猶如一塊突然墜下的高空落石,攪亂了茅盾文學獎在人們心目中一以貫之的那潭寫實主義的湖水。由于裹挾著同名電視劇的巨大影響力和一股市場的銳氣沖進了茅盾文學獎,從入圍到獲獎,麥家的《暗算》一直就充斥著各種猜測和質疑。 

    是否要以大衆文學的標准來要求茅盾文學獎?對此,中國作協副主席、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會副主任陳建功表示,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的文學日益分化爲大衆文學和所謂的高雅文學兩種趨勢。“這兩種趨勢對中國文學都是有益的,使我們所謂的高雅文學作家要注意擁有讀者,使我們大衆文學作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位,這不是互相排斥的事。” 

    對于《暗算》的質疑,知名評論家李敬澤很肯定地說麥家獲獎有兩層突破性意義:“一是作家的層次與過去有所不同。從上世紀90年代出道的新生代作家麥家開始,文學創作力量將會有越來越多新的血液加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二是在審美視域上的拓展。麥家的小說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文學風貌,這也會促進未來文壇的創作面貌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麥家在專業文學評論領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擁有非常廣大的讀者群,李敬澤說這兩者能如此完美結合實屬不易。 

    知名作家陸天明則說,這次麥家的《暗算》能夠當選,也是茅盾文學獎與時俱進的表現,這無疑會促進未來文壇的創作面貌向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這是新生代作家的突圍,更是傳統文學的突破。 

    作協主席集體亮相:傳統文學與網絡的“親密接觸” 

    除了評獎的突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另一明顯特征是入圍作品被全部放在網上進行了一次集體展示。無獨有偶,2008年,在網絡集體亮相的還有來自全國部分省份的作協主席、副主席們。9月,由起點中文網站發起的“全國30省作協主席小說競賽”活動,作協主席們放下身段試水網絡,這場傳統文學與網絡的“親密接觸”,儼然已成爲中國文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事件。 

    截至目前,河南作協副主席鄭彥英的《爸爸從呼吸到呻吟》和湖南作協副主席王開林的《桃木匕首》總點擊量已近50萬大關,其他作品總點擊量也超過6位數。盡管如此,由于多年的傳統寫作觀念與網絡文學正發生猛烈的碰撞,主席們普遍還是對首次的觸網經曆有些不適應。他們覺得純正的網絡小說“一日萬字”的寫法過于浮躁,而網友們則抱怨他們速度太慢。但不管怎樣,主席們的參與足見網絡對文學影響之深入人心。 

    北京文化評論家解璽璋說:“網絡文學不能像傳統文學那樣,擁有精妙的構思和細致的文字,而傳統作家有著深厚的寫作功底,把他們的作品拿到網上發表,對網民的閱讀有好處。”解璽璋還認爲,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這些傳統作家的名字,現在他們在網上連載作品,影響將會是雙向的。 

    張頤武認爲,這類競賽“爲傳統作家煥發第二度青春提供了機會和平臺”。他說:“目前傳統作家面臨出版瓶頸。傳統文學變得越來越小衆,暢銷作家僅有余華、劉震雲等十多位,而這十多位一線作家,已經讓小衆閱讀飽和。大批傳統作家的作品找不到出版機會,他們曾經是名聲很高的作家,但市場將他們漏掉了。網絡發表作品,在將來是非暢銷傳統作家的一條出路。”但是他提醒,讓文學全面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也是不可爲的,文學畢竟是理想與精神的化身,必須要堅守自己的品格,它可以向市場表現出開放的姿態,而不能變爲被市場所用的工具。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22/content_10539589.htm

 

王蒙:諾貝爾文學獎不適合中國人  2008-06-27 中國網

 

著名作家、原國家文化部部長王蒙本週六下午2時30分將作客由本報主辦、重慶同景置業有限公司協辦的《名人堂》第9課,在洪崖洞巴渝劇院開講《智慧與人格》。作為當今中國文壇的重要人物,王蒙對目前蜂擁而起的文學獎有話要說,他認為:“垃圾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總讀那些坐在馬桶上看,不需要思考的書。”

諾貝爾文學獎不適合中國人

許多人都在追問,為什麼中國作家就不能捧起一次諾貝爾文學獎的獎盃?諾貝爾文學獎儼然已經成為中國作家的一塊心病。但事實上,王蒙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他卻拒絕配合參選。

在王蒙看來,諾貝爾文學獎就像一塊激怒公牛的紅布,挑起人們非理性的反應。“什麼資訊都沒有,卻硬要崇拜歌頌、垂涎三尺,或反對貶低、聲討抗議,都沒有什麼意義。諾貝爾文學獎本身是北歐人評出來的,不可能滿足中國人的價值觀,也沒有這個義務。與其批評諾獎,還不如改善國內的文藝評獎,增加它的權威性、公信力與影響力。”他建議,國內應該建立一種真正具有藝術性的權威華語文學大獎。

文學獎做得好 不如文學好

“文學獎做得再好,不如文學好。”王蒙認為最終具有決定性的還是文學作品,而不是獎項。“文學的成批成捆,作品與作家的成類成風,人物的批量生產,這是很恐怖的。”現在很多文學機關團體抱怨,自己從事的文學事業從中心滑到了邊緣。王蒙卻認為文學並不邊緣,全國每年都要生產大批文學作品,但實情是著名作家越多,著名作品越少,文壇越熱鬧離文學越遠。

王蒙認為,當下中國的確存在不少問題,“過去我們靠一些刺激來吸引讀者,比如男男女女,上半身下半身之類。我們作品的文化內涵還需要不斷提高。”

垃圾書多也是文壇繁榮表現

有人提出當代文學垃圾太多,王蒙卻認為垃圾也是生活豐富的一部分,他認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垃圾就很少。現在東西豐富了,垃圾當然也就多起來了,“到處都是垃圾,也是文壇小康繁榮的表現。作品多了,垃圾自然會多,17年文學中,我們總共才出了200多部小說,現在每年都有700部到1000部小說亮相,如果按照60%來算,垃圾當然會很多。”

為此,王蒙建議大家不要只是讀那些可以躺在床上、坐在馬桶上的書,也要讀那些比較吃力的、需要思索一下才能理解的書。他還建議現在年輕人外語基礎好,可以讀一些外文書,可以讀懂百分之四十就行了,不懂的詞彙可以猜。

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8-06/27/content_15897478.htm

 

諾貝爾文學獎歐洲主義作祟 中國北島李銳呼聲高08-10-29中國新聞網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獲得,引起輿論界的頗激烈批評,特別是美國的傳媒。香港文匯報刊發彥火的文章稱,其實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過程中歐洲主義盛行,放眼目前的中國,隻有北島和李銳呼聲頗高。 文章摘錄如下:

  論者批評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團對歐洲文學情有獨鍾,忽視了美國文學。美國作家獲獎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是一九九三年的莫裡森(Toni Morrison)。

  諾貝爾文學評審委員會常務秘書恩格道爾在諾獎公布之前,指出大部分得獎者是歐洲人絕非巧合。他說:“當然所有偉大的文化都有強大的文學,歐洲仍然是文學世界的中心……而非美國。”談到對美國文學的普遍印象,他說:“美國太孤立,太思想狹窄。”

  殊不知,諾貝爾文學獎偏重歐洲國家,已是有歷史傳統了。所以一九八○年十月二十日,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在評論諾獎時,仍然採用“歐洲獎”的通欄標題。

  但平心而論,美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所佔比例並不小。據統計,一百年來共九十九人獲諾貝爾文學獎,美國作家就佔了十一人,其中賽珍珠多以中國為題材,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為俄裔,辛格(Isaac B. Singer)、米沃什(Czeslaw Milosz)為波蘭裔,莫裡森是黑人女作家。密集於歐洲的作家佔七十一人(不包括高行健和二○○一年得主奈保爾),非歐美國家或第三世界作家僅僅十六人。

  從上述資料可知,諾獎作家分布比例,美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為數已不少了,當然其中不乏其它族裔的美籍人士。反而東方作家獲獎的隻有印度的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中文作家高行健(華裔法籍)四位,至於其它非歐洲作家,也很有限,目前隻有尼日利亞的索因卡(Wole Soyinka)、埃及的馬爾福茲(Naguib Mahfouz)、墨西哥的帕斯(Octavio Paz)、南非的戈迪默(Nadine Gordimer)、西印度群島的瓦爾科特(Derek Walcott)、印度裔的奈保爾(V .S. Naipaul)等。

  諾貝爾文學獎的歐洲主義傾向的現象迄今仍未改變。長期考察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華裔作家傅正明指出,二○○○年以來,歐洲主義變本加厲地表現在常務秘書恩格道爾的言論中。即使是非歐洲國家的作家、作品獲獎,恩格道爾也非要與歐洲文學拉上關系。

  當然,在輿論的壓力下,瑞典學院袞袞諸公也被迫逐漸放眼世界,譬如瑞典學院的馬悅然教授,便是對古代中國文學及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有素的評審委員。據知,在華人作家中,除了之前獲獎的高行健,馬悅然教授較早曾埋頭翻譯和極力推薦的作家是詩人北島。據說北島在一九九六年以前曾多次進入終審名單,有一次投票表決時,隻有一票之差。北島一再落選,評委主要是從其詩歌的藝術成就著眼的。據說,評委中有人認為,北島深受瑞典詩人湯斯托墨(Thomas Transtrromer)的影響,既然多次被提名諾獎的湯斯托墨尚未獲獎,那麼,北島也隻好擱置下來。這一說法如成立,也可見歐洲主義在作祟。

  近幾年來,馬悅然教授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山西作家李銳。李銳的《厚土》和《舊址》早已有瑞典文譯本。所以中國作家中,除北島之外,李銳也是呼聲很高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19/8251515.html

 

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人的夢魘

 

  中新網2008年9月27日電 香港《文匯報》9月27日發表題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夢魘》的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夢魘。一個入了法國籍的中國人高行健雖享此殊榮,然他的作品,有多少人認同?有多少個讀者?有多大影響力?歷屆的文學獎得主,有多少個是實至名歸?其中確有不少“垃圾”。對這個“獎”,我們何必耿耿於懷?何必要借它來肯定自己的成就?鬧劇何時了?

  文章摘錄如下:

  《中華讀書報》第七一○期頭版有篇署名李清的文章,指安徽有位詩人葉世斌,被推舉為明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備受一些媒體的大力吹捧。

  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中國出了位大詩人葉世斌。我這個“書癡”、素留意中國文壇狀況的“文化人”,竟懵然不知,何其孤陋寡聞若斯!

  李清指這是“鬧劇”。

  “鬧劇”之一,提名葉世斌為候選人的,是重慶一個民間詩歌組織,名“國際詩歌翻譯中心”。這個團體,根本沒有資格“提名”。李清說:“諾貝爾文學獎有資格的提名人,只限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於文學院院士資格的人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各國作家協會主席。這個獎項根本不接受團體提名。”

  “鬧劇”之二,葉世斌所得的“榮譽博士”,就是這個中心所頒授。是否得到國家認可,國際認可還成疑問。

  “鬧劇”之三,所謂“提名”,是該中心十位來自世界各地執委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來決定。換言之,是該中心十位“自己人”的決定,並非真的已提名競選諾獎。

  葉詩人的詩,我一首也沒看過,水準如何,不得而知。但在中國一些已享大名、蜚聲國際的詩人,都未獲“提名”殊榮;葉詩人“名不經傳”,詩作不流通,獨享此榮耀,那真的是“不世出”的“奇才”了。

  多年前,臺灣的李敖也聲稱憑《北京法源寺》這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李敖並據此而“炒作”,無論臺版、大陸版的《北京法源寺》,都賣了個滿堂紅。但隨即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如《中國青年報》署名聞銘的文章,指諾獎“從不宣佈通知哪些人獲得了提名”,指“如某教授給諾貝爾獎委員會推薦了李敖,並寫信或打電話告訴了李敖本人,這是可能的。但這只代表一個人的意願……”,換言之,這是“一廂情願”,並非已獲得了“提名”。而且,李敖只是憑一書獲提名,也是不確。因為,“諾獎的評選不是單純看一部作品,而是憑藉對候選人整體的評價。”

  聞銘這篇文章,在陳東林《諾貝爾文學獎批判:從〈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說起》(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二○○○年十月)中可看到其“真知灼見”。陳東林並從小說角度和歷史眼光來審視《北京法源寺》,指為“文學垃圾”。是否為“垃圾”和“珍珠”,那且不說,借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名銜來“炒作”,實有欺世之嫌。

  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夢魘。一個入了法國籍的中國人高行健雖享此殊榮,然他的作品,有多少人認同?有多少個讀者?有多大影響力?歷屆的文學獎得主,有多少個是實至名歸?其中確有不少“垃圾”。對這個“獎”,我們何必耿耿於懷?何必要借它來肯定自己的成就?鬧劇何時了?(黃仲鳴)

http://www.cns.hk:89/hb/news/2008/09-27/1397394.shtml

 

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集體的痛?07-10-09國際在線  王石川   

 

拜托一些中國作家,別再眼睛發綠地盯著諾獎了,無論是酸葡萄心理還是仇視心理,最終一路痛經下去,會半身不遂的。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每逢此刻,許多人的心態都很微妙。曾有人不無“惡毒”地嘲諷道,每年福布斯名人榜一出來,中國非名人就集體仇富一次;每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出來,中國作家就集體痛經一次。話已至此,令人百味雜陳。

  在這個時候,筆者卻想到了幾句歌詞:“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用這幾句歌詞描摹一些作家也許並不爲過。爲何冰冷地絕望,因爲年年期望年年失望,所謂“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可以說在中國作家心中,甚至在很多國人心中都隱藏著諾獎情結。

  相較諾貝爾其他獎項,文學獎尤其是國人揮之不去的心痛,畢竟許多人看來,我泱泱中華,素以文學傲視諸儕,豈有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之理?于是,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刻,總伴隨著沸騰而華麗的輿論盛筵,公衆關注,媒體爆炒,出版社蠢蠢欲動,一些作家強作鎮靜。無論花落誰家,總有人醋意大發,理由明擺著——“新娘嫁了人,新郎不是我”。綜觀國人心態,一般有兩種極端的表現方式,一種是恨恨不平,甚至歇斯底裏,認爲評選委員會有眼不識泰山,一種是無動于衷,甚至不屑一顧,我堂堂華夏文學流光溢彩,根本無需借助一個獎項來證明和肯定。

  這兩種心態,無論多麽貌似超脫,實際上都是諾獎情結的一種呈現。德國著名翻譯家烏爾利克?考茨,以翻譯王朔、王蒙、余華等作家作品引人注目,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作家諾貝爾獎的情結太重,中國作家有一個傾向,就是愛沖著諾貝爾獎去。此論是否武斷,另當別議,但並非全無道理。對此,作家閻連科的解釋是,“諾貝爾文學獎畢竟有相當于一百萬美金那樣大的一個收入,這個錢對中國人、對德國人,對任何國家的人都是一個很大的收入,這是大家都希望拿到這個獎的原因。”其實,優厚獎金只是一方面,獎金背後的聲名更是一些作家夢寐以求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不朽之名是多少作家的終極目標啊。

  遺憾的是,盡管一些作家望穿秋水,等到花兒也謝了,諾獎評選委員會卻始終沒有青睞之。畢竟,諾獎評選不是排排坐分分果,不是各取所需,也不是根據劃分的勢力範圍進行“分贓”。作家莫言說:“諾貝爾並不是發放救濟糧啊!”“其實這個世界上有著龐大的作家群,有那麽多人在排隊,爲什麽就要頒給中國人一個呢,就因爲中國人從來沒拿過嗎?”此說頗有道理,誰也沒有權利要求諾獎評選看你臉色行事,人家沒義務做慈善家,也沒有必要四處派發救濟糧。誠然,一味眼望諾獎,時間長了就會眼睛發酸;一味地懷有諾獎情結不放,時間久了就會心理失衡。正如莫言所稱,老是對諾貝爾念念不忘只是自尋煩惱。

  說到諾獎,不能不提當年魯迅與諾獎的一段偶遇。1927年,瑞典人斯文?海定與劉半農商量,擬推薦魯迅爲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魯迅在給臺靜農的信中寫道:“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爲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爲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不能不說魯迅是冷靜的,也是清醒的,今天重新品讀這段話,依然有著十足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試問,有多少作家不正是拼命地爲獲獎而創作?

  有幾多作家願意清幽而腳踏實地地創作?

  作家李銳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中國當代文壇確實很浮躁,很多作家最關心的是怎麽轟動,怎麽迎合市場,出版社最關心的是怎麽制造暢銷,理論家、教授們又常常沈迷在和漢語處境無關的時髦‘話語’當中。”李銳是職業作家,行走文壇數十年,他的所見所感應該不誇張。在這般狀態下寫成的作品,又有何資本問鼎諾獎?漢學家馬悅然稱,他現在每個月至少會收到中國作家15封信,“給我寄稿子,要我把書稿翻譯成瑞典文、出版,給他們弄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如此作家,又有何臉面面對文學的高貴、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腳下的一方熱土?

  據悉,每年,瑞典文學院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都守口如瓶,而最終獲獎得主經常出人意料,有些作家的名字甚至生僻得讓文學研究者都要上網查資料。

  拜托一些中國作家,別再眼睛發綠地盯著諾獎了,無論是酸葡萄心理還是仇視心理,最終一路痛經下去,會半身不遂的。還是李銳說得好:“(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再反複說了,起碼二十年之內不用再說它,大家最不用再說它,大家最好還是多想想怎麽把自己的小說寫好。用方塊字深刻地表達自己,這是一切漢語寫作者最根本的命題。”

http://star.news.sohu.com/20071009/n252546016.shtml

 

(楨:相對於高行健的諾貝爾政治文學獎,莫言得獎就文字的藝術和魅力而論、實至名歸,可是反中者不會以文學論文學獎,這不奇怪、連歐豬都可得和平獎了!詳參【圖博館】: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紅高梁》 歐豬四國 保釣再起?

 

陸媒熱烈報導 莫家人淡定 2012-10-12 中國時報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獲獎殊榮後,莫言的二哥被問及弟弟得獎時說,「高粱地裡出來的文章,都是平常東西,有啥可說的。」一家人表現得極度淡定。 

     莫言得獎後,新華社以快訊披露了新聞;央視則以電話專訪回到山東老家的莫言。大陸媒體對莫言得獎新聞的空前重視程度,與達賴喇嘛、高行健、劉曉波三位前諾貝爾獎得主仍被列為「敏感詞」,形成天壤之別。 

     大陸新華社昨天在第一時間以快訊報導莫言得獎消息後,網路微博上幾乎同步出現各種相關訊息。目前正在山東高密的莫言,晚間九時在高密鳳都國際酒店貴賓廳舉行記者會,發表得獎感言,微博即時在網路進行報導。莫言在晚間十時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岩松電話專訪。莫言說,不管獲不獲獎,他都要感謝這塊土地,「我是很幸運的,我頭腦很清楚,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我還是會按照我既定的方式,腳踏實地,從人的角度繼續寫作!」

 

陸媒評莫言獲獎:中國人等太久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人民網針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發表評論指出,「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這篇評論一開頭就指出,莫言是「第一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 

     評論表示,一個有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傳統文學大國,一個曾誕生過孔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文明古國,今天終於有「中國籍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冊上留下名字,「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評論說,「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其著作的高水準;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是「接納和融合」及「文明對話」的過程。中國文學要走出國門,也必須走出國門;中國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須走向世界。 

     這篇評論提到,只有一個莫言還不夠,中國不能只有一個莫言。每個作家都該捫心自問,自己的寫作能不能對得起這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只要作家敢直視內心,不辜負這個時代,只要創作環境不斷改善,有責任的作家必然會推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在莫言之前,同樣出身中國大陸、1980年代末定居法國的作家高行健,由於在六四事件後宣佈退出中共,並指有生之年絕不回到極權統治的大陸,2000年以法國籍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陸媒體曾批評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高行健是「大貶值」,並質疑公正性。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崇拜又怕傷害 百年糾結解開了 2012-10-12 旺報 林琮盛

 

     莫言終於一解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情結。1927年,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魯迅曾說:「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倘因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五大獎項之一,縱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亞洲作家不乏其人。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共有5位亞洲作家獲得了這一殊榮,分別是印度傑出作家泰戈爾,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格農,日本文學界泰斗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說家大江健三郎;莫言則是新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自諾獎1901年設立以來,全世界共有近800人獲得過該獎。但在整個20世紀,中國與此獎項無緣。 

     雖說無緣,也未盡全然如此。如流亡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和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都令大陸官方極為尷尬,不予承認;甚至成為中國和瑞典兩國交壞的「相罵本」。長期以來,諾獎在大陸人心中,總是五味雜陳,情何以堪。 

     直到莫言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作家獲得諾獎殊榮,才又燃起大陸民眾對於諾獎的瘋狂崇拜和朝聖心態。也讓莫言原本不太受民眾關注的作品,在諾獎震撼加持下,成為展翅高飛的鳳凰。 

     這種百感交集的心態,暗自反映出魯迅所說的「虛榮心」;大陸輿論還聲稱,這是民眾對國際獎項的「盲目崇拜」,道盡大陸人曲折微妙心理。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想要有中國主體性,又渴望西方肯定的糾葛情緒下,諾獎對大陸而言,可謂「特憋屈」。 

     然而,當莫言獲得諾獎殊榮後,中國人對諾獎的「百年糾結」也理應放下了。

 

莫言解了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 2012-10-12  旺報社評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昨晚揭曉,瑞典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這項殊榮,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也是繼高行建之後的第二位華人作家。獲獎結果公布後不到10分鐘,大陸微博上已有超過11000名網友轉發消息,祝賀之聲不絕,中國大陸的「諾貝爾獎情結」終於可以完美圓夢。 

     此前西方一家博彩公司預測莫言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迅速引發各界議論,並且在大陸掀起意識形態和泛政治化對立聲浪。一些人批評莫言是「紅色作家」沒有資格得獎,因為他曾抗議大陸異議人士戴晴出席法蘭克福書展,並且參與抄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大陸官媒則加入爭論,認為「莫言能否獲獎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不過,過去與中國有關的人士獲得諾貝爾獎,似乎都為中國大陸所抗議,包括達賴喇嘛、劉曉波,以及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但加入法國籍的華人作家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中國作協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聲稱「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瞭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將諾貝爾獎政治解讀的恰恰是大陸官媒,以至於大陸近年來有一股批判「諾貝爾獎情結」的力量。 

     無論是給莫言扣上「紅色作家」帽子的批評者,還是大陸官媒,在莫言獲獎之後,都應該回歸理性看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世界各國均以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自豪。事實上,莫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原名管謨業的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描寫家鄉高密東北鄉「傳奇」的鄉土作品而聞名,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他「把自己寫作的高密鄉成為中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2011年8月,其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文學界最高榮譽獎之一。 

     莫言早期的小說作品《紅高梁家族》由導演張藝謀拍成《紅高梁》,1998年即獲得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的殊榮,造成轟動;其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暖》,也曾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這些或許已經透露出在大量的中國優秀文學作品之中,莫言的作品元素較能夠被國際所青睞。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則是因「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兩位獲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莫言的作品來看,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標準是一貫的,政治性的解讀是庸人自擾。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莫言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莫言獲獎顯示中國大陸乃至華人不會自外於世界標準之外,其獨特文學風格也為世界文明、世界價值做出了貢獻,是華人之光。莫言同時也成為第一個有中國國籍,且被中國大陸認可的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在解了「諾貝爾獎情結」之餘,也應靜下來反思,中國的價值標準應不自外世界,可以和世界融通。

 

文學獎莫言:很多批評的人 沒看過我的書【聯合報 2012.1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陸作家莫言昨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獲獎後各種言論非常多,有祝賀的,有批評的,也有謾罵的,這讓他看到了不同的人心。對於外界的批評聲音,他表示,自己的作品是超越政治和階級界限,具有批判性。

 不過,莫言在記者會上提到「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的那段話,全被大陸媒體消音。

莫言面對媒體正面回答外界對他的批判,包括官方作家色彩與抄寫毛澤東延安講話的過往。莫言問道,「難道抄寫了一個毛澤東延安講話,就成為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嗎?」

莫言更反駁說:「我相信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他們看過我的書,就會明白我當時也是頂著很大的風險,冒著很大的壓力在寫作。」

莫言說,這是在網路炒了很久的問題,也是他挨很多罵的問題。他說,「延安講話是一歷史文獻,其產生有必然性,這一個文獻在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對推翻腐朽政權產生積極作用,今天來看這個講話,可以感受到講話有局限,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係,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文學的人性」。

談到抄寫毛澤東講話的過程,「我這個人是比較麻木,不像有些人有敏感的政治嗅覺。當時大家要出一本書,出版社編輯找了我,要我抄一段,我就抄了,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我發現這件事情鬧大了,有很多批評和辱罵的意見,超過我的預料,但我沒有後悔。」

對外界批評莫言與共產黨關係密切,莫言回答說,「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作家創作,是根據其文學特質和價值來給予獎項」。

閱讀秘書/延安講話

一九四二年毛澤東發表「延安文藝座談會談話」,這是他發起「整風」運動的重要一環。毛澤東提出,推動革命、戰勝敵人,不僅需要手上拿著槍的軍隊,還絕對需要有文化的軍隊,才能夠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因此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熟悉工農兵,轉變立足點,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回應

終於了解為什麼中國人跟民主自由無法共同並行。因為水準不夠,喜歡批評,也批評也沒有料。濫用言論自由。民主+自由+中國人=災難。

 

魏京生:莫言獲獎因瑞典學院企圖討好北京 2012-10-12 中廣新聞

 

    流亡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魏京生批評,瑞典學院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莫言,是討好北京。 

    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莫言是有文學才華的作家,但他與中共御用文人一起手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毛澤東歌功頌德,做法受到質疑。 

    魏京生表示,瑞典學院選擇莫言,是因為這樣做更容易得到中共政權的容忍。 

他指出,只要留意瑞典評委會宣布這個消息前後,中國政府對諾貝爾獎的興趣,就知道獎頒給莫言.是為了討好中共。

  回應 詳參【圖博館】:《天安門一九八九》

如果要討好中共直接頒獎給胡錦濤或溫家寶就好了,為啥要頒給莫言!?

是嗎?就算不滿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也不需要凡事為反對而反對吧!

這些所謂異見人士, 簡直是不知所謂

 

反駁外界「體制內」質疑 莫言: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 2012-10-13中時

 

     今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因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並曾抄寫毛澤東在延安對大陸文藝界的講話,獲獎消息公布後,遭大陸網民兩種極端評價。莫言昨會見新聞界時嚴肅強調,作家寫作不是為那一黨派服務的!在回應《法新社》問及他對劉曉波態度時,莫言答稱:「希望他早日獲得自由!」 

     莫言在回應有關中國創作環境是否完全自由時說:「當然不是。」他說,在一些創作過程,有關部門還是會通知出版社、印刷廠表達意見。但如比較六○年代公開出版書籍,會發現中國出版的寬度,已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對被視為「體制內」作家、不關心憲政等批評,莫言直率回應說,他的作品對黑暗面的批判是凌厲、嚴肅的,「僅以我沒有上大街喊口號、沒有在什麼聲明文件簽名,就說是沒有批判性的官方作家,毫無道理!」過去不太談政治的莫言,昨在老家高密會見記者時,似乎火力全開。 

     特別是有關劉曉波,他說,他看過劉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學批評作品,但在劉曉波將寫作焦點移往政治後,他就不了解了。他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可以繼續政治、社會課題研究。 

     對外界說他與共黨關係密切不應得獎,莫言反駁,密切與不密切有什麼衡量標準?「有些在網上批評我的人也是在共黨體制內工作,並獲得很大好處。我與共黨關係密切,他就不密切?這種批評莫名其妙!」 

     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莫言坦率說:「毛澤東在延安的講話,我抄了,我不後悔!但這與文學創作沒有矛盾!」瑞典把諾貝爾獎送給他,「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正確的勝利!」 

     莫言辯解說,延安講話是歷史文獻,對當年推翻腐朽政權曾產生作用,但今天看已有侷限性,即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關係,忽略文學的人性,「八○年代以來,我們的創作都在突破侷限,並冒著極大壓力與風險寫作的。」「批評我的人沒看過我的書。」 

     對於釣島紛爭,莫言也表示,爭端是客觀存在的,但難道要打一仗嗎?中國勝了,日本敗了,爭端就能解決?日本就會承認中國合法擁有主權?戰爭解決不了問題,最好還是按老一代領導人方法,「擱置爭議」。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莫言昨天火力四射,料對北京當局會帶來尷尬。昨訪談提到劉曉波一事,在大陸媒體及微博上就全面封禁。 

     昨不少作家表示,希望莫言十二月前往領獎時,「能將未帶回的獎項一起帶回來。」對於兩年前獲頒和平獎的劉曉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兩年前的決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堅決反對。」

 

諾獎中日戰爭 莫言打敗村上2012-10-12 旺報詳參【圖博館】:《挪威的森林》

     中國大陸第一位本土培育的諾貝爾獎文學家昨日正式誕生。諾貝爾官方昨晚7點公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大陸的知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莫言也成為繼2000年高行健之後第2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給予莫言得獎的理由:「將魔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熔於一爐。」(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到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大江健三郎 推崇莫言 嫉妒村上 2012-10-12 中時(詳參【圖博館】:《憂容童子》

 

     中國作家莫言擠下在亞洲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九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說:「在我之後,亞洲若再有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我想應該是莫言吧!」 

     大江與莫言私交甚篤,大江幾度訪問中國都曾與莫言接觸。二○○二年農曆新年時,大江曾走訪中國。當時隨行的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指出,大江在莫言的安排之下,一起訪問了莫言的故鄉─山東省高密平安村。 

     莫言有一天突然要求大江陪同去見伯母,因為莫言想在自己的小說中寫伯母的故事,他的伯母是個退休婦產科醫師。這位個子高大的中國農村婦人,講著一口讓人難懂的方言,她就是莫言後來的小說《蛙》中的主角。《蛙》描寫中國政府推動一胎政策,婦產科醫師必須為許多女性墮胎的故事。 

     二○○六年九月大江第五度訪中,九月九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從絕望開始的希望」為題舉行演講。這個主題是取自魯迅的詩集《野草》中的詩句。大江在演講前,看到莫言坐在台下第一排,除上前去跟莫言握手外,演講還特別穿插著他與莫言去山東的事。 

     呼聲高的村上春樹再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但大江對村上在中國的影響力卻相當肯定。大江當時在演講中還說,「一輩子也沒有感覺到嫉妒的我,對於村上在中國的人氣,我感到很嫉妒。」 

     日本《每日新聞》指出,中國政府在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因擔憂此事會引起反體制派活躍而極度反彈。但這次針對莫言,則將其視為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今後勢必會借莫言發揚國威。

 

莫言長篇小說《蛙》摘錄 2012-10-12 旺報(詳參【圖博館】:《丁莊夢》《中國艾滋病調查》

 

     尊敬的杉谷義人先生: 

     分別近月,但與您在我的故鄉朝夕相處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您不顧年邁體弱,跨海越國,到這落後、偏遠的地方來與我和我故鄉的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年初二上午,在縣招待所禮堂,您為我們做的題為《文學與生命》的長篇報告,已經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們想在縣文聯的內部刊物《蛙鳴》上發表,使那天未能聽您演講的人們,也能領略您的語言風采並從中受到教益。 

     大年初一上午,我陪同您去拜訪了我的當了五十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雖然因為她的語速太快和鄉音濃重,使您沒有完全聽明白她說的話,但相信她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講中多次以我姑姑為例,來闡發您的文學觀念。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背著藥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個手托嬰兒、滿袖血汙、朗聲大笑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菸、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您說這些形象時而合為一體,時而又各自分開,彷彿是一個人的一組雕像。您鼓勵我們縣的文學愛好者們能以我姑姑為素材寫出感人的作品:小說、詩歌、戲劇。先生,創作的熱情被您鼓動起來了,很多人躍躍欲試。縣文化館一位文友,已經動筆寫作一部鄉村婦科醫生題材的小說。我不願與他撞車,儘管我對姑姑的事蹟瞭解得遠比他多,但我還是把小說讓給他寫。先生,我想寫一部以姑姑的一生為素材的話劇。初二日晚上在我家炕頭上促膝傾談時,您對法國作家薩特的話劇的高度評價和細緻入微、眼光獨到的分析,使我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要寫,寫出像《蒼蠅》、《髒手》那樣的優秀劇本,向偉大劇作家的目標勇猛奮進。我遵循著您的教導:不著急,慢慢來,像青蛙穩坐蓮葉等待昆蟲那樣耐心;想好了下筆,像青蛙躍起捕蟲那樣迅疾。 

     在青島機場,送您上飛機之前,您對我說,希望我用寫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訴您。姑姑的一生,雖然還沒結束,但已經可以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等大詞兒來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這封信要寫多長,那就請您原諒,請您允許,我信筆塗鴉,寫到哪裡算哪裡,能寫多長就寫多長吧。在電腦時代,用紙、筆寫信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當然也是樂趣,但願您讀我的信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古舊的樂趣。 

     順便告訴您,我父親打電話告訴我:正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家院子裡那株因樹形奇特而被您喻為「才華橫溢」的老梅,綻放了紅色的花朵。好多人都到我家去賞梅,我姑姑也去了。我父親說那天下著毛茸茸的大雪,梅花的香氣瀰漫在雪花中,嗅之令人頭腦清醒。 

     您的學生 蝌蚪

 

中方回應挪威曾給劉曉波諾獎:解鈴還須系鈴人2012-10-12 外交部網站

 

  2012年10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中方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有何評論?

  答:我們對莫言先生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表示祝賀。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感受優秀中國文學的魅力。

  問: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近兩周年,中挪關系近期是否可能轉圜?中方是否就今年諾和獎獲獎人選與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進行了溝通?

  答: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當然堅決反對。關于中挪關系,其困難是由于挪威政府支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錯誤決定造成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挪方應爲兩國關系恢複和發展做出切實努力。

  問:2010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中國政府曾批評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爲何卻持不同態度?

  答:正如我所說,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我們理所當然堅決反對。

 

莫言稱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批判社會黑暗淩厲嚴肅

 

  中新網2012年10月12日電 (劉歡)12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舉行記者見面會。見面會上,莫言表示,自己的獲獎是一場文學的勝利。同時他對媒體坦言,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

  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站在人的角度寫作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有人質疑莫言是官方作家,站在權力角度寫中國,不應得獎。莫言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爲,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作家作品的,並不是一個政治獎,這種質疑並沒有說服力。

  莫言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拿起筆來,我就非常明確一個觀點,我是站在人的角度,寫人的情感、人的命運,我的小說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的界限。

  莫言認爲,這次獲獎是文學的勝利,是因爲文學獲得這個獎項。“如果是讀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淩厲和嚴肅的。80年代寫的《天堂蒜苔之歌》、《酒國》、《十三步》、《豐乳肥臀》都是站在人的立場上,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談抄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莫言表示,抄寫《延安文藝講話》並不後悔,因爲抄《延安文藝講話》與自己的創作沒有矛盾。而自己的創作,一直在突破《講話》。

  莫言進一步解釋稱,《講話》是一個曆史文獻,它的産生有曆史的必然性。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它對推翻腐朽政權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今天再看,確實有巨大的局限,比如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了文學的人性。

  莫言表示,我們這一代的作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延安文藝講話》的局限,我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突破這個局限。

  莫言還說,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看過,就會發現,我的作品是冒著巨大的壓力來寫的,與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作品大不一樣。

  不希望引起莫言熱

  莫言在見面會上坦承,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盡快忘掉。”

  莫言同時表示,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他希望更多讀者讀書,希望作家更加努力地創作,寫出無愧于讀者、值得讀者閱讀的小說或者詩歌。

  出版自由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

  在就出版自由的有關問題上,莫言表示,在很多海外國家,涉及到宗教問題也會受到限制,經常會有一本書引起整個族群強烈抗議的事件。中國的小說寫作和出版自由,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釣魚島應擱置爭議

  在發布會上,莫言對釣魚島爭端也發表了看法。他說,爭端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解決爭端,打仗並不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在莫言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兩國領導人的措施,擱置爭端,大家先談友誼。

  不會出國定居

  在回答記者是否會選擇出國時,莫言幽默地表示,“我連高密都不想離開”,不會出國定居。

  莫言稱作家對故鄉的感覺,比普通人更爲強烈。“在這片土地上時感受不深,離開的時候就會魂牽夢繞,尤其是我這樣以鄉土爲主要風格的作家。”

  莫言表示,自己的小說確實寫了很多農村題材,但城市的影響已經在小說裏得到體現,現在寫的鄉土,已經是一個城鄉化、城鎮化的鄉土。“一直說我是個鄉土作家,不太能夠讓我服氣”,他說。

莫言表示,肯定會去瑞典領獎,但演講講什麽,還沒完全想好。

 

諾貝爾和平獎 得獎的是…歐盟 2012-10-13  中國時報

 

     由歐洲廿七個國家組成的政治與經濟聯盟「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歐盟)因長年協助維繫歐洲大陸的和平與穩定,十二日榮獲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歐盟此時獲獎令若干人大感訝異,因為歐洲的團結現正遭受數十年來最嚴苛的試煉,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南國家與以德國為首的歐北富裕國家裂痕極深,富國勉強伸援,債務國則不滿歐盟規定的撙節措施,雙方屢屢出現對立氣氛,此時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機異常微妙。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在奧斯陸宣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歐盟時說:「歐盟與其前身六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展歐洲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歐洲泰半地區由戰爭之陸轉化為和平之陸,歐盟居功厥偉。」 

     賈格蘭強調,歐盟現雖面臨嚴峻的經濟考驗與相當大的社會動盪,但其歷來的作為彰顯了「國家間的友愛與互助」。歐洲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分裂,賈格蘭盛讚歐盟與其前身擔起建構「新歐洲」的重任,並於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崩垮後,戮力散播和平與穩定。 

     他舉德國與法國化敵為友之例說,「循經立意良善的努力,再佐以建立互信,世仇也能變成密友」。而在一九八○年代,希臘、西班牙與葡萄牙入盟,也促進了三國的民主發展。「柏林圍牆倒塌,讓中歐及東歐數國得以入盟,開啟歐洲歷史新頁。在很大程度上,西方與東方的分裂告終;民主獲得強化;許多起因於族裔衝突的爭戰也告戢止。」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入圍者有二百卅一個,其中包括四十三個社會和國際組織,而以賈格蘭為首的五人評審委員會一致決議將桂冠頒授歐盟,表彰其貢獻。 

     歐盟膺此殊榮,支持歐洲統合的歐陸政要人人稱慶,認為實至名歸。歐盟主席范榮佩與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發表聯合聲明說,「歐盟本於尊重人性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與人權的價值,統合了因冷戰而分裂的歐陸」,歐盟所有成員國深以獲獎為榮,而榮耀應歸功於歐盟的五億公民。歐盟龍頭德國的總理梅克爾也讚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殊榮授予歐盟,是「極好的決定」,激勵她推動歐洲更深層的整合。 

     一九八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波蘭前總統華勒沙,則稱歐盟獲獎是「令人不快的驚訝」,他認為個人的犧牲奉獻才更值得表揚。 

     而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倒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廿萬元)的獎金又要歸於何處?

 

歐盟獲和平獎 歐豬群情激憤 2012-10-13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大爆冷門獲得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但反應卻是有褒有貶。由於歐元區經濟景氣低迷,歐債危機未滅,部分國家失業率甚至超過二○%,此時傳來歐盟獲獎的消息,有些人感覺格外諷刺。「歐豬」國家紛紛開炮,推特等社群網站更是罵聲震天。 

     埃及網友在推特上痛批:「讓我們忘記瑪拉拉和她的同儕,還有勇敢的社工和良心犯,把和平獎頒給歐盟吧。」十四歲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尤蘇芙札,努力為女性受教育權奔走,她在九日遭「塔里班」槍擊頭部重傷,引發全球怒火。 

     一位推友酸溜溜寫道:「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和法國都發生反緊縮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和貧窮。耶!歐盟獲獎實至名歸!」有網友好奇,一百廿萬美元獎金該如何分配。推友@jbarro搞笑道:「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ntlk則打趣:「我可以分杯羹嗎?我有歐洲雙重國籍,可以領兩分獎金嗎?」 

     反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獨立黨」黨魁法拉吉,大罵歐盟得獎簡直「丟人現眼…令諾貝爾獎蒙羞。」荷蘭極右派國會議員威爾德斯更是火力全開:「在全歐洲都要崩盤之際,頒諾貝爾獎給歐盟,那接下來咧?頒奧斯卡獎給(歐盟主席)范榮佩嗎?」 

     被歐盟主導的嚴苛緊縮措施,壓得喘不過氣的歐豬諸國則群情激憤。三天前剛失業的希臘美容師克莉絲拉說:「這是開玩笑嗎?歐盟看不起我們,它只會惹毛我們。」西班牙商人法蘭西斯柯一臉不解:「我看不出歐盟現在得獎有何道理可言,他們連自己內部都搞不定。」 

     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選,但在兩度公投均反對加入歐盟的挪威,對委員會的選擇並不買帳。該國反對加入歐盟組織的領導人歐拉烏森指出,這件事「荒唐至極,」他說:「這個聯盟,是個努力讓許多國家保持貧窮的貿易集團。」挪威總理史托騰柏格雖然恭賀歐盟獲獎,但重申該國仍無加入歐盟的計畫。

 

和平獎頒歐盟 有反彈有搞笑 2012-10-12 中央社

 

     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洲聯盟(EU)的決定,今天在推特(Twitter)引爆驚人反彈,許多人嘲笑這個決定,或感到憤怒,然而部分網友挺身而出,替這項決定辯護。 

     埃及網友@RawahBadrawi 說:「讓我們忘了尤沙夫賽與她的同儕,以及那些勇敢的社區社工和良心犯,和平獎竟然頒給歐盟。」  

     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是14歲巴基斯坦少女,一直替婦女受教權奔走宣傳,她本週在巴基斯坦遭塔利班組織分子開槍擊中頭部,引起全球憤怒。

     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主席賈格蘭德(Thorbjoern Jagland)?明將和平獎頒給歐盟的緣由。他特別指出,法國與德國過去曾交戰3次,這在今天是「不可思議」的事。

     他說:「這顯示,透過目標明確的努力與建立互信,宿敵可以成為親密的夥伴。」他也表示,歐盟與其前身一直在促進民主與人權。 

     但是許多人在推特上質疑,為何和平獎要頒給目前飽受嚴重金融危機摧殘的歐盟。這項危機導致失業率愈來愈高,部份國家發生暴力示威。 

     網友@AnonOpGreece 在推特上說:「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與法國的反撙節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與貧窮。歐盟有資格獲獎?最好是啦。」

     然而有些網友跳出來替諾貝爾委員會辯護,包括馬爾地夫的網友。馬爾地夫1年來,飽受政治動盪與暴力示威蹂躪。 

     網友 @shafeeu說:「恭喜歐盟,你們以支持民主獲頒和平獎,實至名歸。希望這能讓你們加緊腳步,幫助馬爾地夫恢復民主政治。」

     另一位網友@jonashelseth 說:「當今的和平獎有能力改變人心。歐洲人或許記得,問題不止在經濟,笨蛋!(我無意冒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是模仿柯林頓與當時總統老布希競選時的知名精句,他告訴人民:問題就在經濟,笨蛋。

     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在推特上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和平獎,還有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要歸於何處。 

     @jbarro說:「這筆獎金歸於歐盟?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 

     @ntlk 打趣說:「我可以分一杯羹嗎?還有,我現在是雙重歐洲國籍,可以領兩份嗎?」

 

評審受查 劉曉波、歐巴馬和平獎恐不保【聯合報2012.02.03

 

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程序在1日截止,但該獎所屬的諾貝爾基金會正面臨瑞典主管當局的行政調查,如果證實該獎項不符創辦人諾貝爾博士的遺願,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過去三年的授獎決定將被撤銷,劉曉波和歐巴馬都將受到影響。

英文「斯德哥爾摩新聞」網站報導,斯德哥爾摩省管理委員會已對諾貝爾委員會展開正式調查,要求諾貝爾基金會針對外界有關和平獎不再反映諾貝爾博士遺願一事,必須回應。

斯德哥爾摩省管理委員會主管轄內所有基金會,諾貝爾基金會只是其中之一,該省法律專家威曼說,如果省委員會發現,諾貝爾和平獎未能實踐當初設獎的諾貝爾博士的遺願,省委員會有權取消過去年三年的授獎決定。

過去三年獲和平獎的是2011年的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和平活動人士格鮑伊和葉門女權運動家卡曼,2010年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2009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威曼說,取消給獎決定非常不可能發生,也史無前例,但該省委員會的確有此職權。

挪威和平研究者赫菲梅爾說,和平獎的原始目的,是在國際關係中消除軍事力量的角色。赫菲梅爾一日告訴美聯:「諾貝爾本人當初心中所想的,毫無疑問是積極追求全球新秩序的和平運動……,實現讓各國安全地放下武器。」

近年來,諾貝爾委員會把環保、人道及其他等議題也包括在和平的範疇之內。因此會出現2007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曾任美國副總統高爾。

 

文學歸文學 2012-10-15 中國時報短評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大陸作家莫言,抬高了莫言的「身價」,但不能貶抑或墊高莫言作品的「份量」,莫言還是莫言,莫言作品的「份量」,與所有文學家一樣,都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檢驗。倒是近幾年諾貝爾獎自己的「份量」遭到不少質疑。物理、醫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獎項不論,和平獎就曾頒給過美國總統歐巴馬。

 在冷戰時期,和平獎多頒給共產國家的政治異議分子。歐巴馬可不是異議分子,是總統,不同的是歐不是共產國家的總統,而是美國的總統,但歐巴馬得獎後,不但繼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而且介入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今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歐盟,而歐盟從冷戰以來一直是美國的幫凶。

 文學獎與和平獎一樣,是具有價值和意識型態的,在冷戰時期,多頒給共產國家的異議作家,如蘇聯的巴斯特納克、索忍尼辛等,還包括大陸的高行健;某種程度來說,諾貝爾文學獎往往內隱西方世界對非西方世界的文化戰略。

 今年文學獎頒給了莫言,莫言不是異議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審委會,從來沒有討好過中共,也沒有必要討好中共。莫言能獲獎與其說是審委會超越了西方文化戰略的考量,毋寧說是莫言的文學戰勝了政治偏見。我們期待,莫言的獲獎能使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真正的「文學獎」,政治歸政治,文學歸文學,讓文學得以滌清人類的心靈。

  回應

文學歸文學, 使得魏京生等所謂海外流亡人士有被出賣的感覺!他們一向唱衰低貶自己國家, 而且獲得西方的支持讚賞,他們認為像諾奬這樣西方頒發的獎項, 在頒給華人時, 應非他們莫屬,而且百多年來事實也真是如此。可是這一次真讓他們震驚得呆若木鶏,時代在變, 他們站錯邊了。

 

諾貝爾桂冠得主批「莫言獲獎是災難」【聯合報2012.11.25

 

獲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表示,中國大陸作家莫言獲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場災難」,並指控莫言「稱讚審查制度」。

生於羅馬尼亞的慕勒接受瑞典「每日新聞」訪問時表示,得知莫言獲獎,她只想哭。她說:「中國人自稱,莫言的位階與(政府)部長相當。他贊成審查。這令人極其苦惱。」

慕勒指出,今年5月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百名作家抄寫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一書,莫言位列其中。毛澤東在這段談話中說,藝術與文化應該支持共產黨。

59歲的慕勒又說,現任中國大陸作協副主席的莫言獲獎,以及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至今仍然繫獄,兩相對照,「有如打了致力為民主與人權奔走者一巴掌」。

劉曉波因呼籲中共實施民主改革而被扣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刑11年,正在服刑。莫言得知自己獲獎後的次日表示,他希望劉曉波能夠「早日獲釋」。

慕勒說:「他(莫言)4年前就該這麼說了,至少也該在得獎之前的兩個星期說。」慕勒曾因拒當線民而遭共黨時期的羅馬尼亞秘密警察迫害,作品並遭到查禁,於1987年移民德國。

  回應

照她這麼說... 諾貝爾文學獎改名政治獎算了。只有政治正確的人才能拿獎??

笑死我 美國總統歐巴馬都能拿和平獎 這白吃 有抗議嗎?

 

好萊塢政治歸化 北韓代中成「壞蛋」 2012-11-25 旺報  詳參【圖博館】:《當代好萊塢》

 

 好萊塢新作──新版《赤色黎明》在美國上映,片中入侵美國的「壞蛋」,從中國人換成了北韓人。《紐約時報》稱是好萊塢對中國的「政治歸化」。《洛杉磯時報》認為已可看出中國對全球娛樂業巨大的影響力。

 《赤色黎明》是1984年美國上演的影片,講述蘇聯人和古巴人入侵美國的故事。2008年米高梅公司宣布重拍這部影片,片中入侵美國的主角換成中國人。但製片方最後修改了已拍完的電影,將片中「壞蛋」換成北韓人。美國媒體先質疑「一個導彈發射經常空中解體」的國家,如何能入侵美國?隨後探討為何將「壞蛋」從中國人換成北韓人。

 

北京或也可擺張椅子【聯合晚報社論2012.12.07

 

201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爾加斯.尤薩,以描摩獨裁者身影的政治敘事而獲獎,他的名著「公羊的盛宴」被公認是此類小說的經典。這樣一位深諳專制權力悲劇的作家,也加入了眾多諾貝爾獎得主對中共最新領導者習近平的致函行動。134位諾貝爾獎得主敦促習近平,釋放地球上唯一仍然繫獄的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

習近平並非不清楚,如今中國的政經形勢已站在十字路口,於是他大力反腐,政治局定出八項改革工作作風規定,亦頗符民望。北京城甚至傳出風聲,明年可能掀起一場「北京整風」運動,顯示習近平確有改革的動力。

但只要劉曉波仍然關押在獄中,將繼續成為習近平額上一顆難以拭去的汙點,不斷提醒世人,習近平追慕的「中國夢」是否不過是一襲自我欺蒙的國王新衣。

  回應

我清晰记得哇新闻在去年年初的一篇文章,预测大陆可能会在去年的3月6号(38妇女节的前两天)会出现茉莉花革命。台湾民主、自由的对大陆的说服力还是有点牵强。

  我不知道作者有合資格去說教,台灣內部貪腐已夠嚴重,台灣的民主有何值得驕傲的?先把自己管好,把台灣建設成一個進步的象徵再說.不要老是拿西方民主說教,中國大陸不可以走自己的路嗎?一個國家依法判刑的人,西方國家總要指指點點,只有台灣是面對西方國家自己就矮了半截.美國在法院中許多值得批評的,怎不見作者出面去呼籲?總是有一些人還是用居高臨下之姿,去面對大陸,該是自身檢討了,對岸與時俱進的能力及速度,是我們該引以為學習的.

  身在二十一世紀,卻不懂中文與中國,恐極易會對小至個人,大至國家,帶來「一場災難」。..... 曾被想當然耳的美式民主,早已在時間的考驗下,紕漏百出。

  你怎麼解釋國家的憲章是甚麼人願甚麼時候寫,願怎麼寫,都可以?就算劉曉波寫的對,寫的好,難道就必須要用?假如以後有別的人寫的比他現在的還要好,我們是不是也要再換?當你的程序和動機令人不安和懷疑,那麼你的真正的目的是不是真的為了國家人民?

  我不覺得民主帶給台灣了什麼好處,除了養活一幫子懶人,和一幫子靠嘴就可以吃飯的人。他們才該感謝民主,所以開口閉口就說民主好,蒙蔽一般人。

  習主席說了,那把椅子他還用不著,先借給馬主席,可以放在總統府里讓來開國是會議的蔡英文坐,或者送去榮總給陳水扁坐。

  台湾空谈 大陆实干. 哈..有意思!

習近平應該認真領會民主的好處:人民可以照三餐罵政府 但是卻又革不了命...

 

莫言在演講中談苦難童年 離開家鄉純屬好奇心 北京新浪網 2012-12-08

 

  中新網12月8日電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中國作家莫言來到瑞典學院演講廳,向外界發表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演說。

  現場座無虛席,各路記者嘉賓齊聚一堂。當地時間下午5點半,莫言身著黑灰色中山裝,面帶微笑准時出現在現場。全場起立鼓掌,歡迎這位新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並沒有太多意外,莫言在演講中講到了高密東北鄉,講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而這些東西都成了他成年後創作的素材。

  苦難的童年成就今日的文學大家

  莫言說,自己學未畢業即輟學,因為年幼體弱,干不了重活,衹好到荒草灘上去放牧牛羊。當他牽著牛羊從學校門前路過,看到昔日的同學在校園里打打鬧鬧,心中充滿悲涼,他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孩子──離開群體後的痛苦。

  放牛的時候,莫言腦海里常常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想。在高密東北鄉流傳著很多狐狸變成美女的故事,莫言也幻想著能有一個狐狸變成美女與他來做伴放牛。直到有一天,一衹火紅色的狐狸從他面前的草叢中跳出來的時候,莫言被嚇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沒了蹤影,他還在那裡顫抖。

  莫言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因為這個原因,莫言也像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較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曾經是有神論者

  輟學之後,莫言混跡于成人之中,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這段時間,莫言接触最多的便是蒲松齡,高密東北鄉的許多人,包括莫言本人,都是他的傳人,童年時期的莫言聽了很多他的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家族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使莫言產生了強烈的現實感。

  當時的莫言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這些東西會成為他寫作的素材。當時的莫言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有神論者,他相信萬物皆有靈性,因為這個原因,他總是會感到莫名的恐懼。在生產隊干活的時候他常常半夜回家,為了壯膽,他一邊跑一邊唱歌。當時的他還處在變聲期,那種嘶啞的歌聲對鄉親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決定離家看看外邊的世界

  莫言在故鄉整整生活了21年,這期間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青島。不過,這次出行他什麼風景都沒有看到,看到的衹是一堆堆的木材。出于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莫言最終決定到外面看一看。

  相關新聞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演講全文

莫言:我獲頒的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

去年諾獎得主及夫人讚美莫言演講

評委不認為莫言奪諾貝爾獎涉政治因素

莫言在瑞典說故事場外抗議不斷

莫言駁爭議「與我無關」

台長: 阿楨
人氣(3,169) | 回應(20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最大的小發明》
此分類上一篇:《搞笑諾貝爾獎》

顯示全部203則回應

阿楨
《大西洋月刊》:一人兩顆小藥丸,中國準備把非洲的瘧疾給滅了 2019-07-12 觀察者網

2007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宣佈它將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消滅瘧疾。不過,當它邁出這一步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正是在那一年,中國科學家們與慈善家朱拉伊的新南方集團合作,已經開始在非洲小國科摩羅消滅當地的瘧疾。現在他們滿懷壯志地把目光投向一個更大的區域:肯雅,一個人口將近5000萬的東非國家。
如成功,它將大大減輕瘧疾給肯雅衛生系統和經濟造成的負擔,同時也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非洲的善行,甚至可能有助於改變當地人認為中國製造的商品藥品品質低劣的觀念。不久前,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交易夥伴,其在非洲的年投資總額也在過去15年裡從5億美元翻了60倍達到了320億,中國與非洲的科學和公共衛生部門的合作將向世界表明,中國向非洲提供的遠不止于道路、火車和貨物。
中國國內至少從1981年就開始就採用群體藥物干預與其它辦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抗瘧疾;去年,中國本土沒有發現新增瘧疾病例,這可能數千年來的第一次。但是群體藥物干預在科學和倫理方面不乏爭議。有人擔心它將導致抗藥性不斷提高,使瘧疾病發率陡增到幾十年來未見的水準。還有人認為把抗瘧藥物給沒有感染的人或者不希望服藥的人是有悖倫理的,儘管肯雅等國的當地人並不理會這種顧慮。如果非洲可以全面推行群體藥物干預,10年內瘧疾將不復存在。
世衛稱,全球幾乎一半人口有得瘧疾的風險。每年有2.12億人受到瘧疾折磨,其中有43萬人病故。非洲的瘧疾病例占全世界的90%,死亡人數占全球的92%。
徹底根除疾病不是件容易的事:迄今為止人類只成功從地球上消滅了兩種疾病,天花和牛瘟。
1972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抗瘧疾化合物青蒿素,最終於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在過去至少2000年裡,蒿都被用來治療發熱和其它與瘧疾相符的症狀。如今,青蒿素是世界上療效最好、應用最廣的抗瘧化合物,每年有數百萬劑青蒿素複方藥物(ACT)問世。新南方已在非洲的群體藥物干預研究和實驗上投入了3億美元,並且公司正在和肯雅衛生部門協商,在該國港口城市蒙巴薩附近長期受瘧疾困擾的沿海地區對10000人試行群體藥物干預。
  回應
許多西方人和非洲人對中醫藥的熱情並不高。在中國參與非洲事務這件事上,有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製造是有缺陷的、便宜的、劣質假冒的。新南方集團的抗瘧行動也遭到了類似的指責。——放下偏見,保命要緊
2019-07-13 08:44:21
阿楨
國際數學奧賽中國隊4年後重登第一,6名隊員均獲金牌 2019-07-20 觀察者網

2019-07-20,IMO官網公佈了各國數學大神的2019年第60屆IMO競賽成績,中國隊在4年後重登冠軍寶座,以227分的總成績與美並列世界第一,中國誕生了2名滿分選手,且6名隊員均摘得金牌,這也是8年來中國隊員再次全部摘金。
2019年2月,數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不少網友對此結果表示不滿,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鉤聯繫到一起。
針對我國此前連續四年沒有拿到IMO第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在中學時期滿分獲得第41屆IMO金牌的惲之瑋向觀察者網表示,短期內成績有起伏也是正常現象。美國近幾年在奧賽上著力較多,訓練系統性更強。很多美國華裔的孩子投身于數學競賽的訓練之中。
  回應
前5名分別是中國一隊、中國二隊、南朝鮮、北朝鮮、泰國,西方是真的墮落了。
這麻煩了,中美並列第一。那到底是該“奧數無用論”上場還是“中國崩潰論”呢
想洗地還不簡單,中國是集中營訓練,是體制對童工的酷刑,掐滅了孩子創造力的火花。美國是系統性訓練,是教育對天才的培養,點燃了孩子邏輯力的火花。
2015-2018中國隊拿不到第一是受到“快樂教育”的負面影響,希望能儘快糾正過來。

施廷懋三米板三連冠 中國隊實現十連冠偉業

2019-07-19,韓國光州2019年國際泳聯世錦賽結束了跳水女子三米板決賽爭奪,11個跳水專案裡,中國隊全包攬11金,達成中國跳水隊在單屆世錦賽上最高奪金數。
  回應
跳水隊,太不像話了,誰都贏不了…要是奧會像限制乒乓球一樣打擊我夢之隊怎辦?比如限制體重必須超過多少公斤,或年齡不小於25歲~
不一定非得包攬,弄得跟乒乓球一樣,到處受人堵截。
這樣說吧:只要組委會敢設(金牌),我就能拿走。
2019-07-21 09:00:10
阿楨
諾獎破解細胞抗缺氧 助抑腫瘤轉移 2019-10-07 聯合報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三位得獎者幫助我們瞭解細胞如何對抗缺氧,分析缺氧反應,發現腫瘤細胞如何適應隨缺氧甚至加速轉移,啟發了癌症、心血管等許多疾病治療的新契機。
雷克裡夫在腎臟生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缺氧使紅血球生成素增加,塞門薩發現了缺氧誘導因數「HIF-1」,凱林則發現氧氣充足時,VHL蛋白質會破壞HIF-1,但缺氧使之功能不彰,導致HIF-1、紅血球生成素和血管生成因數增加,促進血管新生,帶來氧氣。
目前抑制血管新生抗癌藥物有三種,都是阻止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數作用。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表示,目前已發展HIF-1抑制劑,但臨床試驗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

她成諾獎熱門人選 被稱“中國最接近魯迅的作家” 2019-10-06 新浪新聞

  NicerOdds公開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中國作家殘雪上榜,高居第三位,高出村上春樹一位。
  殘雪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
  殘雪代表作:《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回應
諾文獎從來不是純文學的,一定會有意識形態篩選,看吧。
醜化中國的?
不用問了,肯定是醜化的。
2019-10-08 07:55:40
阿楨
胡歌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被指抹黑武漢,導演回應 2019-12-11 楚天都市報

近日熱映的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與湖北頗有淵源,該片絕大部分戲份在湖北取景拍攝,而且全片採用武漢話對白。
今年5月份,第72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片作為唯一華語參賽片在戛納進行了首場放映。
然而,這部令湖北影迷格外期待的片子,上映後收穫了特別關注,也引發了不少質疑。
簡單來說,就是拍的武漢最破的地方,除了看出了東湖,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出是武漢。
以及偷摩托車的黑社會、全程只會跟著跑的刑警偵察隊……髒、亂、差、黑就算了,還蠢!
……..
  回應
心裡弱勢的人,處處都覺得別人在歧視自己
不拍中國髒亂差落後愚昧封建獨裁是不能得獎的。
踩你的人基本上都對西方人心理一無所知。
2019-12-12 09:20:13
阿楨
實驗成果無法重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撤回論文道歉 2020-01-04 聯合報

阿諾德與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英國科學家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因酵素方面的研究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2019年5月她與Inha Cho和Zhi-Jun Jia,在《科學》期刊共同登出β-內醯胺類酵素合成研究(enzymatic synthesis of beta-lactams)。
但是這篇論文被指,經驗證無法得出相同實驗結果。《科學》指出,「仔細檢查第一作者的實驗筆記發現,缺少關鍵實驗所需的同期條目與原始資料」。複製成果是驗證科學實驗的重要部分。如果一項實驗成功,每次實驗理應會獲得相同的結果。
阿諾德2日推文承認錯誤並撤回論文,她表示:「雖然痛苦,但這麼做很重要,我要向大家致歉。我在倉促下交出這篇論文,沒有盡好我的職責。」
BBC指出,阿諾德的聲明反映了科學研究的「可複製性危機」。2018年10月《自然》期刊提出警告,有越來越多研究無法透過複製得出相同的實驗結果;一項早期問卷顯示,高達三分之二的研究人員試圖重現不同科學家的實驗,皆以失敗告終。
然而,學界對於阿諾德坦承論文出錯多半抱持正面回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胡格蘭(Dominique Hoogland)表示,「任何人都會犯無心之過,努力修正錯誤是最好的回應」。
  回應
有錯就改不像有些人(韓春雨)嘴像鴨子嘴一樣硬
美國人造假又不是頭一次,美國人咋弄都有理。
後面出一個亞裔實驗員是什麼意思?
跟漢族研究者就會出事, Volkswagen排廢氣造假的軟體工程師就是漢人!
是Volkswagen白人經管高層的指示。論文造假的事件在每一個國家民族持續地發生著,不只漢族。
2020-01-05 08:17:02
阿楨
為什麼香港建科技城失敗,合肥卻成功了? 科技袁人Lite第96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hSg5nocJk
  導讀
  一提起合肥,大家對它的第一印像是什麼?提起合肥,小猿最先想到的是袁老師所在的學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現在折騰的研究技術含量有多高? 聽聽這三個項目: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和可控核聚變。實際上,合肥將自己定位為“綜合國家科學中心”還是近幾年的事情,相比合肥的快速反應,我們不得不想起最近很引人注意的香港,曾經香港也一度有計劃發展成“數碼城”,可是各方掣肘,最終不了了之。 香港在人才、科研基礎等等方面都非常有優勢,最終卻變成一個經濟中99%都依靠服務業的城市,這也反過來說明了要下定決心做出正確選擇是多麼重要!
.......
這完全符合我和外國學術界人士交往的經驗。 對他們來說,USTC(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經常在身邊遇到科大的留學生和科大出身的科學家,經常看到科大和科大人的研究成果,許多人跟科大有合作研究。
最近,科大又出了一個喜報:在新當選的64位科學院院士中,科大校友有14人。我的朋友、風雲學會會員陳經本科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在香港科技大學, 他告訴我,相比之下,香港就成了一個反面典型。
同樣在2019年11月,香港的8所大學,不僅沒有為城市增光,反而因為本地學生鬧事,搞到全部要停課。 雙11的時候,大陸人民忙著購物,香港卻交通癱瘓。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大學紛紛取消學期的剩餘課程,改為網絡函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更是被暴徒佔據大肆破壞。這些大學能否復課先不說,本地學生不愛學習只愛搗亂已經出名了,許多大公司拒絕招收香港大學生。
合肥的大學能為城市增光,香港的大學卻成為城市黑點,根本區別就在於學生的學風。
  香港的大學教職員工待遇極好,教授是全球招聘的,水平很高,可以說教師水平不比中科大差。 區別在於,中科大是全國所有大學中學風最好的,號稱“不要命的上科大”。 而香港的本地學生,可以說是風氣全國最壞,不僅自己不學習,還把內地來的好學生也弄得沒法學習了。
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合肥的歷史。
.......
https://xueqiu.com/4826147079/136763111
2020-01-10 12:32:35
阿楨
底層網文作者:過半月入2000元,“賣身契”已簽到去世後50年 IT時報

中小網文作者舉起“苦霸權合同久矣”的旗幟,中小作家們維護眼前可見的付費閱讀的分成,但平臺開始向免費閱讀、IP多元化運營轉移。
2020-04-27,閱文集團宣佈管理團隊調整…
5月5日,閱文作家集體斷更,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自發舉行“五五斷更節”,抗議閱文免費政策。
隨後,閱文集團發佈公告稱,文章對網上流傳的“作者被收走著作權”、“作者所有社交帳號全部歸閱文”等說法不屬實,並且再次明確“全面免費不可能”。
5月6日,閱文集團如期舉辦了作家懇談會,懇談會上閱文新管理層改革舊合同,明確著作人身權歸屬作者,而著作財產權的收益規則在經雙方協商後,在自願的情況下授予,並且免、付費模式由作者選擇。
中小網文作者的自由:“我們只有簽與不簽的自由,只有大神才有議價權。”他們擔心,免費閱讀會動搖他們的收入。
免費閱讀洩洪之勢
據2018年網路文學作家收入排行顯示,創作者已達1755萬人,日均更新8000字。“唐家三少”以1.3億元斬獲第一。但新入局的以兼職居多,月收入高於5000元者僅占15.4%,過半低於2000元。
讀者看一章2000字,要花1毛錢,作者賺5分,網站賺5分,看完一部動輒800萬字的網文作品,至少要花400元。高企的閱讀費用,給盜版滋生了空間,2019年網路文學盜版損失39.3億元,比2018年上升10.4%。
閱文每年處理侵權案件近2000起,僅2019年就發起民事訴訟1500餘起,下架侵權盜版連結近2000萬條。
從2018年8月開始,連尚讀書、米讀小說、七貓、番茄等主打免費閱讀的App相繼殺入,閱文旗下QQ閱讀等付費閱讀App首當其衝,平均月付費用戶由2017年的1100萬減至2018年的1080萬,付費比例也由5.8%下降至5.1%。
  回應
 一個人只要還有點本事可以賺到錢,有誰會去靠敲鍵盤寫小說?
 李杜,柳永,徐渭,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蒲松齡等人表示羞愧難當。
 那些人寫的小說真的沒賺錢。大把公務員在起點寫小說,只要爬到中上層,一個月(每日6000字)賺到的錢,做公務員一年也比不上。免費大旗一開,再也沒機會了,所以寫手們暴動了。
2020-05-12 08:50:02
阿楨
為什麼以東京大學為首的日本大學國際排名在下降? 2020-05-24

至於下滑的原因,很多人為東大抱不平,說那些排名老注重什麼國際生比例呀,英語環境什麼的,排名本身就有bug,還有人直接說原因就是排名垃圾,配不上東大。
說白了,不在他們自己。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科研基礎都在,淳樸務實的學風還在,嚴謹踏實的態度也還在,基本把研究室當成家的日本學者們也都在。
問題在哪呢,在經費,在錢,在money。
搞研究,特別是理工科的研究,特別是基礎科學,沒有錢,沒有資金,其他,基本都是空談。
這個問題,日本的學者們都明白,日本的各種大咖學者,都在不斷警告日本政府,再這樣下去,不僅日本大學排名和實力會繼續下降,諾貝爾獲獎者可能也會急劇減少。
咱來看幾組資料就知道了。
假如把2000年每個國家的研究經費預算標記為100,日本18年間,只增長了14.9%,但中國16年間,便增長了接近14倍。再看研究經費的絕對值上,日本也已經被美國和中國遠遠甩下。
從論文數量來看,2004-2006年,日本為第二位元,中國是第三位;但到了2014-2016年,中國成為第二,日本掉到了第4位;我知道很多人又得說,中國垃圾論文數量多,那我們只看top10%的資料。2004-2006,日本第4,中國第5;到了2014-2016,中國第2,占比從5%升到了17%;而日本從第4降到第9,占比從5.1%到2.9%。
  回應
我早就說過,有錢就有高科技,高科技是靠錢堆出來的。尤其那些說中國教育有問題、沒有創新精神的言論,我一直認為是扯淡。
2020-05-25 07:30:19
阿楨
人大教授金燦榮:TikTok離開美國,誰是最大受益者? 2020-08-05

金:我是84年研究美國,那個時候美國不僅技術領先,而且商業模式領先。但現在還真是發生了很根本的變化。美國現在整體上講想打壓中國的科技進步,打壓華為其實是打壓中國的5G進步。打壓TikTok是打壓中國商業模式的拓展。
金:其實美國是一個政治化很強的國家,誤解他是自由市場的天堂。一旦美國人對你有政治上的懷疑,他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而且一定用政治手段幹預經濟。
我們看到了美國政府不守商業信用、不尊重市場規則、人為幹預、扭曲市場。Facebook能不能真從中獲利,現在沒有結論。
  相關新聞
推特只針對中俄媒體帳號貼“官媒”標籤,線民戳破“雙標”
TikTok瘋傳《這就是美國》MV週點擊率逼近一億諷美國歧視黑人
特朗普制裁TikTok,紐約街訪美國用戶:TikTok被禁是因人們在這上面反對特朗普.
川普選情告急06-18路透:拜登領先13%,為扭轉情勢不顧衛生單位警告06-20晚在奧克拉荷馬州杜爾沙舉行造勢大會號稱百萬人參與實際入場不到6200人(抖音青少年惡作劇?)
川普稱禁TikTok恐失青年票,改口:9月15日前沒人買TikTok就封禁(回應:抖音遭禁與國安無關,而是青年用戶故意放鳥川普! 流氓國家赤裸裸的搶劫抖音的幕後黑手微軟/臉書現形了. 美政商強買TikTok像極了紐約芝加哥黑手黨的行事作風. )
2020-08-08 09:30:17
阿楨
抖音創辦人是福建人TikTok是「七逃」「𨑨迌」的閩南音好玩的意思。
  回應
沒用的, 台蛙根本不知道有福建同鄉人這事, 他們只認台蛙始祖倭奴。
川普08/07禁微信(wechat) 陸iphone銷量或慘崩9成(回應:美國還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嗎? 美國就是流氓國家!)

大陸自然科學領域論文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躍居全球第一

中國在經濟、科技各方面追趕美國,引來美國近年來對華掀起圍堵、封殺等行動。不過,據日本官方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2020/08/07調查,40年以來,中國自然科學論文數首次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第三四是德日。20年前,中國僅列第九。2000年以來,中國大學經費增長了10.2倍,美國1.8倍。此外,大量留學生回中國後產出了大量論文。
  回應
怎可以說大陸好。不符合台灣價值,會被綠油油圍剿。
中國產品大都是仿冒三無產品,舉國以欺騙為統治手段,世人竟然相信其論文世界第一,真是為虎作倀。
聯合國世界智產權組織(WIPO)去年報告專利申請:中國1,542,002件/美國597,141件.
2020-08-08 09:36:08
阿楨
特朗普被提名後,《大西洋月刊》刊文呼籲終止諾貝爾和平獎

2020-09-11,美國《大西洋月刊》就以“終止諾貝爾和平獎”為題發文稱,特朗普“德不配位”,而接受特朗普提名的諾貝爾和平獎“主觀”且“荒謬”。
9月9日,挪威議員傑德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此次和平獎共有318名候選人,獲獎者將于10月9日公佈。傑德來自右翼民粹党挪威進步黨。他告訴伍德,他提名特朗普的原因在於:特朗普參與斡旋阿聯酋和以色列關係實現正常化;以及在中東地區“廢除和減少美國常備軍”。特朗普轉推:這一提名,特朗普當之無愧。但伍德回應是“極度荒謬”:
文章指出,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的成就參差不齊、獲獎理由五花八門,相較諾貝爾獎其他類別獎項(包括文學獎楨:?),和平獎一直以來“都很主觀”。

美國打擊恐佈主義5900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布朗大學2020-09-09發布「製造難民」 指出自911事件以來,亞非和中東八個國家的3750到5900萬的人捲入美軍的戰火,比任何其他戰爭或災難導至流離失所的人數都多,當然包括第二世界大戰。

美國打擊恐佈主義死亡3百萬人,耗費6.4萬億!

美國布朗大學2019-11-13研究稱從2001年2019年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敘利亞、葉門以及其他國家的反恐戰爭,已經直接造成80萬人死亡,耗費軍費6.4萬億美元。
2020-09-13 09:26:19
阿楨
王元豐:諾貝爾獎越來越“過時”了? 2020-10-09 環球時報

  又到新的一年諾貝爾獎公佈獲獎名單時,然而,隨著獎項逐次公佈,不但像《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CNN這樣的媒體未作重點報導,連《科學》雜誌網站都沒有將其列為頭條。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首先,時代不同了。110多年前開始頒發諾獎時,正在發生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學的進步使人類對自然、宇宙的認識大為深化,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獎項授予愛因斯坦、波爾、普朗克等著名科學家,為諾獎贏得極大的聲譽,也令其成為科學發展的風向標。但是,到21世紀技術對社會的驅動作用已遠遠大於科學,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更是以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5G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為動力。同樣,當下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小說、詩歌越來越遠離人們的精神世界,與百姓的生活關聯度變低。因此,還將目光集中在傳統的幾門科學和文學,不能代表諾貝爾獎勵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的目的。
  其次,即便是在科學領域,諾獎所涉這幾門學科對人類影響也在下降。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在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193個成員國正式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當然,人類在17個SDGs目標外,還面臨安全、文明發展範式的挑戰。很遺憾諾獎對這些人類重大問題的關聯度和貢獻度不令人滿意。例如,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農業科學沒有獲諾獎,也沒有研究生態學和環境方向的科學家獲獎。被稱為“拯救世界饑餓第一人”的農業科學家諾曼•博勞格1970年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可能有學者會說科學研究需要自由探索,不應圍著社會需求轉。但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整體上一定與社會需要一致。如果“躲進小樓成一統”,那只能為社會所拋棄。
2020-10-10 08:08:40
阿楨
再次,諾獎對推動科學發展作用越來越有限,很多獲獎者是在做出成果幾十年後才獲獎,早就過了科研的黃金期。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固體物理學家約翰•古迪納夫已是97歲高齡,打破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亞瑟•阿什金(96歲)的獲獎年齡紀錄。《科學界的精英——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作者哈裡特•朱克曼指出,諾獎得主在獲獎之後,科研生產率(發表文章的數量)下降1/3,十年內又會下降27%。
  最後,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諾獎規定每個獎項獎勵的人數不能超過3人,這與當前科學重大發現更多需要團隊合作,更需要依靠大科學裝置集體進行的趨勢不相符。另外,諾獎更多地授予白人男性研究者,也被很多人認為有“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問題。從1901年至去年,累計頒發597次,其中只有54次授予女性。這與資深科學家中,女性11%的比例不相符。在諾獎900多人的授獎名單中,僅有70多名亞洲科學家,也從來沒有1位黑人科學家獲得諾獎。因此,諾獎獲得者也被稱為“穿實驗室白大褂的老白人男士”。
  因此,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改變設獎的專案和評獎程式,提高授獎的及時性,擴大得獎人在世界的覆蓋面,讓其真正能夠體現諾貝爾遺囑的精神,促進人類發展,是諾獎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2020-10-10 08:08:58
阿楨
我在日本某末流“帝國大學”讀博士,日本科研下降,根本還是在於沒錢 2020-10-11

我現在在日本某末流“帝國大學”讀博士,類比一下大致相當於國內的top10末端學校吧。總體來說,日本根本還是在於沒錢。在國內讀研究生,甭管多少,國家有一筆補助、老闆多少要發一點,雖然依然不夠生活,但是至少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加上宿舍、食堂比社會化的生活成本低很多,學生生活相對單純的多。在這邊,學校老闆一分錢不發,甚至要自己貼錢;住宿所有人都是租房;食堂並不是一天三餐一周七天的供應。我在國內上過幾年班的,感覺在這邊照料生活上花的精力,一點不比上班少,投入科研的時間,也就是上班族的每天10小時。從科研硬體來說,國內至少有經費更新設備、雇傭技師;而我們實驗室的設備是30年前的了,沒錢換,所有工作也是學生老師來做,雇不起人。在這邊,高學歷出去以後的收入,相對於本科畢業,並沒有特別顯著的差別,上學還要花一大筆錢,這導致不少日本學生一旦有機會工作,就不會繼續讀書了。我們專業博士生絕大部分是外國人,我們課題組未來兩三年不會有日本博士。這些外國博士大部分是要離開日本的,這樣下來,科研能力的衰弱是必然的。應該說,科研上,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國科研的發展、日本科研的下降,其實是和國力的變化息息相關的。
  回應
諾貝爾獎趕上日本了?
日本現在的諾貝爾獎,研發年代都是二十年前開始的了
十個諾貝爾獎能換來一個於敏一個錢學森?印度那麼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又怎麼樣了?
  相關新聞
王元豐:諾貝爾獎越來越“過時”了? 2020-10-09 環球時報
人大教授翟東升:孩子在碩博階段才出國為宜,不然可能“白養”
2020-10-13 08:24:30
阿楨
北大國發院教授:諾獎再次提醒中國經濟學家 研究要多務實 2020-10-15 觀察者網

  2020年諾貝爾獎頒給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兩位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獎勵他們對拍賣理論做出的貢獻。
  今年與201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強調了——市場設計理論和應用。
……..
  對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啟示
  中國擁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制度優勢和海量資料,理應有更強的設計市場的能力。然而,國內只有很少的經濟學家像“工程師”一樣注重將理論應用於具體市場。
  事實上,中國目前的市場交易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端,原因之一是我們對“什麼是市場”及“什麼是現代有效市場”缺乏認識,認為政府不干預市場就能自動有效,於是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回應
 什麼叫務實?諾貝爾評委員會從來就對中國有強烈偏見的,中國面對挑釁,一直是克制為主,拿不到和平獎;中國發展成為第二經濟大國,拿不到經濟獎;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做到了舉世矚目的輝煌勝利,拿不到醫學獎。但北大教授還在責難中國….
 屁,如果聽西方經濟學家的,自由市場理論,充分競爭理論,中國經濟早就崩潰了。
 今年是中國”公知“崩潰年,這幾個北大教授卻蹦出來裝逼,想告訴中國人什麼叫”務實“,怎麼越看越像小丑?
 清華、北大仰望西方的教授還是務實的移居美國吧!
 2020和平獎頒發給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
 務實?什麼經濟理論比得上讓世界1/5人口從貧困走上富足還務實?諾獎就是歧視性的獎!中國人想獲得這個獎,首先得是親西方的,或者抹黑/醜化中國的,否則對世界貢獻再大也沒用,比如說袁隆平!

西方對外援助了這麼多年,為何總失敗? 2020-10-15

10月9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糧食署的工作主要分為幾大方面,緊急援助、救濟與重建、發展援助和特別行動。他們活動於戰爭衝突和自然災害的一線,為受害者提供糧食援助。今年新冠疫情蔓延,糧食計畫署更是受到了挑戰。
 西方各國在二戰後,對於第三世界援助力度非常大,有糧食、有錢、有物、有教育、有建設,為什麼援助效果還是不明顯?
…….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5196&s=fwzxhfbt
2020-10-16 08:34:46
阿楨
日媒發問: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都跑到中國去了

  日本《朝日新聞》2020年10月31日《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跑到中國去了?》摘編如下:
  仿佛已是很遙遠的事了。“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被人口眾多的國家超越,但我們的科技實力必須在亞洲佔據絕對第一位,要讓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優秀研究人員都到日本來學習。”這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的觀點。他是在2009年底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這番話的。第二年,中國在經濟規模上超過了日本。山中一直強調要改善日本研究人員的待遇。
  自那以來過了約10年時間,日本的經濟規模(按美元計算)略減,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卻增加到原來的近3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的“2020科學技術指標”,2016年至2018年中國學者年均發表的自然科學領域論文數已經超過美國,首次躍居全球首位;而受關注度較高的論文數也逼近長期獨佔鰲頭的美國。根據英國機構的排名,在世界大學百強中,中國大學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日本。
  中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目的在於引進在國外活躍的研究人員,無論國籍。
  最近我在網上採訪了一位在中國知名大學擔任教授的日本骨幹研究人員。他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是上述計畫的成員。
  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說:“我的年薪是40萬元,雖然比不上日本的教授,但這裡的設備和工作團隊等軟硬體都很好。”
  他表示:“骨幹和年輕研究員跑到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研究水準在不斷提高。拿我研究的領域來說,過去日本佔據了絕對優勢,但現在從論文的排名來看,與中國的差距已越來越大。”
  日本大學的教員編制是有限的,但中國錄用的編制人員在增加。據他介紹,近年在基礎科學領域,每年日本有不少骨幹和年輕人到中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很多人也向日本和歐美等國家的大學提出了申請,但在進行比較後選擇了中國。
  為了確保人才,中國政府迄今出臺了各種各樣的鼓勵政策。高科技城市深圳市制訂了旨在吸引頂尖人才的“孔雀計畫”,各地也都在爭先恐後地網羅人才。
  日本要從世界各國吸引和挽留人才,必須確保工作崗位和改善研究環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長期以來,包括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很多科學家一直在敲警鐘,但真正能對日本起到警示作用的卻是中國的做法。
2020-11-02 07:46:40
阿楨
電影節被吹爆的國產片,一上映咋就翻車了? 2020-11-07 電影雜誌
…….
  回應
反正能夠編造出一種黑暗和壓抑氛圍的電影,都會是一些人心目中的有深度的好電影。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0150
2020-11-12 09:12:08
阿楨
日媒:咋回事?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2020-11-23日文章,原題:日本研究人員持續流向中國 日本研究人員尋求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的動向引人注目。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全世界招攬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研究人員難以在國內大學等機構找到工作崗位。
  在中國浙江大學任教的高畑亨從事靈長類腦基因研究。他說:“我也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沒找到職位。”2005年高畑在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自2008年起在美國作為博士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他2013年開始為回日本就業做準備,但沒有找到工作。
  高畑之後開始在其他國家找工作,並於2014年被浙江大學錄用。他在浙江大學的研究環境非常好。在新設的研究所有自己的研究室。雖然浙江大學在研究成果方面提出的要求很嚴格,但高畑表示,在中國取得成果的研究人員所獲得的報酬遠高於日本。
  不僅年輕研究人員投奔中國。日本國立天文臺教授梶野敏貴(64歲)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大爆炸宇宙學與元素起源國際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作為理論物理學權威接到來自中方的熱情邀請,中方還為其提供豐厚年薪。梶野一半研究工作是在中國進行的。他說:“中國學生幹勁十足,讓我覺得指導工作很有價值。”
  在中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不斷增加。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旅居中國開展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約為8000人。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在中國停留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日本研究人員2018年度約為18460人,比2014年度增加約25%,連續四年增加。
  熟悉中國招聘人才情況的日本科學政策與社會研究室代表理事榎木英介表示:“研究能力很強的人卻總申請不到研究經費,崗位數量少導致研究者難以找到工作,而此時中國向這些人拋出了橄欖枝。”
  2018年日本的科學技術預算大約是中國的七分之一。2016年日本大學教員中40歲以下的人所占比例為23.4%,是歷史最低水準,年輕人難以獲得職位。
2020-12-01 09:04:33
阿楨
外媒:被美國打壓激發?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井噴期

  新加坡《聯合早報》2020-12-07稱,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井噴期。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佈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12月6日,攜帶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交會對接後,又成功分離,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位地形圖。
  中國近期重大科技突破還包括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電,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反應堆並網發電,“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深達10909米的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等。中國科技成果似乎迎來了一個井噴期。
  在全球飽受新冠疫情困擾,尤其是美國全力、全方位打壓中國的背景下,中國科技仍能頻繁發力。難不成,美國的打壓反而激發了中國科技更大的潛力?
  這個問題未必有確切答案。但,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和財力的高速增長為其科技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中國的舉國體制,也助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專案的成功。
  中國曾經依靠舉國體制,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當時的高科技產品。近幾年,隨著外部環境惡化,中國重新提出要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以應對在高科技等領域遭遇的外部“卡脖子”問題。
  今年10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重申,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回應
美國說中國科技人員竊盜美國重要科技資訊,但就本人所知,近二十年華人科學家在美國的各項科技領域中貢獻極大,現因主觀政治意識形態,限制打壓華人科學家在美的研究,這結果不僅削弱美在新科技的研發,也激發大陸在新科技上的突破,真是敗筆。
2020-12-09 10:01:36
阿楨
【「十三五」成就巡禮】夯實基礎研究 中國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 2021/01/31 央視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夯實基礎研究、攻關核心技術,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實驗室里,科研團隊正在研發新的鈦合金材料。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之後,金屬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研發出一種同時具備高強度、高韌性和可焊接的全新材料,成功建造了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
「十三五」期間,我國把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研發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突破口。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從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到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我國瞄準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在若干戰略領域實現「後發先至」。
「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基礎研究投入從2015年的7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335.6億元,年均增幅達16.9%。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首次達到6%。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三大科學目標;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中國天眼」FAST建成啟用,今年4月將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實現1億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為核聚變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國部署建設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了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31個國家生物資源庫、98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並在2020年鞏固排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向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穩步邁進。
2021-02-01 07:37:28
阿楨
中國科技超過日本例證 2021-03-01

1,2019聯合國創新排名:中第14位。日15。
2,專利;2017年中 48,875第二。日48,206第三。
3,自然指數;美第一,18643。中二,5206。德三,4077。四到十是日英法加西瑞韓。
4,中2016年研發費用1.54萬億元,占世界超20%,僅次於美,超過歐盟28國總和;日排在美中歐之後第四。2006-2016全世界被引用次數排在世界前1%的頂尖論文,中國占12.8%,美第一,中二,英三,德四,日五。
5,2019世界五百強;中119家。日:52家。
6,中是第一工業國,產值5.59萬億美元,日只有8200億美元。
7, 2017年的最具價值品牌100強。中13家。日5家。
8,獨角獸企業國217家,日2家。
9,千億美元營收公司;中13家,日5家。
10,中國外貿第一,日本只排第三。
11,中國高端科技產品出口額從2000年9.4%升至2014年43.7%,位居亞洲第一。日本從25.5%降至7.7%。
12,從2010年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國隊獲6次團體冠軍,日本只第八名。
13,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世界大學排名發佈:中國72所大學上榜,清大第22,亞洲第一;北大第31。日本只有兩所入200強:東京第46,京都第74。
14, 2018年度八家中國軍企進入世界軍企前22強;日本8家。中國武器出口567億美元,世界第二,日本出口零。
15,中國是第二軍費國,日本排不上號。
16,中國是擁核武器,聯合國有否決權的五強之一,發展航母導彈不受限的強國。日本被佔領,無自主權,給美治外法權的半殖民地。
  回應
 日本的技術,九成引進西方的專利,再自已延伸改進,一包裝就成了日本原創,新幹線就是例子。
 只要商業能成功,能夠引進吸收再創新就行了……技術的發展本來就是這樣的!
 日本科技方面吃老本還行,但是創新是真的落後了,我在日本做科研的朋友,說日本大學的科研經費是砍了又砍,教授老闆手裡項目少,基本只能維持實驗室運轉很難出什麼新成果了。
2021-03-02 08:40:57
阿楨
陸磁浮列車技術引德媒眼紅 德政黨互批要為落後中國負責 2021/07/30 中時

中國大陸最新磁浮列車在青島下線試行後,其先進技術性能受德媒追捧,還引爆德國朝野政黨相互攻訐。
  回應
中國抄襲仿造還可以,但共産黨專制獨裁禁錮人民心靈無法創新,這是為什麼諾貝爾獎得主多是歐美民主國家….
誰發明的紙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只要做得比原創者要好,創新就在裡面, 而且諾貝爾本就是西方的….
百年前德國大學每年理工畢業人數世界第一,二戰後美國最多,今年中國約500萬人、佔世界半數!聯合國2018年專利申請,中1,542,002件,美597,141件,歐洲174,397件.
V2火箭是德國人發明的,後來呢?美國抄襲仿造
可憐的美國,拜登還在規劃高鐵項目,基建撥款仍然在國會噴口水。

諾獎得主指中國「霸凌科學界」 中駐美使館:無理指責 2021-07-30 德國之聲

聲明稱,4月26日會議疑遭網路攻擊,無論是否與中國大使館有關,我們都十分不滿中國政府試圖審查和霸凌科學界,企圖阻止兩位獲獎者(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及台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發言。
  回應
諾貝爾和平獎就是政治獎!
美國還霸凌及強佔全世界各行各業!
德國之聲跟台灣三民自都是製造假新聞的基地組織,呵呵!

又失敗 美極音速飛彈試射結果令人失望 2021/07/30 中時

美國空軍28日再度試射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原型,發動機無法點火, AGM-183A於4月首射,飛彈無法投出。
  回應
最大問題在美國理工人才缺乏!
老美的工業製造能力已經無法撐起一個強國。
要不要派CIA去中國偷技術?
2021-07-31 07:48:23
阿楨
日本報告:被引次數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首超美國位列第一

日本《日經新聞》稱,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2021-08-10報告,在全球被引次數排名前10%的科學類論文中,中國論文的數量首次超越美國。而日本的衰退則進一步惡化,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
文部省根據英國Clarivate公司資料,中國論文總數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超越美國。2019年,中國為471367篇,美國為393794篇。
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2018年(文中指2017-2019年平均值)相關論文數量達40219篇,而美國為37124篇,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和2008年(文中指2007-2009年平均值)的論文量相比較,美國相較2008年增加了3%,而中國卻是2008年的約5.1倍,實現了大幅增長。從比例來看,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佔據24.8%,美國佔據22.9%,第三名的英國只占到5.4%。
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科、電腦•數學、環境•地球科學5個領域超越了美國。在材料科學領域,中國佔據48.4%,遠超14.6%的美國。化學和工科領域同樣,在化學領域,中國佔據39.1%,遠超美國(14.3%);在工科領域,中國佔據37.3%,也和美國(10.9%)甩開了差距。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相關論文在20年首次實現逆轉,超越美國,占到20.7%,而美國為19.8%。在物理學、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美國依舊佔據領先地位。
中國為何能成為第一?
中國2019年的科研開發費用約為54.5兆日元(約4926.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2倍以上。美國為68兆日元(約6146.7億美元),依舊位列第一,但中國增幅明顯高於美國。
中國2019年的科研人員數量超210萬人,世界最多,相較2018年增長了13%。世界一流的學者數量也在保持增長。而2018年美國科研人員數量為155萬人,中國大幅領先。
中國“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包括: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日本的衰退在進一步惡化
日本高品質論文的數量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約10~15%,,韓德法英等國與10年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日本卻沒有太多變化。日本科研人數約為68萬人,位列第三,但是增長率0.5%。日本博士人數在2006年達到頂峰,此後不斷減少。
《日經新聞》指出,沒有抑制長期的研究能力退化的“特效藥”,很難阻止衰退。
2021-08-12 08:23:09
阿楨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為何頒給了他? 2021-10-07 新京報

  10月7日,瑞典學院宣佈,將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拉紮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其頒獎詞為,“因為他能洞悉殖民主義的後果與文化和洲際鴻溝中掙扎的難民命運,態度決絕,慈悲為懷”。
  出身難民的作家
  古爾納1948年出生於東非國家坦桑尼亞桑吉巴島,現年73歲。
  1960年代末,有著阿拉伯血統的古爾納被迫逃離剛剛成立的坦桑尼亞,以難民身份抵達英國。此後,古爾納定居英國,並在21歲時開始寫作。
  直到1984年,古爾納才再次回到桑吉巴,在他父親去世之前不久見到了他。退休前,古爾納是英國肯特大學英語文學和後殖民文學教授。
  古爾納迄今已發表了十部長篇小說和多篇短篇小說,其中難民問題貫穿著他的作品。
  他在他的文學世界裡,一切都在變化,包括記憶、名字、身份。他筆下的角色總是有一種由知識熱情驅動的無休止的探索精神。
  據CNN報導,在新冠疫情持續導致歐洲難民危機加劇的背景下,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將今年的獎項頒給了聚焦難民、移民問題的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呈現怎樣的趨勢?
  至2020年的117名諾獎,歐洲超70%,美洲其次,亞洲、非洲、大洋洲非常稀少。古爾納是自1986年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後,獲獎的非洲黑人作家。
  諾獎的兩大趨勢。其一,幾乎都是被體制經典化了的作家,;其二,多半都是獲獎專業戶作家。
  對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多年來一直是獲獎熱門人選,但新世紀以來,暢銷類型的當紅作家大多不受待見。很可能,市場號召力容易使人把他們歸為通俗作家。而評委,十分看重‘新經典性’”。
  近五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2020年,美國女詩人路易士•格麗克成為第16位女性獲獎人,因其“以帶有樸素美感、準確無疑的詩歌語言將個人的存在普遍化。”。格麗克是自傳詩人,童年、家庭生活、和父母姐妹的親密關係一直是中心主題,探討人存在的根本問題,包括愛、死亡、生命和毀滅。代表作包括《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等。
  2019年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其頒獎詞為“富有語言學才能的作品探索了人類經歷的周邊及特殊性”。他的代表作包括《無欲的悲歌》《罵觀眾》等。
  2018年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她獲獎的理由是“在敘事想像上充滿百科全書般的熱情,代表著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其代表作有《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
2021-10-08 07:28:26
阿楨
2017年,日裔英國籍作家石黑一雄。他的頒獎詞為“在偉大情感的小說世界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其代表作包括《長日將盡》《莫失莫忘》等。
  2016年,美國歌手、創作人鮑勃•狄倫因“在偉大的美國音樂傳統上創造出新的詩意表達形式”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最受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一。
  回應
政治正確但是無力改變,這就是虛偽的西方政治

古納作品展現主角堅韌 但多半悲劇 2021-10-08 聯合報

古納的小說處女作「離別的回憶」(暫譯),描述充滿才華的年輕主人翁參加一場失敗的起義後離開家鄉,前往肯亞奈洛比投靠有錢的叔叔,卻落得一陣羞辱,只好返回他已經分崩離析的家,面對酗酒又暴力的父親和被迫賣淫維生的姊妹。
一九九四年的第四本小說「天堂」被視為古納的突破之作,寫作靈感來自一九九○年前往東非的一趟學術之旅,主人翁尤瑟夫和波蘭裔作家康拉德同名不同拼音,明顯有致敬之意。尤瑟夫處於十九世紀末的東非,因父親欠一名阿拉伯商人龐大債務,將他送給商人為奴抵債。尤瑟夫跟著商人到中非做買賣,經歷不同風土與當地部族的敵視,返回家鄉後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被迫加入德軍作戰,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二○○五年出版的「遺棄」(暫譯)時空跨越半世紀,整部小說幾乎皆以主角拉希德的第一人稱敘述兩個故事,其一是五十年前,流落東非的英國人皮爾斯被一名阿拉伯商人所救,和商人的姊妹蕾哈娜墜入情網,卻被當地人排擠。
故事之二是拉希德離開家鄉遠赴英國求學,他的兄長阿明立志像父母一樣成為教師,姊姊法莉坦開店做生意,巧遇皮爾斯和蕾哈娜的孫女賈米拉,阿明深深愛上她。之後拉希德的家鄉陷入革命戰亂,阿明在戰火中失明,之後死去。拉希德輾轉拿到阿明留下的筆記,得以記錄這兩段家族故事。
古納作品經常以家鄉的殖民歷史和當局血腥鎮壓部族過往為背景,反映非洲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多元與複雜,多半以悲劇收尾,但也表現主人翁的堅韌。
2021-10-08 07:29:36
阿楨
“文學作品不應粉飾現實,文學藝術就是該暴露黑暗” 莫言這話放現在能實現嗎?2022-06-07

不久前看到莫言早期的一個演講視頻,他說了這句話“文學作品不應粉飾現實,文學藝術就是該暴露黑暗”。
如果文學應該暴露黑暗,那麼文學與深度調查的區別在哪裡?在80年代至2000年初,中國曾流行一報告文學,但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報告文學有點兩不沾——你把它看成是調查報告,但它並不是依據社會學、人類學等更科學的調查方法進行展開的,大多數情況下作家只是按照自己的計畫去採訪和采風,其在寫作手法上更容易貼近文學樣式的表達而不是專業、嚴謹的學科語言;如果你把它看成是文學,它們往往又寫得太“實”、太“重”,沒有文學應當有的輕盈。
如果用電影打個比方,就是紀錄片和電影是兩回事。紀錄片可能會因其對現實的揭露而有更多的現實價值,但作為藝術的電影,經典作品幾乎無一例外地來自於虛構,而電影的評價標準與紀錄片也有很大區別。
而到現在,報告文學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逐漸式微。這背後的直接原因,是隨著社會學科的完善,很多社會現象可以直接在相關學科內進行調查完成,並對相關部門形成直接回饋,而不必繞報告文學這麼一道圈子。再加上現在媒體發達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人寫小作文的能力是很不錯的,報告文學的存在價值越來越低。
當報告文學存在價值越來越低的時候,文學與“暴露黑暗”之間的關係也就漸漸明晰了。
文學之所以是文學,而不是新聞裡的深度調查,是因為文學要以文學的語言來表達。
假如“文藝就應該暴露現實”成立,那麼也可得出“音樂就應該暴露現實”、“美術就應該暴露現實”之類的結論。但很顯然,你看後者就會覺得有點怪——因為你知道,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只是因為他們好——比如古典音樂,比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它們是因為揭露了什麼黑暗現實嗎?
  回應
實質上莫言故意意割裂批判與歌誦的關係,從而有意歪曲文學的價值和功能。批判就是歌誦,對不孝行為的批判,就是在歌誦孝道。用西方自由民主人權批判中國的傳統文化(莫言作品中經常展現出的中國人醜陋的一面),實質上就是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誦揚西方的價值觀。多數中國人並不接受莫言在批判的同時想暗中誦揚的東西。
2022-06-15 07:36:33
阿楨
全球最佳菜肴排行榜:義大利榜首希臘第二,中餐排名11 2022-06-17

世界美食圖集網站Taste Atlas的最新排名,希臘的野菜餡餅(hortopita)、克裡特式烤羊肉(antikristo)以及烤羊排(païdakia)被評為最佳希臘餐菜品。另外,聖托裡尼豆泥(fava)、克裡特哈尼亞柳丁(Portokalia Maleme Chanion Kritis)和克裡特松樹和百里香蜂蜜(Pefkothymaromelo Kritis)這三種美食則被選為希臘最佳飲食產品。
中國菜在這份榜單中名列第11名,最佳中餐菜品的前三名為:川味火鍋、鍋貼和廣式燒肉。醬油、米粉和大白菜則被選為最佳飲食產品。
Taste Atlas由克羅地亞記者和企業家馬提亞•巴比奇(Matija Babić) 于2015年創立,被譽為“世界美食維琪百科全書”。其中收集了正宗食譜,美食家評論以及有關各種菜肴的研究文章。它自稱是世界美食圖冊,是地道與傳統文化的堅定維護者。
其理念是告知並驅動旅行者品嘗所到之處的地道食物及飲品。其特色是具有互動式全球美食地圖,並在各自區域顯示菜肴圖示。
  回應
這個所謂榜單的前50名,除了中國以外全部49個國家的菜譜菜品全加在一起,也沒有中國一家多吧。
沒有中國一個菜系多!甚至沒有一個順德菜的餐廳功能表多!
這排名,和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一個味道。
14億中國人的喜好不如歐洲小國寡民的喜好,有點意思。
迷信老外標準的可以休矣,弄個世界排名只是引流的商業噱頭,各地的飲食文化本來就不屬於全世界人的普世口味,真正能對飲食文化起到推手的是文娛的軟實力文化輸出,和強勢的文化輿論控制操縱能力,為啥吃狗就是錯的,中國八大菜系百味美食,還比上日本那種單調的豐富?人家吹的牛逼響,吃個白米飯團都能吃出無上高端感
老師大學教授,都崇洋媚外,教出來的學生怎麼會不崇洋媚外呢。
2022-06-18 08:12:34
阿楨
唐獎得主蕯克斯談烏克蘭與台灣

2022年唐獎之永續發展獎頒發給哥倫比亞大學薩克斯教授。薩克斯是是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主席,並擔任3屆聯合國祕書長的特別顧問,他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也極有影響力。在蘇聯解體後,曾擔任俄羅斯政府經濟顧問,擘畫俄如何有序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薩感嘆美國政府內的右翼份子仍由地緣政治視俄羅斯為敵手,在俄經濟陷入困境時,拒絕伸出援手,任由崩潰。
蕯認識此次俄烏之戰乃因西方「挑釁」所引發,與教宗看法不謀而合。上週教宗針指出:1.俄是被Provoke (挑釁);2.北約在俄大門口狂吠;3. 不要相信俄烏之戰是正邪之戰的神話。
蕯認為美國政府有時並不冷靜,並不真正了解他國(烏台阿富汗…)的情況,也常誤判情勢。台灣人民應嚴肅思考蕯忠言。
  回應
此人早已聲名狼藉,拿中共錢的舔共咖。
好好說話不好嗎? 教宗舔共?

「唐獎非唐」的文化困境(文大教授周陽山)

兩年一度的唐獎,由於它的獎金特別高(新台幣5000萬元),自然而然引起媒體關注。但「唐獎非唐」的文化困境,卻令人擲筆三嘆!
在歷屆30多位唐獎得主當中(包括雙重國籍在內),英語世界的美、加、英、澳籍共25人,若再加上印度、南非、孟加拉等前殖民地,則逾三分之二。但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伊朗、突厥等非英語系的重要文明圈,卻幾近闕如!至於大唐盛世接觸最多的中亞、中東、北亞等地區,也不見蹤影。海外華人得主,總共兩位。兩岸完全缺席。這反映「文化單一化」、「西方崇拜論」的執拗偏見,所謂的「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絕不現實。因之,唐獎既非「大唐盛世」的文化表彰,也不是「中國價值」的如實呈現。它要告訴華人世界,儘管我們豐衣足食、教育文化也日漸發達,但離先進、優越、自豪的西方文明卻還有很遠的距離。甚至連我們對自身文明傳統的研究,都遠不如西方人和英語民族。(作者為中國文大教授)
  回應
唐獎是否以為大唐之名推廣中華文化,不得而知;不過用糖獎勵以昂撒為主的一小撮人,卻是顯而易見的。
搞個聲名狼藉的深綠李遠哲, 他認同唐/中華文化/中國價值嗎?

金馬57得獎完整名單出爐/《消失的情人節》奪5獎最大贏家
  回應
關起門來自嗨,把金馬獎越做越小,從一堆沒演技的爛蘋果裡挑...可憐

第33屆金雞獎20/11/28晚在廈門舉行,紅毯眾星雲集,台灣藝人歐陽娜娜、王大陸、陳立農也有出席,最終影帝后由《烈火英雄》黃曉明、《少年的你》周冬雨奪得,《奪冠》拿下最佳故事片獎。
2022-06-23 09:31:17
阿楨
美媒:魯班工坊,把中國技術帶到中亞

美國歐亞網 2022-09-01中國將職業培訓中心擴展到中亞 今夏,在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體育館內,中國工人在安裝最新的管道、供暖和通風設備等。不過,來自中國山東省某公司的工人來這裡並非是為運動員改善條件。他們正將該空間改造為中國在中亞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未來幾代的塔吉克斯坦學生將在這裡接觸到最新的通風和綠色能源技術。
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發展,著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遍佈全球的“一帶一路”專案配備人員。2016年以來,中國已在19個國家開設20個魯班工坊,大多數位於全球南方,也已在幾個歐洲國家落地。
對中亞東道國來說,該項目是受歡迎的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在這些中國工人在杜桑貝(塔吉克斯坦首都——編者注)安裝設備之際,5000英里外的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內,講師蘇萊曼•派特爾正擴大該校的魯班工坊,成立於2019年的工坊為學生提供物聯網碩士學位。德班理工大學的負責人表示,魯班工坊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設備,而西方國家專注於提供資金。他說在開辦魯班工坊前“我們沒有3D列印設施”。
首個魯班工坊6年前在泰國掛牌成立。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當地學院合作聚焦自動化和機器人,之後擴展到服務于高鐵專案的技術。魯班工坊可被視為“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進軍海外的中企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當地技術人員來運營相關項目。於是,北京鼓勵中國的技術院校建立外國合作夥伴關係。有學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到哪裡職業教育就辦到哪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就到哪裡。
開辦工坊要比建大學更實用。對於“僅會說一點中文且無特殊技能”的當地工人來說,很難被中資企業聘用。可一旦他們掌握技能,就將有利於就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外界瞭解中國。對於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的講師奧盧格巴拉來說,魯班工坊是福音。他的學生除了為中企工作,一些還去了亞馬遜和微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克•範德克裡預計,西方決策者將把該專案視為北京正改變全球重心的另一種方式,但塔吉克斯坦等許多國家“不會在意(西方)批評。他們需要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技術工人。坦率地講,富裕西方國家並沒提供多少支援”。這點在南非顯而易見,奧盧格巴拉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大國對抗中可能被要求選邊站,“倘若美國與中國爆發(衝突),你覺得我會支持美國嗎?”(作者Jiahui Huang,崔曉冬譯)
2022-09-08 07:46:29
阿楨
日媒:胸懷大志的日本科學家趕赴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美國歐亞網 2022-09-01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 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採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儘管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更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排名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準,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畫,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後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2022-09-08 08:01:22
阿楨
帕博博士研究表明 尼安德塔人沒滅絕 我們就是! 2022/10/03 中時

2022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剛剛揭曉,今年並不是頒給發明某種生物醫療技術團隊,而是給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體質人類學家-帕博(Dr.Svante Pääbo)博士,他開發的的古DNA還原技術,重構了人類演化的譜系。原本以為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與智人(Homo sapiens)涇渭分明、毫不相干,但是他的古DNA證據卻顯示,我們現代人的血統裡混有尼安德塔人的DNA,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人是智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後代。

撈過界的生醫諾獎得主 帕博獨創跨領域考古遺傳學派 2022/10/04 中時

帕博進入醫學院並非想從事醫療或是研究醫學,他最初是想學考古,但是他認為考古的學程太過緩慢,最後決定先進醫學院,並研究免疫學。在學期間他運用醫學院學來的理論跨入考古領域,研究木乃伊的DNA,最後還複製成功,研究成果也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他的研究成果後也被廣泛用於研究猛獁象、陸棲樹懶、洞熊和恐鳥等絕種動物遺傳學上。
而對於醫學上的研究成果,最知名的是他對尼安德塔人的研究,他從測序的結果證明尼安德塔人有親屬關係,2個物種之間有1%~4%的共同基因,他們之間的基因交流可能發生在第一批現代人類離開非洲並遇到可能在近東一帶尼安德塔人之後才發生的。推測大約在80萬年前彼此有共同的祖先,並大約在55萬年前分道揚鑣。
他的研究方法也在另一種名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的基因研究上獲得成果。丹尼索瓦人是俄羅斯、中國和蒙古交界的阿爾泰山洞穴中發現另外一種古人類,他的基因與現代的東亞人、東南亞人、美洲與澳洲土著的基因也有約5%的共同之處,這證明瞭現代人類的「非洲起源說」並非那麼單純,而是在時間長河中持續地與不同的古人類產生基因交流而形成今遍佈全世界的現代人物種。
2022-10-04 07:45:06
阿楨
新科諾貝爾獎量子糾纏 可能是超光速通訊基礎 2022/10/04 中時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3位量子力學的重要科學家:阿斯佩(Alain Aspect)、克勞澤(John F. Clauser)以及塞林格(Anton Zeilinger)。 諾貝爾委員會成員歐利森( Eva Olsson)說:「量子訊息科學是一個充滿活力,且發展迅速的學門,這將是安全加密傳輸、量子計算,和即時通訊等領域的基礎。」
他們的發現,與量子力學當中的「量子糾纏」有關,這是指同時出生的AB兩個量子之間,有一股無遠弗屆的連結能力,A量子出現改變,B量子也會有即時的反應,不因距離而有延遲。
澤林格通過實驗,展示了一種稱為「量子隱形傳輸」的現象,以他的話來說「利用糾纏,你可以將量子攜帶的所有信息,轉移到量子被重新構建的其他地方。」聽起來像是瞬間移動,或是科幻片《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光波傳輸。
澤林格也補充,就目前理論,能完成這種傳輸的只有極簡單的粒子,無法像科幻片那樣把一個大活人給傳到遠處。
正因為這個機制只限於量子之間的傳送,所以澤林格曾經說:「這些實驗完全是哲學上的,沒有任何可能的用途或應用。」
但是這一部分澤林格就預測錯誤,事實上,最近十年,工程師們開始依據量子糾纏理量,開發量子電腦、量子網絡通訊,和量子加密通信技術,比如中國大陸的「墨子號」,就號稱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其研究的目標就是量子通訊與不可能破解的加密技術。
2022-10-05 06:31:28
阿楨
3得主量子研究 推翻愛因斯坦EPR悖論 2022-10-05聯合報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量子力學研究者阿斯佩(Alain Aspect)、克勞澤(John F. Clauser)及柴林厄(Anton Zeilinger)共同獲獎,其中阿斯佩七年前曾受邀來台大物理系演講,當時座無虛席。國內學者說,三人透過不同時期的研究,發現「量子糾纏」真實存在,也證明愛因斯坦提出的EPR悖論是錯的;藉量子糾纏效應,可用於複雜的計算工作,比如開發量子電腦,或作為加密金鑰,用於軍事、銀行等用途。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昨舉行解析記者會,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說,愛因斯坦一九三五年曾針對物理學家波耳的量子力學理論,提出EPR悖論,質疑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一九六四年約翰.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要佐證量子力學存在;一九八○年代初阿斯佩才有糾纏光子實驗;柴林厄等人於二○一五年用新實驗,獨立完成貝爾不等式的實驗,將過去實驗漏洞補齊,證明量子糾纏真的存在。
台大物理系特聘教授、中原大學量子資訊中心主任張慶瑞也受訪說,三人用實驗證明量子糾纏真實存在,在所有量子科技中,如果沒有量子糾纏,很多性質就不會展現,也就不會出現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等發明。
2022-10-05 06:45:30
阿楨
誰是畢亞利亞茨基?人還在獄中抱走諾貝爾和平獎 2022/10/07 中時

與俄羅斯知名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以及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共同獲頒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唯一政治犯,白俄羅斯人權鬥士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
  回應
西方的工具小丑!
和平獎充滿西方價值,尤其是反俄、反中的背祖叛國的,都是西方集團可以利用的宣傳工具!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相信寫作是「政治行為」 82歲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獨得 2022/10/06 民視

委員會肯定艾諾漫長而艱辛的創作之路,讚賞她勇敢而銳利的從不同角度,刻劃出個人記憶裡的根源、疏離與共同束縛,不過她相信寫作是一種政治行為,可以解放力量,她擅長以批判的手法探討人性,揭露社會現象中的真實樣貌,並審視不同性別、語言和階級中、存在的巨大隔閡。
  回應
諾貝爾文學政治獎

「文無第一」 諾貝爾文學獎經常鬧出爭議 2022/10/06 中時 江飛宇

諾貝爾,生醫、物理、化學已揭曉,爭議不大。然而接下來的文學獎、和平獎與經濟學獎,就經常爭論不休,因此這幾獎往涉及作者的公眾形象、意識形態與政治幹預。

伍軒宏/諾貝爾文學獎為誰而頒? 2022/10/07 自由副刊

近年來文化實踐版圖變遷,分眾多元,影音與社群吸引巨量注意,文學的寂寞體質裸露,進入憂鬱期。大潮流中,諾貝爾文學獎魅力還在嗎?
「得主身分」。國籍分佈?族群比例?性別平衡?由瑞典學院委員會一小群人決定,雖是專業人士,但明顯無普效性,所以結果參考即可。
政治爭議。……….
2022-10-08 07:54:09
阿楨
中國科學論文排名躍居全球首位 日專家:蛻變科技大國還差一樣 2022/10/27 中時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研究所8月發佈排名顯示,引用次數前1%、論文總數與引用次數前10%篇數,全部都躍居全球第一。不過,産業競爭力上躍居世界第一,還要能創造與之相稱的科技成果。中國一直存在輕視基礎研究的態度。按「基礎、應用、研發」投資比例,日本分別約15%、20%和65%;美等基礎研究投資比例為15~20%,而中國僅為約5%。

陸科技論文3大指標世界第一 2050年與美並列科技強國 2022/08/11 中時

此前只有美國達到過的科學技術論文數量和質量的3大指標上,中國不僅是太空站等大型科學技術項目,還在基礎研究産生自主成果的體制下脫穎而出。日本鈴鹿醫療科學大學的校長豐田長康預測:「由於發表頂尖論文的研究人員不斷擴增,中國的諾貝爾獎獲獎者遲早會穩定增加」。
中國2020年研發費用同比增加7.5%至59兆日元,在10年內增至約2.5倍。美國是72兆日元,居世界首位,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研究人員,中國為228萬人(2020年),多於第2美國的159萬人(2019年)、第3日本的69萬人(2021年)。
  回應
中國甚麼也沒説,標準由你定?
哈哈大笑,日專家報導和有無諾貝爾奬,根本擋不住中國前行的步調!
2022-10-28 09:32:28
阿楨
諾貝爾頒獎典禮 取消邀請這3國大使出席

斯德歌爾摩的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舉行,6項諾貝爾獎中有5項在此頒發。諾貝爾和平獎則在挪威奧斯陸頒發。諾貝爾基金會說,按以往慣例,所有國家的大使都將應邀出席奧斯陸的頒獎儀式。
由於俄烏戰爭爆發,諾貝爾基金會去年決定,不邀請俄和白俄大使參加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不過,基金會本週四(8月31日)說,今年將恢復以往做法,邀請俄白伊3國代表出席斯德歌爾摩頒獎典禮,稱其「促進向所有人傳達諾貝爾獎重要訊息的機會」。
邀請聲明一出便受到廣泛批評,諾貝爾基金會週六(9月2日)在聲明中說,今年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不邀請上述3國大使出席。
  回應
原來諾貝爾獎是美歐把持的政治獎!
2023-09-06 06:58:35
阿楨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兩位mRNA技術開創者獲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諾貝爾大會2023-10-02宣佈,將“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卡塔林•卡裡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理由是“他們在核苷堿基修飾方面的發現,這些發現使得針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開發”。
  回應
這個發現不值得諾獎。因為mRNA疫苗,並未表現出對傳統疫苗的巨大優勢,也沒能對新冠病毒產生徹底滅殺作用。他只是傳統疫苗的一個補充替代品,而不是劃時代的重大突破。諾獎越來越掉價了!
2023-10-03 06:59:37
阿楨
在獄中獲和平獎 穆哈瑪迪能領獎嗎?5得主中已有2人被關到死 2023-10-07 世界日報

獄中獲諾貝爾和平獎又多一人,華人最熟悉的是被羈押至死的劉曉波;伊朗政府會應諾獎委員會要求,讓維護人權的伊朗記者穆哈瑪迪去領獎嗎?
美聯社報導,穆哈瑪迪是第五位獄中或軟禁中獲獎者,前四人都不曾因獲此最高榮譽而獲釋,兩人還一直被羈押至死,劉曉波就是其一。
第一個得罪「當道」無法前去領獎的是揭發德國武裝計畫的德國記者奧謝慈基(Carl Von Ossietzky),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宣布是他的時候,希特勒非常憤怒,不准他去領獎。
納粹政權1933年把奧謝慈基關到集中營裡,不理會各方營救,他得了肺結核也只把他轉到醫院,禁閉到1938年死亡為止。
第二位無法前去領獎的是1991年得主翁山蘇姬,當時身為緬甸反對黨領袖的她,一直被軟禁,到2010年才獲釋。兩年後,她「補發表」受獎感言。2021年她又被捕入獄,緬甸軍政府8月讓她減刑,從33年減為27年,而她已78歲。
第三位獄中得獎的劉曉波,2010年獲獎時,正在服11年「煽動叛亂」罪刑。中共不滿他的原因還有他鼓吹政改、提倡人權。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等全球領袖敦促中共放人,但都無效。
中共還遷怒挪威政府、劉曉波親友和太太,導致奧斯陸頒獎現場還出現故意擺一張椅子「空等劉曉波」的經典畫面。
第四位獲獎但被囚而無法領獎的白俄羅斯民主倡議分子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和俄羅斯及烏克蘭人權團體,是2022年共同獲獎人。
現年61歲的畢亞利亞茨基2020年因抗議魯卡申科當選連任被捕,今年3月被判處10年徒刑,理由是他領導的人權組織募款活動「破壞公共秩序」以及「走私」。5月,他太太說他被轉到該國最殘暴不堪的監獄。
報導指出,鑒於這四位「當道」不喜人物的下場,很難讓人對這位伊朗女性的命運感到樂觀。
  回應
諾貝爾和平獎是以政治驅動的"政治馬屁"獎 ,為政治服務的垃圾狗屎。諾貝爾和平獎只頒給兩種人,西方的政客或西方的狗腿。
2023-10-09 06:22:55
阿楨
哈佛教授高爾丁 摘諾貝爾經濟學獎2023-10-10 聯合報

生於美國紐約的高爾丁現年七十七歲,一九九○年成為哈佛經濟系首位女性終身教授。她運用逾兩百年份的數據資料佐證,顯示儘管歷史上男女薪資差距可透過教育和職業選擇的差異解釋,但現今存在的性別薪資差距,卻主要發生在相同職位的男女間。高爾丁的發現提供全球決策者在採取各項作為解決這種狀況時的基礎。
  回應
經濟、文學、和平,是諾貝爾獎的三個盲區。
美國坐擁數十位經濟學諾獎獲得者,為何還有那麼多的經濟問題。這些獲獎者真的發現了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嗎?
這種破獎有啥意義?中國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就沒有一個來研究的。
在西方看來這就是“政治正確”。中國模式不能獲獎。

同工同酬的反對--維基百科

論資排輩系統比異性的另一名員工資歷更高的僱員可支付超過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資系統中的其他員工。
功績制。僱員可支付超過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差異是基於一個系統,客觀地衡量功績上的另一位僱員。
系統測量盈利的數量或生產質量。僱員可支付多於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另一名僱員,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測量有多少員工在系統上生產或什麼,他們生產的質量。

職場「同工同酬」落伍了?新類型工作更講求的是「同值同酬」原則
「同工同酬」是過往在討論職場薪資公平原則的重要觀念,但是隨著新型態的工作不斷出現,現在許多的產業在作業中很難訴求用「效率」來衡量一名勞工的價值,譬如時裝、電競、AI設計等工作,因此「同值同酬」成為一種新的薪資觀念。
  相關新聞資料
台灣2021年兩性薪資差距15.8%(2020年14.8%)對比美日韓等仍偏小。
2023-10-10 08:53:39
阿楨
清華北大聲譽排名再上升 專家指美英正在失去優勢2024/02/14 旺報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公布的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顯示,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該排名榜首。同時中國大學排名也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務官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發生變化,中國兩所領先的清華與北京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
據介紹,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結果,是通過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邀請制學術問卷調查評選而出,根據發表過論文的資深學者意見,提供了全球最強大的200所大學品牌的最終名單。
據中新網引述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連續第13年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八年穩居第二位,史丹佛大學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三。整體看到美國有52所大學進入榜單,較2022年減少了4所。英國數量居次共20所大學入選,也同樣較2022年減少了4所。

同時中國大學聲譽持續上升,共有15所上榜,其中8所進入世界前100名,清華大學最新上升至一位到世界第8名。北京大學也上升兩位到第11名。
菲爾·巴蒂表示,全球精英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平衡明顯正在發生變化。雖然美國和英國可能仍然擁有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但中國兩所領先的大學越來越接近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榜首,總體而言,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優勢。這對全球人才流動以及知識創造和創新的地緣政治具有真正的影響。
2024-02-15 03:01: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